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丽的元宵节</p><p class="ql-block"> 六年四班 李晨希</p><p class="ql-block">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随着春节接近尾声,正月最美丽、热闹的节日——元宵节到了。</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起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在西汉就已经受到重视,但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过元宵节时,家家都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制成的,或实心或带馅,馅料多种多样。从前人们把它叫做“浮圆子”“汤团”等,这些名称与“团圆”的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幸福和睦。</p><p class="ql-block"> 今年元宵节,妈妈买了一大包彩色元宵。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请妈妈煮元宵。三色的元宵盛在碗中,小巧玲珑,十分可爱。轻轻咬一口,美味的馅料就溢了出来。黄、白、粉,三色元宵,分别是花生、黑芝麻和草莓口味的。我吃了一个又一个,撑得肚子鼓鼓的。</p><p class="ql-block">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家家户户都点起各色花灯,人</span>们还要赏花灯,数花灯。我与妈妈在楼群中散步时,好像在逛灯会一样。灯笼色彩缤纷,大的小的,方的圆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姥姥说,数百灯,去百病。我们数好了一百个灯笼,正准备回家,夜空中突然“轰”的一声巨响,随即绽放起五光十色的焰火,原来是有人在放烟花,一颗颗礼花腾空而起划过夜空,美轮美奂。花灯焰火将夜晚装扮的五彩斑斓,明如白昼。</p><p class="ql-block"> 烟花渐渐放完了,夜空重归寂静,元宵节的美好记忆却深深地留在我们心中。</p> <p class="ql-block"> 春节的饺子</p><p class="ql-block"> 六年四班 晋琳</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除夕夜,按照我们东北的习俗,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p><p class="ql-block"> 我问姥姥:“为什么要在除夕夜包饺子呢?”姥姥告诉我,在抚顺一直有除夕夜包饺子的习俗,这应该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寓意来年吉祥如意发大财。我们全家都是北方人,除夕夜包饺子就是我们的习惯。包饺子要和面,这个“和”就有一家人和睦团圆的意思。饺子的“饺”与“交”谐音,象征象征着新旧交替,代表新的一年开始了。姐姐也抢着说:“大年三十儿我们都要吃福饺儿,有的人在饺子里面包硬币,有的人家会在饺子里面包上糖果,或者是花生枣栗子什么的,我们家今年就包几个带糖果的饺子,寓意来年的日子更甜蜜更幸福吧。”全家人一致举手同意!</p><p class="ql-block"> 我们就这样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把饺子包好了,我也亲手包了几个放了糖果的饺子。姥姥带着姐姐到厨房里忙着为大家煮饺子,我和爸爸妈妈快乐地谈论着来年的计划和目标。</p><p class="ql-block"> 饺子煮好了,一盘一盘的饺子,好似一堆一堆的小元宝儿摆在桌子上。我和妹妹跑到桌子前,连忙往自己的碗里夹福饺。我吃的第一个福饺就咬到了果脯馅,特别开心!妹妹边吃边盯着我,嘴里不停的说:“哪个是有糖果的呢?”正说着,突然她大叫起来:“姐姐,姐姐,我也吃到啦!”</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春节让我懂得了团聚对于一家人的意义,以后每个春节我都要和家人们一起开开心心地吃福饺,迎新年!</p> <p class="ql-block"> 浓情腊八节</p><p class="ql-block"> 六年四班 刘芷含</p><p class="ql-block"> “小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浓浓的年味儿,从温暖的腊八蔓延开来。</p><p class="ql-block"> 清早,我在一片雾气中醒来,细密的小水珠铺满整个窗玻璃,屋子里似乎也不是那么阴冷了。走到窗前,随手写出几个大字:今天过腊八。换好衣服,沿着雾气来到了厨房,我寻找着暖意的源头。满满一大锅的香米,炖着红枣、桂圆、枸杞子等各类食材。只听锅中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一股暖流迎向我的脸颊,顿时感到无比温暖。鼻子轻轻一吸,沁人心脾的清香便冲入我的鼻腔,留下了久久不能消失的痕迹。“大馋猫,别在这儿转悠了,快收拾收拾,呆会儿咱们喝腊八粥。”我一回头,望见姥姥脸上慈爱的笑容。“好的!”说完我便一溜烟儿地跑开了。