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 机 得 势 话 虚 灵

喜洋洋

<p> 神鹿太极交流学习文章 </p><p> 作 者:吕 建 平</p><p>写在理论学习前面的几句话。</p><p> 神鹿太极学习群在我恩师李海水先生的倡导下拉开了帷幕。这是我们广大学子梦寐以求的福音,太极拳的习练,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一般来说,学好理论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是通过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提高自已的综合文化素养。从而去明理,去养性,去修身。第二是通过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去认识太极运动的内涵实质,以正确的太极理论去指导太极拳的修炼。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拳艺水平。第三是通过理论学习,增强自己的鉴别能力,从而有效地抵御那些错误的信息的干扰。因为理论不同于实践。拳架练的好不好,看看就可以知道个大概,武艺强不强,对抗一下就能分出个优劣。唯有这理论,乃凭三寸不烂之舌,既能够翻云,又可以覆雨。得看掌握在什么人的手里。比如讲,马克思列宁主义由陈独秀、博古之类的“精英”掌握,只能导致中国革命走向失败。只有掌握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毛泽东等革命家手里,才能发挥指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作用。我们太极拳习练者,也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来指导。鉴于现今网络时代,信息发达。太极论坛良莠并存,既有精典的华章,亦有许多糟粕充斥其中。更有那些神汉巫婆类的“大湿”,可以把并不存在的鬼神描绘的活灵活现,煞有介事。似这样的东西你如果没有鉴别能力,反而听听觉得很新鲜,想想觉得很高深,自以为遇到了真神,而盲目地去崇拜,去追棒研习,到头来,你也只不过成为一个新的神汉巫婆而已,于太极的修炼并无丝毫裨益。所以只有当你通过理论的深入学习,并不断地实践,体悟,总结,提高了自己太极理论素养,具备了良好鉴别能力和消化能力,才能够从广袤的理论天地中有效地吸取各种有用的营养,用来充实自己,壮大自己,保障自己在正确的太极修炼道路上不断健康前进。</p><p> 因此,学好太极拳的理论是练好太极拳的必备条件之一。</p> <p>  言归正传。今天参加交流文章的题目是“随机得势话虚灵”。杨澄甫宗师在《太极十要》中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虚领顶劲”。也有文章称为“虚灵顶劲”的。我认为“虚领”与“虚灵”,一字之差,但是意思不同。我认为,这个“领”与这个“灵”,是一种因果的关系。只有先在思想上具备了虚领的“因”,才会有结出身体动作上虚灵的“果”。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说,“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前二句讲的是一个“领”字,后面二句讲的是个“灵”字。《十三势行功心解》中也有二句:“精神能提的起,则无滞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也阐明了“领”与“灵”的关系。而“顶头悬”三字,恰到好处地注释了“领”的关键要领。在运功走架中,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气沉丹田,实腹虚胸,百会上领,全身就有了一股轻灵的神意。这股神意与掤劲有机融合,使拳架有一股“形如博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的气势,也就有了随机得势的基础。</p> <p>  我们在太极拳架的习练中,腾挪闪转、进步退步,每一式每一动都需要随机得势。拳谚上讲,妙手一势即太极。“式”,是外形的动作,“势”,是内在的符合拳理拳法的精气神的反映。没有符合拳理拳法的精气神的势,架子不管你打的多漂亮,仅仅只是徒有外表的“操”而已,不能称其为“拳”。而这个“势”,又贵在随机。折叠往来、左顾右盼、虚实变换,都要随机得势。李亦畲《走架打手行工要言》中说:“欲要得机得势,先要周身一家;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有缺陷;欲要周身无有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敛入骨;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这里李亦畲先辈明明白白的表述了太极拳行功走架或者技击对抗中如何得机得势的因果关系。