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美好 分享感动——文丰校区三(4)班语文学习日常

WARS

<p class="ql-block">  记录美好,分享感动。近来,时常因为孩子们的童言稚语、真知灼见而感动,不记录一下,未免有些可惜。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  单元导读页(教学片段一)</p><p class="ql-block">师: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p><p class="ql-block">生:这是比喻句,把寓言比作镜子。我们包干区也有一面镜子,上面还写了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p><p class="ql-block">师:是的,这里的镜子,不是我们看到的玻璃镜,这句话出自《旧唐书·魏征传》,原文是:“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p><p class="ql-block">生:哦,老师,魏征是不是唐朝的大人物?</p><p class="ql-block">师:是的,魏征是唐太宗身边的谏官,他的直言进谏,为唐太宗创下大唐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说到这句话,这里还有个故事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单元导读页(教学片段二)</p><p class="ql-block">师:导读页插图画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生(七八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p><p class="ql-block">生1:老师,我看过这个寓言故事,这个故事是讲鹬咬住蚌的肉,蚌紧紧地夹住鹬的嘴巴,谁也不让谁,最后都被渔夫捡了去。</p><p class="ql-block">生2:老师,苏代游说赵惠王时就讲了这个寓言故事。</p><p class="ql-block">师:对的,你来给大家讲讲当时苏代是怎么游说赵惠王的。</p><p class="ql-block">生2:……</p><p class="ql-block"> 故事讲完,一个孩子怯生生地说:“没文化,真可怕!他们讲的我都没有听过。”</p><p class="ql-block">师:没文化,确实可怕!庆幸的是你们一直在努力!只要肯用功,知识的海洋任你遨游!</p> <p class="ql-block">  《语文园地》教学片段</p><p class="ql-block"> 自学过后,有孩子提出不理解“掷”字。</p><p class="ql-block">师:谁来帮帮他?</p><p class="ql-block">生1:就是投掷的“掷”,运动会上,我们可以看到运动员投掷标枪。</p><p class="ql-block">生2:我们背过一首诗里有呀,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想起来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陶罐和铁罐》(教学片段一)</p><p class="ql-block">出示课题</p><p class="ql-block">师:看标题,说相同!</p><p class="ql-block">生1:陶罐和铁罐都是罐子。</p><p class="ql-block">生2:这是两个并列的词语。</p><p class="ql-block">生3:它们都是用来盛东西的。</p><p class="ql-block">师:接下来,咱们找不同!</p><p class="ql-block">生哄笑,齐答: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罐子。</p><p class="ql-block">师:难度升级,怎么分辨?</p><p class="ql-block">生1:借助插图</p><p class="ql-block">生2:查字典</p><p class="ql-block">生3:请教老师</p><p class="ql-block">生4:找度娘</p><p class="ql-block">生:……</p><p class="ql-block">师:现在用哪种办法最好?</p><p class="ql-block">生齐答:看插图</p><p class="ql-block">师:我还是分不出呀!怎么才能知道哪个是铁罐,哪个是陶罐?</p><p class="ql-block">生1:看颜色,颜色单一的肯定是铁罐,好看那个就是陶罐。</p><p class="ql-block">生2:我不同意。铁罐也可以很好看呀。我觉得要看手柄,一个手柄的是铁罐,两个手柄的是陶罐。</p><p class="ql-block">生3:有盖子的是铁罐,没盖子的是陶罐。</p><p class="ql-block">生4:不对!有没有盖子和手柄是根据需要来定的,通过这个判断不是和猜一样了吗?</p><p class="ql-block">师: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吗?</p><p class="ql-block">生4:老师,我家插花用的都是陶罐。右边那个和我家里的花瓶很像,所以我觉得右边那个就是陶罐。</p><p class="ql-block">师:不错!你联系了生活实际来判断。</p><p class="ql-block">生5:老师,我和他们的都不一样。</p><p class="ql-block">师:愿闻其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生5:老师,你还记得《司马光》吗?里面瓮的解释是口小肚大的陶器。我觉得陶罐很有可能就是口小肚大,我觉得这样判断更准确。