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不好管的孩子看一下这样的方法怎吗样?

家庭教育

<h2>孩子叛逆、不好管、情绪波动大……超实用青春期亲子沟通法来了</h2><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提到“青春期”三个字,很多人自然就会和“叛逆”“不好管”“情绪波动”等词语关联起来。青春期作为人生成长的一个特殊阶段,的确有特殊性。</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但青春期一定会如此艰难吗?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今天我们与您分享两位专家的实用建议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一、青春期冲突,是为了更好</b><span style="font-size: 15px;">孩子步入青春期后,很多父母和孩子的冲突开始加剧,如何理性面对这种青春期的冲突,是父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父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由于观点的差异,出现争论和冲突是在所难免的。</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自我意识”,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我和你们是不一样的。”自我意识出现的标志大概是3岁左右。假设一个孩子的小名叫强强,学会说话后,他会这样表达自己的需要:“强强要喝水”。当他开始说“我要喝水”的时候,这个所谓的自我意识就出现了,也就是和父母的冲突就开始了。孩子开始努力地发表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努力地证明“我和你们是不一样的”,这种意识到了青春期会更加强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从某种程度上讲,父母从孩子3岁开始其实已经和他斗智斗勇了,青春期不过是面对一个身体和心理日益强大的孩子,也就是父母的沟通对象在变强大。</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之前总是采用压制型或命令型的沟通方式,即“父母说话孩子就得老实地听,不要和家长说‘不’!”若是这样的话,青春期时的亲子冲突就会更加突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当孩子和父母的观点不一致的时候,父母其实应该高兴。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孩子终于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不再苟同他人,这是他开始成熟的象征。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做自己,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讯息表明孩子已经开始越来越成长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其次,父母要锻炼自己看到并读懂孩子冲突背后的声音。我平时的工作主要就是给青少年做心理咨询。这个工作的一个核心就是读懂孩子的诉求,因为孩子们在无人能懂、无人诉说的情况下,才来到咨询室的。</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我的咨询案例中,有一个辍学在家的初二学生,当我问其为何辍学时,他说“我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控制我,我每天的一举一动妈妈都会知道,很压抑。”我在给他妈妈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和妈妈在同一所中学,妈妈是特级教师,妈妈备课的地方是学校的监控室,而教室中的摄像头正对着孩子。孩子上课和谁说话,扭头几次,睡觉几次,妈妈看得一清二楚。每天晚上回家妈妈就会和孩子说他今天的表现,孩子很痛苦,又没法辩解。孩子和父母冲突的背后可能就是要自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还有一个女孩子同样辍学在家。我了解情况后知道,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父母每次都责怨孩子说“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你要反思啊!”孩子开始不再和父母说话,最后发展到辍学在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对父母来讲,只要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家长和孩子站在一起就够了。孩子不愿意回击,有很多种情况,有的是性格不喜欢争斗,有的是怕受到伤害等,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可以接受的。可以看到,孩子辍学背后的诉求是想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接受。所以,学会读懂孩子内心的需要非常重要。只要父母做到了,孩子的问题可能就会慢慢恢复正常。</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另外,父母要锻炼自己看到并读懂自己的声音。如果有机会反思的话,父母可以时常提醒自己看看,驱动自己做出这些行为的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比如“被老师叫去我感觉好没面子,都是因为你。”又或者“我辛辛苦苦工作都是为了你,你太让我失望了!”抑或者“你爸让我难受,你也让我难受!”“你这样天天打扑克怎么能考上大学呢?”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有一个成语叫百感交集。我们要在冲突中锻炼自己看到百感交集中的每一种感觉。看到了,父母就会改变沟通的方式。就像上面的例子,看到了自己的声音就会自嘲:“原来我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生气啊!”“其实我工作不都是为了孩子啊!”“哎呀,你爸让我难受是我的事儿,和孩子你没有关系啊!”等。经过自嘲,父母就会放松下来,不再指责。</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里所描述的心理过程其实是在瞬间完成的。父母就是要锻炼自己把瞬间变成慢动作回放,这样才能在将来的瞬间做出正确的抉择。</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最后,我想和家长分享一句话———“把孩子当人看”。&nbsp;&nbsp;&nbsp;&nbsp;孩子是人,不是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您能宽容孩子,他就学会了宽容自己和他人。