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城整军和刘邓大军诞生

家和万事兴

<p class="ql-block"> 文/王剑楠</p><p class="ql-block"> 1938年,全面抗战开始后的第二年,刘伯承率领129师在山西晋东南的黎城,连续取得了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战和晋东南第一次反“九路围攻”的胜利,成功开辟了以黎城为中心的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并在此站稳了脚跟,为下一步挺进冀南、冀鲁豫等华北平原地区,实施第二次战略展开,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1939年初,129师初创了冀南抗日根据地。3月以后,敌我斗争重点逐渐转向山地。刘伯承在总结了反扫荡经验,安排了冀南的全面斗争后,根据党中央及八路军总部的指示,率队返回太行山,开始了大规模的129师整军运动。</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太行山“黎城整军”运动,就是在那时开展的。而通过“黎城整军”,刘邓大军得以诞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丰碑铸太行,功业昭后人。而今我们通过当年整军过程中留存的抗战史迹,可从中深刻体味到长治这块英雄的土地,在抗战时期所留下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毕将更好地激励我们后人奋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黎城县乔家庄村“黎城整军”纪念广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39年3月7日,为加强晋冀豫山地的对敌斗争,刘伯承、邓小平随即率第386旅主力及冀豫支队、先遣纵队第二团、青年纵队第三团等部队返回太行——黎城抗日根据地。3月17日,师部抵达黎城县城西之乔家庄村。而129师抵乔家庄期间,重点是开展了“黎城整军”运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黎城县乔家庄村“黎城整军”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39年3月18日,129师在黎城县乔家庄村关帝庙召开干部会议,开始部署整军工作。从此129师在黎城开展了长达半年多的整军运动,史称“黎城整军”和“乔家庄整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3月20日,129师政治部发出关于整军中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教育工作中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全体人员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文化水平、战术素养及指挥能力,使整个部队的政治文化水平和军事技术推进到一个新阶段。</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黎城县乔家庄村129师师部原旧址之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29师师部在黎城县乔家庄村驻扎时,师部住在村上曾任牺盟会骨干的乔恒泰家。当年师部在此驻扎,乔家的孩子都有文化,早年参加革命。后来乔家后人离乡转至外地,乔家院落也逐渐坍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师部在乔家庄驻扎期间,据本村一位村民杨树生后来回忆,他那时十几岁,常和村里的小伙伴们跟在一些身穿灰布装,往乔家担水的士兵后面玩耍。他们都是南方人,习惯了,那些担水的士兵一看见他,就笑嘻嘻地叫他“小鬼”。来到乔家院内,他看见一个身材高大,戴着眼镜,但一个眼镜片上还带有布罩的人,站在院子里。等师部离开本村后,他慢慢才听人说,乔家院原来是129师师部驻地,而带有布罩眼镜的那个人就是129师师长刘伯承。他那时之所以带着布罩眼镜,是因为他的一只眼晴受伤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杨树生把他在本村看到的这些事情,像当宝一样永远珍藏在心里,并在言传身教中,传给了他的子孙后代,直到自己去世。</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黎城县乔家庄村的朱德、彭德怀旧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39年2月,八路军总部的主要领导,朱彭总副司令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在本村向全华北抗战的八路军指战员发出了八路军整军计划的训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由于自全国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得到很大发展,但在自身发展中,同时吸收了大批国民党、旧军阀、地方各色武装等等,军政素质严重下降,战斗力也大为减弱;加之部队长期处于分散活动及频繁作战,所以部队未能及时进行严格的教育和训练,从而滋长了一定的军阀和游击主义,严重影响了军队的巩固和敌后抗战的继续发展。因此,开展整训,加强对部队的教育和素质的提高,已迫在眉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39年2月上旬和6月下旬,八路军总部连续发出两期整军训令,提出了整军的目的、方法、计划等,要求各部队分期分批开展整军工作。