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秘鲁是我目前去过的南美洲国家中最喜欢的一个国家,这个略带神秘又充满魅力的国家。2016年,秘鲁曾被美国评为世界上最值得去的旅行目的地第一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秘鲁的历史跨越四个千年,历经不同阶段的文化发展。 秘鲁是小北史前文明的发源地,该文明是全美洲最古老的文明和六大文明摇篮的其中一个。 秘鲁也是印加帝国的发源地,它是前哥伦布时期美洲史上版图最大且最先进的国家。 西班牙从16世纪开始殖民秘鲁,建立一个总督辖区来统治当地,以及南美洲大多数西属领地。秘鲁不但</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拥有着古城、印加文明、冰川、河流、高原、奇珍异兽等,同时又深深的保留着其独特的传统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于2020年2月23日 - 3月1日随“看风景”团继厄瓜多尔旅游后,秘鲁是第二个行程。这期间我们游览了,利马城市一日游,纳斯卡地画,圣谷一日游,马丘比丘印加帝国遗址,库斯科古城,彩虹山,古迹遗址公园 RAQCHI 和的的咔咔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秘鲁首都利马(Lima)</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位于该国干旱的太平洋沿岸。 尽管保留了殖民地中心,但它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也是南美最大的城市之一。 利马市分为旧城、新城两部分。旧城区位于城市北部,第一天我们参加了利马的旧城区一日游团。随着旅游车所到之处,令人暇意的海边美景给了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随车抓拍的利马城市各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圣马丁广场(西班牙語:Plaza San Martín)</b>—-是秘鲁首都利马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之一。它位于科尔梅纳大道第九街区,位于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遗产的利马历史中心。它位于利马武器广场附近,通过吉隆德拉联盟步行街(Jirón de la Unión)与之相连。广场中心有一座为了纪念秘鲁解放者何塞·德·圣马丁而建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旧城区有众多的广场,以城区中心的“武器广场”最著名。以这个广场为中心,条条街道成辐射状向四周延伸,通向城区各个角落,街面以大块石板铺砌,显得古香古色。广场东端是始建于17世纪的利马天主教堂(<span style="font-size: 18px;">Cathedral of Lima ),也称利马国家大教堂,保持着浓厚的西班牙建筑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 武器广场上的国家主教堂看似雄伟壮观,其内瓤通过参观教堂内部给人们留出的一个小窗口,展示了其建筑物的材料结构,原来里面竟然是用甘蔗杆粘合而成(见图四),真是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在 Park of the Reserve 公园观看了喷泉表演,号称南美最大音乐灯光喷泉,水幕电影。</p> <p class="ql-block"> 又观看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歌舞表演,晚餐,还有秘鲁独有的 paseo表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闻名于世的秘鲁纳斯卡地画 (Nazca Lines) </b>—-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登录名称为《纳斯卡和朱马纳草原的线条图》。它是一种镌刻在地面上的巨型绘画,位于秘鲁南部辽阔干旱、人迹罕至的纳斯卡荒原和山坡上。对地画上发掘的陶瓷碎片的研究表明,纳斯卡地画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1926年,秘鲁考古学家Toribio Mejia Xesspe首次系统研究了纳斯卡地画,但是,这些地画却无法直接从地面上被识别出来。直到20世纪30年代商用飞机出现之后,纳斯卡地画才首次引起公众的注意。1939年,美国教授保罗·柯索 (Paul Kosok) 乘飞机沿着古引水系统飞行时,发现了这个令人惊叹的世界第八大奇观。