孩子是人,不是机器。人是在感受中生存的。他的感受是自己独有的,是需要被理解的。我们总觉得孩子不努力,其实他已经感觉很努力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有一句话讲得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像喝一杯水,父母觉得烫,可能孩子觉得已经凉了。所以父母如果能够理解孩子的感受,沟通就会有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孩子是人,人是会变的。变化的动力来源于父母的眼睛,如果您认为孩子会越来越好,他就会越来越好;反之亦然。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冲突是孩子为了让你更懂他。懂了,冲突也就消失了,沟通也就通畅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二、青春期的“蜕变”和“成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为什么会有“青春期”?曾有朋友向我倾诉:“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和父母什么话都没法说到一块去,问他什么都不说,你说多了,他反过来吼你一句。想约孩子一起下楼散步或周末逛公园,孩子一句‘不去’让人心塞。孩子的一言一行,总是看起来那么不顺眼,回家总是先玩游戏,学习作业总是磨磨蹭蹭的,非得拖到最后一刻才草草完成。孩子有时还爱慕虚荣,服饰鞋子总是需要买品牌,要跟别人攀比,不顺着他,就发脾气。看着孩子各种各样的毛病,心里又着急又挫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就像上述例子中的描述一样,青春期孩子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情绪反应强烈且不稳定,想远离父母寻求同伴群体认可,想要尝试新鲜事物,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不足等。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与大家熟知的身体心理巨变、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也与脑功能发展的一些特点相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关于脑发展的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大脑成熟度只有80%,尤其是杏仁核、前额叶的功能尚不完善,而这两个脑区正好与情绪调节和自控力息息相关。基于此,家长们也许能释然一些,孩子某些言行不是故意来气家长的,好多时候是他“身不由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青春期曾被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视为“急风暴雨”的时期,这意味青春期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可能充满矛盾和冲突。当然冲突并非都是不利的,有很多实证研究表明低水平的亲子冲突有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因为在低水平的冲突中,孩子会学习到情绪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青春期的蜕变和成长家长如何来应对和处理与正处青春期的孩子的冲突呢?</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不被激惹,稳住情绪。很多时候,家长会被孩子特异的言行所激惹而暴跳如雷。而当我们自身处于暴怒的状态下,是无法与孩子有效沟通的。</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比如,在上例中提及的“孩子不理人、吼家长”这样的情形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是很大的挑战,家长可能会强烈地感受到自己被孩子拒绝,万一家长碰巧在自身成长经历中有较多被拒绝的经历,这时家长的情绪反应可能还会更加强烈;又或者家长在自己的青春期与自己的父母本身存在很多冲突,而这些冲突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时候,家长青春期的创伤会被触发,于是情绪将变得失控。</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所以我们要随时对自己的情绪有觉察,可以尝试深呼吸从1数到10,不急于表达,先稳住自己的情绪,才是成功沟通的开始。关注需求,温和坚定。当亲子之间无法沟通的时候,父母需要去审视一下:我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我的言行是如何的。当孩子在与家长互动中总是无法满足基本心理需求时,他就关闭了沟通的大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当然,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绝不意味着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比如,上例中当孩子要求购买品牌服饰,如果家长认真考虑之后觉得无法满足或者不想满足这一要求,可以温和而坚定地跟孩子说:“我特别理解你想要买这个牌子的衣服,这是在你们同伴中流行的时尚,同学有,你也渴望拥有,可以理解。不过因为×××的原因,我现在不能给你买。”这样的沟通,家长虽不能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要求,但是满足了孩子被尊重的心理需求。</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沟通雷区,理智避开。上例中,家长观察到孩子一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玩游戏,总是到了很晚才开始急匆匆地应付家庭作业,家长可能的反应有如下几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1.命令、指挥、控制型:你!现在立刻马上给我起来,马上给我写作业去!</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2.警告、训诫、威胁型:你要是再这样,不给你任何零花钱和生活费了,看你还怎么上网,看你怎么养活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3.规劝和说教型:孩子,你这样是不行的,你现在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很宝贵的,你的同学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呢。</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4.