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区开展吴正宪儿童教育基地实践活动

小桥大街小学

<p class="ql-block">“聚焦图形测量、开展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发展”</p> 三月的阳光,温暖;三月的春风,和煦。我们在这美好的季节相约,带着春的希望共同走进学习的殿堂。2021年3月22日“聚焦图形测量、开展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城北区名师引航工程——吴正宪教育基地研训活动在沈那小学如期举行,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吴正宪老师、城北区全体数学老师及大通县部分老师。本次培训分为三个模块开展。 模块一 《改变学习方式,开展深度学习》培训<br><br>  培训以一个周岁的小朋友不断摸索,不断尝试自己下床玩耍的视频开始,吴老师让老师们感受孩子在摸索中成长中体会到快乐和价值,并由此提出,在我们的教育中,教师应该怎样让学生的成长具有成长性,如何通过教育让儿童和数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这两个问题出发,吴老师做了详细的理论教学,她强调,教师要通过深度学习,注重“整合”内部知识网络,通过综合实践,“融合”外部知识体系;同时,吴老师向老师们明确了儿童“深度学习”的学习样态即是触及儿童心灵的学习过程,是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是学生持之以恒的追问,是理解性的学习过程,是在单元学习主题建构式的学习过程,是跨学科综合实践的学习过程。<br>  接着,吴老师结合“小数的意义”、“运算的本质”这两个单元内容,现场带领教师们进行了单元整合示范,帮助老师们初步了解整合之方法—抓住本质,建好承重墙,沟通联系知识,打通隔断墙。<br> 模块二 同课异构,共享教学<br><br>  这个环节由吴正宪老师和博雅小学郭田君老师共同带来《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两位老师从不同的侧重点展开本节课的教学,郭老师以圈地的小故事引入新课,让学生由此提出疑惑,这节课亮点是,教师对于面积概念的细节问题处理细致,比如“封闭”图形才有面积,另外教师能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这让课堂产生了很奇妙的化学反应,比如在研究“用什么图形测量更合适”的环节,有一位男同学提出了“如果边上不够摆一个完整的正方形该怎么办”的问题,瞬间让课堂变的有了挑战性。<br>  吴老师则是完全从“度量”的角度开展教学,首先吴老师在摸一摸图形“周”的活动中,不断引导学生理解了“周长”是通过测量出来的带单位的数值,并且启发学生总结测出“周长”的基本思路:要知道测什么、用的工具是什么、测量单位是什么、最后才是结果。由此进入“面积”的研究,吴老师并没有直接去研究面的大小问题,而是先让学生思考了“面”和“周”由关系吗?这个问题,带领学生明确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再次基础上,才开始进行“面”的大小的研究,通过让学生思考,“谁的面大,大多少”,逐步引出“面积”的概念及如何进行测量、如何确定测量单位的一系列讨论,最后,总结“面积”是量出来的,是度量单位的累加,以及可以通过细分单位,进行度量比较。<br> 模块三、“聚焦图形测量、开展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研讨<br> 首先吴老师以“周长的认识”为例,结合每个环节的设计与预设,强调“周”和“面”以及后面所学的体积,都是共同的逻辑关系,同样的教学策略,“周长”讲清楚了,“面积”和“体积”就有了基础,这就是知识间的整合。<br>  接着,针对上午的同课异构,进行评课研讨,在郭老师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后,吴老师就这一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一阵见血的找到了本节课的症结,吴老师强调,一堂课不能要太多,要把精力重点放在学生的需求上,让每一节课都有力道,抓住数学本质进行发力,抓住本节课的主问题进行教学。同时现场教师也针对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提出自己的困惑,并进行了交流研讨。<br>  最后,吴老师将小学阶段的度量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帮助老师们构建起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今后开展深度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br> <div>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一名教师,仅仅一味传授知识,自己却不吸收借鉴学习知识,这也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透过本次培训,我区全体教师不仅领略了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风采,吸收了高效教学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提高我校的整体素质,为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打下坚实基础。<br><br></div>

老师

学习

教学

学生

教师

图形

测量

知识

深度

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