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吕比利斯古城遗址

Roger

<p class="ql-block">世遗项目在突尼斯有7个,在摩洛哥则有9个,沃吕比利斯古城名列其中。</p> <p class="ql-block">沃吕比利斯的名字来自盛开于晨露中的一种花朵,即古城四周满山遍野开放的牵牛花,沃城也被称作“牵牛花城”。花的美丽提高了古城的档次,将它与土耳其的以弗所、约旦的杰拉什和叙利亚的帕尔米拉一起摆到了全球著名罗马古城的位置上。</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块富饶之地,位于梅克内斯和菲斯两大古城之间的埃尔哈泽布高原上,这里平均海拔500米左右,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沃城除了盛产橄榄、小麦、大麦、玉米等粮油作物,它还是柠檬、柑橘、葡萄和柚子等水果的重要产地。</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人长久垂涎北非地区的丰饶物产。公元前30年,踌躇满志的屋大维率罗马大军渡过地中海,占领北非沿岸,沃吕比利斯随即成为罗马帝国最西边的堡垒和哨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与此同时,屋大维在国内结束了内战,开始</span>将罗马帝国带入了长达近两个世纪的繁荣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200年可以说是罗马史上最强盛的时期,</span>罗马帝国的疆界大大扩展,<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广阔的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其版图</span>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西至西班牙和不列颠的广阔地区,北面包括现在法国、瑞士的大部以及德国和比利时的一部分,南面则包括埃及和北非部分。</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25年,屋大维立塞勒涅(他姐姐的养女,有说是安东尼与埃及艳后的女儿)为努米底亚女王,将她嫁给自己的儿时密友、努米底亚末代国王朱巴一世的儿子朱巴二世,让他们夫妇共同治理王国。但努米底亚人不赞成全盘罗马化,纷纷爆发起义,夫妇二人只得离开努米底亚,来到北方的毛里塔尼亚王国,继续进行统治,此时的他们将沃吕比利斯设为王国国都。</p> <p class="ql-block">朱巴二世自小在古罗马宫廷长大,接受过当时最先进的教育和文化,是一名文学家、哲学家和建筑艺术家,他仿造古罗马城的形制,设计和督造了自己的国都沃吕比利斯。</p><p class="ql-block">图解:朱巴二世头像</p> <p class="ql-block">回来说古罗马。屋大维之前,古罗马经历了公元前753年至前510年的“王政时期”,公元前510至301年的“共和时代”,而始于公元前301年的“帝国时代”,在屋大维时代进入了昌盛阶段。我们在北非看到的罗马古迹基本都是帝国时期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研究一下古罗马的城市建制,对我们探访罗马古迹亦有帮助。罗马城市绝对是严格按照几何图形建造的,这其中不乏浓重的宗教色彩,神庙位于城中高地,城建以交叉轴线确定东西南北街道和城市栅格状的轮廓,这种交叉轴线主要出于军事目的,广场、元老院以及军队指挥部皆设在十字交叉的中心之点。</p> <p class="ql-block">而罗马之外的各个罗马行省也是按照这一形制建设的,其优点是,对于一支外来的军队,他们能够便捷地在城中找到各自的位置;缺点是定式规划缺乏弹性,影响城市发展。无论罗马还是行省城市,每座城市都是广场、神庙和公共浴池一应俱全,另外方堂、剧场和凯旋门,也都作为城市标配,只是建筑规模大小不同。</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的道路,南北走向叫做“cardo”,东西走向则叫“decumanus”。进入罗马帝国时代,城市奢华之风盛行,城市面积一般在5至20公顷之间,最大的城市面积能够大至200公顷。</p> <p class="ql-block">罗马城建中最值得称道的工程是保障城市用水的引水渠了。沃城就修筑了长达数公里的引水管道,把高处的水源从城外引入城中。</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人建城的梦想,是将城市做成一个巨大的舒适的享乐容器,这在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被贬称为“罗马病”,因为太过强调生活的享乐而忽视城市的文化与精神功能,忽视城市环境所应具有的熔炼人,塑造人的特质要求,在今天是不可取的。</p> <p class="ql-block">罗马帝国存续上千年,曾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国土面积最广的帝国,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帝国每征服一个地方,首先建立军营,修建结实耐用的大路,继而发展为城市,城市间的道路四通八达,最终与罗马相连,“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样既利于军队快速征战,也方便百姓生活和商贸往来。</p> <p class="ql-block">我们用定制罗马城的思路来看脚下这个作为古罗马遗存的沃城。肯定的,所有城市功能和兼有军事要塞功能的设施在这里是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沃城城墙高6米,厚2米,总长2.6公里。全城街区布局完整,公共建筑一应俱全,几个城门,面向大西洋方向的城门叫做“凯旋门”,通向北方的城门是“丹吉尔门”。