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盘州市保基乡的陆家塞,在贵州六盘水的景点中是孤绝之美的象征,仿佛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隐藏着浓浓的古韵和迷人的传说。 </p><p class="ql-block"> 对陆家寨的向往,源于那里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村寨,对同样是布依族的我来说,去踏寻一个本民族聚居的地方,也许会在那里找到共鸣,心灵得到慰藉。于是,在初冬时节,我走进了这一方静谧的天地。</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被美景包围着的山寨:梯田阡陌交错,农舍造型各异,古榕根深叶茂,枫树层林尽染,群山巍峨连绵,河水蜿蜒流淌。如果说黔东南的西江苗寨是大山深处的民间宫殿,那么陆家寨就是藏在山水间的世外桃源。她更像一幅印象派油画,朦胧中透着神秘的美,让每一个把时光研磨在这里的游客都有一段沉醉于心的美好记忆。</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这里的青山秀水滋润和养育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布依族同胞,也保护和传承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以山为伴临水而居的陆家寨布依族同胞,至今还保存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朴生活,满脸的宁静和安详,只有每个传统节日到来时,才会让他们平静的日子如平静的湖水荡起涟漪般起伏而生动起来。每年的“三月三”、“六月六”、过大年等节日,陆家寨人的生活可谓是五彩缤纷:长桌宴上划拳喝酒,欢声笑语,古榕树下的“八音坐唱”、布依盘歌此起彼伏,男人吹起唢呐,女人翩翩起舞……</p><p class="ql-block"> 节日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也有着一个个娓娓动听的传说,这些古老的传说埋葬了横陈岁月的沧桑,但埋葬不了布依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住在了美丽的风景里,美丽也为他们的生活奠基。 </p><p class="ql-block"> 由于村寨依山傍水,有着飘红的枫叶林、古老的榕树群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再加上冬天从不见下雪的宜人气候,陆家寨吸引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外地人,来度假的,来露营的,远的来自西藏内蒙山东山西,近的有云南四川重庆广西。他们把这里当成千里之外的世外桃源,吆二喝三来到这里,尽情地享受着田园风光,享受远离喧嚣后的宁静与美好。于是,当地产量极低却富有营养的黑糯米、红米以及自制腊肉等土特产被游客争相购买,也就成为村民们增收的途径之一。 </p><p class="ql-block"> 陆家寨人对文化的自信和传承真实而执着。在这里,我看见坐在家里或站在门口、或昂首挺胸行走在路上的村妇们个个都身着色彩斑斓的本民族服饰,即便是在月黑风高的晚上,那一身或天蓝色或藏青色的衣服一直紧贴于身。这些美丽的布依族服饰都出自于她们灵巧的手上,做工精细,肥瘦适宜。仔细一看,衣服的袖口、衣领、头帕上都绣着各种图案,精美而生动,仿佛月亮从上面升起,太阳在上面发光,幸福如金色的蝴蝶在上面飞舞……</p><p class="ql-block"> 这一幕让我恍如隔世,也令我平添几分崇敬和感动!那深藏于心的民族情结伴随着一丝悲叹油然而生,因为我想起了我的祖籍地镇宁的石头寨。</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石头寨曾经也和陆家寨一样,是一个古朴、原生态的布依村寨,石板房依山而建,寨前一条弯弯的小河永远美丽清澈。那些年,寨子里男女老少长的短的都穿着本民族服饰,到了傍晚劳作归来,寨子里猪嚎牛叫,炊烟袅袅,淡淡乡愁,浓浓乡情。后来,随着黄果树瀑布景区的开发,属于景区范围内的石头寨被打造为蜡染之乡,虽然环境变美了,但语言、服饰、习俗逐步被汉化,寨子里已经很难看到有人这样认真地穿本民族服装,除了节庆活动时偶尔见到。现在你到了石头寨,除了听见村民相互间打招呼时用布依语言,还有村里保留着不多的石板房外,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个民族村寨。有时候想起这些心里会隐隐作痛,毕竟那里是我的根。