即:做到两股前节有力,下盘稳固;敛气凝神,全神贯注;全身松沉,节节贯穿;神气鼓荡,周身一家。</p> <p>  太极拳本是舍己从人的拳术,不主张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而崇尚以巧为上,四两拨千斤。我认为,得机得势是所有武术的共同要领,而这个“灵”字,则是太极拳最具优势的特征。《太极十要》的前五要:“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垂肘”都是为达到一个“灵”字而提出的必备条件。“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就是对太极状态下身心高度灵敏的完美形容。</p> <p>  现今太极拳爱好者多从养生健体角度出发习练太极拳。尽管练拳的目的随时代进步出现了转变,但既为太极拳,就不管你是出于什么目的,行拳走架都需要符合太极拳的拳理拳法,需要随机得势、虚实分明、圆活轻灵。我恩师李海水先生多次说过,功夫来自精准的拳架。精准的拳架需要有正确的拳理内涵导引;需要有正确的拳法功架支持;需要有与功架相匹配的身体素质配合,如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稳定性等等。只有精准的拳架,才能出纯真的功夫,有了纯真的功夫,才能够做到随机得势,只有随机得势,方能做到轻灵圆活。否则虚实不分,身法散乱,骨骼对不上,劲儿出不来,欲想随机得势、轻灵圆活,愿想与实际何止相距十万八千里,根本遥不相干。</p> <p>  随机得势须虚灵。虚实分明方得灵。虚实与轻灵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虚实也就没有轻灵,能够做到轻灵必定是虚实分明的。有歌诀曰:极柔即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开展紧凑乃缜密,待机而动如猫行。那么,我们在盘架练功中如何去体悟这方面的感觉呢?我就借一个杨式85太极拳中的一个具体动作,讲讲自己在这方面学习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请师、友们斧正。</p> <p>我们知道,翻身撇身捶接进步搬拦捶的过渡动作,随弓步右拳前冲,左掌回挂在腹前,重心前七后三,翻身撇身捶到此结束。可这个定势的身法是否给下一个动作的轻松衡接带来一些困难呢?我觉得如果处理不当,转换不灵,就会出现身法散乱、收脚困难、失机失势的垢病。若要把这个动作做的随机得势,既沉稳又轻灵,劲势连绵,圆活饱满,我的体悟是:一定要在虚实转换上下功夫。一、身微左转,使右肩顺出,右拳劲力延长,左手掤劲不丢。此时身体右侧愈实,左侧愈虚;二、松腰落胯尾闾下沉,百会上领,随身体沉落右臂下压与左手上提内合形成合劲;三、右臂继续下压回挂,裆劲随之内换,重心后移,这个后移须裆走下弧。身法从前七后三转换成前四后六,形成坐步,左实右虚。这个裆劲互换的过程非常重要,必须与腰胯身法合成整劲;四、重心随腰胯继续松落左移,左胯充分沉实,全身重量落到左脚涌泉,左脚掌铺开踏实,此时,右胯随即彻底放松,虚虚上提,轻轻地将右脚带起......。如此转换,得机得势,圆满轻灵。举一反三,各势各式的转换,均在虚实变化中掌控,运用在心,守中用中。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虚实分明,何愁不圆活轻灵?</p> <p>  综上所述,太极拳重在“虚实”两字。身体内的“虚实”转换,是围绕人体的重心,配合肢体的动作,此起彼伏的,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一系列调整组合的运动。虚实的结果就是身法上的得机得势,并且是随机得势,处处得势。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通过虚实转换,达到人体始终处于相对平衡的有利处境。这就是:随机得势须虚灵,腾挪闪展任尔行。静如处子脱如兔,腹内腾然足有根。文武兼修练太极,大道至简非妄论。一师一拳一辈子,笑看南山松长青。</p><p> 鉴于本人才疏学浅,文中谬误在所难免,谨望师、友多多指正,不胜感激。</p><p> </p><p> 2021年3月20日于</p><p> 上虞天香西苑</p> <p>作者示范撇身捶接搬拦捶的过渡动作。</p> <p>作者吕建平,系李海水先生门下弟子。所演示的传统杨式18式太极拳由恩师李海水先生创编而来。</p> <p>美篇撰文:吕建平</p><p>美篇制作:徐云娟</p><p>制作日期:2021年3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