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流年

戊寅

<p class="ql-block">  庚子年三十。厨房,妈妈穿梭在锅碗瓢篮间,配菜、焯水、过凉、码盘,麻利而妥当。我和奶奶剥葱分蒜,在一旁打着下手。</p><p class="ql-block"> 等冷碟、主菜差不多都端上桌,奶奶便净手围裙,按照惯例,有两道菜是要她炒的——安豆苗和水芹菜,扬州人管前者叫“平平安安”,后者是“路路通”,它们都是年夜饭桌上必备的吉祥菜。奶奶说她炒这两道菜有诀窍,只见她左手稳锅,右手按下燃气灶旋钮,但只按住不旋转,平日里枯瘦而哆嗦的老手这会儿却显得遒劲有力。燃气灶点火器接收指令,发出持续的“噼答噼答”的声音。奶奶说:“放鞭炮、贴春联可以驱赶年兽,但日子艰难的时候哪还能买得上鞭炮,那会儿便靠灶膛里烧柴火发出的‘噼里啪啦’声来代替放鞭炮。”现在,家家鞭炮“自由”了,土灶台也被燃气灶请进了历史,而奶奶的传统却保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说起鞭炮“自由”,我们家却已经很多年没有放过鞭炮了。几年前的一天,也是岁末,爸爸给我们普及“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把他在报纸上看到的“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知识逐条讲给我们听,并建议我们家从此不放鞭炮。妈妈嘀咕道:“我们家又不在禁燃范围内,这可是祖宗留下的的传统!”爸爸指着门框上金亮的“光荣人家”,说:“我是党员,干啥不要带头?难道只有禁燃区的鞭炮才污染空气吗?”党员,干啥都要带头!我毅然加入的爸爸的阵营:“是啊,传统也要顺应发展,响应号召,咱家不放鞭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又到除夕夜,爸爸走到门口,打开门,外面稀疏的爆竹声顿时清晰起来,炫彩的烟花闪烁在黑幕般的夜空,像嘻闹逐乐的孩子,此起彼伏地眨着眼睛。爸爸笑着说:“呐,我这不也是‘放鞭炮’,放进了鞭炮的声音。”是啊,这苍宇间的鞭炮声是共享的,全国人民一起破岁迎新!传统,我们可以换种方式来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  儿子一番狼吞虎咽后,打了个结实的饱嗝,饭桌便再也留不住他了。他央着我要手机,说是要跟小表哥通视频。当手机里传来微信视频电话的等待声,儿子忽闪着大眼睛牢牢地盯着屏幕。“嘚……嘚……”两声,视频接通了,两个孩子笑得龇牙咧嘴的两张圆圆脸,一大一小地出现在了屏幕上。儿子转过手机向哥哥展示自己的年夜饭,还挑衅着让小表哥也把他家的拍出来比较比较。</p> <p class="ql-block">  奶奶的灶台点火声,爸爸放进来的爆竹声,儿子视频电话的等待声,声声都是流年,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希冀,是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和担当,是对时代进步的期待和参与。春晚喜庆的中国红涂满了电视屏幕,歌声、掌声、笑声,溢出了电视机,和我们家的流年声声,和华夏万家的热闹繁盛交融在一起,这便是中国人的大团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