按照总部的命令,华北前线的八路军开展了大规模的整军运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黎城县赵家山村八路军阅兵大会旧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为有效检验与推动整军工作,刘伯承在黎城整军期间,于1939年4月3日在黎城县的上赵栈村(赵家山)举行了阅兵大会。阅兵部队由129师直属队、386旅、随营学校等部队和各县民兵共约2万人参加。阅兵大会上朱德总司令、陆定一副主任、刘伯承等八路军总部和129师主要领导检阅了部队;并召开干部会议,由朱总司令讲话,他号召全区军民加强军政建设,大力搞好军政训练,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准备迎击日军的大规模进犯和国民党的反共高潮,用鲜血和生命保卫抗日根据地。陆定一副主任、刘伯承分别对反摩擦、整军等方面的问题作了报告。</p><p class="ql-block"> 黎城县赵家山阅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时值日军准备第二次进犯太行抗日根据地、国民党顽固派也乘势掀起反共高潮之时。这时举行的检阅大会,是一次扬我军威的大阅兵,这对鼓舞太行区军民的抗日斗志,彻底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二次进犯和阎锡山日后于年底制造的“十二月事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黎城县麦仓村朱德整军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旧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39年4月4日,刘伯承、邓小平在临近乔家庄师部驻地麦仓村的一座大庙内主持召开129师营以上干部会议。朱总司令作有关抗战形势的报告。干部会上,刘伯承就党的问题、纪律问题、学习问题等发表讲话;邓小平就整军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讲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朱总司令讲话刚一开始,日军的飞机即飞临会场上空,于是下令立即散开,飞机一走则移动到大庙侧边的土窑洞内继续开会。朱总司令的讲话令人振奋,深受故鼓舞。就在总司令讲话中间,日军飞机再次飞临会场上空,并丢下很多炸弹,但无人动,继续听。整个会议中,日军的飞机时来时去,却未能撼动抗日军民的决心和信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29师指战员部队在太行山黎城开展整军运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刘伯承在黎城整军,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加强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第三、总结了两年来的作战经验;第四,整顿了部队的供给、卫生制度;第五,129师所属部队进竹了局部性的整编。与此同时,在军区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必要的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这次整军,虽然存在部队集中较多、时间较长的缺点,但对晋冀鲁豫区的部队建设与当时的斗争都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整军,部队的政治觉悟提高了,内部团结增强了,战术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组织制度更为健全。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较前大为巩固, 战斗力大为增强,巩固了1938年大发展的成果,有力地保障了反“扫荡”、反摩擦斗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黎城整军期间,刘伯承在乔家庄所作的战术报告。</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39年4月24日,刘伯承在黎城乔家庄军事会议上作《对目前战术的考察》报告。</span></p><p class="ql-block"> 刘伯承的报告主要讲了七大方面的问题:第一,打胜仗的战术要靠不断的政治工作;第二,目前敌人在华北作战的概况;第三,我军目前战役的纲要;第四,我们战斗的目的和手段;第五,战斗的保障——侦查、警戒、伪装、防空防毒、空室清野与破路拆路相结合;第六,指挥与通信联络;第七,战斗技术——射击、刺杀、投弹、战斗队形。刘伯承根据轮训队的学员在学习中总结出的实战经验,将上述内容综合整理并亲自执笔写成了一部军事著作《一二九师抗战二周年战术报告》。5月20日,在乔家庄师部驻地,刘伯承告诉在黎城参加轮训的学员们:“《战术报告》都是大家自己亲历的战例,学习起来容易消化。我们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可是战术素养十分差,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把经验加以条理化,上升到理论。”</p><p class="ql-block"> 一年多之后,他这篇《对目前战术的考察》发表。太行根据地的负责人之一戎伍胜读后说:“刘师长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咱们太行山甚至整个华北的《论持久战》。”现在我们回望历史,这绝非过誉之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黎城县李庄村129师轮训队旧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39年4月7日,刘伯承在位于师部驻地以北的李庄村开办了第一期师干部轮训队,轮训时间为一个月。