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

马德福

<h5><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西北师范大学(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甘肃省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由北京师范大学对口支援西北师范大学。</b></h5><h5><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在甘肃省众多高等学校中,兰州大学雄居榜首,西北师范大学紧随其后,名列第二,在全国123所师范院校中排名第15位,属四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令人惋惜的是该校至今没能进入“211”、“985”行列。</b></h5><h5><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77年恢复高考,我被该校历史系录取,成为文革后首届大学生。1978年03月~1982年01月,在此学习,获得学士学位。阔别近38年,2019年11月03日,带着九岁四年级的小孙子来到母校,祖孙携手,故地重游,漫步校园,寻古探幽,饮水思源,感慨万千。</b></h5><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b></p> <h5>这是一座具有高贵血统的学府,是北京师范大学留在祖国西部的明珠。古色古香的校门,彰显了它历史的厚重。西北师范大学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几经变革,校园的格局和建筑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大致建筑格局没有变。</h5> <h5>学校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h5>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行政楼鸟瞰。</span></p> <h5>行政楼</h5><h5>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h5> <h5>行政楼</h5><h5>抗战胜利后,大学开始回迁,大部分师生走了,却把校名留给了西北,部分教师选择留在了这里,支持西北的教育事业。从此西北师大便在兰州正式扎根。</h5> <h5>行政楼</h5><h5>与正门(北门)正对的是颇具历史感的一号行政楼。1956年建设的老楼是承载西北师大历史和记忆的文化载体,历经60年的风雨变成了危楼,于2016年4月被拆除,按照原样在原址上进行了复建。现在的建筑依然是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对称、中规中矩,雕花纹饰与过去一样美丽,从中似乎依旧能感到当年先贤们奋斗的气息。</h5> <h5>西北师大校训:“知术欲圆,行旨须直”</h5><h5>上句是说掌握知识要广博无所缺憾,又能融会贯通而灵动善变。下句是说做人的宗旨必须端直方正,品行合于道德,一生有所持守。这是著名教育家、曾任国立西北师院院长的黎锦熙(1890年~1978年)于20世纪40年代为毕业生题写的。石头蕴涵经典,校园飘溢书香。</h5> <h5>“木铎金声”</h5><h5>作为夏商时期金属响器的铎分为两种,以木为铃舌的谓之木铎,以金属为铃舌的谓之金铎。木铎司文,用于宣教政令。金铎司武,用于指挥军队。在117年的岁月里,她迷人的华彩经一代代师大人的涵磨濡砺,已具象化为古朴典雅的“木铎”,矗立在西北师大校园里。古铜色的肌理加上灰褐色的斑驳,望之肃然,即之温然。</h5> <h5>1946年,母校回归北平复校,一部分师生永留西北,继续建设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师院以后又发展为西北师范大学,但以“木铎”为徽识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木铎金声”从此以兰州为基地,远播西域。</h5> <h5>西北师大与北师大同出一脉,两校的校徽是惊人的相似。校徽上的标志物都是木铎,这是它们作为血亲的证据,就如同古代战乱中离散兄弟身上佩挂的传家玉佩,是它们在日后相认的信物。</h5> <h5>西北师大精神:爱国进步,诚信质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h5> <h5>校园石刻——“质朴”。此石是2009年八九届政治系校友毕业20周年赠送给母校的。</h5> <h5>祖孙校园小憩。</h5> <h5>行政楼西侧的建筑,是新落成的文科楼,3层红色主体建筑靠北一侧的楼顶,又耸立着7层灰色的高楼,似乎在营造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h5> <h5>新文科楼远眺。</h5> <h5>西操场</h5><h5>西北师范大学作为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其各项体院运动开展的也是有声有色,特别是运动场地多,目前西北师范大学各项运动场地齐全,运动设施齐全。每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就在西操场举行。</h5> <h5>原理科楼</h5><h5>教学一号楼,位于中苑路(中轴线)南端。老理科楼虽然很陈旧,但很坚固,现还在使用。</h5> <h5>东操场</h5><h5>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健身运动的好场所。西北师范大学的运动场地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以两个操场为中心的两边,两个大型操场一个是运动会,一般的运动使用,一个是足球场。</h5> <h5>文学院、国学中心、哲学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西北文化研究所。</h5> <h5>文学院、国学中心、哲学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西北文化研究所。