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55年李人林将军授衔标准像</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纪念年,3月24日又恰逢李人林将军逝世26周年纪念日,特撰此文,以表达家乡人民对英雄的无限敬佩和深切怀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2020年7月,笔者李进勇为李人林将军诞辰106周年题写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 1941年李人林将军在抗日前线指挥战斗</p> <p class="ql-block">1941年李人林任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三旅三十八团政委时与夫人、孩子及警卫员、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1946年4月5日,鄂中军分区领导成员合影(前排左起:参谋长吴昌炽;政委文敏生;副政委李人林。后排左起:副司令员蔡斯烈;司令员罗厚福;政治部主任胥治中)</p> <p class="ql-block"> 107年前,天门府河黄土潭幺屋台村农民李育槐家中传出一声声清亮的婴儿啼哭。一位新中国的将军在这啼哭声中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1946年4月5日在应城杨家河陈家台参加鄂中地委扩大会议合影(第二排左起第三人为时任副政委的李人林)</p> <p class="ql-block">1948年6月李人林邓启群夫妇在襄南新沟嘴与子女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48年李人林邓启群夫妇与孩子战平在襄南根据地留影</p> <p class="ql-block">1948年12月,襄南军分区科团干部欢送李人林调任独一旅旅长时合影。(前排左起:徐希、邓启群、李人林、罗通、郑怀远、张难;后排左起:王朝平、钟春林、许树庭、张水泉、郭伯诚、闫钧、方晶明、潘选才、张泽生等)</p> <p class="ql-block"> 1930年,贺龙将军领导的红三军从洪湖来到天门,领导贫苦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李人林的母亲吴先英欣喜万分,积极参加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先后动员自己的六个子女参加革命。1931年,吴先英送年仅17岁的幼子李人林加入了红军的队伍。李人林受母亲的教育和影响,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战场上机智勇敢,入伍当年就加入了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不幸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俘,被送进国民党军人监狱关押。</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邓启群与儿子战平在恩施(1950年)</p> <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4日,湖北军区独立二师向恩施进军途中(前骑马者为政委李人林;后骑马者为师长王定烈)</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1950年任湖北恩施军分区政委兼地委书记时与同事合影(后排右起第二人为李人林)</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1949年和战友们在恩施军分区(右起第一人为李人林,王定烈、胥治中等)</p> <p class="ql-block"> “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李人林经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保释出狱。1938年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1950年在湖北军区任政治部副主任时与战斗英雄、模范工作者代表合影</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1951年任志愿军47军政委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1951年李人林调任志愿军47军政委赴朝参战,湖北省军区组织欢送时合影。(前排左起第四人为邓启群;第五人为李人林)</p> <p class="ql-block"> 第二年5月,李人林抗大毕业调回鄂中工作,7月任豫鄂挺进支队第四团队队长。当时支队长李先念对他交待:“你的任务是开辟天汉湖区,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创建抗日根据地,这样就可以与襄西襄南相策应。”</p> <p class="ql-block">1951年李人林率志愿军47军入朝参战,与杨得志、李志民、吴信泉、李雪三等开国将军合影。</p> <p class="ql-block">1952年李人林夫妇从朝鲜归国后留影</p> <p class="ql-block"> 李人林将军着军便服留影</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1964年3月在北京军区炮兵第三届代表大会合影留念(前排中间者为李人林政委)</p> <p class="ql-block"> 李人林率部到达应城后,接到天汉特委的一封紧急信,要他们暂缓执行原计划,速渡襄河(汉水)到距武汉仅30公里的蔡甸去歼灭日伪军92师。</p> <p class="ql-block">1964年1月,李人林与北炮部队雷锋式战士朱二毛合影。(右二为李人林政委,右三为战士朱二毛)</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下连队时与战士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在北京军区炮兵接待苏联专家时合影,前排右一为李人林的女儿路路;右二为李人林;右三为邓启群(摄于1956年)</p> <p class="ql-block"> 9月初的午夜,抗日将士急行军30里,直扑蔡甸泰山寺。伪军做梦也没有想到新四军会从天而降,把他们堵在被窝里反抗不得,师长熊光这天正好呆在司令部,提着裤子跑出屋子就挨了一枪。熊光咽不下这口气,变本加厉的残害群众,李人林当机立断,决定再杀一杀熊光的嚣张气焰。</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与北京炮兵机关干部合影。