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这样一个地方,不是你的老家,却像是你的故乡。用白云砌墙,用远山呼吸的黛色做屋顶。他们门前种花,笑对生活;门后植竹,清心养性。还有那古朴的小桥、清净的流水,以及古村落里幽静的小巷,层层如梯田似的花海……满目皆景,处处如画!令人魂牵梦绕,日夜思之念之向往之!</span></p><p class="ql-block">“赋春”,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便是一方锦绣烂漫的山水,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风含笑柳如烟,</p><p class="ql-block"> 正是人间三月天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阳春三月,乍暖还寒,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我们奔赴“</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赋春</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而去,和春天来了一场浪漫的约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初见“赋春”两字,我以为是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诗词歌赋。来到赋春,我才知道,它原来是一个美丽的地名,是一个多彩的古镇—</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赋春镇。</span></p><p class="ql-block">赋春镇是我国江西婺源的一个西南重镇。它历史悠久,古风蕴藉,文气沛然,是婺源古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山麓水畔,村落亭谢间,弥散着浓烈的文化气息。 相传唐开元年间,西汉长沙王吴芮的后裔分支择地而居,至一开阔地驻足。见一山川钟灵毓秀,河道迤逦水清,便诗兴大发,以《赋春》为题,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赋春”之名,由此而生。沧海桑田,如今以“赋春”为题的诗句已无从考究,但赋春依然是一方美丽浪漫的山水,更是一方饱蘸徽文化底蕴的厚土!</p><p class="ql-block">赋春镇,历史上是古徽州通往古饶州的必经之地,也是徽文化和赣文化的分水岭和融合地带!</p><p class="ql-block">来到赋春镇,我们一头扎进了千年甲路村。甲路村坐落于东距婺源县城40公里、西距景德镇市58公里处的六山南麓,这里群峰环抱,溪流掩映。村中有古驿道,旧时是上通徽州下通饶州的必经之地,“甲路”也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今天的甲路,纸伞工艺等古老文化是甲路村的一大特色。甲路纸伞源于宋代,成淳五年(公园1269年),南宋承相马延鸾(甲路张氏女婿)逸居甲路时,从京城带回了一把油纸伞,甲路纸伞一时名噪京城。从此,心灵手巧的甲路人便不断改进工艺,世代相传制伞,以它的制作灵巧,工艺精湛,风格清雅而名播远近,成了江南传统名牌产品。 早在康熙年间,据说有一次,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江南,正赶上露天戏台看戏,不巧天下起雨,前排人撑伞挡住了后排人的视线,性急的顽童就用石子击打,石子击中了一把油纸伞,却反弹回来,打破了旁边的一把油纸伞。康熙觉得奇怪,即刻叫人打听,得知完好无损的伞是甲路产的,而被打破的是其它地方产的。从此,“甲路伞,甲天下”便传开了。有民谣唱道:“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 甲路伞不仅深受国内消费者青睐,随着徽商的足迹遍及长江流域,它漂洋过海,远销美,日,韩等国。</p><p class="ql-block">1936年甲路伞在国际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2012年甲路纸伞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销量达60万把之多。2015年,甲路油纸伞代表中国元素参加了意大利米兰世博会。</p><p class="ql-block">在参观甲路伞馆的宣传图册时,讲解员告诉我们,一把小小的甲路伞古朴、轻巧,便捷,看似简单平常,但要制作一把上好的甲路伞,工序非常繁杂,选材讲究,工艺精细,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首先要选好材料:竹子、皮纸、桐油…….关键是竹子,伞的骨架是用竹子削成的,竹子质地坚硬极富有弹性,不易折断;直接来源于大自然,淡雅环保,这正是甲路伞所采用竹制伞架的特色优点,缺点是易遭虫蛀、霉变,所以,手工削好的伞架必须进行严格的高温蒸煮、太阳暴晒及烘烤。接下来是锯槽、钻孔、锯串葫芦、装柄、装键、裱皮纸、糊伞边、绘伞花、修卷上油、穿花线、结顶等“七十二道半工序。”一把油纸伞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每人一道工序,倾注了多少人的时间、精力,倾注了多少人的心力和心血!每一把伞,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深情!他说,便宜的一把卖几十块钱,贵的可卖上千块,几千块。不禁令我们咋舌惊叹,这大大刷新了我以前对油纸伞的认知,原来它竟如此名贵!</p><p class="ql-block">伞最初的样子是春秋时期鲁班发明的“劈竹为条,蒙以兽皮,收拢为棍,张开为盖”的油纸伞。东汉蔡伦发明纸后,便出现了在纸上刷桐油,用以防水的油纸伞,有的文人雅士亦会在上油前在伞面上题诗作画。</p><p class="ql-block"> 油纸伞以纸为载体一直传播着中国传统书画文化,同时,又具有吉祥、圆满、浪漫、怀旧、辟邪等传统文化内涵。“伞下乾坤一片天,撑起人间无限情”。一把油纸伞 ,它晴雨皆宜,且经久耐用,很有欣赏价值,是赠友,旅游纪念之佳品。送别人一把伞,表示愿意为对方遮风避雨,搭建一个温暖的港湾,与对方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伞面圆如月盘,寓意美满、团圆;伞骨为竹,竹报平安、节节高升。“纵使千根骨,终归一点心”,古代亲友之间以油纸伞相赠,表达同心同德、平安圆满。伞顶呈葫芦型,葫芦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吉祥物,“葫芦”谐音“福禄”,意喻祈求幸福。“油纸”与“有子”谐音,订婚时男子要送女子一把伞,结婚时新娘新郎要同撑一把伞,取吉祥之意,寓意是“有自己共同的孩子。“油纸”又与“游子”谐音,意思是出门人的包袱中要带伞,寓意“保福伞”。桐油为驱邪之物,油纸伞挂在家中可镇宅驱邪,带在身边可保路途平安!</p><p class="ql-block">油纸伞寓意丰富,深远,被赋予了复古、怀旧、神秘的特点,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而且油纸伞越做越精美,越来越受到东方女子的青睐和喜爱。</p><p class="ql-block">爱美的你,浪漫的你,是否也想挑有一把这样的油纸伞,将它带回家呢?我们跟随工作人员走入作坊里,一把把打开的油纸伞,犹如一朵朵绽放的花朵: 娇艳的玫瑰,粉红的桃花,清雅的荷花,素净的青花,古朴的水墨,淡淡的烟雨……令人眼花缭乱,醉了心,乱了魂!</p><p class="ql-block">撑起一把钟爱的油纸伞,走在寂寥的雨巷,宛若自己就成了戴望舒笔下那个丁香般的姑娘;走入黄灿灿的油菜花海中,仿佛自己就是油菜花海中的一朵;徜徉在阡陌纵横的田埂小道,便成了摄影者眼中抓拍的一道独特风景!愿这唯美又别致的伞,伴你在阳春三月的烟雨情愫中尽情徜徉,诉说着油纸伞千年的情怀!</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