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安——潼关古城 阴有浮尘</p> <p class="ql-block">为了减轻负重,昨天晚上把朋友们送的啤酒全部干掉。</p> <p class="ql-block">早上7点到达西安车站,出站就是行李房,提车加装装备。</p><p class="ql-block">西安车站现在出站都不用扫绿码啦,看来我们国家的防疫成果很好。</p> <p class="ql-block">装完装备,早餐简单的就吃点朋友们送的火腿肠之类的,再喝一瓶啤酒,8点整准时从西安火车站出发,开始这次南下的骑行。</p> <p class="ql-block">受前几天沙尘暴的影响,西安的天灰蒙蒙的,看不清。</p> <p class="ql-block">这次骑行的主要目标是下江南,所以陕西境内的景点只是打卡拍个照片,再不做过多的停留。</p> <p class="ql-block">陕西的石榴那可是真的好吃,不愧有石榴之乡之称。</p> <p class="ql-block">中午到达渭南市,在渭南市吃饭休息之后,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渭南老街,其实就是一个仿古式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来到华山景区,也就是到了华阴市。</p> <p class="ql-block">5点到达华阴市,市区骑车转一圈。感觉时间还早,距离潼关古城还有20公里,于是决定快马一鞭赶到下一站潼关古城休息。</p> <p class="ql-block">途中在四知村看到有一个杨震廉政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东汉时期名臣,隐士杨宝之子。</p><p class="ql-block">杨震出身弘农杨氏。少时师从太常桓郁,研习《欧阳尚书》。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不应州郡征辟命数十年。五十岁时,接受大将军邓骘征辟,举茂才出身,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政绩卓著。元初四年(117年),授太仆,迁太常。永宁元年(120年),担任司徒。延光二年(123年),担任太尉。杨震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受到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p><p class="ql-block">延光三年(124年),遭到罢免,遣返回乡,饮鸩自尽。汉顺帝继位后,得以平反昭雪。</p> <p class="ql-block">晚上6:30到达潼关古城。原来的古城已经不在,只有一个北城楼,其他的都已经被破坏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这个正在兴建中的是新的仿古的潼关古城。</p> <p class="ql-block">潼关古城所在地地图上虽然显示是秦东镇镇政府所在地,但其实就是很小的一个小村子。这里正在兴建异地搬迁工程,可能再过几年,这里的一切都会好起来。这个新建起来的古城可能也是一个新开发的旅游项目,以后会收费的。</p><p class="ql-block">老潼关,老潼关,当然老潼关最出名的就是潼关肉夹馍了。马路两边都是卖肉夹馍的小店。小卖部也只有两个,食宿特别不方便。好在我带有装备可以就地解决住宿问题。吃饭嘛,当然来到了老潼关,晚饭就以两个潼关肉夹馍解决,再来两瓶啤酒,一天的劳累顿时消散。</p> <p class="ql-block">潼关,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关隘之一,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仅次于山海关),是关中的东大门,西进长安东去洛阳的必经之路,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第一关”的美誉,乾隆皇帝游历帝国大好河山,行至于此,也不免感慨潼关之险峻,并于城楼外横额上留下“第一关”的鎏金御书。古潼关始建于东汉末年,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于建安元年(196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p><p class="ql-block">历史上战略地位险要的潼关历经了一次又一次的战火,关城也在历次的战争,尤其是日本的狂轰滥炸下惨遭损毁。到解放前夕,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中,幸存者已经屈指可数了,而这些都没有对潼关故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直到上世纪60年代,因为过高地估计了三门峡水库的蓄水水位,潼关县城故城所在地因太靠近黄河,被规划进了淹没区,不得不另外选址搬迁,从此人去城空,城内许多建筑被拆毁,其建筑材料被人们用作建造新的家园。故城遗址遭到严重毁坏,仅留其残存城垣,但是仍可窥其基本轮廓。</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