他亲自参加了师轮训队的开学典礼。</span></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129师部队指战员绝大多数是工农分子,他们政治觉悟高,作战勇敢,但是文化水平较低。于是在刘伯承的关怀和号召下,部队办起了扫盲班、文化班,掀起学习文化的热潮。为将129师炼成抗日铁军,他还“运筹帷幄、先胜教场”,即先后举办师训练队(班)、师随营学校、师轮训队、师参谋训练班等,大力培养军事、政治、参谋人才。由于他的深谋远虑和把“治军先治校”的理念化为实践,使129师的军事素养闻名八路军、新四军,并成为“华北抗日铁军中的铁军”。</p><p class="ql-block"> 在出席开学典礼上,刘伯承指出:我们是学马克思的理论,而不是学它的字母。要“学而不厌”;邓小平针对此次轮训学习强调:放下架子来学习,昨天是指挥员,今天是学生,要过战斗生活,特别要守纪律;陆定一为学员们专题讲授了《辩证法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p><p class="ql-block"> 5月9日,129师轮训队第一期结业,刘伯承参加了毕业典礼并讲话。刘伯承针对轮训队表现出来的情况,分别从政治、军事、整训、党政、纪律、团结等六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p><p class="ql-block"> 1939年11月,129师第二期轮训队转入辽县(今左权)上武村继续开办。整军期间129师所开办的轮训队,为切实培养129师各方面有用的人才,以及进一步充实部队骨干力量,锻造铁军,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政治基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黎城上遥河南庄八路军总部旧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就在129师进行黎城整军期间,1939年7月初,日军对晋东南实施了第二次“九路围攻”。妄图消灭八路军,达到摧毁抗日根据地之目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7月11日,八路军总部由潞城北村经襄垣普头村转到浊漳河畔的黎城上遥河南庄,在此驻扎三天后,经13日抢渡浊漳河成功,遂摆脱日军的围攻,转危为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此后,在八路军总部的正确指挥和抗日军民的联合打击下,日军的这次围攻计划,又宣告破产。</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黎城县麦仓村129师政治部宣传部旧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39年7月1日下午,129师在师部驻地邻近的麦仓村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十八周年纪念大会,129师政治部副主任蔡树藩出席并讲话;4日前后,129师政治部宣传部驻麦仓村,办有《抗日先锋报》;5日早上,敌机多架盘旋于师部驻地上空,所幸未找到目标;7日,129师在师部驻地举行了“七七”纪念二周年大会。整军期间,129师还于麦仓村召开了“五一”纪念大会。下午由鲁迅艺术学院表演新剧,以推动黎城整军运动的蓬勃开展。</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黎城县董北村129师先遣纵队司令部旧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39年3月,</span>活动于鲁西北的129师先遣纵队在大峰山接129师师部电令,着津浦支队越过津浦铁路,归还山东纵队建制,先纵率二团、青纵三团和骑兵团去太行山整军。李聚奎担任先遣纵队司令。先遣纵队从大峰山、桃山一带出发,经梁山、郓城、濮阳等地,在汤阴以南宜沟过平汉铁路,月底从林县登摩天岭上太行山,4月8日到达黎城,暂住董壁村一带(县城以东)。</p><p class="ql-block"> 先遣纵队司令部旧址,设在黎城董北村一处关帝庙内,当地人称关爷庙。纵队参谋长为刘致远,政治部主任为王幼平。集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亲自给干部讲授唯物辩证论法。先遣纵队后又转到冀西邢台山区的将军墓、浆水一带。先纵在太行山整军期间,部队同时负责维护太行、冀南的交通安全,护送过往人员、部队和物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29师先遣纵队曾攀登过的摩天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黎城县霞庄村“跑马地"129师比武大会旧址</b></p><p class="ql-block"> 1939年整军开始,129师386旅分驻于黎城县停河铺霞庄村。为检验和提高129师部队的军事训练素质和杀敌本领,整军过程中还在霞庄村南的一处“跑马地”举行了10多天的比武大会。“跑马地”占地20000平米,现为农田。原是村中青年为了戍边、护庄、健身、习武的地方,建于明朝年间。村人除在馆内练习基本功法,以及暇隙随时坚持演练外,每到冬季农闲时,就在此横刀策马,驰聘对杀,张弓搭箭射靶演练。这里既是演练场,也是室外每岁武科考场。由于霞庄村属千年古村,人才辈出,所以此地在清代后期,曾跑出了武举王汶。</p><p class="ql-block"> 参加比武的有129师所属旅团,以及随营学校的学生连队。比武内容有:单杠、双杠、平台、木马、越障碍、过天桥、射击、投弹、刺杀等。连队表演队列和操枪等军事项目。另外还设有举石敦、武大刀等军事项目。最引人注目的是骑兵表演的马术。骑兵以班排为单位表演队列、卧、跑和跑马刀劈树桩等项目;129师在跑马场上搭有观摩台,台上横幅写着:129师比武大会。