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十四讲 赋的讲究(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什么是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赋,又称“辞”“辞赋”,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章体裁,盛行于汉代。现在一般只称“赋”,或“辞赋”并称。如果严格细分,“辞”与“赋”是有所区别的,这里只称“赋”,包括“辞”在内。赋,作为文章篇名,最早见于战国时的荀卿,作有《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五篇。知,同“智”。箴,即“针”。荀作虽然称“赋”,但还只是赋的源头。到了汉代,赋这一文体大兴,成了一代文学的主流。按元代祝尧的说法,“赋”是取义于《诗经》“六义”之一而命名的,六义是“风”“赋”“比”“兴”“雅”“颂”。“风雅颂”是体裁,“赋比兴”是表现手法。“赋”,是手法之一。清代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谓:“赋为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尚是浅说。须知化工妙处,全在随物赋形。故自屈、宋以来,体物作文,名之曰赋,即随物赋形之义也。”随物赋形,是说根据物的形态加以描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汉代以后,“赋”就成为一种文体的专称了。其特点是以铺陈为主,也间用比兴,既可以体物写貌,又可以言志抒情,其语言特点介乎诗与散文之间。讲究句法、押韵,是赋与散文的主要区别。马积高为叶幼明《辞赋通论》所作序中写道:“中国古代的赋是一种很复杂的文体。大致地说,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近于诗,或者简直就是诗。”姜书阁认为“赋出于诗,亦为诗类,无疑”(《汉赋通义》上卷)。从句法之讲究,押韵之和谐,声律之铿锵,对仗之工巧,诗体赋、骚体赋,尤其“诗化”了的赋体作品,应该说都是“近于诗”的。骈赋和律赋,则处于诗与文之间——韵律近诗,句法、结构近文,这当是赋与诗歌词曲并称的原由。而从行文的不受拘束,句法的灵活多变,句子的长短交错,内容的广泛包纳上看,汉散体大赋和唐宋以后的文体赋,是更“近于文”的,其不同主要是赋讲押韵;当然以铺叙为主等写法,也有不同于骈文和散文之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赋的起源,说法不一,大体不离《诗经》、楚辞、文史、诸子。赋的体式有几种,各有其特点,其源也各有所自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赋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受其他文体(如骈文、律诗、散文)的影响,其体式也逐渐多样化。总体上说,大体还可分为六种体式。</p> <p class="ql-block">声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篇内容选自《诗词曲赋常识十五讲》,纯属个人爱好,与美友学习共享,版权归原著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篇作者予以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