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伴我青春行

马罡

<p class="ql-block">文/王有平</p> <p class="ql-block">三三〇水泥厂纪念馆(筹建)征文二十二</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支普普通通的竹笛,这是一支有故事的竹笛…</p><p class="ql-block"> 16岁以前,我对中国的乐器除了二胡,其他一概不知。知道二胡,是因为我每次上街时,总能看到隅居一角的算命先生手拉胡琴,招揽来往顾客。</p> <p class="ql-block">  我认识并爱上笛子缘于一次自然灾害。那年我16岁,我的家乡遭受了洪涝灾害。同属宜昌地区的秭归县人民政府得知这一消息后,组织文工团前来慰问灾区群众。</p> <p class="ql-block">  巧的是,当时的舞台就搭建在我居住的禾场上,并且就在我家大门口。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我早早地就把椅子摆在了舞台的第一排。待到夜幕降临,村民们自带椅凳,陆陆续续来到演出现场,等待着观看节目。</p> <p class="ql-block">  演出开始:第一个节目表演舞蹈,第二个节目女声独唱,到了第三个节目,只见一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手拿一支一尺多长的竹筒子,走上舞台向观众深鞠一躬,然后将竹筒子放在嘴边吹了起来,哇!那声音时而像高山流水,时而似万马奔腾,时而似欢快的鸟叫,声音婉转动听,让人如痴如迷。</p> <p class="ql-block">  演出结束后,平时胆小如鼠的我,壮着胆子来到后台,打听到吹竹筒子的演员姓陈,于是,我凑到正在卸妆的陈演员面前,轻声问道:“陈哥你好!请问你刚才吹的是什么玩意子?好好听啊!我能看看吗?”“我刚才吹的不是什么玩意子,是一种乐器,叫竹笛”。他把竹笛递给我说:“你看看吧!”我小心翼翼地接过来,捧在手上,仔细地打量。</p> <p class="ql-block">  这支竹笛约一尺多长,上面有8个孔。正当我还在细看时,卸完妆的陈哥走上前来问道:“你是不是也喜欢吹笛子啊!”,我说“是啊!但我不会吹,你能教教我吗?”“对不起啊!小兄弟,领导要求我们今晚就要返回秭归,下次再说吧!”</p> <p class="ql-block">  一声“再见“,一生难见。此后,再也没有见过陈哥的身影了。没有师傅教,怎么办?那就自学吧!我先是到街上乐器店看了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支笛子,价格最高的2-3元,价格最低的也要八毛钱。</p> <p class="ql-block">  对于身无分文的我来说,只能看看而已。回家后,我借用父亲的篾刀、锯条和锥子,到竹园里砍了一根竹子,把最长的一节锯下来,用锥子钻了8个眼。至于笛膜嘛,我就地取材,把竹子里面的竹膜取出来,贴在笛膜孔上,一支竹笛就这样制作完工了。但由于孔距不规则,孔眼大小不一,笛膜也不规范,吹奏起来,根本就不在调上。于是,我又一次来到乐器店,反复观察笛子的孔距与孔眼的大小。后又连续制作了三支竹笛,效果较之前稍有进步,但与正规厂家制作的竹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p> <p class="ql-block">  1960年代末,我参军入伍。有一天,我吃过晚饭,正与我的一对红在促膝谈心。突然,一阵笛声冲击着我的耳膜。遁声望去,原来是我们的排长在吹笛子,四周围了一群战友,我连忙挤了进去。排长吹奏的是一曲经典老歌《红色娘子军连歌》,曲调铿锵有力,吹奏亢奋激昂,我朝前挤了挤站在排长身边,近距离观察他的一举一动。</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站在排长身边的仅一名听众,那就是我。一曲终了,他放下笛子,好奇他问道:“小王,我发现每当我吹笛子时,你总是在旁边当听众,你是不是也会吹笛子啊!”“报告排长,我不会吹,但我很想学”。“哦,那我问你,你会识简谱吗?”“我只会一点点”,“那可不行,你要想玩乐器,首先要学会识谱”。一语点醒梦中人。我到文艺班找战友借了一本简谱,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练习。后又找战友抄录了30多首革命歌曲,原来五音不全的我,通过不懈努力,总算找到了乐感。</p> <p class="ql-block">  1970年代初,我退伍后分配到了三三〇水泥厂高压变电站。那时,设备陆续进场,进入安装阶段,负责设备安装的是荆州地区沙市电力安装队的师傅们。一天,我正在午休,一阵笛声把我惊醒。起床一看,原来是一名与我年龄相仿的安装师傅在吹奏竹笛。待他吹奏完毕,我赶忙跑上前去问这问那,与他套近乎。这么一来二去,我们相互熟络起来。</p> <p class="ql-block">  小伙子姓李,我叫他小李师傅,交往过程中,他看我虚心好学,且有一点基础,就教给我吹奏笛子的基本方法,让我收益颇多。待到他们完成安装任务,打道回府时,小李师傅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只见他从随身携带的小箱子里拿出那支他平时吹奏的笛子,交到我手上。“这支笛子虽然有些陈旧,但音色很不错,我把它送给你作为纪念”。“啊!送给我,那太感激你了”。 我忙不迭地接过笛子,不知说什么好。因为来得太突然,我没有思想准备,也就没有礼品回赠人家,事后想起来很是遗憾。</p> <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我几乎是身不离笛,笛不离身。只要有空,我就会拿起笛子练习。慢慢地,我逐步掌握了吹奏笛子的技巧和方法。我能熟练地吹奏:扬鞭催马运粮忙、红色娘子军连歌、打靶归来、我是一个兵,等10多首笛子独奏曲。</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成家了,再后来,我有了小孩,既要忙工作,又要忙家庭。渐渐地就把竹笛搁在抽屉里了,尽管如此,但我对它怀有深厚的感情,对它不离不弃。我先后搬了6次家,都没有让它受一点损伤。如今,我把这支跟随我50年的竹笛捐赠给了三三〇水泥厂纪念馆,找到了它的家族群,让它有了最好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