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

中国红色文化游

<p class="ql-block">油画___赵一曼。图片来自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1924年6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于广州黄埔长州岛正式成立。通称“黄埔军校”。</p><p class="ql-block">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创办至1949年12月国民党败走台湾的25年时间里,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成为国共两党的将帅摇篮。黄埔师生们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同窗学习同校共事。其中有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又有深谋远虑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既有宏篇巨著流传后人的文史俊彦,又有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经济学家,既有征战沙场为国捐躯的中华英雄,又有因政治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相见兵戎。其个人荣辱沉浮的传奇经历和民族兴衰,时代变迁紧密交织在一起,在历史大舞台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剧,编织成中国20世纪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政治史和军事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1921年12月,孙中山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桂林举行会谈,明确了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的重要性。图为孙中山和马林会谈旧址。</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黄埔军校总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p><p class="ql-block"> 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吸取苏联红军建军经验,实行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强化军事政治训练来铸造一支革命军队以挽救中国的危亡。 </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1887—1975)浙江奉化人。1924年5月任中国国民党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国民党特级上将。</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廖仲恺(1877—1925)广东归善(今惠阳)人。黄埔军校党代表,近代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的得力助手。1917—1923年先后担任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次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广州大元帅府大本营财政部部长兼广东省省长等职,后以大本营秘书长的身份协助筹办黄埔军校事宜,积极为黄埔军校筹集经费,呕心沥血,1925年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同年8月20日被刺身亡。</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黄埔军校创设之初,由总理,校长,党代表组成的校本部为最高领导机构。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个部。图左为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图中为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图右为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军校》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苏联政府大力支援黄埔军校的建设,派遣多名军事家到黄埔军校任顾问。图为孙中山欢宴苏联顾问团。</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鲍罗庭,俄国维布斯克州人,黄埔军校总顾问兼政治讲师,指导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并参与黄埔军校的筹建。</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加仑,俄国耶洛斯拉夫人,1924年接替巴富洛夫任广东革命政府首席军事顾问,黄埔军校军事总顾问,帮助黄埔军校建立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并在国民革命军中进行推广。</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军校》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军校》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王柏龄,黄埔军校教授部主任。 </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何应钦,1924年10月任黄埔军校教导团团长。</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军校》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大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总理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黄埔军校军官服。</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黄埔军校学生服。</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图为黄埔军校学生的毕业证书。</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上海市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上海市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军校》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林彪(1906—1971)湖北黄冈林家大湾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26年叶挺独立团任见习排长,1927年25师73团3营7连连长(叶挺独立团改编),1928年改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1营2连连长,同年4月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28团营长,团长,1929年3月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1930年6月任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1932年3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军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首次胜利,打破了日军鼓吹的不可战胜的神话。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了著名的四平,辽沈,平津等诸多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88年被中央军委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部在山西平型关伏击日军,击毙日军一千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仗。</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教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p><p class="ql-block">图为新四军华中总指挥部任副总指挥的陈老总于1940年1月在皖南云岭。I</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今重庆江津区)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曾任黄埔军校《军事政治月刊》社政治编辑主任,参与创建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委,与林彪指挥了平型关战役。后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创建了华北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88年被中央军委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24年在校期间,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1925年毕业留校期间参加第一次东征。1925年夏被派往冯玉祥国民军工作。红军时期任红四方面军前敌总指挥,在抗日,解放战争中率部指挥了解放太原等著名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88年被中共中央军委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徐向前元帅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题词。</p> <p class="ql-block">  叶剑英,广东梅县(今梅州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之一。</p><p class="ql-block">1919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十二期,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1924年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后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参谋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抗战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1947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平市市长,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军校》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恽代英(1895—1931),河北武昌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1926年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总教官,是中国共产党在军校开展活动的负责人。1927年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全校工作,积极支持工农运动。1928年秋调往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兼中央干部训练班主任。1930年5月6日在上海被捕,次年4月29日被杀害。</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1925年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后兼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1942年5月在山西省辽县战斗中不幸牺牲。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牺牲级别最高的将领。1988年被中央军委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今志丹)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1928年10月组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兼第一支队队长,陕甘红军游击队总指挥,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长,参谋长,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创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的红军创建了一个基地。1936年4月在山西省中阳县战斗中牺牲。毛泽东为他题碑:“群众领袖,民族英雄”。1994年被中央军委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罗瑞卿(1906—1978),四川南充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学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教育长,副校长,主持“抗大”工作近四年。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公安部队司令员兼政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1988年被中央军委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李富春(1900—1975),湖南长沙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奠基者和组织者之一。