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上课,上到了《诗经•秦风•蒹葭》,忽然想起中央电视台一档叫做《经典咏流传》的节目。这个节目中将许多的经典诗文用音乐的形式唱了出来,伴以舞蹈,曲调优美。于是我灵机一动,将节目里改编的《蒹葭》搜索出来,放给学生们听了一遍。当我打开音乐,整个教室都徜徉在美妙的音乐与诗歌的意境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孩子们轻晃着身体,合着音乐轻声哼唱,一副陶醉的表情。一曲蒹葭过后,整个课堂的气氛开始变得不太一样,后来的问题回答也明显更加的活跃了。课堂末尾,许多学生已经能合上书去背诵。</p><p class="ql-block"> 这次和音乐结合的课堂,不禁让我联系起近年来流行的“大语文”概念。往常的语文课堂,经常聚焦于课本的听说读写,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真正的语文大课堂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仅在语文课本里,也在时光中、在生活里。</p><p class="ql-block"> 语文中有一种修辞叫通感,也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不分界限。如今,我忽然觉得,在语文教育中,也完完全全可以运用这种类似通感的形式:</p><p class="ql-block"> 每门科目、每一门艺术,实际上都是可以与语文相通的——美术、音乐,与文学的美在一定程度上是共通的;法布尔的《昆虫记》既是生物科的研究材料,又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阅读书目;郦道元的《水经注》,既是地理科里常见的资料,又是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内容;历史科中的朝代更替、政治变革,更是学习文学作品时必须了解的写作背景;数学、物理严密的逻辑,在语文写作与阅读中同样需要运用;体育中的健康教育和体育运动的乐趣,也恰好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健康支持与启智的作用。而反过来,语文思维及能力的提升又能增强学生综合实力,反哺其他科目。</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时时处处与语文相通的,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一部好看的电影、一件温暖的小事、一种深沉的情感……这些都需要我们运用一定的语文能力去感悟和表达,同样的,这些东西也更加刺激着我们语文素养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近期,全国政协委员唐将澎在“委员通道”的发言中提到:“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那么,语文教育,则更应是这样。我想,我们不妨启发自己,也启发孩子们,学会融会贯通,在生活和学习的每一隅中去用心感受,汲取养分。</p><p class="ql-block"> 从教以来,我也一直在思索如何在教授学业的同时,更好地帮助自己,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然而,这对于个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庞大的命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追寻理想的道路且阻且长,然而这条道路又是如此地迷人和可期,那便就这样,心怀美好,殷殷盼望,静静潜行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