</p> <p class="ql-block"> 这些地画有的平行延伸数千米,有的则呈波浪形、纵横交错,形成了约300多种不同的图案,其中70种为植物和动物图案。</p><p class="ql-block"> 纳斯卡地画的尺寸较为巨大,有些甚至长达300多米。从地面上看,纳斯卡地画似乎只是一些曲折的小径。但从高空俯瞰时,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全貌便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有:兀鹫、蜘蛛、猴子、蜥蜴、鲸鱼、蜂鸟、树木、向天空招手的人、怪圈、齿轮、梯形、方形、螺旋形等,分布在沙漠中的图形多达800多幅。</p><p class="ql-block"> 为了一睹这令人着迷的世界遗产<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纳斯卡地画,我和几位团友报名参加了坐小飞机观看纳斯卡地画的小游览团。纳斯卡地画我早就听说,如今能亲眼所见,心中兴奋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 据说地画之所以能保存两千年不受损坏,是因为高原上的碎石吸收并保留了阳光的热能,从而形成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干燥暖空气,致使本地几乎全年无风,大大降低了地画被风蚀的危险。为了使纳斯卡地画能一直被保存下去,秘鲁已经采取了一些相关的保护措施,禁止游客步行或乘车前往。游客只能乘坐游览小飞机或登上瞭望塔观看纳斯卡地画图。</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面这些图案是在小飞机上看到的。</span></p> <p class="ql-block"> 坐在小飞机上看着地面上巨大的地图,脑海中不断的问自己“这些地画是如何如此准确的画到地面上的?古人使用什么方法画的?”。对于这些令世界科学界都着迷讨论不休的地画确实一直令当今的人匪夷所思。感兴趣了解更多的纳斯卡地画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看更多的详细的分析和解释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A%B3%E6%96%AF%E5%8D%A1%E7%BA%BF%E6%9D%A1</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圣谷一日游</b>—-结束了利马的游览,我们乘坐飞机飞往秘鲁达库斯科 (Cuzco), 参加了“圣谷一日游”,游览古印加帝国的核心地带,今日秘鲁的粮仓—-圣谷。因为这条山谷是印加民族的老家和发源地, 在他们心中是最神圣的地方,所以称为圣谷。在这里我们准备游览三个地方:圣谷的圆形梯田 (Moray)、盐梯田 (Sallinas de Maras) 和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欧雁台 (</span>Ollantaytambo) 的太阳庙。</p><p class="ql-block"> 去往圣谷途中城市街景</p> <p class="ql-block"> 途中参观了一个小博物馆,那里陈列着当地特有的特大颗粒的苞米。当地的一位土著女士还特意为我们演示了如何用她们自制的植物染料染布。</p> <p class="ql-block"> 穿行于圣谷的魅力田园风光之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秘鲁莫瑞圓形梯田(</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Moray)</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span>这里是印加人的农业试验所,透过梯田高度差設計出不同温度的环境培养农作物。圆形梯田是在山谷下用火山石建造而成,由于火山石具有间隙,因此当下雨时,雨水会从围着的火山石渗透到山下,因此不用担心梯田积水问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秘鲁南部的产盐基地—-</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马纳斯古盐田</b><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依山而建的古盐田,壮观而美丽。在阳光的照射下的大面积盐池闪闪发光,格外抢眼。站在山坡上,只见许多被窄窄池埂分隔的小盐池相互缀连,错落有致,疏密有间。从网上查到,盐池是由山泉水由高而低向下流淌,被引入一个个盐池,盐池灌满后,即把入水口堵上。