</p> <p class="ql-block">沃城的凯旋门建于公元217年,高20米,宽10米,气势非凡,由南至北的城市主道贯穿其拱门之下,城门右壁上的圆环内雕刻着国王朱巴二世的头像。</p> <p class="ql-block">南门右侧是宫殿遗址和祭祀神殿,仅剩的几根高大石圆柱,柱顶和基台雕琢着精美饰纹,堪称罗马建筑和雕艺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来到这里,你会感到自己完全置身于一个户外博物馆,沿途所见与前边杜迦遗址相似:一个会场,一个教堂、朱庇特神庙和卡尔卡拉凯旋门。教堂里有4列柱子和2个中殿,这些建筑曾经做过股票交易大厅和城市行政管理大楼。会场里满是罗马皇帝和当时社会名流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沃城的住宅区等级分明,富人区、中心区和贫民区,各占一方。富人区和中心区地势平坦,环境优越,贫民区则屈居于山坡之上。</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处保存较好的别墅,据说是取名希腊神话人物“奥尔菲”的一位贵妇人的住所。地板上有奥尔菲弹奏竖琴的彩色镶嵌,她一面弹奏着竖琴,一面把玩着身旁的动物,一派雍容华贵的模样。镶嵌画中有大象这个庞然大物,说明古代摩洛哥曾经有过大象存在。这位贵妇人的住宅布局完整,有客厅、餐厅、卧室和浴室,餐厅的三面配置有斜向卧榻,娇贵的女主人可围着餐台侧卧用餐。桑拿浴室蒸汽从地下管道通过,浴室墙壁上有溢出的管口,罗马贵族的奢华生活一览无遗。</p> <p class="ql-block">看看沃城的这个浴场,此处有专为那些喝多了的酒腻子设的呕吐池;另外,遗址残存还可以看到大量野生动物和杀生祭祀活动的图像:2种野兽最受欢迎,狮子和狗熊,它们作为猎取对象,是当时的牺牲品。&nbsp;</p> <p class="ql-block">公共浴场内的男性生殖器石雕,目标所指,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沃吕比利斯曾经一度异常繁华,它的经济以种植橄榄树和榨油为主,同时是粮食的集中产地。当年古城仅榨油作坊就有50处之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史载,沃吕比利斯在公元2-3世纪最为</span>昌盛,当时的沃城建筑密集,种类繁多,无论私宅还是公建,其建筑艺术之高超令人赞叹,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尽管经过后期修复)罗马建筑的柱子、半柱、附墙柱、壁柱、列柱廊,不一而足。</p> <p class="ql-block">从残存的巍峨拱门即可看出古罗马极高的建筑水平和艺术成就,这些大型石料堆砌出来的建筑,风格雄浑,构图和谐且凝重,形式多样。罗马人沿袭了亚平宁半岛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并吸收古希腊建筑特点,创造出柱式与拱券的组合,例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时的罗马人继承和发展</span>古希腊建筑艺术手法,使之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顶峰。</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时期的沃城居住有上万居民。从姓名学和地名学的研究看,虽然居民大多是本地人,但他们的“罗马化”进程很快,最后仅有一小部分妇女保留了本地姓氏。由此看来,沃城真正从古罗马迁居过来的人数量不大。</p> <p class="ql-block">当年沃城被古罗马统治者视作帝国前哨和粮仓,其经济和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沃城交通便利,其地理环境便于出口橄榄油和小麦,沃城之所以能够建筑得如此富丽堂皇,缘于其丰饶物产所换回的真金白银。</p> <p class="ql-block">而且罗马帝国在统一环地中海周边地区的对外战争中,有能力聚集数量庞大的财富与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因此大规模的道路、桥梁和城建不在话下。</p> <p class="ql-block">今天,尽管占地40余公顷的沃城早已坍塌颓败,但是,高大的城墙、雄伟的凯旋门、整齐的街道、以及精美的石柱、各种民宅、作坊、妓院、宮殿、浴池、法院、剧院和市场等古建筑星罗棋布,依稀可辨古城当年的繁华鼎盛,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在世界各地,很少有罗马古城能留下如此完整的建筑和城市布局,高大的建筑和低矮的废墟让古城充满了苍凉感和悲壮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沃吕比利斯</span>在摩洛哥古罗马遗址中非常突出,原因有三:一是40余公顷的规模,够大;二是历史悠久,沃城并入古罗马版图前,就已具有城市规模了:公元前三世纪,腓尼基人在这里定居,考古发现了当时的神庙痕迹;第三,作为国都,它是摩洛哥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罗马城池遗址。</p> <p class="ql-block">1997年沃城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时的评语说它是“古罗马帝国边缘殖民地城市<span style="font-size: 18px;">保存异常完好</span>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为了叙事方便,我们暂且把沃城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以罗马统治时期为界,分出“前罗马”和“后罗马”时期。“前罗马”的沃城被称为“法老的宫殿”,传说沃城是摩西时代的埃及法老兴建的。