</p><p class="ql-block"> 下午,姥姥带我泡腊八蒜,听姥姥说腊八蒜大有来历呢。腊八蒜的“蒜”与“算”字同音,代表清算,就是总结过去一年中的得与失的意思。泡腊八蒜的材料很简单:米醋和大蒜。<span style="font-size: 18px;">姥姥一步一步耐心地指导我,先把</span>蒜瓣儿去皮,再浸入米醋中,装进无油无水的容器中,密封放置八天左右,呈翠绿色时就可以吃了。</p><p class="ql-block"> 几天之后,我们的腊八蒜就泡好了,真是色如翡翠,色味双美啊!果然,凡事都要自己动手,亲身体验,才更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腊八的幸福与温暖承载了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也开启了我对新年的美好憧憬,淡淡腊八香,浓浓节日情……</p> <p class="ql-block"> 立春</p><p class="ql-block"> 六年四班 王馨伊</p><p class="ql-block"> 立春,又名立春节。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立春表示春天来了,历史开始之意,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经开启了。</p><p class="ql-block"> 立春时节,人们就在为春天的到来而准备美食,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习俗。比如我们东北人喜欢吃春饼、炸春卷儿,把这叫作咬春。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元旦立春,以葱蒜等五种鲜嫩辛辣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按现代科学说法,立春时节,寒尽春来,易患感冒,用五辛来预防流感。随着时间推移,迎春美食变得多样化了,演变成如今的春饼春卷儿等等。</p><p class="ql-block"> 立春那天,妈妈对我说:“要不今天我们尝试一次做春卷儿吧!”我连忙表示赞同。我们首先把春卷皮、胡萝卜丝、肉丝、黄瓜丝、粉丝、豆芽、虾皮等食材准备好,然后妈妈把饼皮摊平,抓了一把胡萝卜丝,用手轻轻地铺在饼上,再把其他食材放上去,接着,妈妈用手慢慢地将饼皮一点儿一点儿地都卷起来,最后把春卷轻轻的放在烤炉上煎烤。很快,我就闻到了烤炉里冒出的香味儿,禁不住流下了口水。我跟妈妈说:“好香啊,吃起来一定非常棒!” 春卷终于出炉了,我一边吹着热气一边品尝,“实在是太香啦!”“爱吃吧,那下次我还给你做!”妈妈笑着说。</p><p class="ql-block">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新的开始,我喜欢立春!</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元宵节</p><p class="ql-block"> 六年四班 赵文博</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是辽宁抚顺,这里是清王朝的发源地。听爸爸说我们家就是满族,我们还有满族的老姓儿呢。</p><p class="ql-block"> 满族的元宵节和汉族一样,吃元宵,赏花灯。当然,我还能吃到一些满族的特色小吃。我以前最喜欢吃的是沙琪玛。妈妈告诉我,沙琪玛是满族特有的小吃。今年的元宵节,我还吃到了一种满族的特色小吃——粘豆包。粘豆包的个头不大,外面是黄米面儿做的,里面裹着小豆馅儿,软软的、黏黏的、甜甜的。奶奶以前还做过苏子叶饽饽,这也是满族的特色小吃之一,不过,我还是觉得粘豆包儿最好吃。</p><p class="ql-block"> 听妈妈说,家乡的元宵节以前都会放烟花的。她小时候,每年的元宵节都会在固定的地方,集中放烟花,那场面老壮观了。我前几年还和爸爸、爷爷、大姑他们看了一次放烟花,把我高兴坏了,至今还念念不忘。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妈妈虽然给我买了一些烟花,但是比以前少了很多。不过还能和爸爸妈妈一起放烟花,我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p><p class="ql-block"> 每到的元宵节,家家户户都挂灯笼。<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家年年挂红灯笼,今年爸爸挂的是走马灯,不但很亮,灯笼还会转。而且爸爸还在窗户上挂了一圈小彩灯,像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可漂亮了,从大年三十儿一直挂到正月十六。今</span>年的元宵节天气好,就是有点儿冷。我们全家吃过晚饭,一起去外面赏月,看百家灯。妈妈说,正月十五一定要走出家门,看看百家灯,去病消灾心明眼亮。对我来说,能出门玩儿就开心!对了,元宵节不光赏花灯,还要猜灯谜呢。</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元宵节,有好吃的元宵和满族特色小吃,有好看的烟火和花灯,这就是我家乡的元宵节。你们那里的元宵节是什么样的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