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和绘画初步入门

陈仁良

<p class="ql-block">书法是您最好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人要寻找一种长久的快乐方式。</p><p class="ql-block">当代人生活压力大,无论工薪族还是老板,上班忙工作,下班照顾家,见缝插针还要玩手机,真的好累,把人搞得身心俱疲,根本没空思考自己的精神追求到底是什么,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过着随波逐流的生活,忘记了孩童时代的初衷,稀里糊涂过日子,在迷茫中一天天老去,等到想做喜欢自己喜欢做的事的时候,往往已经力不从心,回想自己一生所花费的心血只能是一声叹息,这种忘记个人精神家园的生活方式正是当代人的通病,人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不快乐。</p><p class="ql-block">时下流行一句话“好好活着”,退休老干部们每每提起这四个字总有颇多感慨。他们总结出这四个字,是经历了太多之后的悔悟,是对自己一生工作的否定,觉得之前所做的一切是错误的,没意义。虽然现在觉得那些事可笑,但当初却是一叶障目:当官!往上爬!超过他!挣钱!那时他们的精神寄托在于虚荣之乐,而这短暂的虚荣偏偏是靠不住的,是容易失去的,如同梦幻泡影,一旦失去就会产生莫大的失落感,心灵无处安放,故而退休后才觉得之前努力是大可不必的。老友相聚,他们也不再谈当年那些事,仔细回想一下,的确也没做过什么有意义事,因为他们毕竟不是抗战老兵,没有引以为荣的功绩可谈,在和平年代的官场,玩弄权术、卖弄机巧的肤浅之行怎么好意思与人说呢?毕竟是一大把年纪的人,但是总要说点啥吧,比如说说在老年大学的学习情况,或是书法或是画画,聊得不亦乐乎,神采飞扬,退休后培养的艺术爱好成了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找到了快乐,找到了“好好活着”的本质,他们发现艺术才是可靠的精神寄托和快乐之源。</p><p class="ql-block">人没有物质肯定活不了,但物质不该作为人的终极追求,因为物质追求没止境,欲壑难填,欲望越大,快乐越少,想通过追求物质和金钱来获得长久快乐是不可能的,这如同做官一样,越是苦心追求,越会有更多烦恼接踵而来,只有精神才是长久的,精神才是心灵最终归属。我想问一下大家,您的精神家园在哪里呢?自己怎样才能获得长久快乐呢?如果您现在想经营自己快乐的精神家园,我建议您选长久的一些方式,当官是暂时的;喝酒打麻将不健康,而且也是暂时的,与其经营这短暂的欢娱,不如学点积极向上的本领,让自己有快乐的成就感。当您下班回家,卸去一身的疲惫,回归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里不用考虑工作,不用考虑人情关系,这是真正的自己,这时候您应该做点啥呢?我觉得您应该好好经营自己的书房,书房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和品味层次,在书房里最有意思的事莫过于练书法了,书法是最好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书法的精神家园是慢慢建造起来的,应该早有准备才好,不要退休后才分析自己有什么爱好,这么做总有临时抱佛脚之嫌。古人很懂这个道理,过去的官员都是文人,他们读书写字是从小培养的习惯,所以退休以后的生活有书法为伴,而且深入研究,他们有事做,不空虚,练书法真是件好事。</p><p class="ql-block">通过多年练字的经验,我认为书法有这么几样好处:首先是书法可是静养身心。我们平时忙于工作,一直处于动的状态,身心得不到休息,这时就需要静态来调整,静态是储备能量的过程,有益健康。这如同电脑要关机休息和清除碎片一样的道理,动静结合很重要。写字的状态是在用心与不用心之间,脑筋并不劳累,它不同于平日里的工作,劳心劳力,要想静养自己的身心,写字真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其次是书法可以一个人玩,很方便。喝酒、打牌、下棋和打球,都需要有伴儿才能玩,只有写字,不管人多人少,都能玩最为便利,不一定要有同伴;另外是既方便又省钱。我们写字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有桌子和笔墨纸就行了,置办这套东西很省钱,不像钢琴、滑雪、高尔夫的用具那么昂贵,卖根毛笔,卖几张纸就可以玩了,而且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有空就多写几个,没空就少写几个,随时随地就能操练;最后是写字能够容易得到成就感。我们写完一张字可以留起来,以后与之比较,当发现自己进步时是非常娱悦的,这就是成就感。