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致远将军小传(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记)

林立进

<p class="ql-block">走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纪念馆(在石家庄),我们在一架玻璃柜里,发现陈列着一双黑色的毡鞋和一床浅绿色的旧线毯,细细一看,那双鞋面上补着许多补丁,鞋底上钉着前后掌。再看那床毯子,绿色褪的已经发白,显然是洗过好多次了,上面补着一块挺大的方形补丁,补丁旁边一道长长的口子,被针线密密缝住。啊,这是多么俭朴的遗物啊。那双鞋看来至少也有五、六年了,那床毯子恐怕时间更长,要在十年以上。这是谁生前所使用的呢?俯下身来,看到说明书,我们才知道,这是一位将军的遗物。这位将军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山西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名字叫刘致远。我们在赞叹之余继续看下去,不禁失声叫了出来。为何?为的是我们把这双鞋和这床毯子的使用年限估计的太低了。原来那双鞋是1939年发的,到将军1955年在太原患脑溢血逝世,共穿了十六个年头。那床毯子呢,时间更早,是将军1934年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用的,一直铺了二十一个春秋。也难怪我们估计错误,我们这些生长在和平幸福时代的人,很少经历过去那样的艰苦生活,就是听说的一点点,有的也淡忘了,况且这双鞋拾掇补缀的那么好,至今还是半新的样子,谁能想到它已穿了十六年?那床毯子,谁又想到它竟陪伴了将军二十一年?望着玻璃柜里这动人的遗物,我们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位头发斑白、衣着朴素、生活俭朴的老将 军 的 形象。一位堂堂的司令员,身处高位,还一直使用着这样俭朴的东西,这怎么能不使人产生深深的敬爱之情呢?这样的一位令人尊敬的将军,他的身世是怎样的呢?他的战斗经历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多么想多知道一些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追求真理 向往革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致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勇献身的一生。他经历了探求真理最后走向革命的过程。1904年,他出生在山东省潍县七区东营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里。由于家里人多地少,生活很是窘迫,在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和叔父因家贫难以糊口,到俄罗斯去当了矿工,两年以后,因难以忍受的劳苦和惦记着家里人,便跑回来,用积攒的 几个钱,维持生计。全家除经营自己的土地外,致远的父亲和叔父还在农闲时出去当短工。妇女们在家做些猪鬃手工业和纺棉织布,以便多增加些收入。这样,一家人在好年头还能够吃上粗粮,坏年头就掺些粗糠野菜对付,紧紧巴巴的,日子倒也勉强过得去。这种贫困的生活,使致远从小就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致远十岁的时候,家里人省吃俭用,把他送入本村初小小学读书,初小毕业以后又到外祖母的村子由外祖母供他上了一年半高小。终因家中经济困难,不能继续读书,就中断了学业出去寻找职业谋生。恰好县场子警察教练所招高小毕业生,管吃管住,他便去投考。于一九二二年十八岁时被录取学习半年城市警察业务,毕业后分配到青岛台东警察署任一等巡警,后又升任三等巡长。前后干了半年时间,觉得这个差事没啥前途,干其他的又受学历限制,所以产生了继续求学的思想。于是回到他上高小的学校边当教员边进行备考学习,半年之后考入了县师范学校。尽管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但因祖母、父亲相继病故经济困难,读了不到一年就不得不辍学,又去青岛谋求职业,经朋友介绍到英美烟草公司印刷部当工人兼夜校教员。工头的压迫和权贵世人的歧视,使致远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反抗意识。</p> <p class="ql-block">那时他想,摆脱这种生活的最好办法,是拿枪杆子当兵,到部队才有前途。但当时他识别不清军队的性质,于是在一九二六年投考了直鲁豫第八军军官教导团。当学习到三个月时,由于教育长的不当行为导致学校解散后,被送到济南编入了张宗昌的将校实习学校又学习了六个月。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当地旧军阀张宗昌的军队。由于他有些文化,作战又很勇敢,所以不久便升任了连长。北伐战争失败后,张宗昌的军队垮了,大势已去,他便利用接掉队人员的机会跑了出来。半年后又经同乡介绍,到孙殿英部任职。时值蒋、冯混战,部队退到山西,改编为三旅五团。因他懂教育,对部队教育有些办法,从副营长升任中校团副,在热河作战时又兼一营营长。但旧军队的那种腐败和欺诈老百姓的行为却使他越来越看不下去,他亲眼看到在军阀混战中,牺牲的是善良的老百姓,升官发财的却是军阀、地主和资本家。他过去的梦想破灭了,感到很苦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 后,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沸腾,刘致远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但他所在的旧军队却采取了不抵抗政策,这使他非常气愤。于是,他就常和一些知心朋友讲些不满的话,发些牢骚。这中间他也不断听到打了败仗跑回来的白军,对于共产党所领导的红军的一些传说。他们说红军作战如何勇敢,如何打富济贫,如何官兵平等,受到老百姓的拥护等等。这使致远很动心,迫切要想多知道一些这方面的消息。一九三一年底,西北军的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围剿”红军时,在共产党员赵博生和董振堂、季振同的领导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宁都暴动,率一万七千多官兵参加了红军。因董振堂和赵博生都是刘致远的老相识好朋友,对他的震动很大,暗下决心也走他们的道路,寻找机会参加红军。正在这时,他与韩泉同志相识了,韩泉是我党派到他部队中做革命工作的地下党员。韩泉见刘致远为人正直,对旧军队不满,有正义感,于是就常常接近他,和他谈些革命的道理,并且向他介绍了许多新书看。这样就更加深了致远对旧军队和国民党政府的失望和 不 满 情绪,从而对共产党的坚决抗日和革命主张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情和敬仰,致远的思想觉悟一天天高起来。</p> <p class="ql-block">一九三二 年冬,部队在由山西向热河开拔时,在保定西边的望都县,刘致远由韩泉介绍参加了"反帝大同盟"。在韩泉同志的帮助和教育下,在读了一些进步的政治理论书籍以后,致远的政治见解扩大了,他知道了在社会发展的道路上,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真正自由、平等,人类最幸福,最美好的社会,而这种社会正是他日夜所向往的,所以他的思想比过去开朗多了。