</p> <p class="ql-block">“前罗马时代”,<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沃城</span>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活动了。埃及人在先,然后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腓尼基人和</span>迦太基人随着生意的扩展来到了这里,大概是在公元前4-2世纪。后者带来的不仅是生意,还有语言和政治建制。</p> <p class="ql-block">沃城曾经在公元前二世纪辉煌过,城市建设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当时应该是“现代化”的城市规模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兼具了本土文化与迦太基和希腊文化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后罗马时代”的分野是公元285年,</span>罗马人撤离了他们的行政机构后,沃城陷落到北非当地的部族手里。此后罗马不再有能力夺回它了。据考古证据表明,此后的700年,这里有人居住,居民中有早期基督徒,也有伊斯兰信徒。</p> <p class="ql-block">直到公元785年,阿拉伯先知的后人伊德里斯因权力之争率领部分追随者逃亡到北非,最后来到沃城。伊德里斯在此得到什叶派穆斯林的支持和当地皈依伊斯兰教的柏柏尔人的拥戴,他于公元788年创建了摩洛哥史上第一个伊斯兰王国——伊德里斯王朝,定都沃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个被教徒尊为圣人的摩洛哥阿拉伯王国缔造者伊德里斯死后葬在沃城附近,我们</span>从古老的神殿残柱之间向东南方眺望,即可看到圣城伊德里斯城,它犹如一座金字塔屹立在4公里之外的山坡上。伊德里斯的信徒和追随者围绕他所安葬的陵墓建起了清真寺,并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小城。千百年来,圣城伊德里斯在摩洛哥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犹如麦加一般神圣。</p> <p class="ql-block">对于“后罗马时代”,我们感兴趣的是沃城的2度劫难。第一次劫难,是因为国都由沃城移至菲斯,新国都大兴土木所需石材均取自沃城,“拆东补西”,那是公元808年,伊德里斯二世迁都菲斯后,沃城居民大多追随他离开此地,从而使沃城成为空城。</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劫难发生在17世纪,<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拉维王朝的“黑苏丹”</span>伊斯梅尔(与我们下篇将介绍的14世纪马林王朝的“黑苏丹”是不同的人,不要混淆)为在距沃城仅30公里的梅克内斯修建王城,将沃城大量的大理石部件拆除,搬运至新都建造宫殿。残留的古城禁不住人类折腾,最终在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中轰然倒塌。</p> <p class="ql-block">里斯本大地震让沃城遭到毁灭性打击,整个古城湮没在乱石中,从荒芜变消失,从废城变遗迹,直到1874年,才被法国考古学家发现。1915年,这里开始大规模的发掘工作,让古城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这一年,法国考古学家挖掘出了古城遗迹2,000余处。直至今天,沃城<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全部遗址面积中仅有一半被挖掘出,即便如此,</span>游客在此地参观,已经很有穿越感了。</p> <p class="ql-block">是的,满目疮痍的残垣断壁掩盖不了沃城曾经的金碧辉煌,在遗址门口的考古博物馆展厅,粗略浏览了一下古城的前世今生,心中满满的景仰难以掩饰,再看脚下这<span style="font-size: 18px;">精美绝伦的马赛克拼图,历经2,000余年的风雨侵蚀,其色彩依然艳丽如昔,令你不得不暗赞古罗马建筑的精妙。</span></p> <p class="ql-block">站在废墟上,努力与残存的石头对话,能够悟到什么吗?</p> <p class="ql-block">罗马帝国的兴亡,沃城的荣衰,一股又一股新势力的崛起……历史的风云变幻莫测。尽管旧影依稀,但时过境迁,往昔繁华终如春水东流,一去不返。物盛则衰,月满则亏,历史就是让一代又一代英豪们重复着祖辈们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统治者为地位地盘争斗,老百姓为生活生存挣扎,古今中外,莫过于此。</p> <p class="ql-block">在此,我重复一下联合国关于沃城的介绍,作为本篇的总结:“沃吕比利斯是一座部分出土的罗马古城,位于摩洛哥非斯和拉巴特之间的梅克内斯附近。内有富饶的农业区,它的开发是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的,当时是一个腓尼基/迦太基居民点。公元1世纪起,它在古罗马的统治下迅速增长,面积增至40公顷,城墙总长2.6公里。2世纪时城内建成了许多大型公共建筑,包括教堂、寺庙和凯旋门。橄榄种植业是该城得以繁荣的主因,许多精美的大型马赛克地板城镇房屋在此一时期得到了建设。”</p> <p class="ql-block">“沃吕比利斯城曾经是古代毛里塔尼亚人的首都,后成为罗马帝国的重要前哨基地,增建了许多精致的建筑物,于是富饶的农业区中,保存有这些多样的考古遗迹。沃吕比利斯后来短暂成为伊德里斯王朝奠基者伊德里斯一世的首都,伊德里斯一世下葬在穆莱-伊德里斯城。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VI),1997年沃吕比利斯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