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王寨村始建于明嘉靖中期。因创始者王珍臣精于锻造弓箭,故得“王弓箭庄”之名。明末,丰县基层政权划分十九“里”,其中“万安里”治所即驻“王弓箭庄”,故王寨自明末历清直至民初皆名“万安里(寨)”。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后,丰县三区区公所设于此,遂更名“王寨”,至今已近百年。生活与生命,七彩斑斓;历史与现实,八音齐鸣。王寨因王姓创业而奠基,复因众姓介入而发展,近五百年发展历程,充分折射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趋势。</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抗日战起,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这个村的人民用朴实善良的品德,哺育出大批的革命骨干和英雄人物。王寨村是丰北抗日革命的摇篮,是美名远扬的“抗日村”、“八路村”。</p> <p class="ql-block">1938年8月7日,丰县第一个红色区政权丰县第三区区政府在王寨村建立。同月,苏鲁豫人民抗日义勇总队第二总队政治委员王文彬在王寨村举办“抗日农民武装训练班”。</p> <p class="ql-block">在王文彬的影响下,王寨村先后有王雪櫵、王子香、王子芬、王绍渊、孙敦儒、仇心从等数人奔赴延安及临汾,进入“抗大”学习,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王寨村建国前参加革命的共41人(其中烈士6人) ,建国后参加工作的126人(其中县处以上千 部、中等以上职称和大专以上文化的35人),合计167人(其中地市级以上包括享受该级待遇的共有10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王文彬,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一二·九”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曾任苏、鲁、豫区党委书记及冀、鲁、豫边区的统战部长,湖西抗日武装的卓越领导者,为开辟和发展湖西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王文彬,1937·11——1938·03任丰县第二届县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王绍渊,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56年至1969年任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后调任兰州军区空军副政委,他是徐州唯一的开国将军,也是江苏最后的开国将军。</span></p> <p class="ql-block">王襄九,1937年参加革命,他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期间,浴血奋斗在丰县和湖西地区,立下汗马之功,后任河南省农业银行行长,省政协党组成员,财经工作委员会主任。</p> <p class="ql-block">1997年,王襄九同志回乡,与部分王寨老同志合影。</p> <p class="ql-block">王雪樵,开国上校,参加过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p> <p class="ql-block">王雪樵、孙恕元,1980年摄于王文彬烈士墓前。</p> <p class="ql-block">王子香、王子芬,巾帼不让须眉。两姐妹均在王文彬影响下早年参加革命,参加过艰苦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转至地方工作,不愧为王寨的巾帼娇女。</p> <p class="ql-block">王文华,忠诚的革命战士,王文彬的警卫员。</p> <p class="ql-block">张本树,1993年4月至1998年,任徐州政协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孙敦禄,1945年3月至1946年5月,任王寨编村村长、党支部宣委,1981年1月至1985年8月,任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代理主任。1956年至1984年,当选为中共丰县第一、二、三、四、五、六、八届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时间犹如沙漏,一步步走来,王寨村,一切的一切都是刻骨铭心的感人至深,就像余秋雨先生《乡关何处》里一句话:不论老家如何,只有远行者才有对家的殷切思念,只有家乡的印迹始终轮廊分明……我可爱的家乡,我深爱着你。</p> <p class="ql-block">这是农村本真的颜色,每一个画面和场景,都可以成为你回忆的出发点。</p> <p class="ql-block">乡村生活是别样的主题,它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平和,幽静,淡远,似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经得起咀嚼玩味;如一曲总也唱不厌的歌谣,每次都有不同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一串串脚印,走出了长长的人生,却走不出季节的轮回,走不出乡音乡情的交响,走不出丰歉的欢悲,走不出心中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乡,我深深眷恋着你。</p> <p class="ql-block">这条路,通向远方,通向我们实现梦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谨以此篇,致敬先辈,鼓舞吾辈,激励后辈。只要我们牢固树立我是王寨人,家在王寨、根在王寨的庄体思想,为了王寨发展,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才出才,共同为家乡建设出谋献策、添砖加瓦。有人在,希望就在。坚信明天更美好,未来更美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