参加“反帝大同盟”以后,刘致远要求进步之心也更为迫切了。后来韩泉同志又介绍致远认识了一位担任营部书记的王伦同志,他也是我党派到这里来的革命人员。致远很快就和王伦同志搞熟了,他们俩一块吃饭,一块睡觉,从王伦那里致远接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他的眼光更明亮了。终于在一九三三 年五月,由王伦同志介绍,刘致远在察哈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成了无产阶级先锋部队当中的一名新战士,他从思想上彻底与旧军队分了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入党以后,他协同我党的地下党员,在军队中开始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和党的宣传鼓动工作。党的抗日政策和进步主张得到了广泛的传 播,支持和拥护,军官和士兵们的心暗暗红了起来。到一九三三年,日本鬼子进占热河,刘致远随军与伪军汤玉林部作战并代理团长。在战斗中负伤后到张家口休养,痊愈归队后,仍任中校副团长兼一营营长。一九三三年八月经过周密组织、筹划和布置,刘致远同志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便按照党的指示,率军暴动了。枪声一响,群起响应,顽固的团长当场被打死。这样一个一千余人的队伍,在致远同志的率领下,浩浩荡荡举起了革命的大旗,由绥远包头转战到察哈尔独面口,与我上级党代表柯庆施见面,并受命将起义军编为抗日同盟军第十八师,刘致远任师长,后又改为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刘致远任军长。从此,刘致远同志不仅从思想上,而且从组织上、行动上也彻底和旧军队分了家,真正走上了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大道。</p> <p class="ql-block">抗日救国 踌躇满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一年"九一八"日寇侵占 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又大举进攻热河,进逼平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大力宣传和积极倡导,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热情非常高涨。冯玉祥倾向联共抗日,并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六日通电全国,宣言就任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职。当时抗日民族英雄,共产党员吉鸿昌同志任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线总指挥,曾一举攻克塞外要地多伦,全国人心振奋。刘致远同志率军暴动以后,亦在这里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察绥抗日斗争,成了当时抵抗日寇侵略 的 一支 劲旅。他经常登上长城,决䀝北视,发出了同日军决一死战的决心。但他和吉鸿昌等抗战将领一起领导的军民对日寇进行的不屈不挠的的斗争,却遭到了坚持对外 不 抵 抗政策、对内却反共反人民的蒋介石的嫉恨,蒋介石千方百计进行围剿破坏。九、十月间刘致远部与友军吉鸿昌、方振武部配合进攻北京以北的小汤山,因总的指挥失当,部队失利,反遭到何应钦部五个师的连续围剿。部队被紧紧包围,脱离不得,多次反击,都不见效。但因部队常打胜仗,部队战斗情绪还是高涨的。当时,刘致远想集中力量突围,但一检查,弹药缺乏,减员很大,又失去了总的领导,大多数干部对突围没有信心。特别是友军有的投降,有的被缴械,剩下致远一支,势孤力单,若再继续打下去,疲劳作战只有全军覆没。怎么办?为革命而牺牲,他当然不会含糊,但致远想的是,目前党的革命力量还小,每一个干部,每一个战士都是很宝贵的,若全军就此覆没了,必定对革命力量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经过慎重的考虑和反复的讨论研究,致远决定暂时缴械,以保存干部而图再干,只要留得革命的火种,就不怕形不成燎原的烈火。这样,部队便缴械了,致远同志亦被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难道就这样当俘虏了吗?想个什么办法脱离虎口呢?"被俘以后,致远一直在想。猛然他想起,吉鸿昌将军的参谋长曾有一次跟他提起过何应钦的参谋长,他们俩人是老同学,吉的参谋长并把何的参谋长的简单情况向致远介绍过,致远的脑子里还有个印象。"是不是可以从这里钻个空子呢?"于是致远就去自首,冒充与何应钦的参谋长有关系。何部军官信以为真,就对致远特别优待,用汽车把他送到北京,并请他去会见何应钦的参谋长。刘致远说:“你看,我刚来到这里,身上、衣服又脏又乱,不像个样子,等我洗洗澡,换换衣服,再去见他吧!"何部军官不知是计,便答应了,并把他接到前门饭店。刘致远同志趁此机会,机警地逃出了北京,跑到济南,暗暗地设法寻找失散的革命同伴。</p> <p class="ql-block">刘致远到济南没几天,韩泉同志和几位一同暴动过来的下级军官(都是党员)也脱险重逢,一面是喜,一面却又为部队惨遭重创无限悲痛,但坚定的革命意志没有使他们丧失信心。和党组织失掉了联系,自己就组织起来过生活,失去了上级党的领导,就积极去寻找。因柯庆施与他分手时曾告诉他定时用什么名字写信和方法联络,两个月之后,致远终于在天津与柯庆施同志接上了关系,党组织决定派致 远 去 上海 做 地 下党的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三四年二月,他按照党的指示,流动着住在 英、法 租 界,以此作掩护来进行工作。先后做过抗日自卫会工作,情报工作,保卫工作和交通工作。与刘致远直接联系的是王世英、沙金、柯庆施三位同志。在这种尖锐复杂的隐蔽的斗争中,他目睹了国民 党 反 动 派的白色恐怖,也亲身体验了我地下党员在对敌斗争中的勇敢、镇定和机智,虽然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和屠杀使一些不坚定分子背叛了革命,背叛了党,做了敌人的卑鄙走卒。但致远同志紧紧依靠党的组织和领导,他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也没有被变节分子动摇,反而在实际斗争的锻练中,立场更加坚定了,阶级觉悟更加提高了,对敌仇恨心更加深了,斗争知识和经验也更加丰富了。并且养成了致远同志以后在作战中的勇敢、果断,注意掌握情况和细致、谨慎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在这期间刘致远同志读到了很多党内文件和报刊,思想觉悟又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中央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北上抗日的胜利,党的遵义会议对右倾路线的批判所射出的不朽光芒,使致远更加开阔了政治眼界。进一步看穿了国民党反动派 的 奸 诈 嘴脸,懂得了中国革命的艰苦性。