</h5> <h5>研究生院</h5><h5>西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具有悠久的传统,早在1918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陈宝泉在学校设立“教育专攻科”,聘请德国教师,输入德国教育思想,研究教育学科和教育问题。</h5> <h5>校园秋色。</h5> <h5>体育学院</h5><h5>体育学科历史悠久,是我国高校最早成立的体育系科之一,初创于1917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体育学院是在原体育系和公共体育教学部基础上于1999年组建成立的二级学院,自开设体育师资培养专业以来,为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体育专门人才。</h5> <h5>体育楼</h5><h5>体育学院现设体育系、民族传统体育系、公共体育教学部、体育科研所、场地器材管理中心等教学管理机构。</h5> <h5>体育楼</h5><h5>体育学院被确定为教育部国家级体育艺术骨干培养培训基地;中国足协C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基地;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心。体育学院已经形成了教学、训练、科研一体化的格局,科研氛围浓厚,科研成果显著</h5><h3></h3> <h5>田家炳教育书院</h5><h5>田家炳先生,是香港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家炳基金会主席。新落成的西北师大“田家炳教育书院”,由田家炳先生捐资500万元,省政府配套200万元,师大自筹1600万元,总投资2300万元兴建。大楼总面积16042平方米,是我省第一家采用最新隔震技术的公共建筑,可容纳3600名学生上课。书院的建成,将大大缓解该校教学用房不足的矛盾。</h5> <h5>“天外来石”——1982/83届酒泉校友为母校百年校庆赠送的礼物。</h5> <h5>外国语学院</h5><h5>现为学校最大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1939年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西迁陕西城固,更名为西北师范学院,同年设立英语系。1950年,英语系改为外国语文系,分设英语、俄文两个教研组。1958年更名为外语系。1990年外语系分设外语系与外语教学部。1999年12月学校进行院系机构改革,将外语系与外语教学部合并,成立外国语学院。</h5> <h5>五号教学楼。</h5> <h5>校园秋色。</h5> <h5>旧文科楼遗址——当年的历史系就坐落在此楼里</h5><h5>在悠悠百年、云卷云舒中,百年师大风骨犹存,但却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旧文科楼,这栋曾陪伴了无数师大学子的“老伙伴”更是伤痕累累,再难负重前行。拆除后的旧文科楼遗址,颇有澳门大三巴的韵味。</h5> <h5>旧文科楼遗址</h5><h5>对于许多师大人来说,旧文科楼就像一个年迈的智者,虽然腰身不再挺拔,却更加稳健而富有魅力。校园里那些历经沧桑的老建筑,那些花花草草,那些水泥石板路,满满的都是温情回忆。</h5> <h5>旧文科楼遗址</h5><h5>2016年的春天,当这栋见证着学校的风雨历程,承载着数代师大人的历史记忆的老建筑要被拆除,立时引发无数校友和师生感怀之情,有呼吁手下留情的,有写诗、写文章怀念感伤的,更有一些校友借此机会回到母校再忆青春的,满满的是眷恋不舍。</h5> <h5>旧文科楼遗址</h5><h5>怀念旧文科楼里老师们谆谆教诲、行色匆匆的同学们,还有旧文科楼顶那篇承载着青春的蓝天。</h5> <h5>旧文科楼遗址</h5><h5>核桃树旁,久历沧桑,未及拥抱你,转眼成追忆……整体拆除不再重建,成为遗址景观,旧文科楼终成记忆。</h5> <h5>旧文科楼遗址</h5><h5>这就是我们历史系七七级教室,1978年03月~1982年01月,在这个教室里我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活。站在爷爷当年上课的教室里,小孙子显得格外兴奋。</h5> <h5>旧文科楼遗址</h5><h5>我们班教室对面,就是八二届(秋班)的教室,和我们同一年毕业,一个班在1982年01月,另一个班在1982年07月,出现了一年之中有两届毕业班的罕见现象。</h5> <h5>旧文科楼遗址,位于东北角的一楼阶梯教室</h5><h5>旧文科楼于1953年开工建设,195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砖混结构,苏式风格,楼梯宽大、窗户宽阔。上世纪80年代,因其对面又修建了一幢9层的新楼,里面住进去了时髦洋气的外语系,被大家叫做新文科楼。而住着浅吟低唱的中文系、博古论今的历史系和学贯中西的教育系的文科楼,自然而然地就被叫做旧文科楼了。</h5> <h5>旧文科楼遗址,位于东北角的一楼阶梯教室</h5><h5>历经60多年的风风雨雨,旧文科楼因为年久失修被鉴定为危楼,无法修复。在2013年4月,学校委托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对旧文科楼做了调查和勘测,鉴定旧文科楼属于有重大安全隐患的高危建筑,建议拆除。</h5> <h5>旧文科楼遗址,位于东北角的一楼阶梯教室</h5><h5>在校友们的呼吁挽留、留恋不舍中,令无数校友牵挂感伤的旧文科楼,学校广泛征求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发布旧文科楼原址绿地广场建设方案意见征求公告,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征集建设方案。</h5> <h5>旧文科楼遗址</h5><h5>校友赋词:沁园春 文科楼拆了</h5><h5>  柳岸桃乡,店桥十里,陇上学宮。赖文星垂苑,北魁南斗,传经布道,首皓经穷。育李培桃,犁云播雨,喜看春花遍地红。楼将坠,剩昔年老树,寂寞芳丛。</h5><h5>  徘徊燕子巢空, 忆旧日,堂前授业翁。有湘潭耆硕,匡庐旧主,嵊州文纛,东鲁诗嵩。岭外人师,陇南博导,薪火相传继逝踪。应无恨,任夷为平地,正好栽松。