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二金钗国画

邓筱晴(舒予)

<p class="ql-block">《红楼梦》十二金钗之首林黛玉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才学横溢,具有浓郁的诗人气质,容易感到寂寞,害怕孤独;她不轻言放弃,但有时过于顽固,感情丰富。她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p><p class="ql-block">林黛玉在红楼梦里的主要事迹有黛玉葬花,林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喜欢她写的葬花吟,每每看了,都会代入她的角色背景,感怀伤神好一会。</p> <p class="ql-block">薛宝钗是《红楼梦》中重要角色之一,是一位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的女子,身为名家世宦之女的宝钗,自小读书识字,亦“杂学旁收”,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林黛玉病死后,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但最终未与之白头偕老,贾宝玉没多久便看破红尘出家为僧。薛宝钗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与她的家庭背景密不可分,与贾家这样纯粹的贵族式的官僚世家不同,因此她世事洞明,对人情极为练达。</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贾元春,即贾妃,贾政与王夫人所出,贾宝玉的姐姐,因生于正月初一所以名元春,后应选入宫,又加封贤德妃,大观园即为其省亲所造。贾家四姐妹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名字连起来暗合"原应叹息"四字。</p><p class="ql-block"> 贾元春在书中出场不多,但她既是贾府的政治靠山也是封建家族制造的"金玉良缘"婚姻的支持者。在宝黛之争中,她倾向薛宝钗。贾府通过这个贵妃娘娘的关系,促使了贾赦,贾珍,贾琏等人有恃无恐地进行打点进贡,太监勒索,开支日繁。也加速了这个封建家族的衰落灭亡。  </p><p class="ql-block"> 贾元春的判词: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外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十二金钗之贾探春,是故事主人公贾宝玉的庶出妹妹,为赵姨娘所生,与贾环同母。在荣宁二府女性形象中,她是一位秀外慧中、志趣高雅、有胆有才、大方开朗的女性,其聪颖高雅可比黛玉,稳重端庄可比宝钗,精明能干可比凤姐。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 玫瑰花”之诨名。她的言行举止无不飞扬着一股英爽刚毅之气,体现出坚强能干的女强人气质。我们可以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曹雪芹对这位“庶出”的女强人由衷的敬佩,以及对她“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的不幸命运的深切哀惋和痛惜!</p><p class="ql-block">贾探春聪慧过人,她不仅诗写得好,而且工于书法。组织创立海棠诗社,别号蕉下客。她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远嫁他乡。</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十二金钗之史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很亲密,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她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p><p class="ql-block">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并称为红楼梦中的三大女神,一个风流婉转,一个端庄大方,一个开朗豪爽,这三人皆与贾宝玉有着一段不解之缘。黛玉因为灌溉之恩,与宝玉在前世有了木石前盟;宝钗与因为一块金锁,与宝玉有了金玉良缘;而史湘云也因为一块金麒麟,与宝玉有了凑成一对的嫌疑。</p><p class="ql-block">脂批说她嫁与卫若兰。后四十回写她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转痨症而亡,她立志守寡终身。</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十二金钗里,有一个特殊的存在,孤僻到毫无言谈者,嗜洁到遭人嫌弃,精致到以梅花雪煮茶,挑剔到非珍奇古玩不用,那就是妙玉。</p><p class="ql-block">妙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身份最特殊。十二人中,她是唯一一个与四大家族没有亲戚和姻缘关系的女子,却排名第六,在“脂粉英雄”王熙凤之前。妙玉从小体弱多病,需要出家方能避灾,买了好几个替身,皆无济于事。父母只好忍痛将他送入空门,带发修行,病果然好了。</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妙玉是出世的黛玉,黛玉是入世的妙玉。妙玉如黛玉,苏州人氏,出生于读书世家,父母双亡。才华横溢,颜值极高。</p><p class="ql-block">有人说:黛玉是高洁孤僻之人。其实,妙玉又胜黛玉三分。妙玉天赋聪慧、多才多艺,骄傲中透着自卑,清高中带着孤独。栊翠庵中那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雪里红梅别饶春色,恰恰是妙玉自身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十二金钗之贾迎春,是小说中一个悲剧人物,她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p><p class="ql-block">在《红楼梦》中,贾迎春出场的频率并不低,但基本上是“配角”。她的故事,主要集中在第七十三至七十七回,以及后四十回中误嫁中山狼、被折磨至死。</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十二金钗之贾惜春,贾敬之女,贾珍胞妹,生母不详。惜春是四春中最小的一个,在她出场时,作者就形容她尚小,在以后情节中也没有改变她这一幼小形象。她没有参加姊妹们的吟诗活动,但四十二回的大观园作画却是特地为她写的,说明她精晓绘画艺术。惜春在抄检大观园这一回,表现出她的孤独决绝的性格。所有的人在这次事件中,都侧面地显示着他们性格的特征。不同于迎春的懦弱,小小年纪的惜春却表现出非常镇定的性格。只不过这种镇定是对现实的舍弃和逃避。她的这一特征终于导致八十回以后较为活跃的表现,在贾母病重和丧事期间,她和凤姐一起掌管家务。她又常和妙玉亲近,当妙玉被劫之后,她终于下决心剪发修行。惜春的最后出家的结局,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已写得极明白。“三春去后诸芳尽”,惜春是最后一个结束的,这些姊妹们的没有忧愁的日子也就从此一去不复返了。</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十二金钗之王熙凤,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别号“凤姐”,“凤辣子”。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然而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p><p class="ql-block">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当权派。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交通官府,为所欲为。这是个政治性很强的人物,不是普通的贵族家庭的管家婆。她的显著特点就是“弄权”,一手抓权,一手抓钱,十足表现出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王熙凤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阶级。“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不光是王熙凤的个人命运,也是垂死的封建阶级和他们所代表的反动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形象写照。</p><p class="ql-block">在《红楼梦》中, 作者用了极浓笔调写了王熙,她应当说是当之无愧为《红楼梦》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十二金钗之贾巧姐,是王熙凤与贾琏之女。巧姐由于年纪细小,性格尚未形成,所以在书中处于陪衬地位。巧姐娇贵多病,生在七月初七,所以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高鹗续书写道贾家破败后她嫁于一姓周的地主后宽衣足食。但根据书中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以及脂砚斋批语表明,巧姐应在贾府事败后为“狠舅奸兄”卖入青楼之地,后刘姥姥将巧姐救出,最后嫁给了刘姥姥外孙板儿。</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十二金钗之李纨。她是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贾珠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李纨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李纨青春守寡,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的化身。但她进入大观园后,恢复了青春朝气,不但带领诗社兴旺发达,而且把大观园治理成青春女儿的净土和乐园。</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十二金钗之秦可卿,贾蓉之妻,来自仙界清净女儿之境,是太虚幻境之主警幻仙子的妹妹。 她奉警幻之命降临尘世,引导金陵十二钗归入太虚幻境,在贾宝玉梦游仙境时,被警幻仙姑许配给贾宝玉教他云雨之情。</p><p class="ql-block">相较于其他金陵十二钗,秦可卿出场实在不多,但这个普通人家抱养的姑娘,却成了《红楼梦》谜团最多的人物之一,秦可卿的身世,秦可卿的病因,秦可卿的葬礼,更有其情感世界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在贾府,黛玉和宝钗都已是绝色,但秦可卿却兼两人之美,风流袅娜,妩媚鲜妍,兼行事稳妥,性情平和,得宁府上下交口称赞。贾母更视其为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人。</p><p class="ql-block">可是,这么一位完美的女子,却早早得了“不治之症”,在某个寒冬夜里香消玉殒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