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朗诵:夏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黄河,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多少年来,她孕育了无数优秀儿女,多少华夏子孙衣钵相传,继承了她的宽广博大的胸襟,勤劳勇敢的精神,一往无前的风骨!她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据1995年行政区划的统计,黄河流域共涉及69个地区(州、盟、市)、329个县(旗)。 我们的家乡兴县就是黄河流经之地。2021年3月20日,春寒料峭,我们一行七人冒着寒风,怀着神圣的使命感,驱车去看兴县黄河第一村——瓦塘镇牛家洼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牛家洼,海拔840米,位于东经110°55′,北纬38°42′。这里是保德县与兴县真正的三八线,是忻州市与吕梁市的三八线,也是黄河流经吕梁的第一站。黄河从内蒙入晋陕峡谷一泻千里,途经偏关、河曲、保德,后流经兴县,经牛家洼入境。牛家洼全村人口不足200人,耕地不足180亩,在兴县也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因与保德县接壤,村里人的口音都是保德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接待我们的是一对老夫妻,老汉叫辛水旺,72岁。他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很健谈。从他口中,我们了解了村里的大致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牛家洼的人都姓辛,传说祖上来自于洪洞大槐树,在后北会村暂住一段时间后又迁居于此,以租种蔡家崖牛友兰的地为生,因此,村名叫做“牛家洼”。这个村子雄踞于山顶一个向阳的洼地里。村南是一道天然的巨大壕沟———辛家沟。远远看去,辛家沟就像黄河伸出来的一个臂弯,牛家洼就像她抱在怀里的婴儿。20世纪六十年代,由于黄河改道,山脚下冲击出八九十亩的平地,这也算是黄河馈赠给牛家洼的一份厚礼。村里人迅速筑起堤坝,栽上了很多枣树。这些枣树也是村里重要的经济来源。牛家洼的人爱黄河,他们习惯了黄河蜿蜒在村旁,听惯了黄河的呼啸声。枕着涛声入梦是他们一生的享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村子西边的半崖上有一条窄窄的拉纤的古道。古道上寂寞的岩石无声地哼着船工号子昏昏欲睡……苍老了回忆,铭刻了永恒。古道边荒草萋萋,崖壁刀削斧砍,巨石狰狞,犹如青面獠牙的巨兽,又如展开的一本巨幅宋代古画,上面斑驳陆离的图案篆刻着亘古与沧桑。循河滩望去,一块巨石上,纤绳勒下的一条深深的、直直的印痕出现在眼前!纤绳的勒痕是黄河的伤疤!多少水手的血泪书写了她的不屈与坚韧!黄河汉子的足迹赤裸裸硬生生地定格在这里!它见证了黄河两岸的烽烟从山顶的碉堡升起,婆姨们的血泪洒在了河里,汉子们的汗水掉在土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看着这一切,我们都被深深震撼了,眼前分明出现了一群拉纤的船工!波涛滚滚的黄河岸上,一群汉子弓着身子弯着腰,纤绳深深地勒着他们的肩膀,他们的头使劲往前探,脚用力蹬着地,一步一步……黄河上白帆点点,崖坢上船工号子和着回声浑厚雄壮——“哎嘿呦吼,哎嘿呦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黄河是非常慷慨的。那时候,这里是重要渡口,来来往往的船只很多,码头文化塑造了牛家洼汉子们的坚韧、豪爽与精明。人们有的经商,有的拉纤,闲时还有几亩薄田可种,村里人一度过上了殷实的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辛就是这些纤夫的后代之一。他勤劳朴实,有俩儿俩女。孩子们都有出息。大儿子在保德,三个孙子都是大学生。他的二儿子跑得更远,在杭州开饭店,生意做得很好。老辛在那里住了整整两年,在村里人眼中,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他侃侃而谈,“家有黄金值斗量,不如养儿上学堂”!孩子们有出息,他是做对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如今,牛家洼和其他村子一样,响应整村搬迁的号召,从居高临下的旧村子搬迁到黄河滩边的平川上来。跨过崭新的兴保公路,面前就是奔腾不息的黄河。如今全村人都住在宽敞明亮的平板房里,交通也方便多了。老辛说他很知足,他们夫妻俩晚年生活很幸福。只要人勤快,手里有钱,家里有粮,心里有光,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他计划修村志,样本已经买好了。要不然,村里的人都外出闯荡,有很多已经扎根在异乡,没有村史,大家一家人都不认识一家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老辛的带领下,我们沿着泥泞的旧公路盘旋而上,经过辛家沟去牛家洼旧址。老辛说,以前的日子苦哇。地少,还要交租。幸亏这里有枣树!黄河岸边的红枣水分多,甜度高,营养!这就是黄河赋予牛家洼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如今政策好,农民们除了不交税,还可以享受很多惠农政策!村里人除了种地还养鸡养鹅搞副业,农民的日子好过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整村搬迁后,按照政策,土地需要复垦。以前的老宅都没有了,空空荡荡的老院子里摆着一排排倒扣的粗瓷大瓮。老人家只要上山,就要在这里踟蹰徘徊半天。牛圈,猪圈,院子里的树,这些瓮……都仿佛是他身上的肉,时时刻刻牵扯着他的疼!老辛一个个抚摸着那些黑亮亮的瓮,仿佛在抚摸着过去的岁月,抚摸着他的孩子……日子是好过了,但是相伴一生的记忆怎么能抹掉呢?</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i style="font-size: 22px;"> </i><span style="font-size: 22px;">老辛说,旧村里还有一家因为老母亲生病暂时没有搬迁,那就是辛宇霞姐妹一家了。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以前,辛宇霞的奶奶家很贫困,娶不了当地媳妇,找了个四川女人。八年前,四川女人丢下辛宇霞仨姐妹,再也没有回来。可怜的娃们日夜思念妈妈,经多方打听,至今杳无消息。辛宇霞俩姐妹在保德县林遮峪上学。她们俩长得甜美可爱,学习成绩也很好,是学校里是最优秀最勤奋的学生,常常受到政府的奖励与接济。辛宇霞的爸爸养了一群羊,还种了好多地养活全家。84岁的奶奶身体还很硬朗整天在家干家务。星期天,懂事的俩姐妹就和大人一样忙里忙外,一刻也不闲着。是艰苦的环境让她们过早地成熟了?还是黄河边的人秉性如此?我们看到她们时,她们俩都背着一大袋子捡来的红枣,满头大汗,稚嫩的脸被冷风吹得通红,但是她们的眼里没有忧郁,有的只是满满的阳光!这就是黄河儿女啊!房顶上晾晒的那么多枣都是她们的小手捡来的……辛宇霞倒下袋子里的枣,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然后继续飞奔而去,她那坚毅的奔跑的脚印留在了牛家洼的山山岭岭,也深深地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span></p> <p class="ql-block">拉纤的古道</p> <p class="ql-block">纤绳勒下的印痕</p> <p class="ql-block"> 呼吸着黄河湿润新鲜的空气,鸡鸭鹅在世外桃源般的环境里生活。纯朴的养殖大妈热切等待着你去分享她的劳动成果。</p> <p class="ql-block">镇河妖的石狮子。</p> <p class="ql-block">辛宇霞姐妹的奖状。身处逆境当自强,拼搏奋进必有成!</p> <p class="ql-block">这些枣都是仨姐妹捡来的。</p> <p class="ql-block">天气虽冷,但是挡不住牛家洼的春天!你看,枯树下的幼苗已经探出头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