</h5> <h5>旧文科楼遗址</h5><h5>西北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留存着许多时光的痕迹,屹立于校园60多年的“旧文科楼”里,一代代学子在这儿畅谈梦想、飞扬青春,烙上学校的人文印记。而今,这座建筑因为年久失修,已被拆除,只留下遗址景观。</h5> <h5>旧文科楼遗址</h5><h5>校园葱茏、书声琅琅,大学校园留在每个人心中的,都是一段最美好的岁月。那里,流淌的是青春记忆,镌刻的是单纯过往。</h5> <h5>资料:旧文科楼历史照片</h5><h5>旧文科楼建成于1954年,砖混结构,苏式风格,楼梯宽大、窗户宽阔。这栋在校园屹立了60多年、被视为百年师大重要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图腾的老楼,三年前因年久失修被鉴定为危楼而被拆除,将在原址建设旧文科楼遗址景观。</h5> <h5>旧文科楼身后的老核桃树还健在,已被列为“兰州市古树名木”,加以保护。</h5> <h5>西北师大校长与美国康涅狄格州州立大学校长共植的“友谊树”,伟岸挺拔、茁壮成长。</h5> <h5>丁香树,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老校园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其部分老建筑还承担着日常教学及科研的任务,是校园文脉的形成过程中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h5> <h5>逸夫图书馆——书籍海洋,知识的殿堂</h5><h5>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变迁,图书馆积累了丰富的馆藏资源,形成了以古籍文献、民国时期以及建国后五六十年代文献为标志的馆藏特色,为甘肃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h5> <h5>逸夫图书馆</h5><h5>图书馆现采用国内先进的汇文图书馆业务集成管理系统,以及远望谷 RFID 智能图书馆系统,实现了借、藏、阅一体化,自助借还,统一门禁的现代化管理运行模式。</h5> <h5>逸夫图书馆——书籍的海洋,知识的殿堂</h5><h5>图书馆设有办公室、综合业务部、采编部、借阅部、期刊部、古籍部、咨询与技术部7个职能部门</h5><h3></h3> <h5>图书馆旁的竹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h5> <h5>博物馆</h5><h5>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the Museum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是在整合学校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建设的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2000年,2002年10月建成向校内外及社会大众开放,2012年进行整体改建。现设有校史、历史文物、甘肃彩陶文化、古代书画艺术、动植物标本、古生物化石与地矿标本等6个基本陈列,馆舍面积3300多平方米,现有各类藏品8000余件。</h5>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博物馆。</span></p> <h5>博物馆前的李蒸雕像</h5><h5>李蒸(1895—1975)字云亭,河北省唐山人,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早年留美,主修乡村教育,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自30年代起先后出任北平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学院院长十余年。1949年后为全国政协委员会兼文教组副组长、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团结委员等职。</h5> <h5>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h5><h5>是西北师范大学创办最早、实力最强的一所理工学院之一。下设物理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和实验中心三个教学单位。设有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信号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和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五个研究单位。拥有原子与分子物理博士学位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点。拥有原子分子物理省级重点学科和应用物理校级重点学科。</h5> <h5>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h5><h5>“勤学敬业,严谨求实”一直是该院师生的优良传统。本科教学是该院多年来的工作重点。“重视实践环节,加强能力培养”是该院近年来本科教学形式的明显特色。</h5> <h5>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h5><h5>在这样一种优良传统和办学思想的熏陶和鼓舞下,一批批教师在教学战线上辛勤耕耘,才使得该院的教学工作多年来一直处于全校的先进行列,为社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物理教育和科研人才,对甘肃和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h5> <h5>校园秋色。</h5> <h5>学术会堂,外貌略显沧桑。</h5> <h5>教育技术学院</h5><h5>前身为西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电化教育系于1984年在全国率先招收两年制电化教育专业专科生,1985年经教育部审批,增设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本科专业。