</p><p class="ql-block">师:哇!你真厉害!联系旧知来判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都应该学习你这种学习的方法。</p><p class="ql-block">生6:老师,我说的一定错不了!我预习了课文,陶罐谦虚,铁罐傲慢。从它们的表情,我就能判断出来了。</p><p class="ql-block">师:预习,这是个好方法!难怪你那么自信!</p><p class="ql-block">生7:老师,我觉得我的方法又简单又准确。你看,课文开头有一幅插图,上面画了两个罐子,课文结尾也有一幅插图,只剩一个罐子了。那个一定就是陶罐了!</p><p class="ql-block">师:真棒!你观察真细致!确实是非常有效的判断方法!</p><p class="ql-block">师:有了大家的帮助,老师现在一眼就能分辨铁罐和陶罐了。谢谢你们!学习的方法千千万,只要肯用心,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陶罐和铁罐》(教学片段二)</p><p class="ql-block">生1:老师,为什么铁罐那么傲慢无礼,陶罐还是笑眯眯的呢?</p><p class="ql-block">师:《论语》有云:人不知…</p><p class="ql-block">生齐答: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p><p class="ql-block">生1:哦,懂了!陶罐就是这样的君子!</p><p class="ql-block">生2:宰相肚里能撑船!陶罐是“宰相”,呵呵……</p><p class="ql-block">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p><p class="ql-block">生齐答:陶罐。</p><p class="ql-block">师:我也喜欢!陶罐讨人喜欢,是因为它谦虚有礼。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陶罐一样谦虚有礼!毛主席说过:谦虚……</p><p class="ql-block">生齐答: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p><p class="ql-block">师:老师还想送你们一句话:严于律己,宽以待人!</p> <p class="ql-block">  《陶罐和铁罐》(教学片段三)</p><p class="ql-block">师:问题是最好的老师。课文学完了,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p><p class="ql-block">生1:老师,我有问题:宫殿倒塌了,为什么易碎的陶罐却保存得完好?</p><p class="ql-block">师:是呀,面对铁罐,连碰都不敢碰的陶罐,遇到宫殿倒塌这么大的灾难,怎么还能安然无恙呢?</p><p class="ql-block">生2:也许宫殿刚倒时,土就把它盖住了,所以才没碎。</p><p class="ql-block">生3:如果宫殿倒塌,易碎的陶罐都会碎,那我们现在怎么还能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有文物出土呢?</p><p class="ql-block">生4:你们会不会想多了?这就是篇寓言故事,如果碎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寓意还怎么传达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台城》教学片段</p><p class="ql-block"> 读到“六朝如梦鸟空啼”时,怕孩子们理解不了,就多说了一句——六朝,指的是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话音刚落,就有孩子举手了。</p><p class="ql-block">生1:老师,我有疑惑。你说“六朝”里面包含“宋”,作者韦庄是唐朝人,他能预知未来吗?怎么把还没到来的宋朝也写进去了呢?</p><p class="ql-block">师:怪老师没讲清楚。</p><p class="ql-block">生2:老师,不能怪你!他只知道唐宋元明清,但他没弄明白此“宋”非彼“宋”。照他这样理解,《守株待兔》里的宋人也是唐朝之后的宋朝的了。我们都知道《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这可跟宋朝扯不上半点关系。</p><p class="ql-block">师:谢谢你这么维护老师!你们俩都是博学的孩子。既然他提出了这个疑惑,你能帮帮他吗?</p><p class="ql-block">生2:老师刚才讲了六朝包括了宋、齐、梁、陈,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不是指后面的宋朝。老师,还是你说吧,我好像也讲不清楚。</p><p class="ql-block">师:……</p> <p class="ql-block">  最是无用最有用!一直坚持的海量阅读,在最平常的课堂上,一次又一次地惊艳到我!感恩遇见,遇见这群爱阅读的孩子,我不敢停留!教学相长,大抵就是如此。现在的课堂,最享受的就是聆听!听孩子们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为他们的奇妙想象着迷;听孩子们一回又一回精彩的解答,替他们的博学多闻点赞!我可爱的孩子们,坚持表达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老师永远是你们最忠实的粉丝,站在你们身后,为你们鼓掌叫好!</p> <p class="ql-block">撰稿:贺小娟</p>

陶罐

铁罐

老师

片段

教学

孩子

插图

你们

手柄

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