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昌寺怀古

一片枫叶

<p class="ql-block">摄影 文字 制作 王顺利</p><p class="ql-block">2021.3.24日</p> <p class="ql-block">  耀州区原下高埝乡是现在铜川新区的所在地,是铜川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商贸的中心,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成为一座“城在林中,人在城中”现代化新兴的宜居城市。古老与现代交汇,是这座城市的特点。有一句在耀州城流传了二三百年的俗语可说明一二:“三塔九嘴十八原,三座戏台面朝南。”</p><p class="ql-block"> 居住新区一隅,闲时常步足郊外乡村山野,农院小巷与乡党闲谝,知华原腹藏乾坤,是一处人杰地灵之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 何谓“三塔九嘴十八原”,又何谓“三座戏台面朝南”。对它略知一二,借拙笔抛砖引玉,让众人知华原民俗文化积淀之厚重。</p><p class="ql-block"> 先言三塔。三塔我观瞻两处,唯安里乡柏树塬村“百寺塔”未前往瞻仰。椐介绍,柏树原原为“百寺院”同音之讹误。称“百寺”言其寺院之多,地名安里,原为“庵里”即僧尼之庵,与寺院一体,塔为寺院建筑之一:六面七级,一层中空,二层以上为实心。原寺内有殿,阁,楼等,可见寺院当年建筑规模之大。</p><p class="ql-block"> 神德寺塔,三塔之魁首也。座落在耀州城北步寿塬,塔八面九级。因建筑时代久远无从考证,省文物部门以椐建筑风格鉴定为宋代。是耀州城最古老,最雄伟的地标建筑。2004年对塔体复修时,塔身第四层塔窗存有唐人写《金光明经》卷本,因而得已面世。</p> <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百花艳,</p><p class="ql-block">寻古踏青身碾转。</p><p class="ql-block">延昌寺外笛声远,</p><p class="ql-block">道是坦途越山涧。</p> <p class="ql-block">  延昌寺塔,立于赵家坡村西南方向赵氏河畔。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有皇室延昌公主出家至此。“公主天性独悟,厌居欲海。”一日私遁帝宫,始隐迹山野,辗转跋涉,谷岸村泉,雅称归栖之意。乃结草为庵,誓修苦行,虽寒暑屡迁,而其节不改。精节之外,乃手塑万佛,心祈冥祐,构立精舍。国人呼之曰“万佛寺”。寺内原有一座四面十级整石雕琢之造像塔,名为“魏洪造像”塔,髙2.6米,现移至药王山供人观瞻。</p> <p class="ql-block">  风和日丽辛丑牛年的三月,一曰信马由缰乘车至新区赵家坡村,顺村道步行往目的地一一延昌寺塔一路走来,村道两侧樱桃树泛起朵朵白花,成排成行伸展四肢顺山坡台塬铺开,与沟渠为伍,与柳絮相映,加之有穿着时尚又艳丽服饰的村姑搭梯修剪果树枝条,成为初春时节黄土塬淡恬宁静生活的一幅山村时景图,不时有骑着摩托下地耕作的男女从身边一晃而过,让人想起习总书记扑素而亲切的一句话:“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就是生活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一路观景不觉半个时辰便到了延昌寺的大门前,只见铁栅栏大门紧闭,铁将军把门,大门内房舍无人应承。便拐弯取小道前往,不远便见一通高大石碑立于正前,上书“延昌寺”,下方注“铜川市新区下高埝乡人民政府制”字样,碑后刻有铭文。顺踏步拾级而上,穿过一片新植的松树林,高大的万佛塔便一览无余,蓝天白云之下,巍巍高塔直冲云天,风铃随风而动,清脆鸣响,徊荡山谷,悠远绵长。