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18日到3月19日,为期两天的培训,让我收获到了很多,回想两天的学习,我有以下心得与体会。</p> <p class="ql-block">第一节课是东郊学校张凡数老师讲的一年级的分类与整理。从学生的熟悉的生活情景为导入,有序的像学生渗透分类整理的思想,并让学生相互交流,亲自动手去分类与整理,从而了解分类整理的形式和方法并体会到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课例由第十二小学高军老师执教《平均数》,在讲授过程中,高军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动手操作感受移多补少的过程,从而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提炼出来,循序渐进,层层推进。又将平均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再一次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练习内容丰富,对教学重点内容一步步升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平均数,理解极端数据。</p> <p class="ql-block">第三节课例由吴正宪老师执教《平均数》,吴老师利用学生熟悉的比赛跳绳为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哪个小组跳绳的整体水平高一些?”问题情景中从解决问题出发,初步建立平均数的概念,再联系实际感悟生活中的“平均数”这一数学现象,展现了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结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p> <p class="ql-block">第四节课例由东联学校金财柱老师执教《数据收集与整理》,教学中,金老师首先通过帮校长选定校服颜色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充分利用投票过程,让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接着,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在自己体验过程中了解填写统计表的格式,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猜测推理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下午第一节课例由第一小学彭晓颖老师执教《复式条形统计图》,首先,彭老师基于中小学生的近视率的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接着,老师抛出“目前中小学生近视率提前了吗?”这一问题,你有什么办法来调查?巧妙的问题设计,使学生不仅经历了数据的整理,而且思考数据背后反映的事情。利用两个条形统计图进行观察对比,让学生体会比较中的“麻烦”,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最后,引出绘制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在观察对比中一目了然。而且从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两者数量的多少,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p> <p class="ql-block">下午第二节课例由第九小学马婧老师执教《可能性》,马老师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接下来用摸球游戏轻松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整节课马老师的教学环环相扣,对学生的评价语言特别丰富,马老师教学组织效率高、效果好,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p>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三节课例由万佳小学张伟老师执教《统计复习课》,张老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探索环境,把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对于统计图的各自特点,也能比较顺利地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但是对于根据统计图表做出简单的预测,让学生感受到了数据背后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 19日上午第一节课例由铁路小学张红卫老师执教《单式折线统计图》,张老师从疫情中的确诊人数出发引入新课,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习题选择的很典型,能让学生感受到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用处。</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复式条形折线图》是由吉劳庆小学杨翠梅老师执教,杨老师从游戏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有的学生用每一次的数量做比较,有的用总数比较,有的学生则用平均数比较,最后鼓励学生用折线统计图来比较,杨老师整节课问题设计巧妙,非常有亲和力,对于孩子的夸奖形式多样。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p> <p class="ql-block">最后,吴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吴老师说在教学中老师们应对课堂有一定的取舍,我们的目标不是一节课就能达成的,而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来进行检验。之后,吴老师细致解析为什么将百分数知识放到统计与概率板块中进行的话题,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百分数。</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对于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不论是优秀的课例还是吴老师的讲解,都能让我们学习到好多,我们青年教师也会快速的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