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母亲

岁月如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的父亲1985年4月去世,离开我们36年了,我的母亲2011年1月去世,离开我们10年了。父亲活了71岁,母亲活了90岁,两位可敬的老人没有念过一天书,就靠一生的勤劳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来,在我上班工作之余的时候,或者在我退休以后,一个人静坐的时候,悠悠地总会思念起他们。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思念不再是当时那样的锥心之痛,但只要想起他们受过的苦,受过的罪,以及和我一起生活的细节来,让我历历在目,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们姊妹四人,俩个哥哥,一个姐姐,我为最小,俩个哥哥结婚早,也就分家早。在我记事的时候,看到父亲勤劳本分,为了养家糊口,经常早出晚归到地里干活,上地走时要挑一担肥,回来时还要捡两捆柴。生产队里的活总是认认真真地干,自留地的活也从不误事,庄稼长的成行成行,地里无杂草丛生,农活样样是行手。我们家还给生产队里饲养的四头耕牛,每天晚上父亲要给耕牛添草加料的,所以父亲就陪着牛吃饱才入睡。父亲是有着劳动人民的优良本色,勤俭持家,看到地下掉着有一粒豆,一穗谷,一颗枣都要顺手捡起来,装到口袋里,从舍不得丢弃粮食。父亲还有个好手艺,捆绑扫把,制作木犁,编各种藤条筐。那个年代他就用这些手工制作,卖点零花钱,补充我们家的生活。尽管父亲就这样的日夜勤劳,还是让我们家生活过得非常窘迫,经常出现少吃没穿,吞糠咽菜的。父亲每每上街赶集,卖完他的那些手工制品后,很少为自己花钱买顿饭吃,然而,总要给我带两个小芝麻饼回来,并把变卖的几块几毛钱交给母亲保管。有时在外面别人送给父亲一颗梨、一个香瓜,他都会带回家来,自己从舍不得吃。父亲的性格耿直,与人相处一是一,二是二,办事实在,哪怕自己吃点亏,也不好占别人的便宜,非常讲义气,既不欺负别人,也不被别人欺负,用自己的尊严在社会上生活。父亲对我疼爱有加,吃,让我吃比他们稍好的,活,让我干的比他轻些的。虽然哥哥姐姐们对父亲的一贯严厉管教有点害怕,可在我眼中父亲总是那么慈祥。尽管我在生活上,我也受过很多的罪,但我从不怪父亲没本事,我熟悉自己的父亲,知道自己的家底,只不过在那个年代,普遍是那样的生活情景。父亲没一点点文化,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识。靠他勤劳养育了我童年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父亲一生勤劳,以耕种土地为生,经常凌晨五点左右就挑着粪上山劳动。一天吃的两顿饭,上午吃饭的时候也不回来,我小时候经常给他送饭到地头。当我叫他吃饭的时候,因为他耳聋,喊几声也没反应,我就站在山坡上往山下扔土块,他看到扔下的土块才知道饭送来了。父亲是种地能手,庄稼长的好,就是每年天旱无雨,影响收成。父亲一生中就爱土地,把山野荒草的地方,用一块一块石头垒砌起来 ,再用一筐一筐土垫满铲平 ,种些蔬菜之类的。文化大革命初期,村里的红卫兵敲锣打鼓来我家贴了大字报,说是多吃多占,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所以沟边点点块块的地,宁可荒芜,不可开垦。在我记事起,父亲一生勤劳铭刻在我心间,到了秋天我在放学之余,经常帮助父亲收秋。自从我参军以及远走他乡参加工作后,每次探亲回家,只要父母亲交代让我做的事情,我非常遵命,有时感觉不愿意做的事情,为了父母亲顺心顺气,我也不拒绝,不抱怨,默默无闻地就去做了。曾在父亲生病的时候,我也曾在凌晨黑幕中,挑粪上山,下地劳动。为得就是让父母心里舒展和高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的妈妈呢,在亲戚、邻居们中的口碑是绝对好的——尊老爱幼,与世无争的人。妈妈具有农村人特有的淳朴,善良的性格。记得我小时候,奶奶爬着长长的山坡路,总喜欢来我们家串串,只要奶奶一来,妈妈就给奶奶做饭吃,奶奶临走时,妈妈还让我提着一捆柴禾专门给奶奶送去,并且嘱咐我一定要把奶奶的水缸也要挑满,不要让奶奶做饭时缺柴少水的。有时村里来了上门讨饭的人,妈妈总是热情地招呼让坐在炕边,把自己碗里的一半分给讨饭的人吃,让他们满意地离去。妈妈和邻里之间总能处的非常融洽,邻居有事需要帮忙,她放下家里的活总会及时到场。妈妈与人共事更注重交心,对人总是实心实意,所以无论到谁家里,总能很快融入到邻里中间去,从没有和别人吵过架,拌过嘴。在我的记忆中,妈妈吞糠咽菜生活上吃了不少苦,每顿饭总是无怨无悔地把最难吃的留给自己。让我最痛心的是,妈妈经常遭受着两个嫂子无缘无故的上门找茬欺负,妈妈无奈之下,只能把委屈和泪水默默地装在心里。自我懂事明白是非起,耳闻目睹了这一切,所以给我留下对他们的恨意至今无法消除。的确见证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这一说法。</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心目中,妈妈的位置也是永远无人可取代的。