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莫高窟旧闻</p><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是举世公认的艺术瑰宝,这是没有异议的。然而对莫高窟真正的价值,我以为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莫高窟价值的精华,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不仅仅在于它有大大小小神采各异的彩绘造型艺术和精美的壁画,它独特的价值在于它有五万多件纸质的和绢质的书籍文典。这是国内其它石窟中所没有的。这些书籍文典才是莫高窟价值的精华所在。这批文物的含金量有多高呢?别的不说,仅从文字来说,发现的写本中除汉文写本外,还有藏文、梵文、龟兹文、粟特文、突厥文、回鹘文、 康居文等,这简直就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古文字博物馆。少数民族文字的写本约占全部写本六分之一。而这些古文字有的早已失传。奇特的是,发现这些文物的在于一个普通人的一次偶然的机会。</p><p class="ql-block">我们都知道,莫高窟的凿洞是从公元4世纪开始的,一直延续到公元11世纪。即从东晋到北宋。前后700年。但其实,唐朝安史之乱之前应该是莫高窟开凿的鼎盛时期。安史之乱之后,莫高窟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那时的中央政府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莫高窟所在的河西走廊的控制权。那时的河西走廊先是被吐蕃控制,后来又被归义军控制。而积贫积弱的宋朝更是偏安一隅,河西走廊成为西夏国属地。明朝赶走蒙古人后,把西部边境定在了嘉峪关,嘉峪关以西的敦煌和莫高窟实际上被剔除在“中国”之外了。直到康熙皇帝平定新疆,敦煌莫高窟这才又重新回到了祖国温暖的怀抱。而这时的莫高窟早已是一片废墟了。</p><p class="ql-block">时间来到了1897年。这一年一个叫王圆菉的道士(一作元录,又作圆禄。),道号法真,他云游来到了这片废墟前。他看到莫高窟虽然破败不堪,但洞窟的架构还在,他便想借用这些断垣残壁做个道教的道觀。他规划中的道觀是占用三层洞窟。他相中的是现编号十六号的洞窟。有了规划,接着就是施工了,眼下的任务就是要清理洞窟中坍塌的土方。这时王道士已经年近五十,又是五短身材,他是干不了这个体力活的。自己干不了,那就只得雇人啊。可雇人他又没钱。于是他就去四处化缘。为了便于化缘,他请了个会写字的当地人帮他画符写经。因为那时的人普遍迷信,认为将烧成灰烬符和水吞服是可以治病的。这为王道士带来了些许便利。王道士就这么一天天一年年坚持不懈地化缘、化缘。</p><p class="ql-block">1900年阴历五月二十六这一天,十六窟北墙上一道裂缝引起了王道士的注意。他顺着裂缝往里扒拉,发现缝的那一头也是一个洞窟。裂缝原来是洞窟门封泥的裂缝。于是他把封泥全部扒开,发现这个洞窟是十六窟的附属窟,长、宽各2.6米,高3米,里面堆满了一卷一卷、一册一册的书籍。这就是闻名于世的“藏经洞”。(今被编为莫高窟第十七窟。)据推测,这个藏经洞是北宋时封存的,因为发现的文字中没有西夏文字。所以专家猜测是北宋人为逃避党项人的侵略而将书籍掩藏于藏经窟的。藏书人肯定是遭受了不幸了,他们没能回来启封藏经洞,所以藏经洞的秘密一直保守了800年!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倘若不是王道士来到了莫高窟并决定留下来建设道觀,倘若不是他刚好选中了十六号洞窟,倘若他没有发现那道裂缝,或者他发现了那道裂缝但没有在意那道裂缝,藏经洞很有可能一直被密封着。然而历史是没有假设的,这一切偏偏都让王道士给碰上了。</p><p class="ql-block">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藏经洞的文稿典籍共有5万余件,其中有4万余件流失于海外:英国近12000件;法国6700余件;日本500余卷;俄国19000件。其余的藏于中国国内,包括国家馆藏的和失落于民间的。文物流失当然是令人心痛的事。所以有些人将藏经洞文物的流失怪罪于王道士,说他盗卖文物。王道士确实经手过大量藏经洞文物的买卖。但据此就说他“盗卖”怕也难以成立。因为第一,他本人不识字,不知道这些是文物,也没有文物意识。第二,他拿文物换钱只是觉得这样来钱比他化缘来得快。建设一个道觀是王道士的理想与使命,所以他用文物换来的钱全部投入到他的道觀建设完成他的使命中去了,他自己没有私留一文钱。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王道士在发现藏经洞后第一时间就报告给了政府,而政府对他是不理不睬。他发现藏经洞的第三天就徒步50多里到达敦煌县向县官汇报,官府没搭理他。而后,他又徒步500多里到肃州州府找道台大人,又遭到冷眼。他找官府当然不是为了保护文物,他无非只是想让官府多赏两个钱他好修他的道觀。可官府根本不予理睬让他很无奈。他没辙,又只得继续去化缘。</p><p class="ql-block">事情出现转机是在1907年。这一年英国人斯坦因来到了莫高窟,他一见藏经洞的东西,立刻答应出200两马蹄银换这些藏品。王道士这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那!