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结对 薪火相传 ------化学组彭丹老师公开课研讨交流

花勇

成长寄语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一切无心插柳,其实都是水到渠成。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吃的苦,当下跨出去的每一步,都是未来的基石与铺垫。</b></p> 青年俊秀 <p class="ql-block"><b>  彭 丹,女,汉族,中共党员,西北师大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教学案例《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019年在甘肃省中学教育教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辅导学生作品《大美张掖,环保由我》获得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三等奖;参与省级课题研究多项通过鉴定获奖。2020年主持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化学网络课程优化研究》通过省级立项。相后多次被学校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书香教师”、“优秀教师”。</b></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教育格言:</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纳百川,容学问,立德行,善人品,育天下英才以成之</b><b>。</b></p> 品味名师  反思成长 <p class="ql-block"><b>  一个年轻教师的成长需要长者的提携,需要导师的指点,需要朋友的帮助,更需要的是在团队共研的氛围中不断的汲取营养,在品位名师,感悟名师成长历程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抬起头看见自己的远方,理想的目标就在前方……</b></p> <p class="ql-block"><b>  名师与新秀的携手是经验与关爱的传递,是收获与激情的融合,是生命与事业的延续,是成熟与积累的再生。</b></p><p class="ql-block"><b> “青蓝工程”结对拜师,不是展现一个虚空的形式,它承载着一份责任,一份承诺和一份期待。3月23日,化学组以“青蓝工程”结对拜师为契机,按学科活动计划如期开展了以“展课堂风采,促新秀成长”为主题的青年教师公开课研讨案例的活动。青年才俊彭丹老师率先登台展示,课堂上相较期初家常课而言,显得更加从容、淡定也更有自信。观课后导师们也不吝赐教,结合学生、教材、课堂作全面深入地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在组内青蓝教师中间形成了一道勤恳、互助、向上的风景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献课教师的精心准备,博来的是同伴的赞许的目光。认真的记录,显示了老师们渴望提升的心态,严谨的互助研讨的氛围,让每个教师在这个和谐共生的团队中得到了更好的发展。</b></p> 反思课堂   感悟成长 <p class="ql-block"><b>  根据我的教学设计构想,组内团体备课的指导,我在课堂教学的操作上,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化学实验直观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整章内容的方法,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整堂课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有教师演示实验,但学生实验上的设计尚有欠缺;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评价性的语言比较匮乏、鼓励学生的方式比较单一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克服不足,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b></p> 导师评价    观课感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原汁原味的反馈,让我们共同感受到的是老师在团队中的成长。导师们的期望化作一股股清泉,滋养着年轻的教师。交流研讨中,学科组老师分别从教学设计、师生互动、课堂实效、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经验分享,简明扼要,切中要害。</b></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魏振华老师:</b><b>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及时巩固训练和纠错,效果好。问题出示和情景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操作规范,现象明显。建议用故事图片小问题来进行,承上启下过渡。在盐盐反应的性质方面多用一些时间,练习中再设计有关碳酸根的检验,避免平均用力,面面俱到。</b></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罗浩鹏老师:</b><b> 教师善于建立知识框架,板书与新授知识结合紧密。在与学生交流时温文尔雅,条理明确,语言清晰。能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及时纠正学生的失误。整堂课讲中有练,练中有纠,以已知引出新知,复习与新授紧密结合,师生互动中能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不足之处是小结苍促,总练也可留待下一节课进行。</b></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张敏龙老师:</b><b>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设计合理,课件制作精美,用复习和思维导图的方式引课,除了有温故知新的效果外,还有前后知识衔接联系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对学生回答准确后能及时表扬和鼓励,做实验时操作规范,强调操作要点,解决了知识难点;当然,本节课也有少许瑕疵:时间把控不够精细,语言表述(重复叙述)还待加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王学义老师:</b><b>课堂引入采用"思维导图″,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且便于学生记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演示实验时,操作规范,注重细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王 才老师:</b><b> 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又善于归纳总结,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掌握。老师的演示实验:操作规范,效果明显,能够影响学生,升华课堂。总体感觉是:教师年轻,教法老练;有讲有练,直击中考。需要改进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容量,使学有所长的学生吃得更饱一些。</b></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申海龙老师:</b><b> 整堂课的教学紧扣教学重难点,教师注重引导启发,板书设计有条理,整堂课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学生在不断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和思考,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努力向她靠近!</b></p><p class="ql-block"><b> 最后,化学组组长针对本节课教学情况及组内教师的评议、交流,做了综合性的总结,指出了本节课中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方法,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课堂案例的研讨,我们的定位它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它构建的更是一个团队,一种文化,它让我们师徒在携手前行的途中,一起收获成长的喜悦,共同感悟心手相连的快乐。成长无止境,我们还奔走在共同成长的路途中……</b></p>

学生

教师

课堂

教学

老师

成长

知识

整堂

研讨

青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