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运河的老、新船闸

天竺国卿

<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巴拿马运河的老、新船闸</b></h1> <div><br></div> 巴拿马运河横穿巴拿马地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连接了巴拿马市和科隆市,是重要的国际航运要道。航道全长81.3公里,最宽处304米,最窄处152米,水深13.5~26.5米,能通航大型远洋海轮。从运河中线分别向两侧延伸16.09公里的地带,为巴拿马运河区,面积1435平方公里。运河的两端各有一个世界级的大港口,北端是克里斯托瓦尔港,南端是巴尔博亚港;与运河平行的有巴拿马地峡两洋铁路和博伊德—罗斯福公路。运河的通航使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缩短1.48万公里,每年通航的船舶达1.3万艘。 <div><br></div> 1883年2月,法国政府委托洋际运河公司开凿巴拿马运河,来自55个国家的4万大军进驻施工,由于毒虫遍布,疫病蔓延,死伤无数,进展艰难。施工四年之后,法国人才发现巴拿马地峡中的加通湖水准与海平面相差26米,而且临太平洋一侧的海平面比加勒比海低20多厘米,根本无法修建原本规划的海平式运河,这个迟到的发现给法国开凿运河以致命的打击。1889年被迫停工。1894年法国政府牵头另组了一家公司,接手运河续建工程,决定将原来的海平式运河改成船闸式运河。但由于预算严重超标以及工期延后需支付违约补偿等原因,巴拿马运河成了一桩不可完成的烂尾工程。<div><br>▼百年前开凿巴拿马运河的老照片<br></div> ▼1914年美国第一艘海轮通过巴拿马运河 <div><br></div> 1903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美马条约》,将运河开凿权转交给美国,美国以首付1000万美元、1913年起每年再付租金25万美元的代价,获得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运河和运河区的权利。1904年,美国接手开凿动工,历时10年,1914年8月15日完成了试航,1920年6月12日向国际开放。从1914年运河通航后的86年中,共有82.5万艘船舶通过巴拿马运河,通过运河的货运量占当时世界贸易货运总量的4.3%。据巴拿马运河管理委员会统计,自1920年运河向国际开放后的60年中,美国从运河收取的通航费共450亿美元,而巴拿马仅得11亿美元。对于这种不平等的“国中之国”,巴拿马政府和人民坚持不懈的斗争。1977年美国被迫与巴拿马签订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废除了1903年的《美马条约》,运河的经营权和领导权由两国政府官员组成的运河委员会负责,运河区的海关和移民、邮政、司法管理等交由巴拿马负责。按新条约规定,1999年12月31日美国将巴拿马运河所有土地、建筑设施和管理权都交还给巴拿马,但在巴拿马国家安全问题上美国仍保留军事干预的权利。 <div><br></div> 巴拿马运河不是苏伊士运河那样的海平式运河,而是船闸式运河,俗称“爬楼梯”,从一端爬上去,在另一端爬下来,整个航程耗时15~20个小时。具体来说,如果从加勒比海到太平洋,先由科隆的入口向南经过利蒙湾的11公里进口航道,再通过三级<b>加通船闸</b>(Gatun Locks),升高26米,进入加通湖。进到加通湖最宽处转向东南,到甘博阿(Gamboa)后沿人工开凿的盖拉德渠(Gaillard Cut)航驶13公里。再通过<b>佩德罗米格尔船闸</b>(Pedro Miguel Locks),降低9米,进入高于海平面16米的米拉弗洛雷斯湖(Miraflores Lake)。然后轮船通过一条长约2公里的水道,在<b>米拉弗洛雷斯</b>由两级船闸降低至海平面,进入太平洋的巴拿马湾。各级船闸的水源是靠加通湖、马登湖(Madden Lake,又名阿拉胡埃拉湖)和米拉弗洛雷斯湖的重力水流运作,这些湖的湖水是由查格雷斯河(Chagres River)及其他几条河流汇成的。另外,在两端海洋的运河入口航道两侧都筑有很长的防波堤,南端从巴尔博亚港(Balboa)到3座小岛(瑙斯Naos、佩里科Perico、弗拉明哥Flamenco)也筑有堤道,既防大风侵袭,又减少航道的淤积。 <div><br></div> 巴拿马运河的船闸三级上升,三级下降,共六级,而且双向两航道,总共12个闸室,16座闸门,它们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均一致。每一座闸门有两门扇组成,每门扇宽20米,厚2米,高度为14~25米不等;每闸室长308.4米,宽33.53米,深12.55米。门扇的开闭和闸室的充水放水均由船闸闸墙上的控制塔操控。