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冈身线,美出新视界

王新文

<h3>  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开通营运以来,惊艳了无数乘客。这是上海首条全线全功能一次性开通最高等级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的地铁线路。同时,在沿途车站的装饰上叠加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化元素,使之成为一条极具人文色彩的靓丽风光线。</h3> <h3>  列车没有传统驾驶室,车头与车廂贯通。因此,驾驶舱位置成为了乘客优先选择并打卡的热门区域。</h3> <h3>  透过车头车窗,隧道内的轨道、电缆线、信号灯等设施一览无余。</h3> <h3>  在车头还能第一视角看到列车在隧道里疾速行驶的情景。</h3> <h3>  环形氛围灯搭配其独特的档风板造型辅以金色玻璃钢座椅,令整个车厢看起来宽敞明亮。</h3> <h3>  香槟金是15号线的标志色。“土豪金”玻璃钢座椅显得很大气。</h3> <h3>  在当今手机寸步难离的年代,15号线首次在车厢内设立了多功能充电台,配置了智能无线充电座和USB接口,充分展示了人性化设计特点。</h3> <h3>  站台新造型的长椅。部分站点的长椅具有加热功能,冬天坐在上面会很舒适。</h3> <h3>  “冈身”是上海沿海地区特有的地理现象。3000多年前,在上海西部形成了纵贯南北的古海岸线,由西北至东南走向的贝壳砂堤构成,即冈身线,这条线孕育了辉煌的上海古文明。</h3> <h3>  千年变迁的沧桑轨迹,奠定了城市建设的精神基础。15号线的走向正好与古海岸线相平行。因此,全线路从“冈身”线出发,采用多种设计手法,衍生出从大地到古海岸过渡的装饰设计理念。<br></h3> <p class="ql-block">  在车站的色彩定位中,全线标准站(除特色站外)从北到南依次选用岩石棕——滩涂橙——沙滩金——海水蓝四种主题色,呈现出由大地到海岸色彩的完美过渡,让乘客在列车的行驶途中,领略沧海桑田的视觉变换。</p> <h3>  岩石棕(顾村公园至上海西站)</h3> <h3>  滩涂橙(铜川路至吴中路)</h3> <h3>  沙滩金(桂林路至华泾西)</h3> <h3>  海水蓝(虹梅南路至紫竹高新区) </h3> <h3>  15号线路全长42.28公里,为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史上一次性开通最长的地下线路。沿途共设地下车站30座,一站一景,颜值爆棚。<br>  全线要经过多座公园、植物园,以公园命名的车站就有3个:顾村公园站、长风公园站、桂林公园站。</h3> <h3>  顾村公园是一座集风景观赏、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森林公园。园内樱花最负盛名,共种植樱花1.4万余株,品种约110多个。每年3至4月份的上海樱花节都会吸引众多市民蜂拥而至。</h3> <h3>  顾村公园站是15号线最北端的起止站。地铁5号口出站西行约300米到达顾村公园2号门。</h3> <h3>  顾村公园站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樱花,全站粉色系,充满樱花元素。</h3> <h3>  站厅采用樱花花瓣状顶面造型,用垂挂下来的金属网以及星星点点的灯珠模拟花瓣与花蕊,营造出浪漫的美感。</h3> <h3>  在站厅的墙壁上展现了一幅以樱花为主色调的大型艺术装置《绽放春天》。以顾村公园春天樱花盛开的季节为背景,运用生动有趣的当代动漫绘画风格,描绘了春天的故事。</h3> <h3>  壁画表现了春暖花开燕归来的春意盎然的景象,勾勒出了灿若云霞的樱花主题,进入站厅,仿佛置身于樱花林中。</h3> <p class="ql-block">  长风公园是上海市大型综合性山水公园,始建于1957年,原名碧萝湖公园。1959年建成开园,取《宋书•宗悫传》中:“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意,更名为长风公园。</p> <h3>  1958年公园二期工程,靠人工挖掘出一个面积220亩、平均水深1.5米的湖,又将挖出的土石堆成了一座占地15亩、高26米的山。