他于是给了斯坦因部分藏品。第二年,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来到了莫高窟。他是汉学家,更懂中国书画史籍的价值。于是他精挑细选了6700件精品文物带走了。花了500量白银。以后陆续有日本人、俄国人和美国人来莫高窟考古掘宝。</p><p class="ql-block">这期间,中国地方官员对外国人购买莫高窟文物这件事是什么态度呢?他们完全是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虽然府县两级官员都知道莫高窟藏经洞这件事,可没有一个官员亲临实地来考察过。相反,外国的探险家和考古学家却是风餐露宿身临其境不惜劳累一本一本地去翻阅这些文稿。</p><p class="ql-block">引发后来朝廷重视莫高窟的就是那个法国人伯希和。伯希和虽然是汉学家,但他毕竟还有些问题拿捏不准,于是求教于汉学大家罗振玉。罗振玉一看,这些可都是国宝啊,怎么能任其外流呢?罗振玉是帝师级人物,一言九鼎啊!在他力主下,朝廷有关部门责令甘肃方面查封藏经洞,将所余遗书悉数解送京师。当时藏经洞约有万余卷遗书。在运往北京途中不断遭到地方官员的截留。待到这批宝藏于宣统二年秋运抵北京时,只剩8000余卷了。这些都藏入了京师图书馆。这便是中国官方所拥有的藏经洞的文物。这就是中国官场,先是对文物置若罔闻,后见朝廷重视了,感觉奇货可居,于是又都来分一杯羹了。</p><p class="ql-block">我之所以不惜笔墨来描述这段历史,就是想用事实来告诉人们,藏经洞文物的流失是腐朽体制和腐朽风气造成的。</p><p class="ql-block">文物流到外国固然可惜,然而所幸的是,这些文物都被所在国完好地珍藏着。我相信倘若藏经洞的文物没有外流,全由我们自己来保管,那一定不会比外国人保管得更好的。那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是不珍惜自己的文物的。我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洛阳龙门石窟有个药方洞,里面刻有唐朝古方140多个。周恩来总理曾指示对这些药方要“保护好、研究好”。可是真正对药方洞的药方作了研究的不是中国人,而是两个日本人。他俩抄录了药方洞所有的药方,并带到日本刊印。而中国人自己呢,却什么研究也没做。</p><p class="ql-block">莫高窟出了名之后,国家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就对莫高窟的保护维护和修复工作,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投入的力度就更大了,如今的莫高窟已经面目一新了。然而莫高窟能有今天完全源于120年前藏经洞被发现的那一天。如果不是120年前王道士发现了藏经洞,就不会有外国人来买文物;如果不是外国人买文物,就不会引起高层的重视;如果不是高层的重视,莫高窟就不会重见天日,它或许至今还是黄沙掩埋下的废墟。</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牌楼</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p>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初的莫高窟。外国考古学家拍摄。</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王道士。</p> <p class="ql-block">藏经洞。</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外国考古学家。</p> <p class="ql-block">外国考古学家在藏经洞翻看资料。</p> <p class="ql-block">我偷拍的洞窟照片。</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 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法国人伯希和拍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九层楼里弥勒佛像。(取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网络搜集的莫高窟照片。</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今日莫高窟洞窟。</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前的河流。早先,莫高窟凿洞的沙石都是倒入这条河的。可见那时的水流量是很大的。可现如今,全是泥沙了。俨然就是“流沙河”。</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外景。</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人们给王道士立的纪念碑。(转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王道士的碑文。(转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