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在古诗词里,对于青春的回首,对于人生的咏叹,是很多诗人钟爱的主题,也出现了不少千古名篇,譬如今天我们要来看的这一首,诗圣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就是其中翘楚。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赠卫八处士</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唐·杜甫 </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div> 今天的人,东奔西走已是常态了。我们出于求学、工作、婚姻等各种原因离开家乡,离开熟悉的生活,投身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明友,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个新的人。那曾经情投意合的发小,曾经形影不离的闺密,都慢慢地被我们封存到了记忆深处。如果有幸重逢,会蓦然发现,眼前这个人和我们记忆中的那个他,几乎像是两个人,那此刻的自己和当年的自己,又该有多大的差别呢?抚今追昔,真是悲欣交集。现在的同学会,不是常常会让人有这样的感慨吗? 杜甫这首《赠卫八处士》讲的就是这种情景。卫八处士是谁?我们已经不能确切知道了,只能从诗题判断,此人姓卫,排行第八,一辈子没有做过官。此人是杜甫青年时代的好友,开元盛世的后期,两人有过一阵子意气相投的少年游,再次相见,已经是二十年以后了。那时候,安史之乱刚刚进入第三年,远没有结束。社会动荡,诗人又被贬官,正是百事不顺的时候。时代的乱离和人生的聚散交织在一起,这样的重逢,该如何描绘?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人生就是这样无奈,明明是好朋友,却像参星和商星一样,此出彼没,总不能相见。诗的一开头,起得就奇。奇在哪里?它把普通人的人生感慨一下子拉到了宇宙星辰的高度。<br> 为什么要说到参星和商星?因为这两颗星在黄道的东西两端,商星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参星正好没于西方,两颗星此起彼落,永不相见。问题是,一颗升起、一颗落下的星星也不只参星和商星,为什么非要用这两颗星星来比喻呢?<div> 根据《左传》的说法,这两颗星其实是上古五帝之一高辛氏的两个儿子,兄弟俩整天打架,于是高辛氏就把大儿子分封到了商,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主管商星;把二儿子分封到了大夏,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主管参星,让兄弟俩永不相见,就像这两颗星一样。所以,“参商”又有不和睦的意思。可是,诗人和卫八处士并非素不相能,恰恰相反,他们明明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却也不免像参星和商星一样,凑不到一起,这不就是造化弄人吗?所以说,这首诗的开头就已经渲染出一种人生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不是属于哪个人的,而是属于所有人的,是一种人生常态。</div> 可是,也正因为有这种不如意的人生常态,接下来的两句才会如此动人;“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今晚到底是什么好日子?我居然能够和你坐在了同一盏灯光下!今夕何夕,这真是一个古老的感慨,《诗经·绸缪》里就说:“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今夕何夕,这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喜悦,就像说:这是真的吗?我是不是在做梦?那“共此灯烛光”呢?诗人进门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多年不见的友人飘然而至,卫八处士也觉得难以置信,一定会举着灯烛,照了又照,如梦如幻。 那从诗人的角度来看呢?入夜时分,天涯羁旅,本来是凄凉的,可是这次投宿的不是旅店,而是朋友的家,是朋友的烛光照亮了自己,这又让人觉得多么温暖啊。“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读着这两句,就连我们都会感觉到久别相逢,真是喜出望外,暖在心头。<br> 接下来呢?“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久别重逢的激动过去了,细细打量,悲从中来。原来大家都老了!当年分别的时候,还是翩翩少年,再次相见,诗人也罢,朋友也罢,都已两鬓苍苍! 前两年,不是有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吗?所谓“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就是歌里所唱的“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种对于时间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古往今来,概莫能外。自己老了,卫八处士也老了,那当年的朋友们呢?问问这个,没了;问问那个,也没了。“访旧半为鬼”,一问之下才知道,当年的青葱少年竟然已经有一半成了泉下之鬼。这样的答案,一般人都会觉得难以接受,何况是多情的诗圣杜甫呢?问一声,叹一句,心里翻江倒海,如烈火焚烧。这就是“惊呼热中肠”。当年汉武帝说“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曹丕也说“亲故姓名,半为鬼录”。人到中年,本来就难免亲朋凋零的悲哀,何况诗人还赶上了安史之乱!时代的悲剧放大了人生的悲剧,让人不由得不“惊呼热中肠”。<br> “共此灯烛光”是热的,“访旧半为鬼”是冷的,刚一见面,诗人心里已经是冷热交织,悲喜交加了,那接下来呢?