</p><p class="ql-block">其实前人们早就发现了书法的好处,比如苏轼、林则徐、毛泽东等人就做的很好,他们除了做好工作出色之外还是响当当的书法家,作品代代流传,他们的一生时时刻刻无不在构建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书法。我建议大家也效仿一下前人们的办法,平时练练字,此乐何极。</p> <p class="ql-block">一、什么是书法?书法是技与道两方面共同的表现,技就是技术,书法没有技术是不行的,书法技术是由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技法构成,没有笔法的写字,那不是书法。</p><p class="ql-block">二、学习方法 :</p><p class="ql-block">1、多看、多思、多练、多对比、多实验、反复观看课件、录屏; </p><p class="ql-block">2、学习要在慢字上做文章,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贪多求快 ;</p><p class="ql-block">3、忙是借口,懒是根源,我们要在勤字上做文章。</p><p class="ql-block">K 任何的收获不是巧合,而是每一天的努力与坚持得来的!人生因有梦想而充满动力,不怕你每一天迈一小步,只怕你停滞不前;不怕你每一天做一点事,只怕你无所事事。坚持,是生命的一种毅力;执行,是努力的一种坚持。</p> <p class="ql-block">何 谓 基 础</p><p class="ql-block">—-写给初学书法的朋友</p><p class="ql-block">米鹏</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用汉字,生活在汉字的环境下,所以书法学习要比学画、音乐等艺术门类从众要多,原因不言而喻。但是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书法被人们有时当成了写字,这是个历史问题,因为古人一直在实用和艺术两个层面徘徊不定,有人称书法是一门“骑墙”的学科。但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拿起毛笔,面临的问题肯定和民国之前的“知识分子”不一样,因为用毛笔写字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就是写字的实用功能已经消退了,我们现代人只能用书写春联等形式缅怀一下。拿起笔,我们不再用作传播文化知识、不再用作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再用作给亲朋好友写信、不再用作做笔记、不再用作考试(现在考试2B铅笔用的更多)、不再用作财务、不再用作批改文件、不再用作书写诉状……,总之,现代人拿起笔面对的只能是书法艺术层面的问题。</p><p class="ql-block">生活中很多朋友问我关于“书法的基础”这个问题,我是个懒人,为了今后不再一遍又一遍的论述这个问题,就梳理一下,形成一篇短文。</p><p class="ql-block">唐楷是不是书法的基础?苏轼说:“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这里我想说的是:第一,这里说的真书,不光指的是唐楷。第二,东坡先生是以人的具体形态比喻三种书体的形态,就是这三种书体体现的视觉感受给人产生的印象。但很多人把这个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于是乎便有人说:不会站,你就想走;不会走,你就想跑。所以学书法要先学唐楷云云。如果有人这样问我时,我一般不先做回答,我会反问唐楷是哪个朝代的书体,被问者答:唐代。我又问: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书家?被问者答:东晋。我又很谨慎的问:这两个朝代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被问者思索了一番,也很谨慎的回答:晋在前,唐在后。我又问:那么王羲之有没有学过唐楷?被问者不屑的答:穿越剧看多了吧!一脸的不屑。我又问:那为什么王羲之没学过唐楷成了书圣?一般的被问者会就此打住,回答不了也不再追问,仍有个别好事者还会说:因为王羲之的老师是钟繇啊!这跟谁是谁的老师没什么关系吧?书体的衍变不是我们想象的,在隶书之后出现的是草书。而非先有楷书再有行书后有草书。就好像汉隶不是从小篆演化而来的一样。如果你想深究这个问题,那么你就去读一读《中国书法史》,还有文人书法和民间书法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不妨也看一看。</p><p class="ql-block">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学习的基础?