同时也更进一步认清了人民革命力量的伟大和中国革命只有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 导,才 能一步一步取得胜利。这样,他在地下的对敌斗争中,以勇敢、沉着、忘我牺牲的精神,忠实地对待上级党交给自己的各项任务。他说∶"坚决干到底,决不消极,即使死了,也有价值。”他每一次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发展上海地下党、领导工人运动,对解放区的物资供应和情报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党中央的表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致远同志一共在上海工作了两年零八个月,在这里,他渡过了漫长的艰难岁月。在敌人的腹心做地下工作,条件十分不便,行动不自由,又需要特别谨慎。衣食穿着也朴素的很、简单的很,有时忙于工作,常常是不能按时用饭,一床线毯和几件衣服就成了他的全部生活家当。虽然这样,但致远的革命红心一直没有动摇过。在这两年多艰难的地下工作中,由于他谨慎、小心和机智勇敢,从来没出过差错。但在一九三六年十月将要奉命调离上海时,却因一时大意闹出了一次小小的风波。</p> <p class="ql-block">那是在致远离开上海的前几天。致远同志把工作交待以后,感到浑身轻松。本来地下党员的住处是非常秘密的,致远一直是住在美法租界,那里的房租很贵,现在,工作已经移交,过几天就要走了,致远感到不会出什么问题了,为省几个房钱,就搬到过去同志们住过的一所房子里去住。组织上也一时大意,对此行动没有劝阻,结果,刘致远被敌特盯上梢,抓进英捕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走往巡捕房途中,刘致远神色非常镇定,他一边走一边细细检查,回忆了自己这几天的行动,看是不是有什么破绽,等到他肯定特务只不过因为自己住的那所房子过去曾住过我们的同志而被怀疑,他们并没有抓住别的什么事实的时候,致远同志就放心了。他从从容容但又怀着高度的警惕走进了审讯室。特务问∶"× 月×日是你到×地去了吗?"致远答∶"你们认错人了,我是才从济南到南京去的,刚到此地不久,是准备做造纸生意的。"致远在说这一套早就准备好的供词的时候,神色自若,口辞流利,使特务连一点毛病也挑不出来,再加上又没 有抓住致远"犯案"的其他证据,所以把他拘禁了十三个钟头以后,便释放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出巡捕房,致远对着这所黑色的监房蔑视 地 瞥了眼,从心眼里暗暗冷笑了几声∶"这群无能的家伙。"但他并没有盲目乐观,党组织的教导和他两年来从事地下工作的经验,使他懂得了,敌人是不会白白放过他的。敌人一定还要对他跟踪盯梢,以便从他的身上发现更多的其他有价值的线索。致远心里想∶"做梦娶媳妇,想的倒好,老子不会上你们的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来以后,致远检查了自己的麻痹不慎,便马上秘密的向党的组织做了汇报,接着便离开上海去到北京。后又因事经济南再回到上海,住了两个月。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赴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p> <p class="ql-block">鲁西大地 烽火燎原</p> <p class="ql-block">到抗大后,刘致远在抗大第一队学习并兼十一队教员。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了,和全国人民一样,刘致远同志被强烈的抗日救国的热潮所激励,他把他对敌人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拿来用在学习上,他终于完成了在抗大的学业,于九月里获得了毕业证书,十月即被派往山东地区去发动和开展那里的抗日游击战争,并经黎玉同志分配到鲁西北任特委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东人民是纯朴、英勇而富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的。远在抗战以前,从延安过去的共产党人就在那里撒下了革命种子,酝酿着日寇大举侵犯时,如何开展游击战争。抗战爆发后,山东人民在共产党的地方组织领导下,迅速地组织起来,拿起武器,发动了一起又一起的抗日武装起义,许多爱国的人士也基于救国的热情,自发地拉起了抗日队伍。仅在一九三七年底到一九三八年初的一个月内,就发生了二、三十起。在鲁西北地区,有一个开明的爱国老人范筑先在当地当专员,他所领导的农民起义队伍尤其有名,力量也比较大。一九三七年11月19日,范筑先向全国发出“裂眦北视,决不南渡”通电的抗日义举受到了我党的重视,毛主席亲自写信致范筑先,赞扬他的抗日热情。并在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下,将他执掌的第六区保安司令部改组为战时体制的山东第六区游击司令部,成立了政训处,张维翰为主任,姚第鸿为副主任,张霖之、王幼平等同志也都在政训处任职。这样,实际上政训处就成了中共鲁西北特委的公开办事机构,从此摆脱了地下活动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但那时抗战刚刚开始,我们党的力量在这个地区还很薄弱,情况也比较混乱,零星的土匪队伍很多。致远来到这里,和当地党组织接头以后,知道该地专员范筑先比较进步,有争取与我党合作的可能,于是致远同志便通过党组织与他的副官张维翰(共产党员)见面,又经他介绍,到了范筑先部担任该部参议。一面做地下党的工作,一面作统战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范筑先是一位开明、进步的老人,他有爱国之心,但对抗日救国的真正意义并不是很明确的,对于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虽然同情,但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接受并与其合作的。刘致远同志一面通过各种方式,耐心地向范筑先老人讲解我抗日救国的正确政策,一面用实际行动来感化他。</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刘致远同志从我地下党负责同志赵建民那里得讯,说他组织了几支小武装,为了争取合法地位,让致远与范筑先商量商量,发给他们委任状。致远便把这件事向范筑先说了,得到范的同意,便派致远持令前往加委。等到致远与赵建民相见之后,方知武装尚未组织起来,只不过有这么个打算而己。致远为难了,帮助他把武装组织起来吧,得需要一定的时间,恐怕范筑先怀疑。若就此回去,范筑先又一定要耻笑,看不起他,这对今后的工作是不利的,必须想个两全的法子才行。想什么法子呢? 经过仔细的调查,致远发现该地有几股土匪。"是不是可以把这几股土匪争取过来呢?"他想抓紧时间收编这些武装。并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当地党组织,得到了党组织的同意。因当时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土匪趁着混乱打家劫舍、随意杀人放火也是家常便饭。所以,收编土匪,劝他们抗日,如入虎穴一般危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致远决定亲自前往说降当时最顽固的一股土匪,同志们都怀着十分不安的心情为他送行。