129师首长出席了开幕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黎城县霞庄村129师386旅旅长陈赓旧居</b></p><p class="ql-block"> 129师386旅在黎城整军期间,陈赓旅长住在霞庄村李坤亨家。陈赓给人的印象是带着一副黑框眼镜,而且时常面带微笑,喜欢和百姓交谈。陈赓还亲自抓获一个来自潞城的日伪特务。经审问后,派人押送给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处理。129师386旅在霞庄村驻扎期间,霞庄村先后有很多青年参军。其中,本村的王丙臣后来曾担任了陈赓的通讯员。4月上旬,386旅在此整训10余天后转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八路军115师挺进山东作战行动要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1938年12月20日,第115师代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率第686团东进纵队,奉命由晋西过同浦路到达晋东南,向山东挺进开辟抗日根据地。30日,经辽县桐峪到达黎城县的东、西黄须村附近休整。(当时在115师师长林彪受到枪伤后,经八路军总部和党中央同意,决定由时任该师343旅的旅长陈光代理)。</p><p class="ql-block"> 1939年1月27日至2月17日,115师师部抵驻黎城县停河铺霞庄村,115师政治部、战士剧社也驻在该村,所属343旅686团除驻霞庄外,在周边西黄须等村皆有驻扎。115师在此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集中整训,期间与八路军总部彭德怀副总司令会晤并接受指示。(2月19日,时值新春佳节,彭德怀来到西黄须村115师686团驻地,向广大指战员祝贺春节。之后部队出东阳关挺进山东)此次整训为共产党、八路军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理论上和战略部署上的充分准备,是我党抗战史上的又一大重要军事活动。 </p><p class="ql-block"> 115师当年在黎城霞庄村整训是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部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此,黎城县霞庄村成为了115师东进的战略决策地,以及东出太行的出发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黎城县停河铺靳家街村129师骑兵团曹洪武塑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刘伯承</span>在黎城开展整军,所辖的骑兵团成为他最关心的一支部队,因为它作为八路军中的“铁骑”,相对而言,相当于快速机动的机械化作战部队。这在当时我军尚未有机械化部队进行作战的情况下,自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黎城参加整军时,骑兵团分别驻扎于停河铺乡元村与靳家街一带,整军期间,团长先后由王振祥、黄家景担任。</p><p class="ql-block"> 骑兵团到达黎城后,刘伯承、邓小平亲自赶到骑兵团主持召开全团大会,下令就地驻营整军。刘伯承表扬了骑兵团此前一年多来的英勇表现,称赞骑兵团不愧是抗日主力团队。邓小平接着讲话,先说明了整军的必要性,然后宣布了对骑兵团领导的任免命令,最后对整军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骑兵团在黎城经过了近4个月的整军,于8月结束。通过整军,骑兵团不仅在政治素质上得到提高,党的领导也大为加强,而且部队战术水平得到提高。</p><p class="ql-block"> 如今,为纪念骑兵团在黎城参加整军的历史,以铭记英雄们的功绩。黎城县在靳家街村口矗立了时任129师骑兵团2连连长的曹洪武塑像。1940年他担任骑兵团副团长,后战斗负伤,落户黎城,1956年在黎城牺牲。</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29师骑兵团黎城整军后转战山东地区作战区域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黎城参加整军结束后,骑兵团受命再次出征,迅即离开黎城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奔赴鲁西北地区。在转战鲁西北地区中,骑兵团克敌制胜,八路军的声望迅速提高,而骑兵勇士的美名也迅速传遍这一地区,极大地鼓舞了当地民众抗战的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从太行整军到重返战场,129师骑兵团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己日渐成为纵横驰骋于华北地区,一支威震敌胆的铁骑兵。</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威震华北的八路军铁骑兵》</b></p><p class="ql-block"> 1939年由杨国治所摄《威震华北的八路军铁骑兵》,作品描绘了八路军骑兵雄壮威武的列队阵容,场景广阔,气势浩大,有力地展现出八路军不可战胜的力量。此照于1947年先后在《中国抗战画史》以及香港《正报》刊登。解放后这幅作品发表、展览百次以上,是作为当时解放区发表次数最多,最受欢迎的摄影艺术佳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新华日报》(华北版)刊载的中共晋冀豫区第一次党代会的报道</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39年</span>9月,中共晋冀豫区党委在武乡东堡村召开了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议由晋冀豫区党委主持。