</p><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要知道,书法是孕育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上的一种文化形式,那么文化就是书法的里,书法和其他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一样属于表,是承载文化的载体。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明白传统文化和书法之间的联系就必须临帖、就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临帖首先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技术表现在哪里?就在古代的经典法帖中。我们要获取就要像古人学习,就必须临经典法帖。</p><p class="ql-block">那么,究竟要临哪本帖?这是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中国书法以用笔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碑学和帖学两大类,甲骨、金文、秦小篆、汉隶、魏碑等属于碑学的范畴;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二王一路的草书、行书、楷书属于帖学的范畴。由于碑刻(不是所有的碑刻都属于碑)在刀刻斧凿的过程中不免与书丹产生偏差,以及风雨侵蚀的漫漶等等原因,给我们传达的信息已经不是很清楚,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和分析,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有很大困难和障碍的,清代民国诸先贤终其一生都是在研究如何碑,但没有说他们并没学过帖。所以存世的二王一路的书法墨迹多,刻帖等资料也保存的比较完整,相对于碑来说,帖所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更直观、清楚、全面。由此,帖是我初学者学习书法的首选无疑。</p><p class="ql-block">那么在帖学的范畴里,要先学那个?个人认为,后世的诸多书家都是从二王父子那里传承下来的,那么二王行草书是学习帖学所绕不开的,但学二王的支流对二王取舍较多,容易缺失了技法的全面。比如唐楷,唐人也都学王,唐楷在用笔上强调了起收笔和折,绞转缺失,这一点越往唐以后,愈演愈烈,最终唐楷走不下去,这种极端的强调变得越来越刻意,也就失去了书法的艺术性因素,止存乎技,导致此后几百年间,再无一位传承唐楷的大家。</p><p class="ql-block">我们教初学者学行草,主攻帖为孙过庭《书谱》和《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至于这两本帖有什么好处,你不妨想一想,更不妨翻一翻那两本帖再说。这里不是说其他的书体不能学,都是传统,都可以学,只不过是你什么时候学,怎么学的问题。所以建议大家开始学,由唐入晋,更接近笔法的本源。孙过庭说:“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使转纵横”。要想成为一个书法家,最终都是要学的,包括篆隶等。</p> <p class="ql-block">中锋用笔直线练习指导</p><p class="ql-block">笔毫在纸上落下的那一瞬间,笔尖的方向指向某一边,当笔尖指向的方向和线条推移的方向截然相反时,保持笔毫聚拢,笔尖一定要在线条的正中间,这样的运笔形式就叫做中锋。</p><p class="ql-block">步骤:在书写中锋线条的时候,笔尖一定要在线条的正当中。</p><p class="ql-block">1. 保持标准执笔的姿势,笔杆与纸面保持垂直,书写横画时,横画要与桌沿平行,在笔尖按下之后要保证笔毫不散开,一直到线条平均、稳定之后。</p><p class="ql-block">2.体会运笔时笔尖与纸面的摩擦力和笔锋的反弹力。</p><p class="ql-block">3.注意在做以上练习时,肩部要放松配合。</p><p class="ql-block">图一:笔尖保持聚拢,始终在线条的中间</p><p class="ql-block">图二:中锋与侧锋线条线质的区别:</p><p class="ql-block">中锋线条边缘整齐线质饱满圆润 侧锋线条边缘毛糙线质扁薄</p><p class="ql-block">图三:不同方式起笔后笔尖运动的轨迹</p><p class="ql-block">图四:做不同粗细的中锋线条练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五:请做以下线条练习作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