但他却十分冷静,谈笑风生的说:“放心吧,邪不压正,现在天底下只有咱共产党的主义最真。”刘致远身材高大,两眼炯炯有神,眉宇间透着闪耀光彩,身上有一股凛然正气。他对土匪头目晓以民族大义,宣传我党我军的抗日政策。经过做工作,加上为首的头目看到八路军的领导单人独马,连个警卫员也没有带,就凭这点他就佩服至极。经过交谈,他们更佩服八路军的抗日主张和诚意,他们这才相信八路军里真有人才,于是终于坚定的走上抗日的道路。刘致远还利用地方党的关系,很快地劝使其它两股土匪投诚了。致远带着这三支小队伍去见范筑先时,筑先老人非常高兴,马上将他们编入本部。从此老人对刘致远倍加器重。趁这关系,致远更进一步的用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去打动、影响他。老人终于被争取过来,与我党合作抗日了,成了当地一支著名的抗日武装。之后,在刘致远和鲁西北特委配合帮助下,先后将多股民众起义武装和民团武装改编或收编成为抗日队伍,开辟了鲁西北三十多县,由一个营发展到三十六个支队的抗日队伍,号称“十万铁军”。</p> <p class="ql-block">熊熊的抗日烈火被点燃起来了!其中第十支队,是由中共鲁西特委直接创立的,由我党直接领导。这支队伍中一批成份纯洁的学生武装,是由刘致远同志亲自动员组织起来的。为了更集中精力做好部队工作,一九三八年刘致远辞去鲁西北特委书记职务,以发展的那支学生武装为基础,成立了一个机枪营并任营长。他以革命事业为重,从不计较职务高低,并且工作相当出色。有的同志曾问他,你曾任过军长,带领过千军万马,现在又当营长就没什么想法。他笑着说:“我参加共产党就不是为升官发财的,如果那样,我早就投靠国民党了。这就是咱们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区别,如果只想着个人升官发财,那他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几句话让同志们由衷的点头佩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斗争最艰苦的时候,刘致远还表现了顽强的革命意志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九三八年十一月,聊城失陷后,国民党顽固派王金祥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集了大批兵力对机枪营进行围剿。由于寡不敌众,在莘县、何店两次战斗中接连失利,这时,有些同志产生了悲观情绪。但刘致远在转移的行军途中,却依然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说:“鲁西北的人民富有革命传统,只要我们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打人民战争,我们会很快开创出一个新局面,我们一定要有这个战略眼光。”事实证明,以后部队在战斗中逐渐扩大,致远升任十支队二团团长,后又以该团为骨干的十支队于一九三九年一月十四日,按八路军总部命令改编为“筑先”抗日游击纵队,辖八个团,由八路军129师先遣纵队统一指挥。此时,刘致远同志调到一二九师先遣队任参谋长,司令员为李聚奎。后又到山西集训时,随往到抗大二支队任副支队长。</p> <p class="ql-block">当他一九四〇年一月又重新回到鲁西北敌后时,鲁西的抗日局面却变了,山东军民所面对的敌人不仅有日寇,而且还加上了敌伪势力,在其夹击之下,我抗日力量受到了很大的摧残。还是一九三八年的秋天,沈鸿烈来到了鲁北,他奉命与河北的鹿钟麟建立了反共的"冀鲁联防"。从此,山东就风波横生,环境日艰,山东人民和共产党、八路军,陷入了两面被夹击的恶劣处境。首先,沈鸿烈公布了对抗战团结非常有害的三个条件∶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准扩大;要接受改编;要划定防区。接着,便出发鲁北利用其地位,对抗战老人范筑先的坚决抗战和进步措施,横加阻挠破坏。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日寇大举进攻我山东聊城,沈鸿烈驱使范筑先孤军守城,断其后援,致使范筑先势孤力单,弹粮不济,聊城终沦敌手,筑先老人也壮烈牺牲。这样,鲁西北的抗日形势又陷于一片困难的局面,局势又一次恶化下来。为纪念民族英雄范筑先,一九三九年一月十四日,八路军总部命令,将第十支队改为一二九师“筑先”纵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旧地重回的刘致远,面对的是更加艰难残酷的现实,感到了肩上担子的重量。这次他被任命为冀鲁豫四分区司令员兼专员。到一九四二年二月,一分区被放压缩出境,为利于对敌斗争,奉命一分区与四分区合并,刘致远仍任司令员。再到一九四四年部队扩大,刘致远又兼任独一旅旅长,直到一九四五年调到冀鲁豫军区任副司令员为止。这艰苦抗战的五年,刘致远都是在一、四分区工作。当时四分区所处的形势是,东有济南并沿津浦铁路线,西有聊城,均为敌人重兵把守的战略要地。其间碉堡林立,沟墙如网,情况相当紧张,敌伪势力相当雄厚。日寇开始对八路军进行连续扫荡,而国民党反共军队,干脆完全停止了一切抗日行动,专门对付共产党、八路军和山东人民,致使八路军所受损失大大超过了日寇"扫荡"的损失。特别是一九四一年以后,国民党反共军大批公开投敌,日寇也增加了三个独立旅团,配合十二万伪军,向全山东进行了空前频繁与残酷的大扫荡,使山东根据地的形势发生逆转,基本区缩小了,敌人占去了成千的村庄;战略区被割成了一个个的小块,军队和干部遭受了相当的损失;群众和群众组织,更是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四分区被蚕食的仅剩下纵横不到二十里。而我们的力量又是非常薄弱,开始组织起来的两个大队二千余人,也受损失不小。一九四一年,一二九师和一一五师划分地区,这两个大队又被一二九师调走,我主力野战部队为了保存实力寻找机会打击敌人,也主动撤到外围作战。于是,本地区便剩 下 了 一 支仅由三个游击队组成的一个营,三百多人的队伍。敌我力量悬殊,附近又无主力部队,处境相当艰苦、危险。这也就决定了今后对敌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p> <p class="ql-block">在这种危险的局势面前,在装备差、人员少,大家心里都沒底的情况下,刘致远在会上号召大家鼓起勇气,他用洪亮的声音说:“别看我们这支队伍小,但他是人民的子弟兵、工农的武装。我们的队伍会越打越大,日本帝国主义一定会被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一席话说得大家群情激昂。一九四零年底,冀鲁边军区的卫河支队两个营划给了四分区,当时四分区只有一个营的兵力。带两个营合编过来的是副团长邢仁甫,他向组织讨价还价要求当分区司令员。刘致远当即向组织表示,为顾全大局,自己愿降为副司令员,让他当司令员。他当时这样做是为了稳住这两个营的兵力,并不计较个人得失,刘致远的高尚品质使同志们很受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三年上半年,这是鲁西北抗战中最艰苦的岁月。刘致远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日寇为推行华北强化治安运动,对我冀鲁豫四分区加强了军事进攻,驻鲁西北的国民党军队在蒋介石“曲线救国”的暗示下相继投敌,除了敌人在扫荡中施以烧、杀、抢、三光政策,加之自然灾害,鲁西北的一些地区变成了无人区,真是尸横遍野,饿殍载道,抗日的局面更趋紧张。