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这种过程不仅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包含形体语言、个人的习气和方式、物质环境——赋予信息含义的任何东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是培训的最后一课,培训讲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生涯规划师,国家生涯规划培训师,企业职场教练候慧格老师,她分享的主题是《教师的高效沟通技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侯慧格老师从沟通的概念原理,青少年心理特点,高效沟通的技巧三个方面为参训教师进行了讲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师生沟通常用的方式包括团体辅导式、个别谈话式、书面交流式、网络沟通式、集体辩论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沟通障碍是人际之间、团体之间交流意见、传递信息时所存在的困难。而师生沟通障碍的关键是因为关注点不同,也就是立场不同。</p> <p class="ql-block">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思维及行为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意识是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自我中心。“自我中心”现象是皮亚杰最先发现和提出的,是皮亚杰描述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的术语。幼儿自我中心现象是以自我的感受、自我的认知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认知的现象。少年儿童的自我中心性是以人际关注和社会性关注为焦点,把自己作为人际和社会关注的中心,认为自己的关注就是他人的关注。少年儿童自我中心性,可以用“独特自我”与“假想观众”两概念来表征。从发展过程而言,少年期是从儿童的外倾趋向向内倾趋向发展的转折期,故而同时具有两种发展趋向的特点,是动态变化过程的过渡现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3.情绪的变化。青少年时期,情感丰富、强烈,但欠成熟稳定,容易冲动失衡。一句无心的话,或者是一部电影都能够让他们心潮澎湃,极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所以,他们的情绪也不稳定,常常变幻无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4.第二逆反期。心理学界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中,共有两次典型的逆反心理阶段,通常把少年期的逆反心理阶段称为“第二逆反期”。它表现为儿童对一切外在的强加力量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这个阶段少年期儿童的生理急剧变化,性机能迅速成熟,第二性征出现,认为自己已是大人,欲与成人平等,摆脱成人监护,独立安排自己活动;但因生理发展过程尚未完成,心理上还保留着许多童年期特征,如固执已见,是非界限不清,缺乏正确全面的择友标准等。故成人容易更多地看到其不成熟之处,仍是其为儿童,两者易发生矛盾冲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与学生沟通要树立信念:</span>无论我是否同意你的观点,我都将尊重你,给予你说出它的权利,并且以你的观点去理解他,同时将我的观点更有效地与你交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高效的沟通,一定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之上,不仅要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要了解学生个性。要想实现真正的高效沟通,作为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在家中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学生的思想品质。包括行为习惯、对学习、生活、社会的态度。学生的思维习惯,性格特征,表达方式等。学生的成绩和健康状况以及他们的兴趣、特长、各方面能力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