低处,因无院墙遮栏而显得宽阔的平地上,草荫荫,朵朵黄花点缀其间,显出一些生机。站在空旷处,幽静,空灵,寂寞似乎时钟停摆,要不是高桥上时有车辆通过,这就是世外桃园。前两年来此观瞻,见钢绳锁塔身上半部,使倾斜的佛塔不至于倒塌,总觉得象是给圣贤脖子上套了枷锁一般让人看得心里憋得难受,一些权贵的一顿酒饭钱足可以修复倾斜的国之文物,何让古塔受扼喉之苦?今日一见,以旧复旧,但倾斜的塔身以然如故,象是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站在那里低头不语。沉思良久,但愿它挺得住风雨,让怀古之人不忘乡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政府主管部门一一铜川市新区延昌寺塔文物管理所</p> <p class="ql-block">  从公元593年北魏孝文帝改革算起,时间跨越很漫长,延昌公主以皇室之女的尊贵,厌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宫庭生活,为寻得一方清静,削发为尼,这种叛逆的精神,放在同等地位的今天也是一件撼山岳,泣鬼神的伟大壮举,让权贵惊叹,让黎民翘首的大亊。</p><p class="ql-block"> 今非昔比,时代在前进,西铜高速公路赵氏河特大桥从万佛塔前擦身而过,轰轰隆隆的各种车辆流星般似的从桥上飞驶,我想它会惊醒已沉睡千年的延昌公主的。举目处,延昌公主会想:这“坐地日行八万里”,“天堑变通途”的我的故乡是我那个时代不可比拟的,时间就象一匹脱缰的野马,永远一直朝前飞奔,时代变革让人不可思议。只是近在咫尺,面对它却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无奈。</p> <p class="ql-block">  说了耀州三塔,抒发了二次去延昌寺的一番怀古之情,岁月如歌,往事千年,不甚回首。</p><p class="ql-block"> 再说“九嘴,十八原”,耀州黄土梁上地势较平坦开阔的地域称之为塬。村民的宗族姓氏在前,十八个以“原”命名的村庄是:孙家原,倪家原,惠家原(均在孙家塬)杨家原,柳家原,傅家原,空头原,箭头原,(均在关庄境内)柏树原,中原原,北原原,韩家原,(均在小丘境内)石家原,肖家原,潘家原,狮子原,中条原(均在阿子境内)高窑原。(在照金境内)</p><p class="ql-block"> 塬边向沟里延伸突出的丘,峁地形,三面临沟,一面有路通往塬上,耀州人习惯称它为“嘴”。以“嘴”命名的是:贺家嘴,桐华嘴,小王嘴,席家(血家)嘴,倒回(雒家)嘴,廓落嘴,杜家嘴,李家嘴,尤家嘴。</p><p class="ql-block"> “九嘴,十八原”统计数与清乾隆二七年汪灏《续耀州志卷.地理志》所列村堡名基本相符,反映了乾隆以前耀州地名的实际状况。</p> <p class="ql-block">  再说“三座戏台面朝南”,耀州城内北门里关帝庙,陈家坪村,阿姑社村的三座戏台,戏台的台口均面朝正南方向。但一般戏台都面向北,耀州境内戏台与它处相反,人们觉得不合常理且奇特,着意宣传。古时的戏台多与寺庙有关,寺庙主神大殿多坐北朝南,而演戏时为了酬神,故多朝北。如药王山通玄桥戏台面向药王大殿是朝北的。原城隍庙戏台同样是朝北,陈坪村太白庙,遙祭太白山神(太白山在其南),阿姑社戏台祭祀的阿姑神庙(娘娘神庙)其南边北门里,戏台祭祀的关帝庙神殿在其南边。</p><p class="ql-block"> 总之,在古代,人们在传统习俗上有不变的永恒,也有特殊的应变所以。任何亊物因顺应当时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便变得自然,见怪不怪又理所当然。从前人们的观点认识能紧跟实际,现代人更应如此,才能有所做为,有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p> <p class="ql-block">文中部分内容摘自《耀州古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