这些山泉水含有很高的盐分,盐水在风吹日晒下会自然蒸发;当水分蒸发后就结晶出盐粒,从灌水到收盐大约需一个月时间。马拉斯盐田最早可以追溯到秘鲁的Chanapata文化时期,这里的出土陶器显示,早在印加帝国前的Chanapata人就在此农耕,权威人士判断约在公元200-900年间已存在这处盐田,到印加时期进一步完善与扩大。至今,已有3000多个盐池,成为秘鲁南部山区重要的产盐基地。马纳斯的盐是秘鲁最优质的岩盐,由于采盐技法与时间差异,所产原盐有白色、粉红和淡棕色。</p><p class="ql-block"> 印加圣谷的圆形梯田和古盐田,不仅是当地山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印加圣谷的主要观光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欧雁台</b><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最后还差5分钟,我们急急忙忙赶往最后一个景点,印加遗址—-欧雁台。由于时间紧迫,马上就要关门了,我们只能遗憾地匆匆浏览,照了几张相,却未能爬到堡垒顶部观看。</p><p class="ql-block"> 欧雁台地处安第斯群山中神圣谷的要塞位置,距离库斯科73公里,海拔约2800米,周围群山环绕是天然的军事防御工事。西班牙人进入印加领土后,当时的印加王曼科退守欧雁台,并成立临时首都。1537年,印加人在这里打败了西班牙人的进攻,因此这座雄伟坚固的军事堡垒是印加人反抗西班牙入侵唯一一场胜仗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闻名于世的秘鲁马丘比丘遗址(Machu Picchu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span>是我们此行最期待游览胜地之一。库斯科城原为古印加帝国的中心,在多印加文化遗址中,以马丘比丘最为著名。</p> <p class="ql-block"> 马丘比丘是秘鲁一个著名的前哥伦布时期时印加帝国的遗迹,被称为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马丘比丘距当时的都城库斯科120公里,坐落在高耸在海拔2350-2440米的山脊上。人们认为马丘比丘是印加统治者帕查库蒂(Pachacuti)于1440年左右建立的,直到1532年西班牙征服秘鲁时都有人居住。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心。考古学的发现,显示马丘比丘并非普通城市,而是印加贵族的乡间修养场所。围绕着庭院建有一个庞大的宫殿和供奉印加神祇的庙宇,以及其他供维护人员居住的房子。据估算,在马丘比丘居住的人数在高峰时也不超过750人,而在没有贵族来访的雨季时就更少了。</p> <p class="ql-block"> 马丘比丘遗址占地超过32,592公顷,随处可见精致的印加建筑美景以及多样化的山云林相互交融。整体上来说,该遗址有一万两千公顷考古遗址,位于融合了当地植物群、动物群和区域乡民社区的自然保护区。该地于1983年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号称最干旱少雨的秘鲁,在我们去马丘比丘这天却是阴雨连绵。山顶上,一眼望去,云山雾罩,本该一望无际的异常壮观的遗址全景,都隐隐约约藏在云雾中。尽管天公不作美,几乎一直小雨蒙蒙,马丘比丘几乎也一直笼罩在云层中,我们就在这云层变换的瞬间观看到马丘比丘的真容。它的壮观、震撼、神奇、魅力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任何照片和视频都无法表达出它的震撼和壮观!</p> <p class="ql-block"> 马丘比丘古庙遗址可能是印加帝国全盛时期最辉煌的城市建筑,那巨大的城墙、台阶、扶手都好像是在悬崖峭壁自然形成的一样。</p> <p class="ql-block"> 在山顶上马丘比丘的悬崖边,人们可以欣赏到落差600米直到乌鲁班巴河的垂直峭壁。要消除高原反应,人们可以嚼古柯叶。</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马丘比丘是个石头城,所有的建筑都是由巨石垒砌而成。</span>比较这个几张照片中的房屋建造工艺,导游告诉我们,左边这两个断壁残缘是当时的印加帝王所住的房屋,用到的石头都是上好质量,块块石头都打磨得十分光滑,石块与石块之间没任何黏合剂,却严丝合缝,甚至连薄薄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工艺精湛。而左侧的断壁用到的都是不规则,质量差的石头建筑的房屋,那是下等工作人员住的房子。