除了要同凶恶残暴的敌人作战,还要与饥饿做斗争。除了保持顽强的斗争意志,坚持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各项指示,还要有对敌斗争的策略。</p> <p class="ql-block">刘致远对本地区的工作开展作了具体、周密的部署,并着重抓住以下几点进行。一、注意教育发动群众。时时支持群众的抗日情绪。因敌人势力强大,我失地太多,敌人企图用合村、封山等办法,隔断我八路军同人民的联系,使我八路军得不到给养,亦使人民因看不到自己军队的活动而丧失信心。敌人的这种阴谋必须打破。他让部队化整为零,釆取晚上深入到敌占区据点附近村庄作抗日宣传,镇压反革命分子。让化整为零的部队采取单独行动,深入敌区据点打击敌人。于是一个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了出来∶夜晚,敌××据点突然响起了急促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八路军以勇猛神速的动作袭击了敌人的老巢。使群众能经常看到自己仍在作战的部队,增强抗日信心。同时,从解决群众的切身困难着手,来发动群众、教育群众,支持和鼓起他们的抗日情绪,这是改变敌我处境的关键所在。夜深人静,深受苦难的老百姓,突然被一声声亲切的喊叫声惊醒,爬起来一看,吓,村里的大场上,灯笼火把,照亮了半边天。火光中,出 现了他 们所 日 夜想念的亲人八路军战士,战士们向他们做了亲切的慰问和激昂的抗日宣传,并把没收地主、汉奸的粮食财物分给他们。尽管八路军吃的也是树叶、糠炒面,还要号召部队不与民争食,一旦有缴获,大部分要救济给全力支持我们的群众。这一个个的胜利犹如暗夜的火星,闷室的战鼓,群众可高兴了,喜滋滋的到处奔走相告,"咱们的队伍没走!""干的好啊,刘司令干的好!""亲人们啊,你们什么时候还来啊!"山东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也经过深入的思想动员,派了一千多名干部深入下层,帮助农民救国会开展减 租 减 息。这 样 ,广 大 群众果然 又 精神振奋 起来。只要依靠鲁西北广的大群众,胜利的曙光必望而可及。二、注意开展民兵工作。并运用游击战术到处打击、迷惑敌人,以缩小敌人活动范围扩大战区,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三、注意敌伪工作。采取一打一拉的办法,谁坏打谁,说打谁一定想尽办法除恶务尽。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的战士就藏在他们的鼻子底下、据点附近的老百姓家里。白天无声无息,晚上就闹翻了天。伪军更是吓的像丢了魂,白天根本不敢出据点一步,晚上就龟缩在碉堡里面,朝四外乱放枪,因为他们知道,八路军的口号是∶谁坏就打谁,并且说打谁就一定干掉他,从没有落过空。全 区 的抗 日战火又 燃烧 起来了。拂晓,敌人据点附近的××村,农民起来下地,猛然发现村头的大槐树下,躺着一具人人所深恶痛绝的铁杆汉奸的尸体,大树上贴着一张醒目的枪毙汉奸的布告,下面的署名是:八路军鲁西纵队第四支队。乘据点里的伪军都很惊恐之际,展开政治攻势,对敌伪做统战工作。显著的成效表现为当敌人“扫荡”时,我们的伤员、修械所甚至都可以到据点里去隐蔽。</p> <p class="ql-block">四、注意情报收集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敌人的报纸进行研究,分区司令部每天都能掌握全区敌伪据点情况的变化。五、注意游击战术。在长期的敌后游击战中,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只有有效的保存自己,才能更多的歼灭敌人。经常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一夜转移一次、两次甚至三次。走遍鲁西北各地,广泛与群众接触,广泛打击敌人,有时就集合起来给敌人一个大打击。一九四一年春节过后,从洛阳等地出动的上千日伪军,对鲁西北四分区进行铁壁合围,妄图将我党领导的这支抗日武装彻底剿灭。刘致远这位久经沙场的指挥员,面对强敌沉着冷静。经全面分析情况,硬拼不行,他果断命令部队要从敌人的结合部悄悄的转移出去,把部队带到了黄河边的洛阳城下。我军从敌人的围剿中跳出来,紧接着集中优势兵力将敌一弱部一举吃掉。待敌人调兵增援时,我军已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充分体现了他的指挥艺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戎马倥偬的战争环境中,刘致远注意在战争中研究战争、学习打仗。他对自己的学习抓的很紧,天再晚也要坚持读书,他看的书最多的是毛主席的军事著作和兵志史书。有一部线装的宋版十一家注孙子,他反反复复的研究过,在上面划了很多记号。所以,他的军事指挥都是有理论根据的。他指挥作战时,能把天文、地理及敌我双方都装在心里,统筹考虑。有一次给干部讲军事课,他说:“以前我对孙子的军事思想很迷信,看了毛主席的军事著作,才知道孙子兵法是有缺陷的。比如孙子兵法对军队的管理是以严刑代替教育,不让士兵了解为什么打仗,敌人是谁。孙子看不到人心向背和士兵的作用,过分强调了统帅的作用。我们从事革命战争的人,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现在如何打仗,一要领会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二要依靠群众、依靠士兵。”四分区在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中,屡打胜仗,每次都是以极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胜利,这都与刘致远的正确指挥分不开。他常深情的对一些领导干部说:“战士的生命操在咱们的手里,咱们没权力让战士做无代价的牺牲,我们应该把指挥员的失误看做是犯罪!”</p> <p class="ql-block">因此,刘致远非常注意总结经验,为了总结平原地区游击战和地方兵团单独作战的经验,他不仅认真读毛主席的军事著作和大量军事史书,在几乎天天都行军打仗的情况下,他挤出时间写了《游击战略问题之研究》的笔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在平原地带坚持地道战和发动群众瓦解敌人的经验。刘致远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军事指挥上得到应用、显露才华。一次,驻聊城伪治安军的第四集团司令部,集聊城、茌平、博平、平阳等地数倍于我的敌人围困我四分区,敌人武器精良,配有重机枪和迫机炮。他们以攻为守,企图迫使我军在黄河北岸决战。当时,分区集中讨论了两个作战方案:一是集中全力吃掉向我进攻的先头部队;二是北上齐河、禹城等地,然后再向西南运动,捕捉战机,消灭敌人。后来,刘致远经过一夜的反复思考,决定放弃这两个方案。采取新的打法是,我军先向博平虚晃一枪,然后再掉头南下,集中兵力突袭东阿城,一举歼灭了守敌,解放了东阿城,接着乘胜发动了聊阳公路战役。经过五天激战,全歼了十六个据点的日伪军千余人,斩断了聊城与阳谷之间敌人的联系,完全打乱了敌人的战略部署。解放了高唐、博平、清平等三个县区,使我军的根据地不断扩大。刘致远的作战指挥艺术和指挥才能,普遍得到了干部战士的高度评价,当时有跟着刘司令保证打胜仗的说法,同时也受到军区的表彰。