取当年毛泽东发表的《送瘟神》诗句,将人工湖命名为“银锄湖”,人造山命名为“铁臂山”。1998年在湖底新建了一座海洋世界。这些成为了现在长风公园主要景点。</h3> <h3>  从15号线长风公园站2号口出站,步行1分多钟即可到达长风公园4号门。</h3> <h3>  站厅将长风公园山水元素巧妙地融入装饰之中。顶部金属网柔性挂片象征着蜿蜒曲折的河水在流动,乘风破浪之势彰显当年和现代上海的城市精神。</h3> <p class="ql-block">  顶部的蓝色天花板和白色波浪形状表现了长风海洋世界的特色。</p> <h3>  在长风公园站内有一座艺术装置叫“是的哈猛”(英语steel arm的幽默谐音,意为钢铁手臂),结合长风公园内人造山的抽象几何元素,还原了一座雕塑“铁臂山”。</h3> <h3>  艺术装置的整体造型采用金属包柱结构,表面运用多层次的漆艺,精心模拟出岩石的光洁和肌里效果。</h3> <h3>  这座由多边形块面及双重质感拼接出来的多维度空间艺术装置,如果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能让人产生不同的艺术想象,体现了力量的美感、向上的气势和历史的见证。</h3> <h3>  “是的哈猛”的创作灵感来自于铁臂山,表达了“铁臂”的力量感,赞美了当年建设者的拼博奋斗精神。</h3> <h3>  孩子们走过“是滴哈猛”,仿佛走进当年的童年乐园,那是几代上海人心中难忘的记忆。</h3> <p class="ql-block">  桂林公园始建于1929年,原系上海黑社会大佬黄金荣私人别墅。1957年全面整修,在园内种植20多个品种的桂花树1000多株,易名桂林公园。每年9月上海桂花节在这里举行。</p> <h3>  桂林公园采用江南造园技法,布局精巧别致,建筑风格明快。小桥流水,楼台掩映,亭榭参差,曲径通幽,颇具中国古典园林神韵。</h3> <h3>  桂林公园各具特色的造型门洞。</h3> <h3>  从15号线4号口出站,到桂林公园北门不足百米,步行约1分多钟即可到达。</h3> <p class="ql-block">  桂林公园站以“古韵新香”为主题,采用中式屏风造型,将桂林公园内的亭台楼榭、叠山立峰等景观点缀其中,尽显江南园林意境之美。</p> <p class="ql-block">  站厅的柱子、横梁等处处可见婉约淡然的中式窗格和桂花元素,简洁大气。</p> <h3>  盛开的桂花国画和造型门洞的剪影惟妙惟肖。</h3> <h3>  墙面两侧金属镂雕屏的瓦片、窗格、太湖石随影随势,不拘一格。</h3> <h3>  折面上由艺术家精心彩绘的朵朵桂花、蝴蝶蜻蜓、旗袍人物以及词句书法等巧妙穿插,气韵浑然天成,布局匠心独具,整个铝板烤漆的屏风仿佛散发着古韵新香。</h3> <h3>  15号线沿途连通了9所高校共10个校区,是上海高校学生党的一大福利。华东理工大学是唯一以高校命名的车站。</h3> <h3>  站厅的装饰以《时空留痕》为主题,以知名高校华东理工大学为背景,着力呈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机械齿轮的组合、抽象的化学元素符号、螺旋旋转的分子结构,令科研与教学的气氛扑面而来。</h3> <h3>  华东理工大学的前身为化工学院,在站厅吊挂装饰上采用化学键的简化装置与学校文化相呼应,并使用红砖与大块灰砖墙作陪衬,工业风与时尚的完美融合,营造了质朴、醇厚、典雅的校园风。</h3> <h3>  在地铁空间依次呈现工业革命发展的元素,蒸汽机、机械、发电、太阳能、基因、电子、人工智能、物理粒子,既是对人类工业文明历史的回顾,又是对未来的展望。</h3> <h3>  娄山关路站虽然没有各种炫酷的特效装饰,但整体风格充满现代元素,时尚感十足,进入站厅,高颜值的空间让人为之震撼。</h3> <h3>  站台走廊顶面的彩色木板装饰简洁大方,在色彩上运用了意大利著名画家乔治•莫兰迪笔下的超流行色系——莫兰迪配色,低饱和度的灰系颜色营造出了足以让人心神安宁的隐秘氛围。</h3> <h3>  车站内基本是以金黄色、银白色和黑色为主体,再搭配上艺术感的设计,使站厅更具特色。</h3> <h3>  亮黄色系墙面和大厅上部白色折纸垂帘,在北欧明亮风情之中又带有一股硬朗。