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党代表,参加北伐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财经小组副组长,重工业部部长等职。</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矛盾(1896—1981),浙江嘉兴人。著名文学家。1926年底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兼《国民日报》总主笔。1933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子夜》,继而推出《春蚕》,《林家铺子》等名著。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p><p class="ql-block">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副队长。1926年秋赴苏联学习。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委,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88年被中央军委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戴安澜(1904—1942),安徽无为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在抗日战争时期,因战功卓著,曾先后获得国民政府颁发的“云麾”勋章,“华胄”荣誉奖章,“宝鼎”勋章。1942年3月率部入缅作战,在同古保卫战等战役中多次给予日军沉重打击。5月26日在缅北密支那茅那村殉国。10月2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给戴安澜颁授“懋绩”勋章。</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周士第(1900—1979),海南琼海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历任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副队长,队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营长,参谋长,代团长等职。参加北伐战争汀泗桥,贺胜桥及武昌诸役。新中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司令员兼成都市市长,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等职。</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陈明仁(1903—1974),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25年参加第二次东征作战时,率先登上惠州城头。受到蒋介石的赞赏。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十一集团军第七十一军军长等职,先后参加武汉会战,湖南会战,桂南会战及滇缅会战。1949年8月在长沙与程潜率部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临时政府主席,第四野战军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员,第五十五军军长等职。</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为支援抗战,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师生捐款八万元购买了“黄埔号飞机”。图为黄埔号飞机,中立者为黄埔军校教育长张治中。</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曾中生(1900—1935),湖南资兴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参加过北伐战争。1927年9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具有较高的军事素养,先后写出了《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点》,系统总结了红四方面军反“围剿”作战的经验。1935年8月在四川省卓克基遇害。1988年被中央军委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徐介藩(1901—1983),安徽固镇人,黄埔军校3期生,广东航校2期生。后赴苏联学习,曾参加苏联卫国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常乾坤(1904—1973),山西垣曲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广东航校2期生。人民空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抗战期间曾任航空工程学校教务主任,军委总参谋部高级参谋,主持修建延安飞机场。</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赵尚志(1908—1942),辽宁朝阳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武装斗争,先后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等职,在东北坚持抗战。1942年在战斗中受重伤被俘,宁死不屈,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军校》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赵一曼(女)(1905—1936),四川宜宾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学生。著名抗日女英雄。1927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派赴东北任哈尔滨总工会组织部长,代理党团书记。1935年任珠河县铁道北区区委书记兼珠河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委。同年11月在与日军战斗中受伤被俘,宁死不屈,1936年8月2日在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市)惨遭日军杀害,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刘云(1900—1930),湖南宜章人。黄埔1期生,广东航校1期生。是最早学航空的中国共产党人。1925年赴苏联学习,回国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兼中共军委长江办事处参谋长。1930年在汉口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就义。</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白肇学(1899—?),云南宣威人。1923年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七期毕业,1926年1月至1928年1月先后任黄埔军校第5期,第6期入伍生队连长,营长,校本部副官。抗日战争时期,任云南警备总司令部参谋处长兼卫队旅参谋长,云南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参加昆仑关会战和桂南战役等。同年10月随曾泽生在长春起义。</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军校》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杨林(1898—1936),朝鲜籍,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六期毕业生,1925年1月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队第四队队长,2月参加第一次东征,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月先后任黄埔军校第四期技术助理教练官,第五期训练部技术主任。1930年任中共东满特委委员兼军委书记,历任红军第二十三军军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1936年2月在红军东渡黄河抗日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军校》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谢晋元(1905—1941),广东蕉岭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国民党追赠陆军少将。1937年8月任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副团长,参加淞沪会战。同年10月率“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四昼夜,毙敌200余人,名震中外。撤出后升任团长,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1941年4月遇刺身亡。</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朱家璧(1910—1992),云南龙陵人。1933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后到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军官教导团)任区对附。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组织“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担任司令员。1949年任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副司令员。建国后历任云南省公安厅厅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参谋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政协主席等职。1964年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军校》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陈豹隐(18861960),四川中江人。黄埔军校政治教官,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著名经济学家。1925年起先后任广东大学法学院院长兼教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政治教员,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委员兼广州《民国日报》主笔等职。1930年翻译《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为我国最早的中译本。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庆财经学院院长,四川财经学院教务长等职。</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赵锦雯(1894—1965),云南昆明人,韶州讲武堂教官。历任黄埔军校教官,北伐军副师长,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等职。抗战时任第六十军参谋长,第三十军团参谋长,第一集团军参谋长,参加武汉会战等。1949年任云南绥靖公署中将参谋,12月9日参加昆明起义。后任解放军云南省军区参议,云南省人民政府参议。</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军校》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徐成章(1892—1928),海南琼山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十二期毕业,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特别官佐。历任琼崖工农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军校》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严凤仪(1896—1931),广东琼海人。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一期毕业,1924年任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四队副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在东江地区任红十一军参谋长,旋即调省委工作。1931年春在广州被捕牺牲。</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军校》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黄埔军校师生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陈毅,徐向前,程潜,张治中等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参与国家的管理。图为宣布选举结果后,全体与会人员起立,鼓掌致贺。</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1941年10月4日,延安黄埔同学会分会成立。选举徐向前,左权,陈赓,罗瑞卿等为分会理事。分会通过了致蒋介石校长电,呼吁加强黄埔同学的团结,促进全国抗战。</p><p class="ql-block">图为黄埔同学会分会成立的报道。</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为国为民,不怕牺牲的作风。军校师生在大革命期为扫除军阀及其封建势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北伐,抗日战争中英勇作战,所向披靡,名扬海内外,立下了不朽战功。在解放战争中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众多能征善战的将帅人才和很多投诚起义的黄埔将领,他(她)们的功绩将百世流芳,永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24日于广东省广州市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