</p><p class="ql-block"> 原始古朴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有时真的不需要去撩开它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在陆家寨,形态各异、巍然屹立的古榕树群是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古榕树历经了千百年岁月沧桑和风雨的洗礼,是一部写在大地上的史书,也是陆家寨的一面镜子,衬托着所有风景,把风景幻化成影。尤其是那享受千年缠绵恩爱的“夫妻榕”,他们不争不吵,永远深情相望。 </p><p class="ql-block"> 寨子里这些榕树究竟何时栽?何人种?至今无人说得清楚。但有一点,在陆家寨,我的同胞们将树龄最老的榕树视为“火神树”,他们对树的膜拜的虔诚令人感动。每年的“三月三”、“六月六”都要去祭树,宰鸡杀猪,请来先生对着神树念念有词,无非就是一些祈求风调雨顺全家安康的话,完后参加祭祀活动的男女老少就在树下聚餐。</p><p class="ql-block"> 这些沿袭下来的祭祀活动是否会让古树显神灵,没有人敢打包票。可村民王升恒至今都还清楚地记得三十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陆家寨有三个村民组大洼、大寨、纳坡组比邻,那一年的祭树时节,大洼和纳坡没有人去做这一件事,只有大寨按照习俗去祭“火神树”。后来下了一场不小的冰雹,两头的大洼和纳坡都遭冰雹袭击,损失惨重,而夹在两个村中间的大寨就是落点雨水,安然无恙,这一现象被村民们当作引以为戒的例子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除了祭树,陆家寨的布依族同胞们还会祭水。寨里有一个出水洞,按照习俗,每逢三年要去祭一次。祭祀的时候只宰羊,而且祭完以后只能在现场吃,吃不完就丢弃,不能拿回家来。无论是祭树还是祭水,都有很多规矩,如怀孕妇都不能参加等。</p> <p class="ql-block">远亲不如近邻,陆家寨的布依族同胞世世代代和睦相处,相敬如宾。据说寨子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寨里有哪家老人过世,村里所有的人都要到场。办事那几天,包括在外工作或打工的,坐飞机坐火车都要赶回来“帮忙”,其实也就是凑人气。如果不来,这家人就会被视为为人差,在村里遭谴责不说,以后你家有事没有人会上前。可是谁家没有个“大活小事”? </p><p class="ql-block"> 在陆家寨的那两天,寨子里正好有一家人家搞“转场”,所谓“转场”就是为已故的人操办丧事。其实这一家的老人已经去世几年,因为当时经济条件不允许,故而到现在才来补办,做一些必须的仪式送老人“升天”。那一天主人家云聚了很多人,男女都身着民族服饰,吹吹打打,还有隆重的祭拜活动。虽然老人早已入土为安,但现场依然看到各种肃穆凝重和悲悲戚戚。 </p><p class="ql-block"> 如此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陆家寨令每一个到过的人流连忘返,而对于这里的布依族同胞,他们更是万般眷念,故土难离。</p><p class="ql-block"> 前面提及的王升恒,曾经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打过老山、者阴山和法卡山等,转业回来后分在乡武装部,最后以武装部部长身份退休。按理说每个月有六七千退休工资的他,有条件在环境好、比较热闹的红果城区或保基镇上居住,或者考虑到贵阳和儿子媳妇在一起,但他偏偏回到了陆家寨,回到了那座他在此度过幼年和青少年时期的老屋里,重新当起了农民。他那双手,注定和泥土在一起,每一个耕耘和收获的季节,吆着老牛,翻开土地,播下种子,挥舞镰刀……他就这样让余生去坚守和经营着滋养他的这片土地,守候故土是他的情结,“归根”是他最后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的确,世事变幻如云,一个人的灵魂如果没有归处,那么,设若你有再大的名再多的财富都是空的。</p><p class="ql-block"> 沉淀了千年之美的陆家寨,是值得我赴的一场约会。站在格所河河畔,遥望河对岸高高的连绵群山,云瀑奇观梦一般脱颖而出,云雾相连,神韵飘逸,令人思绪万千。此时的我,似乎成为了这寨中的一滴水,一根草和一枚叶,躺在这温暖的怀抱里,感受她轻盈的呼吸,聆听她的心跳,无需受世间的纷扰,享受人间最完美的宁静。</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来,我一直想寻找内心深处那种民族自豪感,而迷人的陆家寨,不就是我苦苦寻找的灵魂栖息之处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