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在职学车有点难,但没你想的那么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车考驾照,是近年来最热门、最流行的社会话题之一。凡是真正经历过的人,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其中,犹以在职人员学车令人难忘。今天,福星君利用乘车闲暇之机,结合自身体验,整理归纳"学车难"清单,一则留字纪念,一则分享诸君,以资借鉴,少走弯路。</p><p class="ql-block"><b>一是时间难保证。</b>在职人员学车,时间不能连续是最大矛盾。学习任何知识、技能都要花费时间,时间充裕,坚持不懈,纵是再难的技能,也能如期达成目标。完全符合现在公认的1万小时精通技艺之说。而在职人员学驾照则不然,只能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时间不连续,中间有断档。遇到工作需要加班或教练有事改期,时间更加难以保证。遇到学员人数较多时,半天只能练习三、四十分钟,按行内学员习惯说法,叫"只能上两、三把"。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学车,每天也只能用半天时间。一般是上、下午分别安排科二和科三学员练习。如此一来,双休日最多只能学习两个半天,合计上车练习也就二、三小时。到练习得差不多时,教练要求及时约考。考试时间已定,教练往往会让学员强化练车,巩固技术,以期顺利通过考试。这时,会在清晨6点或中午休息时,连续几天练习。也有下午下班后去练习的。这期间,教练往往很主动,尽量满足学员需求。由于学习时间不连续,与其他学员相比,在职人员学车考驾照,常常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p><p class="ql-block"><b>二是技术难掌握。</b>在职人员学驾照,大多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学,情况基本和福星君差不多,或年近半百,或满脸憔悴,早已过了学习技能的最佳年龄段。古人说"人过四十不学艺",学过车考过照以后,体会犹为深切。福星君是去年五一过后,开始进校练车的。受传统观念影响,加之以前乘车出行无虞,对学车考照自己驾车出行,总觉得"没必要"、"用不着",直到家有小车,妻儿拿照皆能对我"摆谱",且身边同事朋友都会开车,始觉危机迫近,不学越显落伍。甫一学习,才知年过半辈学车之难,"难于上青天"。以科目二基本技能为例,倒车入库、侧方停车、半坡起步等五个点,年轻人几把就能学会,几天就练熟了。而福星君许是动手能力差,也或许年高能低反应迟缓,刚学会练好的要点,过几天就失误不断,心理难堪。加之一向做事认真,练车中规中矩,要点操作力求不出差错,少许失误也不敢怠慢,反而加重了心理负担,延长了学车时间。去年参加科二考试,两次都在倒车入库时止步不前。对此,儿子一面为我遗憾,一面多次打趣我"考不过正常,考过才不正常。"尤其是第二次补考,考前教练认定我技术完美,考试稳过,结果事与愿违,徒增烦恼。鉴于此情,福星君屡败屡战,做好扎铁寨、打呆仗的思想准备,今年五一后再进驾校三度"深造科二"。练习时除熟练掌握教练讲的要点,还用心揣磨更多要点,并一一练习之熟能生巧。如曲线行驶练习,就做到了无论快慢、不偏不离。考试前一天,又借用邻居小车,紧盯半坡起步防止熄火之细节,到法幢寺北侧长坡公路,反复练习,直到操作自如。</p><p class="ql-block"><b>三是考车难适应。</b>参加过补考的诸君都有体会,挂科的原因不是技不如人,更多是考试用车"捣乱"。科二考试有九辆考车,由于年久失修少保养,车况差强人意,转向、离合等都不给力。加之驾校练习,熟悉的车况,得心应手的操作,变换为考车,徒然增加了难度。不要说初学乍考的学员,很难适应考试"新车",听一些老司机说,换车初开,也有不适应之感。因此,考车不给力是学员"挂掉"的最大烦恼。当然,有些学员,特别是年轻娃娃考试,不论挨上几号车,都难不住。因为,他们生活在汽车时代,出行打的,进门游戏,"咬着棒棒糖走天下",福星君生话在自行车时代,当年吃饱肚子是第一要务,学单车也不容易。对考车不适应,福星君有痛彻之感。两次考试,三次"深造",一证到手,成也考车,败也考车。教练曾说我是"心理问题",妻儿好友也持同感,而福星君则以"心理问题的实质还是技术问题"回应他们。如果技术练习纯熟,要点操作自如,不论什么样的考车,都能随心所欲,正所谓"火到猪头烂",功到自然成。</p><p class="ql-block"><b>其实,学习任何技术都是如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u>(</u></b><b style="font-size: 18px;"><u>写于2017年6月13日,2021年3月24日修改)</u></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