这是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召开的唯一的一次党代会。会上确定黎城县为全区“唯二”晋东南唯一由晋冀豫区委直接领导的“抗日实验县”。由区委党委宣传部长彭涛同志分工负责。并派区党委委员程式兰(女)接替王捷三任县委书记。会议提出抗日实验县的任务是:争取建成“兴国第二”,在粮食、民主、民生、武装、生产、群众团体建设和党的建设七个方面做出成绩,创造经验。</p><p class="ql-block"> 至此,黎城县在继八路军于抗战之初确立并开辟巩固的抗战“中心县”后,又荣升为抗战“实验县”的桂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黎城县停河铺乡停河铺村“长邯大道破击战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1939年8月7日, 在日军实施的“第二次反九路围攻”中,日军第二次侵占黎城,8月8日进占黎城县城,打通邯长大道,并沿邯长路各要点处建立炮楼据点,企图长期占据。129师对敌展开了袭击战、围困战。</p><p class="ql-block"> 为了打断日军分割太南、太北的封锁线,巩固抗日根据地,同时改变我在敌、顽夹击下的不利形势。八路军总部即命令129师发起邯长战役。战役于12月8日开始,至26日胜利结束,129师连克邯长路各敌据点,并予以破坏,残敌狼狈向东逃窜,黎城全境光复。经过邯长路战役,粉碎了日军分割抗日根据地的企图,使太南、太北两块抗日根据地重新连成一片。此后,黎城也一举成为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内唯一的完整县之一。</p><p class="ql-block"> 1939年年底,“黎城整军”运动结束。自3月以来,刘伯承率领129师在太行山黎城进行整军,时间长达半年之久。而这次整军最显著的成果之一,即是129师通过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新式整训,在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中,部队的总人数到年底时率先超过了11万(通过整训,其中115师共计7万余人;120师达5.1万人)。至此,在太行山腹地的黎城县孕育诞生了一支威震华夏,所向披靡的雄师劲旅——刘邓大军。</p><p class="ql-block"> 但是129师在黎城开展整军,期间经历了严酷的反“扫荡”,以及进行了英勇顽强,机智灵活的“邯长大道破击战”。因此,129师可说是从教场到战场,似通过了一次很好的实兵演练,在血与火的淬炼中,使之锻造成为铁军中的铁军,并诞生了一支无尚荣光的正义之师。而到抗战结束,129师部队也由东渡黄河,“出师抗战时的9000多人,发展成近30万人的强大军队。”(李达)</p><p class="ql-block"> “九千将士渡黄河,转战太行到黎城,开辟敌后根据地,卅万大军出太行!”黎城不仅是刘邓大军的诞生地,也是后来打响解放战役,成为进军全国的集结地和出发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新华日报》(华北版),刊登发表的元旦社汇论:庆祝收复黎城东阳关,以及关于“晋东南八路军收复黎城”的消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北京军区和山西省委、政府奖给黎城县的锦旗、牌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刘邓大军的诞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仅在抗战的关键时期,为八路军在华北坚持敌后抗战,同时有力抵制国民党顽固派积极反共,妥协投降的暗流,高扬了抗日的大旗,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而它也为抗战的胜利,以及在推进解放全中国的脚步中,加速蒋家王朝的覆灭,迎接新中国的早日到来,积淀了我军雄厚的军事力量,作出了永不磨灭的历史贡献。</p><p class="ql-block"> 曾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副主席的戎伍胜,针对当时山西包括冀西、豫北地区人民踊跃参军抗日的真实情况,以及山西在八路军发展壮大初期的重要作用时,给予了生动准确的评价,称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而当年刘伯承率领129师在黎城坚持抗战时,家家住过八路军,户户都有子弟兵,这则是那个年代里真实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尤其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黎城县继续发扬老区光荣的革命传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支援国防建设。国防建设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并多次受到了表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黎城县在乔家庄村举行纪念“黎城整军”活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为永远铭记和传承“黎城整军”的光荣历史,黎城县八路军文化研究会在乔家庄“黎城整军”部署地,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黎城整军铸就抗日铁军,杀敌御寇扬威晋冀鲁豫!如今80余年已经过去,但黎城整军和孕育诞生的刘邓大军,却已名垂青史,万古而流芳。这是作为上党老区一本弥足珍贵的历史史料,也是一面永远激励长冶人民勇于开拓进取的奋斗之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