宽大的海轮必须由闸壁顶部齿轨上的电动机车牵引通过船闸,并设防护链,以确保船舶不撞壁,不撞闸。<div><br>▼巴拿马运河北端的三级加通船闸,升高26米。<br></div> ▼巴拿马运河南部的一级佩德罗米格尔船闸,降低9米。 ▼巴拿马运河南部的二级米拉弗洛雷斯船闸,降低16米。 <div><br></div> 允许通过巴拿马运河最大船舶的总长289.56米,船幅宽度32.31米,在热带淡水中吃水深度12.04米,从水线到船最高点的限高为57.91米。货轮载重限在6.5~8万吨,但由于吃水限度,最大载货量限制在5.25万吨,多余货物须由铁路或公路转运。这些限制都是2016年以前针对老运河和老船闸而言,如今扩建了新运河和新船闸。<div><br>▼轮船行驶在加通湖上<br></div> ▼轮船通过开凿的盖拉德人工渠 ▼巴拿马运河上的北美大桥 <div><br></div>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投运的船舶越来越大,巴拿马运河原有通航7.6万吨的航运条件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海运需求,巴拿马政府于2006年4月24日正式提出总投资52.2亿美元的运河扩建计划,并获全民公投通过。2007年9月3日扩建工程动工,2016年6月26日竣工通航。根据扩建计划,在运河的两端各修建一座三级提升的船闸和配套设施。新建船闸的长度为427米,宽度为55米,深度为18.3米,限制吃水15.2米,超巴拿马级的新船型船宽由32.3米增至48.2米,集装箱船的载箱量也从5000箱增至1万箱,增加了整整一倍,通航的经济效益得到很大提高。每年有1.7万艘巨轮通过新运河,货物年通过量从原来的3亿吨增加到6亿吨。<div><br>▼巴拿马新运河和新船闸的位置<br></div> ▼北段的新、老运河和船闸位置 ▼南段的新、老运河和船闸位置 <div><br></div> 原先,亚洲至美国东部地区的大型集装箱船只能运到美国西部港口,再通过美国国内的铁路拉到美国东部。现在载重10至16万吨级的油轮和集装箱船可以直接通过新巴拿马运河,无需绕道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航程缩短了一半。中国从墨西哥湾和委内瑞拉进口原油,直接由巴拿马新运河经过,运输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大型远洋船舶可以走东西方向上的环球航线,降低全球东西方向的货物运输成本。<div><br>▼下图右边是老船闸,左边是新船闸<br></div> ▼下图左边是老船闸,右边是新船闸 <div><br></div> 然而,载重20万吨以上的更大海轮需走合恩角航道,因此巴拿马、美国、中国等国家正在谋划开凿更大的中美洲地峡的新运河。方案很多,主要有两种比较可能的规划。一种是在巴拿马境内今巴拿马运河以西15~20公里处,从太平洋一侧的凯米托港到大西洋一侧的拉加尔托港开凿一条新运河。新运河全长100公里,开挖深度拟为今运河的2.5倍,落潮时水深30米,涨潮时水深40米,可通航30万吨级巨轮。这将是一项举世罕见的宏大工程,需挖土方10亿立方米,总耗资高达200亿美元,整个工程至少需要14年时间。全球期待它能早日变为现实。<div><br>▼16万吨级的巨轮通过巴拿马新船闸<br></div> <div><br></div> 另一种规划方案是新建尼加拉瓜运河。运河线路从加勒比海沿岸的蓬塔戈尔达(Punto Gorda)河口,沿杜乐河进入尼加拉瓜湖,再凿通里瓦斯地峡,到达太平洋沿岸的布里托(Brito)河口,全长约278公里,是巴拿马运河长度的三倍。其中船闸部分长420米,宽度60米,深度22米以上。规划航道底部宽度230~520米,水深27.6米,通航能力约每年9100艘,通行船舶最大吨位达40万吨,工程将耗资500亿美元。40万吨的大船从上海到巴尔的摩,走尼加拉瓜运河航线要比苏伊士运河短4000公里,比绕道好望角短7500公里。中国富商王靖在香港成立尼加拉瓜大运河开发公司HKND集团(简称香尼集团),承建运河并获得100年经营权利。2013年6月13日,尼加拉瓜国会批准了该运河计划。2014年7月30日,香港HKND集团与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葛洲坝集团计划进行股权投资。2014年12月22日,尼加拉瓜运河在里瓦斯市举行开工典礼。 <div><br></div>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2013年6月17日、7月3日,2014年12月22日、23日连续四次明确表态,中国和尼加拉瓜之间没有外交关系,有关运河项目是民营企业自主行为,与中国政府无关。有人说这是一个“骗子工程”,与藏东南引水到南疆的“红旗河”骗局一样可笑。果然六年多时间过去了,至今未见实质上的施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