2003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教育技术学博士点,是西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h5> <h5>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h5> <h5>学思园</h5><h5>位于逸夫图书馆后方,课外读书的好场所。</h5> <h5>学思园</h5><h5>学思园台阶侧面是呈青绿色的片岩材质地砖,上面立着一座书形的方石,上面镌刻着《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h5> <h5>学思园的“知学”石。</h5> <h5>学思园的“知学”石。</h5> <h5>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h5><h5>计算机专业正式创建于1983年,是甘肃省高校最早建立的计算机专业。1983年学校设立计算中心,1984年成立计算机科学系。2000年由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计算中心合并组建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12年由计算机科学系、计算中心、网络教育学院合并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物联网工程系、公共计算机教学部、甘肃省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现代远程教育中心、西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信息安全研究所、实验中心。</h5> <h5>校园小憩。</h5> <h5>教学十号楼D</h5><h5>位于校园的西南角,是当年我们的学生宿舍区,现已改为教学区,学生宿舍已整体迁到校外金牛街的蓝天公寓。</h5> <h5>教学十号楼A。</h5> <h5>路边宣传牌:“凝心聚力 共谱新篇”。</h5> <h5>艺苑</h5><h5>西北师范大学敦煌艺术学院广场。</h5> <h5>敦煌艺术学院</h5><h5>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成立于2014年5月,是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由西北师范大学和敦煌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实施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二级学院。</h5> <h5>敦煌艺术学院</h5><h5>西北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从事敦煌学研究和培养敦煌学人才的高校之一,早在上世纪20年代起,著名史学家陈垣就在北平师范大学讲授敦煌学知识,出版《敦煌劫余录》。20世纪3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黄文弼、阎文儒、何乐夫,陇上著名学者冯国瑞,敦煌学家常书鸿等,均曾在我校任教。后有金宝祥、吕斯百、李鼎文、洪毅然、赵逵夫等教授,在史、文、艺术等系开授敦煌学有关课程。</h5> <h5>常书鸿雕像</h5><h5>常书鸿(1904~1994年)满族,河北省头田佐人。1932年毕业于法国里昂国立美术学校,1936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历任北平艺专教授,国立艺专校务委员、造型部主任、教授,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1943年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1949年后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h5> <h5>美术学院</h5><h5>1949年11月,学校为适应国家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将原三年制的劳作专修科,改建为四年制的艺术系,当时是我国师范院校中最早设立美术专业的五所院校之一,首任系主任由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吕斯百先生担任。1996年,学校在原美术系和音乐系的基础上,合并成立了西北师范大学敦煌艺术学院。2006年1月,成立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h5> <h5>美术学院</h5><h5>学院现设有美术学系、艺术设计系、基础教学部、实践教学部、敦煌艺术研究中心、图书资料管理中心等内设机构,有美术教育、中国画、油画、版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多个本科专业方向,具有艺术学、美术学两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h5> <h5>美术学院</h5><h5>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是教育部设立的十一所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之一,在2002年中国大学艺术学科总排名中名列第19位,在师范院校中名列第4位。</h5> <h5>美术学院</h5><h5>70多年来,先后有吕斯百、常书鸿、洪毅然、刘文清、韩天眷、汪岳云、黄胄、陈兴华、张阶平、杨鸣山,陡剑岷等多位艺术大师在这里辛勤耕耘,为学院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为甘肃乃至西北和全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h5> <h5>美术学院</h5><h5>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基础扎实、整体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h5> <h5>美术学院</h5><h5>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前身是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劳作专修科,设立于1939年,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所设18个学院之一。