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提高课题的效率和质量,推动萍乡课题向纵深发展,3月24日下午,市教研室课题办再次借助网络信息化平台对2021年萍乡市省级、市级课题负责人进行线上培训。本次培训分领导致辞、各级各类课题重要政策和萍乡市课题管理规定解读、专题讲座《教育科研研究报告的撰写》、优秀课题经验展示以及在线互动答疑五个环节进行。本次培训由市教研室课题办主任朱红梅老师主持。</p> 领导致辞 <p class="ql-block"> 萍乡市教研室副主任汤华同志首先对热心参与研究、致力改变萍乡教育的课题人表示真诚的欢迎,对三位不辞辛劳、智慧奉献的优秀课题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他提到,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市课题办始终不忘“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教育质量提升”这一初心,始终秉持“真课题、真研究、真行动”这一原则,始终把准“加大供给、加强管理”这一努力方向,主动担当作为,大胆开拓创新,课题研究一年一个台阶,课题工作成为萍乡教育一张响亮的“名片”。</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来,有太多的感动!课题人你帮我、我帮你,亲如一家;课题人爱学习、敢钻研,勇实践,严如专家;课题人爱奉献,有作为,一批批老师迅速成长,一个个团队得到提升,一项项成果得以推广!我们为课题人的研究力、执行力、成长力点赞!为课题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喝彩!</p><p class="ql-block"> 教育“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已新鲜出炉,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教育强市成为你我共同的使命。2021年是全市“教育质量提升年”,也是立项课题的开局年。他希望大家行动起来,列好时间表,画好施工图,开好局,起好步,在教学改进、课堂优化、质量提升的探索中成就更加优秀的自己!以我们的智慧与责任、奋斗与担当,共同筑梦,扬帆起航,谱写动人的新的教育篇章!</p> 课题政策解读 <p class="ql-block"> 萍乡市课题办主任朱红梅老师讲述了萍乡课题工作十余年来的重要改革,秉承着“做真课题、真研究、真成果、真品牌”的原则,做到了广撒网、压担子、严把关、实监督、宽激励、慎结项。</p> 她用“一根本”(做有大爱有内涵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两促进”(促进学校教研风气好转,促进科组(<学科>团队建设)、“三发展”(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四立足”(立足学科、立足课堂、立足质量、立足创新)概述了萍乡课题工作的特色,充分展现了阔步前进中的萍乡课题。 <p class="ql-block"> 最后,她就课题研究要做到有规划、有内涵、有实效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心中有局,以小见大,理念落地,极致做常规;心中有术,以点见面,学科本位,务实推教改;心中有道,由浅入深,广泛学习,内涵抓活动;心中有人,由生达自,儿童研究,专业求突破;心中有数,从有到优,规划过程,成果求档次。</p><p class="ql-block"><br></p> 专家讲座 <p class="ql-block">萍乡市课题专家 刘伶俐</p> 刘伶俐老师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阐述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提倡我们做课题研究要为自己而研究,要把研究融进教学实践中,让研究成为一种需要。 <div> 事预则立,其行必果——开题报告。她详细分析了开题报告与立项申报书的区别、研究方案与开题报告的联系和区别并逐条详解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div><div> 正是橙黄橘绿时——中期报告。针对前期研究时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剖析,对课题研究的正确实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并对课题研究下一步工作进行调整和详细安排。<br></div><div> 采撷硕果,砥砺前行——结题报告。她强调一篇优秀的结项报告应体现三个关键词,即“看得懂”“用得着”“学得会”。“看得懂”,即结项报告的表达简单明了,清晰具体,即使没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也能够明白课题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用得着”,即课题研究的成果有用、有价值、有生命力;“学得会”,即一学就会,能够把研究成果很容易运用在他人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并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div> 优秀课题经验展示 <p class="ql-block">江西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多元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芦溪二小 刘世辉)</p> <p class="ql-block"> 刘世辉老师从成果内容、申请理由(主要观点和特色、社会反映、成果效益等)、其他分享等三个板块作了详细介绍。在此过程中引导做课题的老师们注意,课题成果需要关注什么、切入点要注意什么、凝炼什么样的成果、如何做实佐证材料等。</p> <div> “放归林间自在啼”,作为《多元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沉淀了多年的实践和检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证明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他提到,随着新课程改革十余年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实验中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应用习作教学模式,对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他将继续加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和深化,虚心接受实践检验,不断发掘其内涵,与时俱进,再创新的辉煌。<br></div> 江西省17届基础教育成果奖申报优秀作品《“小帆船”课程建构与实践的“登岸经验”》(经开区登岸小学余小芬) <p class="ql-block"> 登岸小学余小芬校长以“小帆船”课程实践与研究为基础,贯彻落实“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教育思想,通过课程开发探索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在课程实践中提炼出可借鉴、可传播、可推广的课程建构与实施的“登岸经验”。她从“小帆船”课程建设背景、“小帆船”课程成果的创新点、“小帆船”课程成果的效果与反思三大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p><p class="ql-block"><br></p> 最后,她强调,教育应犹如一束光,照亮学生当下及人生未来的道路。今天的课程就是学生明天的素养,我们要给学生最适合的课程,基于儿童、引领儿童、发展儿童,我们须在课程建设的道路上不辍进取,让孩子们在课程中不断汲取营养、获得成长。学校将以课程为舟,在每一个孩子心中写下一首诗:登攀需努力,岸上风景好。小时见未来,学成为理想! 学习互动交流 <p class="ql-block"> 这一张张图片后面隐藏着的是萍乡课题人对学习的专注与执着、对教育的热情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并顺利转变为教育生产力。</p> <h1><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萍乡课题,<br></font><font color="#ed2308">走过十余载,<br></font><font color="#ed2308">有收获,有感动,<br></font><font color="#ed2308">更多的是有汗水。<br></font><font color="#ed2308">多少个灯火通明的夜晚,<br></font><font color="#ed2308">总有那么些志同道合的人,<br></font><font color="#ed2308">一直都在,</font></b></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在默默前行!</font></b></div><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这或许是另一种形式的“灵魂伴侣”吧!<br></font><font color="#ed2308" style="">未来可期,我们并肩同行!</font></b></p></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