前排左起第四人为李人林;第五人为范忠祥</p> <p class="ql-block">1956年北京军区炮兵参谋集训结业时合影,李人林时任北京军区炮兵政委(第二排中间坐的是李人林将军)</p> <p class="ql-block">参加国庆十周年将军合唱团北京军区分团成员合影(第一排左起:蔡长元、叶青山、李人林、翁祥初、张日清、彭寿生、范忠祥、钟元辉。第二排左起:张正光、李致远、曾威、于权伸、张英辉、郑三生、杨永松。第三排左起:王紫峰、王英高、黄作珍、李真、刘德海、陈宜贵)</p> <p class="ql-block">1945年李人林任鄂中军分区政委,蔡松荣(后改名蔡斯烈)任军分区司令员。图为李人林夫妻与蔡松荣(中间)在北海合影(1956年)</p> <p class="ql-block"> 一个星斗满天的秋夜,李人林兵分三路,进行偷袭,伪军92师两千多人如鸟兽散,再也搞不起来了,熊光丢了老本,星夜逃向汉阳城去了。</p> <p class="ql-block">1964年1月,李人林政委在炮兵206团4连蹲点时,向连队宣讲中央文件</p> <p class="ql-block">1956年,北京军区炮兵领导同志与苏联顾问合影。(前排左一为李人林政委;左三为范忠祥司令员;左四为李健副司令员)</p> <p class="ql-block">1960年2月12日在广州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李人林将军和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林彪、贺龙、刘伯承、叶剑英、罗荣桓、聂荣臻、徐向前、彭真、粟裕、罗瑞卿、肖劲光、刘亚楼、杨得志、陈锡联等开国将帅合影(前排左起第二人为李人林将军)</p> <p class="ql-block"> 四团队这次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着群众的斗志,扩大了新四军的政治影响。</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夫妻60年代初与老战友们在家中合影(后排左一为李人林;前排左二为方正平、左三为邓启群、左四为王瑞华、左五为刘毓兰)</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在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合影(前排左起第四人为李人林)</p> <p class="ql-block">1973年李人林将军担任国家建委副主任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蔡甸一战,打出了新四军的军威,在武汉外围高扬起一面抗日的旗帜,但由于汉阳离武汉日军大本营太近,不容易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因此,上级令李人林回渡汉水,开辟天汉湖区抗日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1964年李人林调国家工业交通政治部任副主任时同工作人员合影(中间者为李人林)</p> <p class="ql-block">1964年李人林将军视察漳河</p> <p class="ql-block"> 1966年李人林将军夫妇合影</p> <p class="ql-block"> 湖区有一个暗中与日伪勾结干着见不得人勾当的国民党分区区长岑鹏。这人土生土长,是熟识水性的惯匪,手下有三百余人,自称“汉川游击支队”,其实是一伙无恶不作的土匪。当地群众被他们害得喘不过气来,又不敢公开说岑鹏一个坏字,有了这个拦路虎,天汉湖区的老百姓就不敢靠近新四军,群众就难以发动起来。李人林非常着急,带人亲自私访,向群众做耐心细致的工作,终于有些眉目了。</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夫妻由武汉市副市长孙耀华陪同观看运动会。(右一:李人林;右二邓启群;右五:孙耀华)</p> <p class="ql-block"> 李人林在北京青年湖垂钓</p> <p class="ql-block"> 李人林在同年轻人下棋</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夫妻与儿子战平在物资部宿舍前(1967年摄)</p> <p class="ql-block"> 半夜光景,在淡淡的月光下,四团队的战士们组成包围圈,悄悄摸进湖心村。当敌哨发觉时,四团队已从四面八方涌进了村,刹那间,枪声响成了一片,匪徒们从睡梦中惊醒,惊慌失措,乱成一团,待战斗结束时,匪首岑鹏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李人林下命令:“严密搜索湖面,务必找到岑鹏。”</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文革时期的全家福(1968年摄)</p> <p class="ql-block">1968年李小林与父亲李人林将军合影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和儿子们在演乐胡同家中合影(1978年)</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在北京整形外科医院手术楼的工地上</p> <p class="ql-block"> 早上八点钟光景,四五个战士突然看到一片芦苇丛中有一颗脑袋露出,一个战士试探性大喊一声:“抓岑鹏!”那颗脑袋立即溜进水里去了,战士们于是纷纷跳入水中,岑鹏无处可逃,被生擒活捉。顿时人心大快,称赞新四军是“大救星”。</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左二)视察某电站工地</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夫妇在天门市委招待所(1983年)</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夫妇与儿子建平(左二)及司机、警卫员游十三陵水库</p> <p class="ql-block"> 1943年2月,日军攻陷襄南,据守沔(阳)潜(江)监(利)江(陵)等县的国民党28师全军溃败,六战区挺进军第二纵队金亦吾部及国民党地方武装不战而降。李人林和四十五团政委戈正平率其第一营作为先遣队,从四港和多宝湾两个伪军据点的接合部夜渡襄河,迅速挺进江陵县三湖地区,与江陵地下党汇合。</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夫妇与海外来探亲的外甥、外甥女们</p> <p class="ql-block"> 李人林将军与子李小林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0年12月12日,基建工程兵司令员李人林将军登上舞台与文工团演员亲切握手,祝贺演出成功。