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春季传染病、拥抱美丽春天———六王校区开展春季预防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学习活动

诚朴敦行

<p class="ql-block">  春季是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处处生机盎然的季节。然而春天同时也是各种病菌滋生的季节,是各种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少年儿童的抵抗力低,极易感染疾病。为了加强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提高学生的疾病防控意识,打造“家校共防”的体系,六王校区特开展“预防春季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学习活动。</p> <p class="ql-block"><b>一、春季如何预防流感?</b></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有自限性,老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p><p class="ql-block">&nbsp; 1-&nbsp;流感的特征</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本病的流行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但能多次反复。</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一)传染源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可传染,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体温正常后很少带毒,排毒时间可长达病后7天。病毒存在于病人的鼻涕、口涎、痰液中,并随咳嗽、喷嚏排出体外。由于部分免疫,感染后可不发病,成为隐性感染。带毒时间虽短,但在人群中易引起传播,迄今尚未证实有长期带毒者。</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毒存在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或喷嚏等方式散播至空气中,并保持30分钟,易感者吸入后即能感染。传播速度取决于人群的拥挤程度。通过污染食具或玩具的接触,也可起传播作用。</p><p class="ql-block">(三)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与年龄、性别、职业等都无关。抗体于感染后1周出现,2—3周达高峰,1—2个月后开始下降,1年左右降至最低水平。抗体存在于血液和鼻分泌物中,但鼻分泌物的抗体仅为血液中的5%左右。流感病毒三个型别之间无交叉免疫,感染后免疫维持时间不长,据现场观察,感染5个月后虽血中有抗体存在,但仍能再次感染同一型病毒。呼吸道产生分泌型抗体,能阻止病毒的侵入,但当局部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后,即失去其保护作用,故局部抗体比血液中抗体更为重要。</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2-&nbsp;流感的防治</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流感患者应及早卧床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感染。高热与身痛较重者可用镇痛退热药,但应防止出汗较多所致的虚脱,在儿童中禁用阿司匹林,防止 R eye′s综合征的发生。干咳者可用咳必清,棕色合剂或可待因。高热、中毒症状较重者,应于以输液与物理降温,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如有继发细菌感染时,针对病原菌及早使用适宜的抗菌药物。中药如感冒冲剂、板蓝根冲剂在发病最初1 ~2天使用,可减轻症状,但无抗病毒作用。</p> <p class="ql-block"><b>二、春季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b></p><p class="ql-block">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春天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请家长多注意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p><p class="ql-block">  1.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p><p class="ql-block">  流行性腮腺炎病人是流行性腮腺炎唯一的传染源,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p><p class="ql-block">  2.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症状:</p><p class="ql-block">  流行性腮腺炎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p><p class="ql-block">  3.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p><p class="ql-block">  流行性腮腺炎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p><p class="ql-block">  4.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p><p class="ql-block">  及时隔离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p> <p class="ql-block"><b>三、如何预防水痘?</b></p><p class="ql-block"> 水痘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率最高,水痘传染性较强,潜伏期约&nbsp;10~23&nbsp;天,病程约&nbsp;2~3&nbsp;周,幼儿感染后不会马上发病,所以与患病儿密切接触的孩子需要医学隔离观察21天,患过水痘的人可获得终身免疫。</p><p class="ql-block">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小儿,全身症状较轻,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并伴有发热。