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册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语法辨析

青竹庐主

<p class="ql-block">注:这里只是从语法角度谈。语法上出错,无论是谁,都得弄明白才好,澄清语法上的错误,与政治无丝毫关系,以免贻误后学!就象“贻误后学”之“贻”,任何人写成“怡”都是错字,决不可为尊者讳!</p> <p class="ql-block">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判断句,读起来怎么也觉得别拗,用汉语语法规律一检验,才发现这个句子是缺了半个定语“与否”的残缺不全的句子。本想说个子丑寅卯,又犹豫再三,不便贸然公开否定。现在终于有了全新的认识,觉得不说不行,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报着对汉语语法规律的尊重,报着对汉语言的负责,不能继续沉默,在此提出,与诸位方家商榷。我以为,完全句应该是“实践是检验真理与否的唯一标准”。请诸位慎用这句不为许许多多常人所注意的病句吧,以免贻误后学,贻笑大方!理由是:既成真理就无需检验。既然检验,所检验的事物的结论,一定不是唯一,如果是唯一,就不用去检验了。检验的对象,必然会出现至少两种中的一种结果,好与坏,是与非,正与邪,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真理与谬误……因此,既然真理就应该是已经被实践检验过的,不必再去检验;谬误也是同理,不必再去检验,其一定是被检验后的结果。所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句缺了半个定语“与否”的残缺不全的病句。获得真理的途径只能是实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尚不能获得真理。<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样表述应该不会产生歧义。</span>我们可以品品毛主席“实践出真知”句子的句法,简单明了,一语中的,绝无语法毛病可以挑剔!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我们当以此语为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