等级差别,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 从马丘比丘出来后,就在附近的热水镇(Aguas Calientes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老城吃了午饭,顺便到处转转游览了一下库斯科老城的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 老城依山傍水饭店,小手工业市场本地物品明目繁多,本来想买点,但又担心还有好几个地方要去,东西太多不方便,就想等到最后一站在集中采购点纪念品。可是谁也没想到最后一个游览团“巴塔哥尼亚”还没等去,疫情的迅速蔓延逼的我们中断了行程,所有该去的地方全部关闭,我们不得不从阿根廷逃亡回美,这都是后话了......</p><p class="ql-block"> 第一张图中门框上镶嵌的各种动物头像象征着他们信奉的各种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库斯科古城</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古印加帝国首都,秘鲁南部著名古城<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口约有30万人,座落在山谷中,被安地斯山脉环绕,是古老的印加帝国的摇篮,</span>现为库斯科省省会。城中精美的石砌墙垣和太阳庙遗址等古印加文明的痕迹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 庫斯科是一個高海拔城市,海拔有3400公尺,1983年,城市中的古城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登录名称为庫斯科古城。</p> <p class="ql-block"> 这座美丽城市的道路都是用各种石头和鹅卵石铺成,房屋的围墙也都是用大石头砌成。自由活动期间,我和我家领导到周围的居民区转了转。走进胡同深处才发现,由于居民区是住在高低起伏山区中,道路狭窄,路两边的人行道窄的将够一个人在上面走。里面由于上下坡都是石头凳,不能行车,看到一些居民拿着沉重的东西也只能靠两手拎着走,不由得想到,他们的家具可如何运进家门。</p> <p class="ql-block"> 走到街道尽头,登高远望,群山河流环绕整个城市。</p> <p class="ql-block"> 由于是旅游城市,周边的居民为了挣钱,会穿着民主服装,打扮的漂漂亮亮牵着或抱着他们可爱的驼羊与游人照相。</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墙壁据说有一块12角砖,好兴的游客找到了那12角砖(前后左右共有12个角)。</p> <p class="ql-block"> 大家也都纷纷在这有趣的墙壁前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秘鲁彩虹山</b>—-秘鲁这个南美洲国家一直都很神秘又多彩,虽然它在经济上完全无法跟美国媲美,但是提到它的景点,却是举世闻名。她不仅有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印加帝国遗址马丘比丘,还有一处美丽得令人窒息的景点—-“彩虹山”</p> <p class="ql-block"> 彩虹山海拔5000米以上,到达這里欣赏美景,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海拔3300米的景区大本营,搭乘汽車爬升到海拔4500米左右处,为了节省体力,我们绝大多数骑马前行至4800米处,然后开始徒步前行。刚骑上马时,我还是兴致冲冲,得意洋洋。</p> <p class="ql-block"> 因为缺氧,尽管我已吃了高反药,但还是出现了手麻,走几步就累的得歇一会儿,感觉气不够用。</p> <p class="ql-block"> 虽说还有200多米就可到达山顶,但我走的异常艰难,离山顶仅差10米远,可说啥也走不动了,浑身无力眼发昏,感觉像是我就要死在山顶似的,这可真是非一般人的体力所能承受的。但不管怎样,最后咱也算是经历5000米高原的考验,拍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五彩山,值了!</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山上,环绕四周,景色依旧多彩多姿,美不胜收,令我如醉如痴!</p> <p class="ql-block"> 最后来张全景彩虹山</p> <p class="ql-block"> 下山时,感谢大倍团友一路陪伴。下到快到4800米处,远远的就看见一帮马队人群眼巴巴的等待下山的人们。从5000米下到4800米,感觉气顺了些,本以为回程的路是下坡,可以和团友一起走回去,哪知刚走几步就遇到一个小小的上坡,我体力实在不支,腿说啥也迈不动,浑身没有一点力气。只好告饶,让大倍先走,我再回去骑马下山。可往回走也是有点坡度的,没走两步,我实在是走不动了,就在原地向马队那边招手,碰巧有个牵马人回头看见了我,就把马牵了过来,付了$30骑上了马。