</h5> <h5>美术学院</h5><h5>近年来,学院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之余,完成了大量的科研与创作工作,出版专著和教材,发表论文,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发表作品和各类展览展出美术作品千余件,上百件美术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励。</h5> <h5>学生工作发展研究中心</h5><h5>正在举行“今声有你”——校园歌手大赛。</h5> <h5>学生工作发现研究中心</h5><h5>正在举行“今声有你”——校园歌手大赛。</h5> <h5>清真食堂</h5><h5>好亲切!四年来我就餐的地方。</h5> <h5>清真食堂</h5><h5>位置未变,模样已改。</h5> <h5>学生浴室。</h5> <h5>留学生公寓</h5><h5>学校与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土耳其法蒂赫大学、土耳其埃尔吉耶斯大学、日本福冈国际大学、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摩尔多瓦国立大学、韩国高丽大学、苏丹喀土穆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等海外院校建立本科学生互换交流、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交流等联系。</h5> <h5>专家楼</h5><h5>由原西北师大副校长马竞先(雪祁)题写。马竞先(1911~1997),1971年起在甘肃师范大学工作,曾任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h5> <h5>家属楼。</h5> <h5>西门</h5><h5>进入西门的东西走向的道路两侧,一些学院已经搬往新校区,但建筑前的门牌,仍在默默地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它们创造辉煌的场所。</h5> <h5>告别母校</h5><h5>发端京师,扎根西北。117年,一路走来,永远的安宁东路967号,永远牢记:“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校训。</h5> <h5>历史老照片</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77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并配发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揭开了因文革而中断十一年之久的高考的序幕。</span></p> <h5>1981年春夏之交,上大学三年级时历史系全班到炳灵寺游览,右前方是本人。</h5> <h5>毕业实习期间,在某中学实习讲课。内容:“元末农民战争”。</h5> <h5>西北师大历史系八二届(春班)毕业照(我在第四排左三)。</h5> <h5>西北师范大学位置图</h5><h5>西北师范大学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967号,北依北山,南临黄河,环境优雅,风景如画,莘莘学子负笈求学的理想之地。</h5><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p> 恢复高考,圆梦大学</p><h5> 1977年,因在文革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摈弃“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工农兵大学生”入学方法,改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当年的10月21号,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在邓小平的关怀下,高考破例为大龄知识青年开了绿灯。招生文件特别规定:“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30岁,婚否不限(要注意招收1966、1967两届高中毕业生)。”为“老三届”开了绿灯。</h5><h5> 当时的我,年届而立,在兰州市一家区级文化馆任美术干部。1966届高中毕业,“老三届”中的老大哥,下乡返城、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孩子只有三岁多,拖家带口。听到这个消息,很是兴奋。考还是不考?内心反复斗争。单位领导的态度是不反对,但不能耽误工作,也不专门给复习时间。</h5><h5> 上大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心愿。早在1966年夏,高中毕业,踌躇满志,准备填报志愿,报考大学。没想到,一个“五·一六通知”吹响了文革号角,开始了十年噩梦……大学梦失之交臂。怕考上了孩子无人照看,家务重担全都压在妻的身上;又怕考不上面子挂不住,旁人笑话。</h5><h5> 关键时刻,是妻力挺,全力支持,表示家庭困难一定会克服。宽慰我说,考上了更好,上个台阶;考不上还在原单位工作,有饭碗,面子算什么!?</h5><h5> 决心已下,时间紧迫,找资料,重温学业。工作不能耽误,家务还得照顾。虽然撂下课本已有十余年,毕竟都是学过的内容,复习起来也不太吃力。一个多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h5><h5> 考试时间是1977年12月2、3日。我被分在兰石厂子弟中学考场。考试是各省命题,老师黑板手抄题。第一天,考生众多,场面壮观,人多可以用“乌泱乌泱”来形容。