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

德兴市幼儿园

<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长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您好!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高发,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财产安全。电信网络诈骗使许多家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为了您的财产安全,请您认真阅读此信并将此信的基本内容转告您的家人以及亲友、邻居,以增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形成坚实的社会防范基础,有效遏制犯罪。</p> 防诈小知识 <p class="ql-block">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的目的。</p> 电信诈骗常见手段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刷单诈骗</b></p><p class="ql-block"> 犯罪分子许诺在各种网络平台刷得消费记录后,将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受害人在完成前几单任务后都会很快收到回报,而当做更多的任务时,骗子就会切断与受害人的联系,从而实施诈骗。</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代办信用卡、贷款诈骗</b></p><p class="ql-block"> 犯罪分子通过发送虚假贷款APP链接,或者直接拨打受害人电话、诱使受害人下载假冒贷款APP,之后,通过贷款APP内客服,以受害人流水不够、信用不够、银行卡账号输入错误等理由,诈骗受害人资金。</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冒充客服退款诈骗</b></p><p class="ql-block">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买家订单信息,之后冒充客服人员,谎称买家的网购订单存在问题要求给买家退款。通过手机短信或QQ给买家发送退款链接,一旦买家点击链接并填写信息,犯罪分子即获取了买家的账户名、卡号密码等付款信息,完成诈骗。</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阏络交友诱导赌博、投资诈骗(俗称“杀猪盘”诈骗)</b></p><p class="ql-block"> 犯罪分子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在婚恋网站上、社交软件上发布交友信息,诱骗受害人,前期跟受害人聊天,谈感情,时机成熟之后,以为未来积攒资金等理由,诱骗受害人前往虚假的投资平台或者赌博网站进行投资等方式,进而骗取受害人钱财。</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注销“校园贷”诈骗</b></p><p class="ql-block"> 犯罪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或贷款公司工作人员,以不注销之前办理的贷款会影响受害银行征信为由,进而诱导受害人进行汇款实施诈骗。</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六)游戏装备诈骗</b></p><p class="ql-block"> 犯罪分子在游戏、QQ群、微信群中发布买卖游戏装备的广告信息,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游戏交易平台交易。最后,犯罪分子以充值金额不足、不能自动发货、交易需要交纳保证金等等为由实施诈骗。</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七)虚假购物诈骗</b></p><p class="ql-block">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途径,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等廉价转让信息,一旦受害人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八)伪基站诈骗</b></p><p class="ql-block"> 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发送网银升级、三大运营商的商城兑换现金的虚假链接,一旦受害人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进一步实施诈骗。</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九)引诱裸聊敲诈勒索</b></p><p class="ql-block"> 犯罪分子通过社交软件与被害人建立联系,步步引诱受害人进行“裸聊”,从而获取受害人不雅照片、视频,以此敲诈受害人。</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十)冒充公检法</b></p><p class="ql-block"> 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等司法机关执法人员,以受害人名下的银行卡等具有消费功能的工具被冒用或受害人身份信息泄露,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继而实施诈骗。</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十一)冒充领导、熟人诈骗</b></p><p class="ql-block"> 犯罪分子非法获取受害人的电话号码、姓名、虛拟身份信息等资料,以打电话或微信聊天等方式联系受害人,冒充受害人领导或亲友,最后以帮忙转到指的银行账户实施诈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防诈骗小秘籍 <p class="ql-block">  骗子都是利用受害人趋利避害和轻信麻痹的心理,诱使受害人上当而实施诈骗犯罪活动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p> 不要亲信 <p class="ql-block">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p> 不要泄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span></p> 不要遗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nbsp;&nbsp; 手机里不要保留一些奇怪的信息或者网址,以免骗子利用手机信息进行诈骗或盗取重要密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 德兴市幼儿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 2021年3月20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