这一次我算领教了高原反应的厉害,自认为体力很好的我,也不得不低头了。后来还听说,有个外国游客下山后,就手躺倒在地,他的疲劳和难受程度我是可以体会得到的。不过我们团的大多数人都基本没有问题,只有一个女士,由于高原反应心脏不适,最后归队时是由导游和一个团友架回来的。</p> <p class="ql-block"> 骑在马上,顿感轻松,一路走来,一路欣赏风景。</p> <p class="ql-block"> 秘鲁的康德拉利亚圣母节是2月2-15日,我们也称“狂欢节”,这期间秘鲁的喀喀湖地区民间歌舞的大汇演。大湖附近的安第斯山脉中的各高地的民间艺术团体荟萃于普诺市,争奇斗艳。仅民族服装就多达150种,演出舞蹈多达90种。我们爬五彩山那天已是2月28日,可山脚下的印加人还在延续庆祝活动。最有意思的是,那头被拉进舞蹈群中像个绅士的大驼羊最无辜,一脸懵圈的被折腾,一会儿在它身边突然放个花,一会儿又把它折腾过来折腾过去的,我看着都替它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秘鲁考古遗址公园 RAQCHI</b> —-印加神庙古迹遺址(Raqchi)距离库斯科古城约118公里。教堂后方残破的遗迹曾是印加人用来献给維拉克查神 (Wiracocha),这是由帕恰库特人战胜昌卡人之后建造的。神庙建筑長92公尺、寬25.5公尺、高約18-20公尺 ,基座由工艺细致的石砖建造,墙壁则为土坯制成, 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印加考古遺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 吃饭时,在饭店外面看到不同种类的驼羊。</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开往滴滴咔咔湖 Titicaca 进去的途中风景。</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的的咔咔湖(Lake Titicaca)</b>—-横跨安第斯山脉的秘鲁和玻利维亚之间的边界,是南美最大的湖泊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通航水域。其中“滴滴”意思是秘鲁的一半,“咔咔”意玻利维亚的一半,这个湖秘鲁和玻利维亚共享一半。</p> <p class="ql-block"> 乘坐土著人的草船,登上湖中心的漂浮岛(floating island)。漂浮岛是用像芦苇一类的草横一层竖一层搭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 当地的土著人给我们讲解他们搭建漂浮岛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以下该照片由团友提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的真快!马上就要结束了秘鲁之行,我们将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玻利维亚的“天空之境”。走之前必须到 Puno 的秘鲁海关办出境手续。</p> <p class="ql-block"> 办好了出镜手续,我们又恋恋不舍在周围拍了几张照片。图1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地的土著人。</span></p> <p class="ql-block"> 离开秘鲁,我们坐巴士去玻利维亚。一路上真可谓是一路巴士,一路风景。每到一个城市总是能够看到庆祝狂欢节的人们,他们庆祝狂欢节的周期真长。这不,在去往出镜的路上,又碰到了一队边吹打乐器、边跳舞的人群,好不热闹。</p> <p class="ql-block"> 巴士站到了,我们就从这里乘坐可以睡觉的巴士前往天空之境。</p> <p class="ql-block"> 一周的秘鲁旅行,秘鲁的印加历史文化和古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秘鲁独特的自然景观独具魅力,场面宏伟、壮观、震撼!在这里的很多场面不是几张照片、几个视频所能反映出来的,虽然高反带给我的困扰一直不断,但还是觉得秘鲁是一个非常美丽,有历史深度,值得来的国家。</p><p class="ql-block"> 来秘鲁值得注意的是,秘鲁是个高海拔地区,我们平时住的地方都在3400米左右,来到秘鲁的前一天晚上我就要吃了抗高原反应药,但平时走路还是晕晕乎乎,稍微快一点,气就上不来。当然,高原反应也是因人而异,好像团里大多数人吃了抗高反药后基本问题都不大。但我吃了家庭医生开的高反药 Diamox后副作用挺大,搞得我天天腹泻,体力明显下降。即使这样,我还是挺喜欢秘鲁的,认为秘鲁非常值得一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