</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司令员李人林将军(左)与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右)在会议主席台上</p> <p class="ql-block"> 初到襄南,李人林面临着重重困难,李人林同戈正平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决定以伪军这个薄弱环节为突破口,依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经过新四军的耐心说服和教育,一些被日寇整编的原国民党武装开始投向新四军。江陵的阮辑任拥有两三百余人,愿意接受中共领导参加抗日,被任命为江陵抗日自卫团团长兼江陵县县长,从而建立了襄南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p> <p class="ql-block">万里委员长和李人林将军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视察基建工程兵00019部队</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前排左起第4人)同杨尚昆、万里、余秋里、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基建工程兵工作会议代表</p> <p class="ql-block">1991年1月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上将同李人林将军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 当时延安《解放日报》曾接连报道这一战果,陈毅军长也竖起大拇指大加赞扬。</p> <p class="ql-block">1982年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同李人林将军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左)同范忠祥将军(右)在天门宾馆</p> <p class="ql-block">1985年李人林将军回家乡幺屋台,笔者(前右一)有幸与将军同框</p> <p class="ql-block"> 进入1945年,日军败局已定,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对日伪军的大反攻。</p> <p class="ql-block">张执一(中)与李人林(左)、王锡珍(右)在北京家中合影。(摄于1959年)</p> <p class="ql-block">1963年,李先念(左一)、张执一(左三)、李人林(左五)出席高树勋同志追悼会。</p> <p class="ql-block"> 吴刘新场是距天门城西北10公里的一个小镇,守敌是伪天门县保安大队潘典明中队,兵力百余人,配有机枪三挺,长短枪百余支。</p> <p class="ql-block">1974年冬,李人林在学习</p> <p class="ql-block">1977年10月24日党和国家及军队的领导人华国锋、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粟裕(前右五)、王震(前右六)、陈锡联(前右八)、余秋里(前右九)、李人林(前右三)等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参加基建工程兵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这是照片局部)</p> <p class="ql-block">1978年基建工程兵工作会议主席台(右起依次为国家副主席王震上将;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中将;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基建工程兵司令员李人林将军)</p> <p class="ql-block">19日凌晨,四十四团三个营一起发动强攻。用密集的火网封锁土城外出的通道,用高射机枪摧毁碉堡。没多久,城内之敌惶恐不安。中午,李人林命令暂停进攻,发动政治攻势。中共天北工委书记潘选才向潘典明喊话督促。潘典明将新四军的最后通牒和自己的危急形势告知日军,日军才于下午2时向吴刘新场增援。新四军闻讯后除由少数部队看守俘虏外,其余主力迅速向南包抄敌人</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右一)、张执一夫人王曦(右二)、习近平母亲齐心(右三)、张执一(右五)、习近平父亲习仲勋(右八)等人在北京郊外合影。(摄于1979年)</p> <p class="ql-block">1979年4月15日,李人林将军视察基建工程兵204大队6中队正在施工的华北油田运输指挥部大修厂工程。</p> <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新四军五师奉命从中原突围,李人林被任命为鄂西北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9月18日,中原局又致电:“派李人林率一个团东渡(襄河)……”即孤军留下来,在鄂豫边区坚持游击战争,牵制中原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以配合正面战场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部分原新四军五师及中原军区老战友到师长李先念处团拜。一排左起依次为:文敏生、刘放、张执一、段君毅、李先念、任质斌、李人林、栗在山、赵辛初。(摄于1980年春节)</p> <p class="ql-block">1980年元旦,李人林将军陪同华国锋看望基建工程兵00092部队</p> <p class="ql-block">1980年李人林将军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面对一支神出鬼没的游击队,敌人恼羞成怒,决定调重兵围歼,他们整编72师和66师13旅15旅近5万人到鄂中对付这支400余人的队伍。72师采取棋盘战加车轮战的方式,到处布满了阻击部队,轮番追、堵、围、截,连日来部队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李人林心里非常窝火,命令身边的司号员突然吹响集合号,火速收拢了队伍,他果断地指挥战士们抢占有利地形,瞄准敌人射击,他自己抢过机枪猛烈扫射,奋勇冲杀,一举全歼该敌。</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回当年游击区时与当地干部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2年9月22日,李人林将军与老战友们在解放军后勤学院招待所出席《中原突围》编辑座谈会时与编辑组合影</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夫妇在老战友的陪同下重返当年的长江渡口(1983年)</p> <p class="ql-block"> 此时,大洪山、桐柏山到处都有敌人,敌人的围追堵截并没有放松,为了争取主动权,李人林决定南渡长江,他们边打边退,经过七天七夜到达京山县向山冲。