<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生本教育改革和实践<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同时结合学校新教师培养工程,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发展,搭建教研组内教师相互学习的研讨平台,3月22日至26日,我校二年级语文组开展组内研课活动。校长于杰、副校长钟成兴、孙晓波以及教务处领导、年级组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上课前,教研组的教师们都积极投入到本教研组的研讨活动中,围绕本课的主题,大家认真地研读了低段语文课标要求,对《蜘蛛开店》这篇课文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同时还阅读了二年级语文主题丛书拓展阅读的相关资料,并对部分材料的课堂运用进行了自己的思考。结合具体学情,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设计和措施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经过充分的准备后,结合学生的学情,每位教师带着对备课内容的独到见解与年级组教师探讨备课方案;李老师亲自动手制作学具及课件,认真组织教学,活动中施展所长。课上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教学设计得新颖独特。</p> <p class="ql-block"> 课后研讨环节,校长于杰,副校长钟成兴、孙晓波,深入教研组和老师们一起教研。大家各抒己见,充分肯定了课堂教学的优点,也把不足之处提出来讨论,研究解决对策,完善细节,理出教学新思路,营造了互动式的对话氛围,助力教师实现理念的更新、行为的转变。在“教”的实践与“研”的思考中,探索出一条务实而有效的教研之路。</p><p class="ql-block"> 参与听评课的几位校长以这堂课为起点,边评边议,提出了许多温暖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第一,把主动权大方交还给学生。人的素质形成必须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教育的内容、要求、影响,经过学生主动地吸收、转化、积淀,逐步内化为稳定素质,这一心理过程的不可替代性,必然要求学生主动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从儿童立场考虑如何搭建多元支架辅助学生学习,以适时适度的指导,激起学生的共情。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学、交流,去实践,才能将知识内化成认知,最终内化为人的稳定素质。</p><p class="ql-block"> 第二,目标指向要清晰。要关注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紧密结合课后习题,进行教学设计。要明确学生的阅读要求。拓展思维训练要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p><p class="ql-block"> 第三,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老师精美的演示文稿,精心设计的板书,简洁精妙的教学语言,对教学参考书的反复审读,无处不需要细心去打磨。</p> <p class="ql-block"> 反复磨课,每一次的试讲就是一次历练,一次提升。</p> <p class="ql-block"> 再通过反复试讲,站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课堂的教学得失不断反思、修改、研磨,形成最佳教学方案,营造了浓浓的教研氛围。</p> <p class="ql-block"> 在几位参与教研的领导和同组教师悉心的指导下,李老师的课精彩纷呈。用儿歌引入课题,通过质疑感知,<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学生兴趣盎然,全心投入,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课文重点部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联系生活、通过看图、引导学生想象等方式,突破重难点,并拓展想象说话训练。课堂重朗读及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情感,</span>引起学生的共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效落实了单元语文素养</span>。李老师的课堂带来的是一种“润物无声”的美好,无论是梳理文本,还是聚焦细节,品悟情感的循循善诱,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无不体现出老师关注思维,聚焦生本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研思同行,教学共长。在勤恳的实践与探索中,思想的交流碰撞,理念的交互争鸣,将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相信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元宝山小学语文教研之路可以走得更快更远更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编辑:常双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审核:于杰 钟成兴 孙晓波 曾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