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垃圾分类进阶迅速,原来是因为这些……

猫先生环保

3月1日《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正式实施。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过程,《条例》中,需要我们了解的举措还很多。同样,垃圾分类的好处、规定也需要我们好好学习,认真执行。<br><br><b>1、为什么要垃圾分类?</b><div><b><br></b>中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早在2004年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中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br><br>这些被日常丢弃的垃圾没有消失,总会有一天以别的形式,出现大家的生活中,可能是吹来的风、喝到的水,是以垃圾为食的猪牛羊,生产的肉类奶制品,是在垃圾填埋场上种起来的有机蔬菜水果。</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分类,是希望将垃圾处理导致的,垃圾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降到最低。</h3><div><br></div><div><b>2、垃圾分类有哪些好处?</b><br></div><h3><strong><br></strong></h3><h5><strong>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strong></h5><br> <h3> 生活垃圾中有些含有有害物质,不容易降解,土地受到严重破坏。如果进行分类能将可回收的去掉,减少填埋数量60%以上。</h3><br> <h5><strong>减少废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strong></h5><br> <h3> 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填埋的方式,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并且会引起蚊虫增多、污水乱流、产生难闻的气味等令人不适的现象。另外,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如果被动物误食,会危害它们的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并且会使水资源受污染,与人类的健康也是息息相关的。回收利用可减少这类危害。</h3> <h3></h3> <h5><strong>变废为宝,有效利用资源</strong></h5><br> <h3>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的数量高达40亿个、一次性筷子10亿双、方便面碗5-7亿个,这些占生活垃圾的15%左右。那么,1吨废塑料可提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1200吨纸的林木。1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铝块,可少采20吨矿产资源。 </h3><div><br></div><div><b>3、垃圾处理费如何收?</b><br></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条例》规定,生活垃圾产生者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成都市人民政府将按照</span><strong style="color: inherit;">多产生多付费、少产生少付费,混合垃圾多付费、分类垃圾少付费</strong><span style="color: inherit;">的原则,建立</span><strong style="color: inherit;">计量收费、分类计价、易于收缴</strong><span style="color: inherit;">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span><br><br> <h3> 目前,成都垃圾处理费实行按量收费与定额收费相结合的收费原则。在改革进程安排上,初步考虑先行推进非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价格机制改革,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为导向,利用价格杠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下一步,成都将会结合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负担能力和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适时建立有利于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激励约束机制。</h3><div><br></div><div><b>4、垃圾分类后如何运输?</b><br></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垃圾收集后,要通过转运、压缩等处理,再进行堆填或焚烧。</span><br><br> <h3>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在作业中,要使用密闭的收集容器、运输工具收集、运输生活垃圾,不得在收集、运输过程中对生活垃圾进行敞开式压缩、分拣、转运,不得随意倾倒、抛撒、堆放或者焚烧生活垃圾。应当将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至符合规定的转运、处理场所,不得混装混运,不得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生活垃圾。</h3> <h3></h3> <h3>生活垃圾处置方式分为填埋和焚烧两种,相较于填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具有节省土地资源、无害化彻底、减量化程度高、充分实现废物资源再利用等特点。目前,成都已能够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h3><br> <h3> 垃圾分类,涉及投放、收运、处置等各个环节,需要一起发力,才能真正达到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生态安全的目的。</h3><div><br></div><div><b>5、如何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b><br></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目前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成为各省市地区的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是我们今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方向。</span><br><br> <h3> 猫先生智能垃圾回收站由若干独立的回收柜组成,分别为塑料回收、纸品回收、金属回收、纺织品回收、混投回收和有害垃圾回收六个类目等。居民可以通过手机号或猫先生IC卡扫描登陆,在显示屏上操作选择相对应的垃圾选项进行投递,对应类别的回收柜便会开启,回收站智能称重后以环保值的形式累计到用户账户。 每一台扫码投掷的分类垃圾,相关信息都会传送到后台,核准无误后,环保值便会到达居民的积分卡上。环保值除了可兑换洗衣液、洗手液、餐巾纸等日用品,未来还可以兑换周边商圈服务或优惠券等。</h3> <h3></h3> <h3>居民、政府领导对猫先生这种“互联网+智能回收”模式也给予了肯定。打开手机APP扫一扫,就轻轻松松的实现了资源回收。通过创新思维,利用新科技、新技术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回收方式,让垃圾分类回收迈入智能时代。同时能够使居民更简单、便捷的参与到保护人居环境的行动中来。</h3><br> <h3> 所有的垃圾通过猫先生设备回收之后,会委托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对垃圾从源头收集,分拣出的可回收物直接进入再生资源利用体系。可回收物箱中的垃圾运输到分拣中心,集中输出到可回收企业制成纸张、塑料颗粒等,其产生的经济价值最终还是返回给居民,所以在这里呢,猫先生也呼吁更多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加入我们。</h3> <h3></h3> <h3><strong>6、奖惩机制是什么?</strong></h3><br> <h3> 未在指定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由管理责任人进行劝阻;对拒不听从劝阻的,管理责任人应当向城市管理部门报告,由城市管理部门给予书面警告;再次违反规定的,处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依据前款规定应当受到处罚的个人,如果自愿参加并完成相应的生活垃圾分类社会服务活动,经城市管理部门核准,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h3> <h3></h3> <h3>《条例》还明确,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将建立垃圾分类激励机制,鼓励通过奖励、表彰、积分兑换等方式提高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对运营企业采取信用管理,建立考核与退出机制;同时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h3><br> <h3> 垃圾分类这场“战争”一定是艰难且漫长的,但是我们责无旁贷,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参与进来。</h3><br> <h3>全网搜索:华展猫先生</h3><br> <h3><a href="https://www.sohu.com/a/456475967_120039763"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合肥强制分类20天,工作进展有声有色,值得借鉴!</a></h3><br> <h3><a href="https://www.sohu.com/a/456505341_120039763"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免费上门回收,“无废城市”从垃圾源头减量开始</a></h3><br> <h3><a href="https://www.sohu.com/a/456479797_120039763"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了解更多</a><a href="http://www.sohu.com/?strategyid=00001 " id="backsohucom"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进入搜狐首页"><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a></h3><br> <a href="https://www.sohu.com/a/456519112_120039763"><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www.soh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