</h3> <h3>  吴中路站将地铁站功能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带给乘客一种广阔的空间感和很强的视觉感,被誉为上海最美地铁站,</h3> <h3>  站台顶部的流线型LED灯带造型设计颇为吸睛。如果你不注意就不会意识到这其实就是上海地铁运行图。</h3> <h3>  而光的运动轨迹和站台两边的列车行驶方向是一致的。</h3> <h3>  随着扶手电梯缓缓上升,首先看到的是笼罩下来的灰色穹顶,接着一座虹光映照的无柱拱形站厅映入眼帘,相当震撼。</h3> <h3>  站厅在设计上开创性地采用了预制大垮叠合拱形结构,将上海浦江两岸的天际线,用76米长的画卷呈现于拱廊,配上灯光闪烁,繁华都市风情扑面而来。</h3> <h3>  这种以冲孔铝板“剪纸”艺术为主要元素,将空间打造成为一幅蕴藏无限可能城市画板的设计,的确给乘客带来了空前想象的视感体验。</h3> <h3>  由于吴中路站附近施工场地狭小,大型预支构件运输比较困难。因此采用了无柱方案。不仅凭超高颜值出圈,还节省了50%的施工时间。</h3> <h3>  浦西的建筑剪影。</h3> <h3>  浦东的建筑剪影。</h3> <h3>  为了保证拱顶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展现大跨度拱形的结构美及真实性,没有用吊顶覆盖,保持原始真面目,使拱顶更清爽。</h3> <h3>  简单而直接地用穿孔铝板塑造了层层叠叠的浦江两岸的城市景象,是对上海摩天楼之城的抽象表达。</h3> <h3>  这座大跨度站厅净跨达21.6米,创造了国内软土地区首座无柱无遮档圆拱顶大空间车站的历史。</h3> <h3>  通过美轮美奂的LED灯光秀,穹顶会变幻出各种炫酷色彩,如耀眼白、科技蓝、晚霞紫等,将浦江两岸的天际线梦幻动感地呈现出来,营造了绚烂多姿的视觉效果。</h3> <h3>  站厅层连接到站外的通道也进行了精心设计,两边墙壁上的灯带造型从艺术的眼光看,描绘的应该是上海高楼大厦。</h3> <h3>  上海南站是15号线最大的换乘站,和高铁、普铁、公交以及地铁1号线、3号线交汇。所以,在设计上重在实现与其它交通方式的换乘,用便捷交通提升城市的温度。</h3> <h3>  站台顶部的图案让人首先想到的是奢华瑰丽的意大利珠宝品牌——宝丽格的宝石造型。</h3> <h3>  扶手电梯两侧的颜色似乎是充满浪漫的蒂夫尼蓝色系。</h3> <h3>  整个地铁站的设计元素和色调搭配都透露出满满的高奢风。</h3> <h3>  上海南站的站厅在设计上也采取了无柱拱顶结构造形,取消了公共区域的立柱,将主体部分的顶板设置成弧形,提高空间感。</h3> <h3>  无柱车站的大空间显得通透敞亮,有规则的菱形花纹天窗弧顶,像一张巨大的网,轻松化解了大客流转换给乘客带来的心理压力。</h3> <h3>  同样无柱的换乘通道,其条形装饰宛如时空隧道,随着灯光带的变换充满神秘感。</h3> <h3>  由于站厅层主体一侧与商业下沉式广场连通,将地铁、国铁、公交、商业各类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实现了综合换乘功能。</h3> <h3>  紫竹高新区站是15号线南端的起至站,也是历史上“冈身”的入海处,又位于高新技术区域。所以,在站厅的设计上采用高新技术元素,让人既能感受到古海岸的演变,又能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h3> <h3>  站厅艺术装置以“海纳百川•科技感”为主题,运用点、线、面的构成,动静结合,呈现出由海洋到陆地、再到城市的演变过程。</h3> <h3>  整个画面采用海沙作为艺术装饰主体,配以灯带镶嵌,划出层层海浪波纹,暗示了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h3> <h3>  顶面设计也颇为巧妙,蓝色的装饰铝板宛如浮动的海浪翻腾不息。</h3> <h3>  有人说,15号线是一辆从远古驶来向未来奔去的列车。因为其正好行驶在数千年前的冈身线,昔日的砂堤已是产业聚集的高新区。置身于这趟无人驾驶的列车内,穿越在深邃的隧道,不仅完成了轨道交通由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的飞跃,而且必将会奔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