杨得志司令员曾在军区干部会上表扬刘致远,“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军事指挥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二年四月,在东阿聊城边秦老庄,刘致远带领三个小团,三个大队与日军四千、顽军四千遭遇,敌众我寡,刘致远正确地指挥部队与敌大战三十小时,在给敌以大量杀伤后,胜利突围而走。这一仗显示了我鲁中八路军的力量,大大震惊了敌人。六、注意干部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处处以身作则。刘致远很早就投身军人生涯,又上过正规军校,身上充满了标准的军人气质。他懂得如何带兵、爱兵,把士兵当亲兄弟,是个出色的带兵人。在这期间,他们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残酷的斗争,使他们没睡过一次好觉,也很少吃一顿安生饭。有时还要在野地里露宿,有时又要在山谷里奔跑,困难时,干脆就啃块干巴饼子,煮点野菜汤吃。但刘致远和大家一样,同吃、同住,同甘苦、共患难,处处以身作则。他经常叮嘱警卫员,自己吃的一定不能比战士们好,绝不能有任何特殊照顾。生活越艰苦,他对自己越严格,战士挨饿,自己也跟着挨饿,有一点粮食也要留给伤病员。条件虽艰苦,斗争虽残酷,官兵一致的作风使大家情绪都非常饱满。刘致远牢记毛 主席 在 抗 大证明书上的题字∶"为人民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他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并且常以此教育鼓舞战士们。</p> <p class="ql-block">从此,鲁西北的抗日烽火令人心振奋。当地群众没有一个不知道刘司令的,而敌人听到刘致远的名字,就吓的望风而逃,胆战心惊。于是,敌人出动了大批军队,搜索、扫荡,可是如大海捞针,一无所得。灵巧、精干的游击小组像鱼儿一样,云游在群众的大海里。就这样,刘致远司令员领导着游击队,到处活动,到处取得胜利,力量渐渐壮大起来。所以他们在连续五年的残酷斗争中,不但没受到敌人的重创而遭受损失,相反,他们的武装日益发展,地区也日益扩大。到日本投降前,整个分区除几个县城外,都已全部解放了。整个部队除上调了三个团及增补到主力部队六个大队外,还剩下六个团、一个县大队及直属队,共有两万余人。鲁西八路军、游击队在战斗中成长壮大了!这五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日夜,是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毛主席在抗大毕业书上题写的:为人民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激励着刘致远胜利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更加锻炼了他的革命意志,丰富了他对敌进行军事斗争的知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极端残酷的斗争时期,刘致远同志有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坚决服从上级党的领导,按 照党 的指示 和方针,再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党委会共同讨论, 决 定 斗 争策略。决不违背上级指示而单独行动,这 是 致远坚持鲁西北抗日据地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他说∶"我们打胜仗是依靠党的领导,上级的指挥、干部的团结、战士的勇敢和群众的支援。没有这些,我们是什么也干不成的。他还说∶"上级指示来了,要开会研究,但不是研究执行 与 不 执行 的问题,而是研究如何执行和执行的更好的问题。"他这种服从领导的高度原则精神,深为同志所钦佩。刘致远对党的忠诚还表现在,他以大局为重,豁达大度,放眼全国。一九四三年春,杨得志司令员带领冀鲁豫军区五个主力团开赴西北,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其中就有从四分区抽出的一个团,当时四分区的主要兵力也只有这一个团。刘致远心里清楚,这个团的调出对分区来说实际上是伤筋动骨了,心里真有点舍不得。但这可是去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没有比这事再大的了。他坚定的向杨司令表示坚决服从,并亲自做了动员部署,几天后这个团随杨司令奔向保卫延安的路上。刘致远在他的自传中曾写到,“自参加革命以来,使我深刻体会到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伟大。斗争经验证明,每当我对形势认识模糊,对工作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党和上级都及时给予明确的指示,使我有所遵循,愉快的继续前进……”</p> <p class="ql-block">就是在这一极端残酷的斗争时期,由于生活条件艰苦、战斗频繁,刘致远亲率队伍往来奔波,睡眠不足。尤其是一九四二年敌人的路沟、碉堡封锁政策,给他们的生活和行动造成了严重的困难。致远同志要用更大的精力 和脑力 思索问题,分析情况。所以他的健康受到损害,患了头痛症和高血压症,以致使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敢用脑子过多的思考问题,并为他今后的工作生活埋下了隐患。刘致远同志为革命为工作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还表现在,这五年中与他一起工作的政治委员因工作强度和身体坚持不下来的就调换了六个,他始终坚持在抗战一线。</p> <p class="ql-block">1948年5月30日,朱德总司令在观城与冀鲁豫区党委、军区领导同志合影。左起:陈越平、甘渭汉、张承先、朱德、潘复生、申云浦、刘致远、陆凤翔、谢良</p> <p class="ql-block">爱党为民 鞠躬尽瘁</p> <p class="ql-block">一九四五年十月刘致远同志调到冀鲁 豫 军 区 任副司令,四九年二月升任司令员。九月冀鲁豫改为平原 省,任 平原省军区司令员。一九五二年平原军区建制撤消,致远又调到山西军区任第一副司令员。在这一阶段,他经历了解放战争和和平建设两个时期。在解放战争中,冀鲁豫军区地处津浦、陇海、京汉三条铁路之间,中间又横贯黄河,一脉平川,是南北、东西必经之道。由于冀鲁豫位处险要,为敌我决斗的主要战场之一,双方大军云集,常常形成拉锯之势。因此我该区干部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支前和配合二、三野战军作战,同时还要培养干部,扩 充兵源补充主力,建设与壮大武装力量亦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这期间刘致远还兼任随营学校校长。刘致远对战士的思想、文化学习特别关心,他经常说八路军应该是个大学校,于是他和地方同志商议,办起了这个随营学校(既现在的聊城一中)和民声剧团。只要能抽出时间,他都亲自当教员,也经常到学校和剧团做些指导。为了配合大军准备全面大反攻,展开了紧张的练兵运动,于战斗空隙亲自组织领导练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四八年,独一旅等部队在梁山的大练兵中,他深入连队,和战士在一起刺杀、投弹、射击,以自己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娴熟的作战技巧,给战士们做示范,并且还给战士们做具体指导,从中发现典型,培养典型,以推动全军练兵运动的迅速开展,大大鼓舞了战士们的练兵情绪。