游击队接连吃掉敌人两个正规营后,又拿下了郝穴,李人林当即组织了40条船,指挥穿着国民党军服的战士们渡江。</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夫妇回当年老根据地时的合影(右三李人林;左二胡恒山)</p> <p class="ql-block">1983年元月12日李人林将军陪同杨尚昆,万里,余秋里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参加基建工程兵党委扩大会议的全体同志。</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党委第一次全会委员合影。(前排左三为李人林将军)</p> <p class="ql-block"> 李人林将孤军奋战5个月的情况和经验,向党中央作了汇报,中央对他在敌后游击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和独创精神极为重视,周恩来副主席亲自指示将报告转发给华东敌后各游击队的领导同志,推广他的斗争经验和战略战术。</p> <p class="ql-block">基建工程兵司令员李人林视察第三支队时与团以上干部合影</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出席王进䘵同志遗体告别仪式</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下基建工程兵部队视察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47年下半年,刘邓大军南下后,李人林任江汉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12月19日,李人林带队从红安出发,跨过平汉铁路,直扑天门皂市镇。在这里烧了敌人的炮弹补给库。次日,开赴天门县城。第三天,又挥师岳口渡过襄河,解放了潜江县城,成立了潜江县委员会。33旅一部迅速向武汉西进,会同交警四总队和湖北省保安部队对长江构成封锁线,形成对李人林部四面包围之势,开始第一次、二次、三次、四次“清剿”,襄南地委和军分区领导襄南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共作战300余次,歼敌进万,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部队由一个团发展到三个团,先后建立了六个县的民主政权,不仅完全收复了失地,还扩大了解放区,胜利地完成了再创襄南根据地的任务。人林同志的指挥才能也在斗争中进一步提高。</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夫妇在京山察看地图,讲解当年打曹武街的情景(左起:1.京山县委书记张伊忠;2.李将军夫人邓启群;3.曾参与攻打曹武街的原京北县委书记王家吉;4.李人林将军;5.胡恒山)</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中)与湖北省军区政委周焕中、老部下胡恒山(后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5年4月16日,李人林、王定烈出席黄冈地委“千里跃进大别山”座谈会。(前排左四为李人林将军)</p> <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李人林任湖北军区独立一师师长,他率部配合四野解放武汉,随后又相继解放沙市、宜昌。</p> <p class="ql-block">1986年春节国家主席李先念与前来看望的豫鄂边区和新四军五师的老同志合影(前排右二为李人林将军)</p> <p class="ql-block">1987年笔者父亲、幺屋台村支书李可洪(左)赴北京拜访李人林将军后与族兄李可林天安门广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1994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为李人林将军举行八十寿辰(右三:总政治部副主任杜铁环中将;右四:李人林;右五:邓启群)</p> <p class="ql-block">1994年8月开国中将张才千(中);少将王定烈(左)在李人林将军(右)八十寿辰会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15日,笔者李进勇45周岁生日时与李人林将军之子李小林于天门君佳酒店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西南战役,李人林率独二师于11月7日首先占领恩施,刚解放的恩施地区,到处都是散兵游勇,土匪乘机蠢动,社会秩序非常混乱,人民渴望得到真正的解放。</p> <p class="ql-block">1995年5月18日李人林将军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将军夫人邓启群向遗体作最后告别</p> <p class="ql-block">1995年5月18日,前往八宝山送别李人林将军的中央领导同志的签到名册(局部)</p> <p class="ql-block">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中)和夫人(右)、军委副总参谋长徐信(左)向李人林将军遗体告别</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左)、总后勤部政委周克玉(右)向李人林将军遗体告别</p> <p class="ql-block"> 针对这种情况,李人林同志决定,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招降”。仅仅一个多月,全地区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基本消灭,基层反动政权全部摧毁,人民政权从上到下普遍建立,为鄂西地区的工作打开了局面。</p> <p class="ql-block">李先念夫人林佳楣(右一)、陶铸夫人曾志(中)、郑位三夫人蒲云(左二)、邓小平长子邓朴方(左一)向李人林遗体告别</p> <p class="ql-block">1995年8月28日李人林将军骨灰安葬仪式在黄潭幺屋台举行(笔者摄)</p> <p class="ql-block">邓启群在黄潭幺屋台李人林将军骨灰安放仪式会场(1995年8月28日)</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建立后,李人林同志曾任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十七军政治委员,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保家卫国立下了汗马功劳。1955年9月,被中央军委、国务院授予少将军衔。