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它不但会伤害学生们的身体,还会扭曲一颗纯净的心灵,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折磨,严重时,还会威胁他人的生命安全。 <br> 近年来,我们一定对下面的新闻有所了解:某省一女学生遭围殴、某市一女学生遭羞辱、某县一男学生遭受欺凌……这些欺凌现象尽管没有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我们仍需居安思危,引以为戒。 <br> 学校、家庭、社会如果轻视法律教育与生命教育,容易导致学生间产生欺负弱小、言语羞辱、敲诈勒索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防治欺凌需要文化知识、道德常识、法律知识的浇灌,引导教育学生远离欺凌、预防欺凌,杜绝欺凌。<br><div><b>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呢?其主要表现有哪些呢?</b><br> 首先,2020年,我国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认为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br> 其次,校园欺凌主要有哪些行为表现?<br></div> 最后,受到欺凌的同学通常有哪些表现? <b>二、引发校园欺凌的原因。</b><br> (一)直接原因 (二)深层次原因<div> 1.从学校角度来说。</div><div> (1)“成绩唯一论”“唯分数论”在校园普遍存在。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面对家长、老师、成绩优异同学的压力,在情感的冲动之下,积蓄的不满情绪易通过校园欺凌来发泄。</div> (2)班级管理手段缺乏。现在国家的法律、法规明令禁止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于某些比较调皮的学生,老师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发生校园欺凌的时候,在安全没有保证的情况下,老师只能拨打110,请求司法机关介入。<br> (3)学校管理的缺失。某些学校存在管理不严,教育不力等问题,由于平时只注重学习,而忽视了同学之间的人际交流与沟通,当摩擦、纠纷等问题出现时,如果学校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很可能就会引发校园欺凌事件。<br><div> 2.从家长的角度来看。</div> (1)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导致其任性,骄横,做事不顾后果。家长不良的教育方式让许多学生是非不分,自私、冷酷。难以经受挫折和打击,心理素质差,遇事好冲动,走极端。<br> (2)不良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背负过多而催生心理障碍。<br> 有的单亲家庭,父母的离异使其缺少父爱或母爱,性格变得孤僻、扭曲,人格分裂;有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脱离父母的有效监管,过早的接触社会不良行为;一些学生的家庭长期存在家庭暴力,从小稍微不服父母的管教,就会遭到一顿毒打,幼小的心灵很早就蒙上一层灰色的阴影。<br><div> 3.从社会的角度来找。</div> 在许多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网络、电子游戏中,到处都有暴力、色情的场面。网络和游戏迎合了广大学生渴望交流和猎奇的心理,但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和严格管理,其中的暴力和色情因素对缺乏辩识能力的青少年造成的负面影响巨大。青少年缺乏对自身行为的清醒认识和评判,加上模仿欲极强,在校园生活中体会到了校园暴力解决问题的快感,以后就更容易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br> <b> 三、欺凌同学所付出的惨重代价</b><div>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两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的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br></div><div>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br>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br>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br>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br></div> <b> 四、如何应对欺凌?</b><br> (一)我是一名学生,我可以这样做:<br> 1.保持镇定,懂得求救: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有机会求救,可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br> 2.主动避险:远离无人监管的地带,在校内外尽量结伴而行,避免单独一人行走。<br> 3.保证人身安全:一定要以自身安全为先,冷静判断危险性,尽可能拖延或先满足其要求,事后再向老师或家长报告。注意不要去激怒对方;不要向一群欺凌者挑战;发现欺凌者有凶器,应立即远离并向周围的人求救。<br> 4.及时报告:不要害怕或觉得告诉老师或家长是懦弱的表现,就像遇到坏人要报警一样,遭遇校园欺凌也要报告给大人,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br> 5.在学校多参加集体活动,多结交朋友,开发兴趣的同时收获友谊,还能保护自己。<br> 6.锻炼身体与心理承受力。<br> 7.看到了欺凌事件,想办法去帮助受欺凌者,或者报告给老师。<div> 8.拨打“12348”法律援助热线或“110”进行咨询和反映,寻求法律途径帮助。<br></div> (二)我是施暴学生家长,我可以这样做:<br> 1.清楚地告诉孩子我们不容许这样的行为,不可以用武力解决和同学之间的冲突。如果再犯这种错误,将受到严厉的惩罚。<br> 2.给孩子安排一个有效而非暴力的惩罚。<br> 3.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人格教育,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并为他们制定规范。<br> 4.与学校合作矫正孩子的攻击行为,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br> 5.避免让孩子玩网络暴力游戏或看暴力影视剧。<br> 6.家长要以身作则,维持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要向孩子示范如何控制情绪,不能使用暴力解决问题。<br> 7.对孩子我们要做到:鼓励,不强迫;尊重,不打断;不吝啬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在尊重、平等的环境中,得到自信与成长。 (三)我是受害学生家长,我可以这样做:<br> 1.控制情绪,保持理性,立即查证、判断事情的具体情况,不要采取极端措施,以免使孩子陷入自责和无助。<br> 2.稳定孩子情绪,理解和同情孩子,无条件陪伴、倾听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br> 3.与孩子交流、讨论,鼓励孩子谈论,让孩子相信我们,随时能得到我们的帮助。<br> 4.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找班主任协调处理。若处理不当可找学校管理部门或校长进行处理。若仍没有结果,可以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br> 5.给孩子做好表率,不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br> 6.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并且建立自信心。<br> 7.注意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可寻求专业人士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div> 8.保留证据,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孩子。</div> <b> 五、防治校园欺凌事件的建议和对策</b><div> (一)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欺凌滋生的土壤。<br> 每位学生应当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树立正气,养成自尊自爱,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的良好品格。同时,要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br> (二)加强法制教育,使广大学生能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br> 认真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利用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安全教育日等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法治教育活动,让学生知晓法律边界和行为底线,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养成遵规守法的行为习惯。<br> (三)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br> 加快推进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和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构建学校心理育人新体系,大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筛査,健全异常心理学生档案和跟踪教育台账,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br></div><div> (四)加强学校日常管理,坚决预防治理校园欺凌事件。<br> 进一步加强门卫管理制度,完善值班制度和接访制度,对于校外陌生人来访,要严把审查关,坚决杜绝校外无业不良青年进入校园;要严禁学生私自携带管制刀具器械,并定期检查学生宿舍,一经发现,要及时没收;学校安保人员要定时定点在校园及周边进行巡逻,一旦发现校园欺凌事件要及时制止;对参与校园欺凌事件的人员,区分不同情况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br> (五)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和教育。<br> 针对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不成熟、偏激、冲动、争强好胜、易产生逆反心理的特点,家长应当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要与孩子多保持沟通与交流,以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进行科学引导;要言传身教感化孩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尤其是在青春期这样的一个心理多变时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的引导,以后可能还会犯更大的错误。孩子犯了错以后,要耐心进行教育,切忌使用家庭暴力,一打了之,更不能溺爱,护短,一味的纵容其犯错。<br> (六)全社会应当共同合作,努力为校园营造良好的环境。<br> 首先,各级人民政府在加大打击黑恶势力的同时,要切断学生与校外不良分子的联系。其次新闻出版和文化部门应当调整审查标准,优化文化市场,坚决杜绝色情、暴力内容的图书、报刊、影视在社会蔓延。最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联系公安、住建、文旅等部门,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依法打击黑网吧,治理网络环境。在校园附近坚决禁止开设网吧,游戏厅、歌舞厅、桑拿足疗等娱乐场所。<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总之,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校园的平安,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防治校园欺凌,营造和谐育人环境!<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