“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死去的已经死去了,那就更应该珍惜眼前的朋友。所以,诗人的视线又回到当下。真没想到时间过了二十年,我还能再踏入你家的厅堂。从这两句话开始,悲喜交加的见面结束了,诗人也罢,卫八处士也罢,要放下当年的话题,体味一下彼此现在的生活了。 现实是什么情况呢?<div>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当年分别的时候,你还没有结婚,如今重逢,你都已儿女成行了!其实,这还是在呼应前面那句“少壮能几时”,孩子是最容易让人产生年龄感的,孩子们都长大了,我们能不老吗?这不也正是我们今天见到老朋友时,最常有的感慨吗?看朋友的孩子,就仿佛看当年的朋友吧,诗人亲切地看着卫八处士的孩子们。孩子们呢,也非常懂事,恭恭敬敬地拜见父亲的老朋友,亲热地问诗人从何而来。真是一幅温暖的画面。<br> 到这里,接着应该怎么写?既然都提到了孩子们的问题,一般人大概会接着写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吧。可是杜甫什么也没说,而是用“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一笔带过了,真利落,真干净。<br> 为什么一笔带过?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啊。咱们中国人最实在了,客人来了,第一件事是张罗吃饭,所以,这个时候的问和答都是匆匆忙忙的。而且,儿女对父亲的朋友,真有那么大的兴趣吗?肯定是礼貌大于兴趣吧。想想看,孩子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问候,父亲就开始赶他们了:别围着杜叔叔了,赶快去打酒,让我和杜叔叔好好喝一杯!想一想,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如在眼前?</div> 孩子们去张罗酒了,可是光有酒还不够,旅途的劳累,需要踏实的饭来安顿。给诗人吃什么呢?接下来的两句诗相当经典: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诗人突然到来,卫八处士家里没什么储备,外面偏偏又下起了雨,怎么办呢?幸好,自家菜园种着韭菜,就冒着雨到园子里割一把韭菜下饭吧。掺着黄米的饭刚刚煮好,又热又香。<br> 这两句看起来真像是写实吧?其实也有典故。东汉名士郭泰在洛阳一边念书一边种地,有一天傍晚,大雨滂沱,他的好朋友范逵忽然来访,郭泰就冒着雨到地里,割韭菜款待范達。杜甫其实是在拿郭泰和范達的故事比拟卫八处士和自己:同样的好友,同样的春天,同样的雨夜,同样的情义。<div> 这两句写得真好,“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韭菜是绿的,还带着冷雨;而黄粱是黄的,还冒着热气。一绿一黄,一冷一暖,多美的搭配!不是珍馐美味,却是家的味道,让人觉得那么踏实。还有比这更温暖人心的吗?</div> 酒暖了,饭好了,这时候,作为主人的卫八处士举起了酒杯:“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卫八处士说,时逢乱世,见面不易。咱们就多喝几杯吧,接着自己一连干了十杯。“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连干十杯也不醉,是因为酒量大吗?当然不是。那是因为主人的心意太诚,感慨太深,一切都在酒里,所以,才这样一杯一杯复一杯。这不是不醉,是不惜醉呀!主人是这样,那诗人呢?<div> 所谓“感子故意长”,就是我感动于你对老朋友是如此情深意长。既然深受感动,诗人必定也是一醉方休了!本来,从“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一直到“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气氛都是温暖的,甚至是热闹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说到两个人喝酒,本来应该是更热闹的场景,我们的心反倒有点儿往下沉了。为什么呢?</div> 看最后两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明天我就要越过华山,踏上新的旅途,咱们两个之间,将再次隔山隔水。世事难料,后会也难期了!原来问题出在这儿,欢乐仅仅属于今宵,明日一别,后会难期,怪不得刚才的酒里,会有一点儿拼醉的沉痛感了。这真是说不尽的感慨呀,跟开头又呼应得那么严整。开头是什么?“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结尾呢?“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这样的聚少离多不是我们两个人的事,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世事。<div> 一种人到中年以后才能体会到的巨大苍凉感一下子就笼罩了我们。这就是老杜的沉郁顿挫。聚散不常,别易会难,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诗人固然感受更深,但是,就算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代入感,为之深深感动吧,这就是诗的力量。</div> 生命是一朵艳丽魅惑的花朵,从春到夏,由抽芽生叶,到初生蓓蕾,花朵盛放,再到凋零枯萎,落入尘土,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地走过一生。少年时光就是我们的生命里花朵盛放最美丽的那一段时光。<br> 青春是如此的诱人,又是如此的短暂,当我们步入中年以后,常常就会有世事沧桑,人生似梦的恍惚之感。会回忆起已经逝去的青葱岁月,还有青葱岁月里的那些曾经与我们并肩走过人生最灿烂时光的兄弟姐妹,知己好友。曾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天真烂漫自由自在的你们啊,数十载光阴悄然逝去,你们如今都在哪里,变作了什么模样,过着怎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