此后,曾任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中央工交政治部副主任,国家测绘局筹备组组长等职。“文化大革命”中,面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他旗帜鲜明,刚正不阿与之抗争,曾被揪斗和送“干校”劳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曾任国家建委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部主任。参与领导了北京地铁的修建。退居二线后,他还时时刻刻关心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关心着天门家乡的建设。同时,积极撰写革命回忆录,谱写英雄的革命史诗,为教育革命后代,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奉献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总政治部白石桥干管处谢定芳大校在李人林将军骨灰安放仪式上讲话。(笔者摄于1995.08.28)</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部下,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肖健章在将军骨灰安葬仪式上回顾将军光辉战斗的一生(笔者摄)</p> <p class="ql-block">天门市委书记段远明在李人林将军骨灰安葬仪式上致词</p> <p class="ql-block"> 1995年3月24日17时30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主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天门人民的优秀儿子李人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p> <p class="ql-block">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胡恒山(左一)、武空副司令员肖健章(左二)、白石桥干管处谢定芳大校(左四)、天门市委书记段远明(左五)、李人林将军之子李战平(左六)、将军之孙李桓(左七)、李人林将军之子李小林的夫人李鲜萍怀抱将军之孙李西蒙在将军骨灰安放仪式会场。</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之子李小林为父亲坟墓培土</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之孙李桓给爷爷坟墓培土</p> <p class="ql-block"> “魂归故里,叶落归根”,这是李人林将军生前的遗愿,也是家乡人民的共同心声。为了实现将军的遗愿,中央军委、湖北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将军的亲朋好友对这一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1995年8月28日,李人林将军的骨灰安放仪式在他的故乡天门市幺屋台村举行。闻讯而来的乡亲父老多达千人。仪式隆重、热烈、简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为将军墓题写了碑额,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白石桥干管处副处长谢定芳大校和将军老部下、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肖健章分别在安放仪式会上发了言,天门市委书记段远明同志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致词。</p> <p class="ql-block">1995年8月28日李人林将军骨灰安放仪式结束后,将军夫人邓启群在天门宾馆接见家乡代表。(后排右一为笔者父亲,时任将军老家村支书)</p> <p class="ql-block">笔者在李人林将军骨灰安放仪式会场(1995.8.28)</p> <p class="ql-block">位于天门河畔幺屋台村的李人林将军陵园</p> <p class="ql-block">笔者父亲李可洪在李人林将军陵园给黄潭小学全体师生讲述将军光辉战斗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李人林将军夫妇合葬墓</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笔者李进勇在李人林将军陵园</p> <p class="ql-block"> 2021年端午节李进勇拜谒李人林将军</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李人林将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国防现代化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而作为天门河水哺育起来的天门骄子,李将军则对故乡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生前对天门的现代化建设寄予殷切的希望,并给予多方面的关怀和支持。他的功绩,将与日月同辉;他的乡情,将与天地共存。李将军的英名,是天门百万人民心目中一座不朽的丰碑,天门人民将永世铭记。</p> <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战斗人生——纪念李人林将军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李人林文集》,1996年3月24日《天门日报第一版》</p> <p class="ql-block">编辑整理:李进勇,号兰亭轩主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生于李人林将军故里,系黄潭米粉创始人余元成第四世嫡亲外孙,<span style="font-size: 18px;">自幼酷爱书法,尤工硬书。九四年首次参加“雷锋之歌”全国书画大赛,作品获优秀奖,并入选《雷锋之歌书画大典》一书。九六年四月应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之邀赴北京参加中国文化艺术研修会,期间聆听周令钊、李铎等书画界大师教诲,受益匪浅,随后获得艺术人才库入网资格,被该中心聘为书法创作委员。九九年九月再次应该中心之邀赴京参加“迎澳门回归”中国书画联谊会暨杨成武将军题写书名的《二十世纪中国人物大典》首发式。其个人传略被收录此书,被该中心评为“三级书法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