在"磨刀练武、待机出动"的口号下,人人都是情绪高涨,信心十足,纷纷提出挑战竞赛。仅半个月的时间,技术就有了显著提高。同时特别强调了教育与实战相结合,虽时间短促,但收效颇大。尤其对干部的培养抓的很紧,军区部队虽然多次南下、北调,建团、编旅,在干部的补给上,始终能跟上需要。刘致远指挥作战总是身先士卒、亲自上第一线,甚至冒着枪林弹雨,多次在战斗中负伤。每次派部队去执行战斗任务,临行前,一般都要前往看望和做具体交待。部队返回后,他主动去了解战况并对同志们进行慰问和鼓励,这也成了他给自己定下的一条规矩。</p> <p class="ql-block">1945年在解放茌平的战役中,刘致远在前线指挥作战时,左手掌被敌人的子弹打穿造成骨折。做手术时没有麻药疼痛难忍,他却对医生谈笑风生,医生擦掉脸上的汗水说,刘司令员意志坚强,真有关云长刮骨疗伤的气概。他却哈哈一笑:我们消灭了那么多的敌人,解放了那么大的土地,手疼也疼的痛快,疼的开心。一九四六年底,时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的刘致远和杨勇司令员一起指挥了解放聊城的战役。一九四八年先后参与指挥了豫北战役,后又率部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一九四九年二月,刘致远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九月改为平原省军区司令员,是平原省常委。随着解放战争的迅速进展,随着各大城市逐 渐 进 入 我手,他遵照毛主席关于军队剿匪、生产、整训三大任务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并于一九五零年十月一日国庆节在平原日报发文,《用实际行动庆祝国庆节》。刘致远很注重形势与任务的发展和变化,一切工作的布置和要求总是想着如何与形势相适应。其中正规化建设和如何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防止骄傲自满,永远保持我军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毛主席早在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向全体党员和全体干部提出了这个问题,二中全会"毛主席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城市以后,致远同志和大家一起深入地学习了毛主席的指示,他从自己长年从事革命斗争中,深刻的体会到毛主席这个指示的英明和正确。他时时检查自己,看有没有什么地方做的与毛主席的指示不相符合。若有,那怕是一点点、一个苗头,也要坚决改掉它。致远同志常常用艰苦朴素的思想向部队进行教育,而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们做出了榜样。 </p> <p class="ql-block">1949年时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致远在二旅成立大会上讲话</p> <p class="ql-block">从残酷环境里走出来的刘致远同志,深知在这个时期保持全军的艰苦朴素作风的重要性。所以他不仅经常对战士们进行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而且还与战士同甘共苦。在最艰苦的时候,动脑筋、想办法,提出豆子做四样菜(豆腐、豆芽、豆腐渣和豆汁)的建议,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他这种艰苦奋斗、对士兵关心的领导作风,不仅获得了战士的爱戴,而且对改变全军干部的领导作风也起了一定的教育作用。在军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致远同志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各项工作中尽了自己的最大责任和力量。一九五零年,刘致远作为人民解放军军区与直属兵团负责人,列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与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领导及全体委员合影留念。一九五二年十月三十一日,刘致远与平原省省委书记潘复生、省长晁哲甫受到来新乡考察黄河流域的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并汇报工作。一九五三年平原省建制撤销,刘致远调山西省军区任第一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致远的身体不好,残酷的山东抗战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积劳成疾,高血压症给他带来了许多痛苦,一九五三年刘致远同志曾病至卧床不起,经过北京军区总医院多方诊治,虽有了好转,但仍未痊愈。上级多次劝他长期休养,他拒绝了,他要工作。他说∶"你坐着吃下饭去了吗? 你不工作,吃下饭能消化吗?"为了照顾他,组织上批准他请一个炊事员单另做饭,但致远一再推辞∶"我和大家一样,为什么需要照顾呢?"他经常问小灶炊事员老董∶"我们的伙食超过标准了吗?超过那可不行!这是公家规定,应很好的合算合算啊!"在生活上份外的照顾,他是绝对不接受的。</p> <p class="ql-block">刘致远在平原省委,前排左三为刘致远</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解放军军区与直属兵团负责人列席名单</p> <p class="ql-block">1950年十月一日发表在平原日报国庆版上的刘致远署名文章《用实际行动庆祝国庆节》</p> <p class="ql-block">刘致远同志不讲究吃,也不讲究穿,一切都按规定办事,公家发什么衣服鞋袜,就穿什么衣服鞋袜,从不去特殊要求。一九三四年他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所使用的那条毯子,至今还铺着,破了就缝上几针,打上块补钉。有一次,他的上小学的儿子问他∶"爸爸,这毯子这么破了,你怎么还不换一条?看这补补钉钉的,多难看!"爸爸先是打趣地说∶"嫌不好看吗? 毯子是铺的,还是要看的?"然后声音渐渐严肃起来∶"打日本鬼子和蒋介石反动派的时候,谁能铺上这个?那时我在上海做地下工作,为了应付门面才铺上了这样一条毯子,算来已快二十年了。"致远停了停,又接着说下去∶"过去的苦日子你没 有 经历过,现在爸爸告诉你,可千万不能忘本啊!"说着,爸爸摸摸儿子的头,无限深情地嘱托道∶"再一说,咱们是老干部之家,人们都看着咱哩,更不能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啦!"儿子听着,眨巴眨巴眼,渐渐低下了头,摸着脖子上的红领巾不说话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二年"三反"的时候,刘致远积极领导全军区向贪污、浪费展开了猛攻,收效很大。那时组织上看他脚上穿的那双棉鞋太旧了,就要给他换一双新的。一天,后勤部的老王同志找到致远说∶"刘司令员,你脚上的这双棉鞋有几年了?"“这双鞋么?嘿嘿"致远笑了笑,回忆的说∶"年头倒不少了,这还是我三九年在延安抗大时领的,十几年的老朋友啦! ”"这么些年了啊!