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中国为什么这么红?

青冈

<p class="ql-block">  经过了近三十年喧嚣迷茫的物质世界的“滚滚红尘”的洗礼,退入幕后已八年之久的我,并没有因看破而“遁入空门”。我在淘旧书、买旧书、读旧书、品旧书中找到了一个理想的栖息地——精神乐园。</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乐园里,我以书为食粮,用心咀嚼着其中的味道;用眼晴做为心灵的窗户从她那饱经苍桑、衣衫褴褛的外表和屡遭遗弃、备受冷遇的经历背后窥见了一个秘密,发现了一个奇迹:原来,她是一个风华绝代的红衣“靓女”,充满了用最美的词语也无法形容的雍容华贵的迷人的气质和神韵——她记录了共和国曾经的历史、召示着共和国更加美好的前景和未来:她为我们实录了那年那月的那个让人永世难忘的红彤彤的中国!</p><p class="ql-block"> 人们把毛主席的书称为红宝书,把收集到的那个年代的资料和有象征意义的器物称为红色收藏,是单纯的怀旧心理吗?不是的。2016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中曾说过,“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这段话辩证地指出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联系:那年那月,那时的中国,人们尚红、爱红、说红、唱红,跳动着的是一颗红心,挥舞着的是一面红旗,铸造着的是红色江山。那是一方祖国山河一片红的热土,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但是,您可曾知道,这是中国近代以来2000多万仁人志士和革命烈士用鲜血浇灌的土地,这是370万共产党人(建国初我们的党员总数也只有449万)用生命换来的果实。 开国领袖毛主席为这个红色的政权献出了六位至亲:妻子杨开慧、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过继的妹妹)毛泽建、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开国大将徐海东参加革命后,有近亲27人,远亲39人牺牲,毛主席评价说“我们党为革命牺牲最多的是海东同志”。还有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英烈:李大钊、蔡和森、向警予、恽代英、肖楚女、陈延年、陈乔年、方志敏、刘志丹、杨靖宇、赵一曼、彭雪枫、左权、董存瑞、刘胡兰、江竹筠、黄继光、邱少云……他们的那些为了普天下绝大多数劳苦大众的幸福美好的未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又怎能不让人闻之而“泪飞顿做倾盆雨”呢!可以说,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烈士的鲜血,这方土地又怎么会不是红色的呢?!这方土地上幸存的和后来的人们又怎么会不尚红、不爱红呢?!</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总结历史、评价过去的时侯一定要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而不是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既不能以现实裁决历史,也不能以历史否定现实。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谈现实、想未来,都不能忘了历史、不能割断历史。历史是过去与现在永无终止的对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