直接给建议型:我建议你跟你们班学习好的同学聊聊,看看人家回家之后都是怎么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的。然后你把每天回家后要做的事情,列个清单,等所有学习任务完成了,你再玩。</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5.批评、责备型:你天天就知道上网,玩游戏,作业根本就一点都没动,你怎么就这么懒?这么不自觉!你都网络成瘾了吧!</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6.嘲笑、讽刺型:就你这样的还有资格玩游戏?你要是你们班排名列前茅,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可是你看看你在班里成绩倒数,还玩什么玩,我真为你感到丢脸!</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当家长正在气头上的时候,以上这些表达方式可能就脱口而出了。我们不会去管孩子怎么想,他心里是什么感受。但是,此时此刻,当我们处于理智平静的状态下,我们再来看这些话,会觉得很刺耳,很不舒服。孩子与家长的心理距离就这样越来越远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当孩子在不良情绪状态下时,情绪性的脑区被激活,大脑皮层被抑制,他们不会去理性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是错误的。也就是说,这些表达绝大多数时候是家长宣泄情绪,却无法带来孩子的改变。虽然劝说和建议的方式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是当孩子的内在感受不被看见、不被接纳的时候,直接的劝说和建议也往往无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5px;">重新联结,开启沟通</b><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很多家长开始寻求帮助的时候,往往是孩子已经放弃跟父母交流了。家长常常热切又焦急地询问孩子:“今天过得怎么样?开心不开心?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跟我们说说呗……”可是孩子完全不予理会。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往往会更加着急,更加逼问孩子,孩子更不理睬父母,于是,形成一个不良循环。</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事实上,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span><b style="font-size: 15px;">调整好自己的心态</b><span style="font-size: 15px;">,让自己平静放松下来,不要因为气急败坏而说一些过激的话。此时应不动声色地,继续默默地关照孩子,看到孩子不愿意说,就真诚地说:“嗯,我看到你现在并不想说,没有关系的,任何时候你想说的时候,我都愿意听。”</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曾经伤透了孩子的心,所以家长需要回顾一下,自己曾经的做法是否有不合适的地方,然后诚恳地跟孩子说:“我以前做了什么事,回想起来很不对,我向你道歉,请你原谅。你现在长大了,我也在学习用新的方式与你沟通,我相信我们之间的沟通会越来越好的。”</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5px;">少讲道理,促进表达。</b><span style="font-size: 15px;">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已经懂得很多道理,很多时候说的话比较偏颇,只是在表达和宣泄情绪。</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如果父母一听孩子某个偏颇的言论,就开始板着脸,跟他争论或者直接教育他,这样很快就“把天儿聊死了”。家长可以尝试带着不评判的态度去沟通,可能效果会很不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5px;">共同协商,达成共赢。</b><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当父母和孩子彼此的要求面临冲突时,双方都想赢,这是常见的亲子之间的权利争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如果父母总是赢,孩子会怨恨或者是将来在社会竞争中他不敢赢;如果孩子总是赢,孩子就学会了利用发脾气或威胁来控制父母,发展出诸多不良行为。所以这个时候可以采用协商共赢的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例如前文孩子一回家就玩游戏,作业拖到最后草草完成。家长不妨这样去和孩子协商:</span></p><blockquote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家长:孩子,我注意到你每天都完成作业了,这一点很好,但我觉得你回来玩游戏的时间很长,开始写作业的时候,精力已经不足,写作业的速度和准确性都下降了。我建议你先写作业,再玩游戏。</blockquote><blockquote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孩子:我之前每次玩游戏,你脸色都特别不好,而且还总在旁边唠叨,其实我也很烦这样。是不是我先写作业,再玩游戏,你就不这样啦?</blockquote><blockquote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家长:嗯!</blockquote><blockquote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孩子:假如我作业都完成后,你是否可以允许我畅快地玩一小时,不干涉我?</blockquote><blockquote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家长:很高兴你愿意先写作业,我觉得你玩游戏1小时还是太多了,你需要早点休息。玩半个小时吧,并且要在11点钟睡觉。</blockquote><blockquote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孩子:那如果我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并且保证在11点钟睡觉,我可不可以玩45分钟?</blockquote><blockquote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家长:我同意,那我们可以执行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再做调整。</blockquote><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