我的内心很淡定、很自信:我是受过12年完整教育学的“高六六届”,人群里和我一样的不会太多。2日上午考政治,考生坐满了考场,到了下午考数学,教室里剩下的不考生就不到一半了。我因坐在最后,向监考老师申请坐到前面空位,看黑板更清楚,并得到了允许。数学考题让我兴奋,内容都在复习范围之内。如鱼得水,一气呵成,一旁的监考老师投以赞许的目光。3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史地/理化。 </h5><h5> 最终我的成绩是:语文78、数学98、政治85、史地90,总分:351,平均:87.75。也算提现了我实力和水平,录取有望。数学丢的2分,有点儿冤,不是做错了,而是一题差一步没做完。当年全国报考人数是570万,录取人数为27万,录取率仅为4 .7 %,29:1。我有幸成为这4.7%中的一份子。虽然成绩不错,但因年龄偏大,没有录取到我心仪的学校和专业(重点大学的国际关系专业),而被西北师大历史系录取,一个我填报志愿位于最末位的学校和专业。考虑到已过而立之年,这是人生最后一次机会,能有这样的结果,也算是差强人意。后来得知,许多大龄高分考生都和我一样,大多被分配到师范院校、普通院校。</h5><h5> 1978年03月,恢复高考首届大学生开学的日子。也由此开始了和大学的“亲密接触”。历史系全班录取了50人,后来扩招,又录取14名“走读生”。64人,我以351分名列第二(第一名352分)。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来源复杂,工作生活阅历相去甚远,年龄相差悬殊,小的17岁,大的31岁,实属罕见。当年的政策,凡有五年工龄者,可带工资上学。我已工作八年,带着43.16元的工资,完成了学业。八人一个宿舍,很是拥挤。每天都是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四点一线,只能在周六回家。</h5><h5> 大学的学习环境和中学完全不同。这里是知识的海洋,有知识渊博的教授教诲,有浩瀚的图书资料,能使大学生接触广博的知识,培养必要的专业技能,学习与人处事的方法。</h5><h5> 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这里聚集着众多学者和专家,他们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了解最新的学术成果,具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熟悉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在这些良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可以系统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通过耳濡目染还能从这些良师那里学到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学风,接受人格的熏陶。</h5><h5> 读大学能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学到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大学教育,是教我们“如何思考”的。至于“思考什么”并不是重点。所谓的思考,就是对人间事物和流行道理,抱持一种质疑与探究的态度,并推展出属于自己的结论,而并不仅仅依赖外界给定我们的现成答案。这或许也是读过大学与不读大学之间的一种区别。在精神层面,良好的大学教育,有助于个人三观的正确固化,有助于个人人格的完善,使我们有机会走向更觉醒、更明辨事理、更自在、更充实人生的道路,也就是走向更幸福的人生之路。</h5><h5> 1982年元月,完成了四年的学业,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面临毕业分配。那时我即将35岁,步入中年。当年的大学毕业生可是“香饽饽”,炙手可热,各单位都抢着要。年龄大的、带工资上学的原则上是“哪来哪去”。我没回原单位,被分配到省教育厅,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直到退休……</h5><h5> 此生最感到自豪的是:1954~1960年小学,1960~1966年中学,1978~1982年大学。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16年,受到了完整的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一天都没少,虽然中途因WG中断了12年。</h5><h5> 四年大学生活,也有无法弥补的遗憾,因经济条件差,竟没有在师大校园里留下一张照片,再去拍照,已是数十年后的事了。</h5><h5> 感慨:西北师大源于北京师大,抗战时迁到兰州;我所就读的中学兰州西北中学也是抗战时从北京内迁兰州;我出生在北京,故乡是北京,阴差阳错,也落户兰州。北京、兰州,兰州、北京,“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h5><h5> 人生的道路很漫长,关键就几步。庆幸在关键时刻我做出了正确的抉择。高考改变了个人命运,也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上大学,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完整了我的人生历经,社会地位、生活质量都得以提高。也想到了我的不少同龄人,才华出众,却因各种原故,没能参加高考,失去了一次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令人扼腕叹息。比起他们,我是幸运儿。感谢恢复高考政策的决策者;家有贤妻,相夫教子,含辛茹苦,默默奉献。衷心感谢妻的鼎力相助,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使我完成了学业;感恩母校西北师范大学的哺育之恩!</h5><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h5>谢谢观赏!</h5>

西北师范大学

文科

师大

大学

西北

学院

校园

教育

体育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