司令员,真想不到你 穿 的 这 么省!好吧,这双鞋也太旧太破了,该休息休息了,换双新的吧。"说着老王把一双崭新的大棉靴递到致远面前。致远用手推了回去说∶"不,先不要 给 我 发吧!你看,我这双鞋还能穿。”致远从脚上脱下鞋,指给老王同志看∶"你看,上面绷上块黑鞋面,鞋底上打上这么两块前后掌,不是挺得劲的么? "老王同志看了那双鞋,补了不止一次,鞋底子 己 经 很 薄了。但由于致远收拾的细致,保护的好,远远看来,竟还象半新的一样。老王同志很感动,但又不 能 把 鞋拿回去,最后,只好用组织命令来"要挟"致远了∶"能穿也好,不能穿也好,这双新鞋是给定你了,这是组织的决定。"致远说∶"吓,老王,拿命令压我来了,别的命令我绝对听从,这个命令啊,对不起,我不能听。"到底那双新棉鞋,还是退回去了。与此同时,组织上打算给他换换那件旧大衣的大衣面,致远也谢绝了。刘致远司令员这种以身作则的俭朴美德给全军区以很大影响,也大大推动了全军区正在进行着的"三反"运动的开展。</p> <p class="ql-block">致远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是一贯的,他从来不以首长自居,他没有一点官架子,待人诚恳,朴实,和蔼可亲,不认识他的,谁也不会知道他是军区司令员。每天早晨,号声一响,他就迅速地起床上早操,尽管他身体不好,可从来没有误过一次。冬天,下了大雪,他和战士们一起扫雪,有说有笑,哪里分的出将军和士兵。致远有很强的组织观念,多少年来,没有误过一次党的生活小组会。致远关怀他的战士们,常在余暇同干部、战士、炊事员、饲养员坐在一 块聊天,嘘寒问暖,人们无不感动。致远对自己吃的不关心,倒是非常关心战士们的伙食,自己的健康不放在心上,却亲自监督给战士们修建澡堂、理发室。他对部下的爱护,简直像慈爱的母亲,并且以自己的模范行动给人们做榜样,由于他长期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所以干部和战士们都称他为"艰苦奋斗的模范"。他虽不以"模范"自居,但却语重心长地对干部们说∶"光说不做,下级干部和战士是不会信服的,只有说了就做,才能起到教育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士们佩服他,干部们也佩服他,都愿听他的教导。刘致远同志是从艰苦斗争的道路上走过来的,他每每看到一些同志对当前生活不满、发牢骚、闹情绪的时候,就从心里感到一阵阵隐痛。他把这些同志找来,亲自给他们谈话,耐心的劝导,他让他们平心静气的想一想抗战反扫荡时期的生活情况,或者把自己在做地下工作时的一段艰苦经历和现在的生活做一做对比,然后严正地说∶"现在我们的生活比过去不知好多少倍了,同志,不要忘本啊!"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深思的警语!身经百战的刘致远将军是这样走过来的,后来的人们也应当像他一样,抱着这样的信念去开辟前进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刘致远与夫人宋伟</p> <p class="ql-block">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一九五五年二月六日上午,山西太原市庆祝抗美援朝取得伟大胜利的军政民联欢大会 在杏花岭体育场举行,致远应邀到会讲话。他忍着头痛和不断的咳嗽,号召∶"全体指战员要严格遵守政府法令,密切联系群众,努力学习军 事、政治和文化,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而奋斗。"刚讲到这里,他突然感到一阵晕眩,一个支持不住,便倒了下来。脑溢血症突然无情的袭击了他。当周围的人们扶住他抬下台的时候,他还用手尽力地指了指骚动的会场,用全身的气力说出了最后一句话∶"大会继续进行。"太突然了!当天下午,病魔就夺去了这位优秀的指挥员的生命。在解放军二六四医院里,医生想尽了一切办法,几经抢救,也没有挽回这个重大损失。刘致远将军年仅五十一岁,但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做出了很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当全国解放,需要他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时候,他却溘然长逝了!是夜九时三十分,太原城披上了一层浓重的黑纱,伴随着全城人民,向这位党的坚强战士和光荣的儿子致哀!</p> <p class="ql-block">1955年2月6日,刘致远在太原市杏花岭体育场举行军民联欢大会上讲话。这也是他生前最后一张影像。</p> <p class="ql-block">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召开上千人参加的追悼大会。</p> <p class="ql-block">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编写的《刘致远将军小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人民解放军人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致远(1904—1955)</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原名刘进邦。山东潍县东营村人。1925年在青岛英美烟草公司当工人时参加了"五卅"运动。1926年入国民党直鲁豫军第8军军官教导团学习。曾任连长、中校团附兼营长等职。1932年加入反帝大同盟。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在绥远萨拉旗担任代理团长时,率团举行起义,该部被改编为抗日同盟军第18师并任师长,继任第2军军长。1934年起在上海中共中央代表机关负责情报、保卫、交通等工作。1936年12月入延安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鲁西区特委书记,八路军第129师先遣纵队参谋长,鲁西军区第4分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1分区司令员兼独1旅旅长。参加了鲁西区1940年秋季、1941年春季反"扫荡"和冀鲁豫边区1943年秋季反"扫荡"。1945年参加晋冀鲁豫边区大反攻,率部解放高唐、清平、博平三县地区。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参加了淮海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平原军区司令员,山西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2月6日在太原病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p><p class="ql-block">《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是经中央军委批准编纂的一部大型军事专业百科全书。刘致远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人物学科列条。释文以介绍人物的重要军事活动为主,力求反映人物在我军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