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肺炎是指肺部的炎症主要由不同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感染性肺炎的病原体可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分为,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几大类型。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也是病毒性肺炎高发时期。病毒性肺炎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烧,咳嗽或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br> 疫情还未结束,防疫不可大意,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各位学生家长和学生要深入持久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做实做细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和科普宣传等当前重点工作,为早日全面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营造良好环境。 科学防疫,社会大众需要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以下这些防疫小知识你都了解吗?<br> 1.饮食专家建议:适量饮水,每天不少于1500ml。<br> 2.在平静状态下测得体温为37.3度即可判断为发热。<br> 3.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大约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症状。<br> 4.通常来讲,1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戴口罩。<br> 5.新冠病毒从发病到入院的中位时间是11天。<br>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需要: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br> 7.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报告时间为2小时。<br> 8.冠状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对肺细胞的攻击引发肺炎,此时可以通过适度使用免疫抑制剂对病人进行治疗,避免肺部严重受损。<br> 除了疫情相关知识的丰富,日常防护也不能少。 一、居家防护要到位。<br> 1.家庭置备体温计、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且外观完好、无异味或脏污的口罩,回家后可放置于居室通风干燥处,以备下次使用。需要丢弃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br> 2.随时保持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br>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居室整洁,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分休息,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的垃圾箱内。 二、户外出行多注意。<br> 1.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和展览馆等。<br> 2.根据具体条件适当参加户外锻炼,提高免疫力与生活质量。在户外活动过程中应避免与同伴以外的人近距离接触,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肘部或纸巾遮住。<br> 3 .前往公众场所时应遵守相关部门规定,使用健康码等手段确认行动轨迹、健康状况等信息,获得许可后方可进入。 三、及时就医<br> 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br> 爱国卫生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历史背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有不同的“打开方式”。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做到环境整洁,饮食习惯文明卫生,乐观向上心理卫生,你要知道,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br>改善环境,共享健康,清理积存杂物、废弃物,消灭蚊蝇鼠蟑,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及时清运垃圾,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加强室内自然通风换气,加强公共物品及地面、走廊、厕所、电梯、食堂等公共区域定时清洁消毒,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分类投放垃圾,不可随地吐痰抛物,养成勤洗手的习惯。<br> 向不卫生不文明的饮食陋习宣战<br> (一)拒绝野味,五谷为养。<br> 很多人吃野味,一方面是对野味营养价值的错误认识,认为野味没有经过人工饲养,是天然的“营养佳品”,另一方面是在商家驱动下的猎奇心理,虚荣心理等。野生动物生存条件复杂,加上安全检疫程序缺失,导致了野味更容易携带各种病菌微生物,大大增加致病的风险。因此,我们应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不购买、不食用野味<br> (二)不吃生食、生熟分开。“生熟分开”指的是在食物的储存、加工、盛放等各个环节保持分开,首先厨房里要有两把刀,两个案板分别配套应用于加工生、熟两类食物,两套加工用具不能混用。其次,在购买、保存、清洗等环节,注意生熟食物不要混放。<br> (三)清淡饮食、品出自然。一些不易保存的食材,常常以腌、熏等方式保存。腌肉,腌菜、熏肉等食物虽具有独特的风味,但吃多了,对健康无益。另外,健康的饮食习惯还要求人们做到清淡饮食,在日常烹饪食物时,应多选择蒸、煮、炖等烹调方式,享受食物天然的味道。<br> (四)病从口入、饮食有节。变质变味过期的食物不能吃,饮食要适度适时,定时用餐,定量进食。 <div>活动开展:</div><div> 1、学生做好学校卫生值日,培养集体荣誉感。</div><div> 2、做好家务劳动,培养感恩父母,爱家情感。</div><div> 3、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护自我身体健康。</div><div> 4、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