</p> <p class="ql-block">  幼儿得了水痘,家长不要恐慌,在家好好护理,不要外出活动,水痘恢复后不会留下疤痕,以后也不会再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水痘疫苗属于自愿自费接种的疫苗,家长可自行选择是否为孩子接种。</p> <p class="ql-block">  水痘传染性很强,必须早期隔离患儿,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发热期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修剪患儿指甲、防止抓破水疱,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卫生。</p> <p class="ql-block">  幼儿园对班级中幼儿接触到的所有物品如茶杯、餐具、毛巾、玩具、课桌、门把手等随时进行消毒。对幼儿园空气、楼道、楼梯扶手、教室、卫生间等定时一日一次消毒,并随时做好开窗通风工作</p> <p class="ql-block">  如果家中有人或密切接触者已确诊为水痘,切勿与水痘患儿接触,同时请告知本班老师,并让幼儿在家隔离观察,需严密观察14天,如无发病,方可回园。此外,对水痘患儿的用具等要暴晒。</p> <p class="ql-block"><b>四、如何诺如病毒感染</b>?</p> <p class="ql-block">  感染诺如病毒后我们该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1.首先暂时禁食,少量多次饮用温盐水或生姜红糖水,可以逐渐达到止吐、降温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2.如果只见发热呕吐,多日未解大便者,应首先将大便通出。可到附近药店买开塞露,或用家中肥皂修剪成小拇指大小的条状塞入肛门中,可以达到通便而热退吐止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3.可以吃一些加姜和盐煮出的稀饭(不要太稠,稀些为好)。</p><p class="ql-block">  4.用热水袋或电暖器热敷于脘腹部,为防烫伤,应以毛巾包裹热水袋或电暖器,再接触皮肤。</p><p class="ql-block">  5.用40℃—45℃的温水泡脚约15—30分钟,可以帮助降温、止吐、止泻。</p> <p class="ql-block"><b>五、如何预防手足口病?</b></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春季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在高发期到来之前,妈妈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宝宝远离手足口病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及其预防措施。</p>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p><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4岁以内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口腔溃疡、疼痛、口臭、流涎、拒食、厌食、烦躁不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咽充血、扁桃体肿大、手足心可见皮疹,先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即转为水疱疹,皮疹可在一周内消退,不遗留色素沉着、脱屑或疤痕。由于“水疱疹”的症状会让部分家长误以为是出水痘,往往耽误了病情。</p> <p class="ql-block">(二)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方法</p> <p class="ql-block">  1、保持手的卫生</p><p class="ql-block">☑ 宝宝洗手很重要。</p><p class="ql-block">要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给宝宝用流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洗手,至少持续20秒;洗完手后要使用干净纸巾或专用毛巾擦干。</p> <p class="ql-block">2、外出游玩要谨慎</p><p class="ql-block">☑ 在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期,尽量不要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p><p class="ql-block">调查显示,在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4月~7月)游乐场所外环境肠道病毒阳性率可超过80%。</p> <p class="ql-block">3、做好日常用品的清洁消毒</p><p class="ql-block">☑ 每周对地面及桌椅台面、床围栏、门把手、电话等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擦拭。</p><p class="ql-block">☑ 宝宝的奶瓶、奶嘴以及餐饮具每次使用前,应充分清洗消毒;玩具、地板、桌面等常用含氯消毒药物擦拭消毒。</p><p class="ql-block">☑ 宝宝的衣物、被褥也要经常换洗和晾晒。</p> <p class="ql-block">4、勤观察</p><p class="ql-block">☑ 早晚探摸儿童额头,如有发热要测体温。</p><p class="ql-block">☑ 留心观察儿童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是否有疱疹或斑丘疹。</p><p class="ql-block">☑ 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p> <p class="ql-block">5、多留意</p><p class="ql-block">如果宝宝得了手足口病,要密切留意孩子的病情变化,做到“两摸”、“两看”。</p><p class="ql-block">两摸:</p><p class="ql-block">☑ 摸额头是否高烧;</p><p class="ql-block">☑ 摸皮肤是否发冷。</p><p class="ql-block">两看:</p><p class="ql-block">☑ 看精神是否萎靡不振;</p><p class="ql-block">☑ 看肢体是否颤抖抽搐。</p><p class="ql-block">如果宝宝出现上述任一症状,家长要尽快送孩子到医院就诊。</p> <p class="ql-block"> 祝孩子身体健康,茁壮成长!</p>

腮腺炎

水痘

流行性

口病

手足

感染

传染病

预防

春季

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