高兴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和妈妈分享,难过的时候,我最渴望妈妈的关怀。妈妈就是我儿时的摇车,是我温暖的避风港。在平时的生活中,早饭,他们吃的都是糠窝窝头,喝的稀米汤。可给我另外蒸两个红薯和热一碗稠米粥。我病了的时候,妈妈守在我的身旁细心的照顾我,为了给我喝一顿拌汤,拿着家里的小簸箕和盘子秤向邻居借点白面来。由于我当时正长身体,营养跟不上,使我从头部到腿上到处长起了浓胞,长时间消不下去,好不了。就这样到我18岁那年,我的身高才154厘米,体重47公斤,按照入伍体格标准还差点。但当时我向征兵的同志再三要求,表示我坚决想当兵的意愿,负责征兵的同志看到我的态度坚决,同意接收了我,我就这样才告别了家乡,走进了军营生活。自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后,经常回想起母亲为人的淳朴和善良,她的柔韧给了我很多启迪。母亲常告诉我们:“做人就要有骨气,要实在,要做得坦坦荡荡,再穷再苦也是踏实的。”母亲的做人处事对我影响很深,教会我知道怎样去做一个真正的人。我还记得小时候,每逢快要过年,妈妈提前就给我纳新鞋,缝新衣。我上学时,妈妈看到我的书包烂了,又一针一线地重新给我缝一个书包。让我顿时感到,妈妈的心就在这一针一线里,妈妈的爱就在这一碗拌汤和两颗红薯里。然而,妈妈在生活中也曾受过很多的委屈,但任性的我从来没有意识到,给妈妈分担过忧愁,安抚过心灵。我自离开家后,虽然每个季度都会给父母按时寄钱,但客观上由于当时交通的原因,主观上为妈妈做的事情太少太少。每每回想起这些心里总是一阵纠结,一阵心酸,眼角湿润,心情难以镇定。我再怎么后悔,也来不及弥补自己失去的一切。人常说; “养儿才知报母恩”。可我刚刚才体会到养儿的辛苦,还没有好好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就离去了。</p><p class="ql-block"> 父母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除了生活用品上的艰辛外,在他们年世已高的时候,就仅一个吃水问题困扰了他们很多年,因为挑水要去村里的水井上去挑,距离远且是爬坡路,曾经花钱顾人挑过一段时间,后来别人因故中断了。虽然有两个哥哥守家在地,侄儿侄女们也在身边,但经常以忙为由,一推了之,我的父母因为吃水求了兄长们一家又一家,经常是等水做饭。就在两位老人离世前,仍然是这样的处境。当我每每想到这些事的时候,心里好痛好痛的。</p><p class="ql-block"> 父母亲坎坎坷坷一路走来,在那个贫困的年代,用一双勤劳的手养育了我们,真的很不容易。我们家境贫寒,我从来没有嫌弃过我的父母。自从我23岁由部队转业到企业独立挣上钱后,每个季度通过邮电局都要给老人寄钱回家,遇到特殊情况和过年,我都要另外给寄些。在我的眼里父母亲是最伟大的,他们给予了我宝贵的生命,给予了我最温暖的家,给予了我最真诚的亲情。这是人类最原始的、最无私的、最纯洁的、最伟大的爱。这是除了父母之外任何人都不能给予的,也无法给予的。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这种的爱。</p><p class="ql-block"> 父母是我的第一任的老师。他们不像教育家那样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说的是大道理大智慧,而是用他们的行动、他们的肢体语言,语重心长地教导了我。</p><p class="ql-block"> 想起这一切的一切,我很感恩我的父母亲,父母那崇高的品质和勤劳的本色,是我心灵上永久的一颗常青树。</p>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时,我哭了,你笑了;我成家时,我笑了,你哭了。我成为你的时候,我才知道,你为什么哭,为什么笑,我这辈子最亏欠的就是父母 ,十月怀胎恩深重,人子三生报恩轻,莫问游子行路苦,不及慈母依门情,岁月匆匆催人老 ,酸甜苦辣尝不少,年少不知父母恩,懂时已是中年人,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半生糊涂半生人,父母本是在世佛,行善尽孝方为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站在老屋前,让人感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历经风雨沧桑,故居已成残垣断壁,老树枯藤,人去屋空。当年所有院里院外的生机,匆匆间俱成往事。父母不在了,我也没有老家了。有人说,老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段时光。但不知在那段时光里,是否还有你模糊的背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物是人非窑已空,院里院外杂草生,垴畔炊烟早已断,再无双亲唤儿声。现在坍塌的老屋,掩埋了几多岁月的尘埃,我都试着在遗忘,遗忘那段回不去的时光,回不去的老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