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荣的美篇

高荣

<p class="ql-block"> 0055部队在洋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0055部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12军35师的代号,下辖103、104、105三个团。师长李德生(52年9月升任12军副军长)、齐丁根(52年12月~54年4月);政委刘昌(51年3月~52年8月。1951年3月18日, 随12军从辽宁省宽甸县长甸河口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4月17日起参加五次战役。在第一阶段,打垮土耳其旅突破“三八线",进逼汉江。第二阶段突破加里山,截断洪阳公路,激战自隐里,直抵兄弟峰。1951年11月,31师所属91、92、93团及35师104、106团(105团为师预备队驻守上甘岭地区最高峰五圣山),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经过艰苦奋战收复和巩固了阵地,挫败联合国军疯狂反扑,彻底粉碎了职合国军吹嘘的“金化攻势”,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p><p class="ql-block"> 1953年春,根据上饶专员公署指示,上饶县政府(今广信区)将在罗桥乡畈头村约1158亩土地划拨给12军35师建设连家塘营房。1954年4月25日,12军35师凱旋归国,5月中旬左右,师部及103、104、及炮团进驻连家塘营区,因连家塘营区尚未全部竣工,105团移驻广丰县(今广丰区)洋口镇。</p><p class="ql-block"> 洋口镇是个有千年历史底蕴的古镇,座落在广丰县西南,上饶市东南方向,距县城10公里,离市区15公里,上(饶)广(丰)公路在镇北丰溪河北面设有河北汽车站,镇区丰溪河有上、下两座浮桥横跨丰溪河。洋口由于有丰溪这条母亲河作为货运通道,自明代中、后期自然而然地成为广信府有名的物资集散中心,商贾云集,生意兴隆,街上半数以上住户都是从事各种生意的大、小老板;有六行(烟行、竹木行、米行、冬笋行、夏布行、雪梨行),五坊(粉皮坊、糖坊、酒坊、豆腐坊、酱油坊),一站(食盐经销站),一店(箍饼店)等大商铺十几家。镇区十几家名门望族都有大屋,光翁家一姓就有大厅5处(其中一座大厅,传说太平天国时做过李秀成的忠王府)。驻扎部队不成问题了。</p><p class="ql-block"> 105团团部驻洋口区政府(今详口镇政府),三个营分别驻中心街、中山街、长春街、湖塘村(今湖边居)、洋江村(今洋江居)民房。在中心街鸡墟沿今谢冬兴理发店东边小弄进去谢家厅有3个西厢房,驻了一个排的志愿军。当时我家租住在小弄东头隔一间店,放学后和星期天就会去志愿军叔叔(哥哥)那里玩。</p><p class="ql-block"> 35师入朝前驻川东壁山时,大批青年踴跃参军,部队补充了大量四川新兵,我接触过几个四川籍志愿军战士,现在只记得有位叫钟民安的小个子战士,是个健谈幽默且平易近人的人,与我关系比较好,他还送了一张朝鲜纸币给我。纸币正反面通体绿色,正面有朝鲜首相金日成肖像,还印着不少朝鲜文字,四角印有阿拉伯数字“20”,可能是币值,纸质挺括,图案精美,比我国第一套人民币质量好得多。</p><p class="ql-block"> 这支部队纪律严明,虽然驻在民居,但对群秋毫无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往在我们隔壁的一个副排长,上街时没把军装上衣领口风纪扣扣上,被团纠察队员发现了,便上前纠正,这个副排长态度有点倨傲,与纠察队员起了争吵,纠察队员立马拉下脸,伸手扣住副排长胸前衣服,生拉硬拽地要把副排长揪到团部去,副排长右手扳住弄口门框死活不去,纠察队员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肯放手,副排长只得无奈地乖乖的随他去团部。</p><p class="ql-block"> 离我家不远的翁家大厅和东头的偏厅(后曾为洋口派出所)住了两个排,与我们隔壁的正好一个连,全连就餐处就在谢家大厅空地上,一个班围着一个白色的装满菜的大脸盘,蹲在地上用餐。用餐前按照部队的老传统先要唱一支歌,然后听哨声开饭。到现在我还记得他们唱的一首歌《我们是坚守五圣山的英雄》的前几句:“我们是坚守五圣山的英雄,我们是坚守五圣山的好汉,五圣山在朝鲜,洪川北,横城南,南北之间至高点……”,雄壮的旋律,铿锵的歌声,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p><p class="ql-block"> 105团有支命名“战斗”的篮球队,在团部大院建了球场,因为当时洋口没有像样的球队,他们鲜有对手,只好组织营、连之间对抗赛。球队有个黒黑的矮个子队员,三步跨篮时,双手抱球放在裤档上,跃起后双腿与上身成90度,双脚向前蹬,这种姿势使对方防守队员无法近身防守,命中率比较高。我学会打篮球后,试图用这种方法投篮,终因难度太大而放弃。</p><p class="ql-block"> 1954年秋,江西省军区文工团来洋口慰问0055部队,在洋口粮管所对面河滩草甸子上搭建临时舞台,省军区文工团女团员头戴大盖帽,身穿黄色连衣裙军装,脚蹬黑色长统皮靴,梳着过腰乌黑发亮的辫子,妩媚中透着威武,风度翩翩,成为洋口街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演出节目为短小精干的歌舞、曲艺,以朝鲜元素为主,大多数节目都忘记了,只记得有女声合唱《江西是个好地方》,另有一曲女声对唱还记得前面一段:“嫂嫂你今天捣了一天米,今夜晚你要好休息;妹妹你也出了一把力呀,那功劳里也有你”。演出时,部队坐在台前中心位置,群众在部队左右和后面站着观看。</p><p class="ql-block"> 原先洋口上浮桥是左右用两块桥板横对河水一块接一块铺在浮桥船上的,部队驻洋口后,团部和各苔都配备了美国吉普车(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战利品)过不了浮桥,于是把桥板改直铺为横铺,在浮桥船上两边用粗木头架设横梁,在横梁上不留空隙地铺上20至30厘米宽、2米多长的木板,便可通过吉普车了,而且群众过桥步行、挑担更平稳安全。我家对面开打银店老板绍裘叔(姓翁)因患急性阑尾炎,需去医院动手术,就是驻中心街这个营的营长派车把他送到上饶专区医院治愈的。回家后,他见人就说:“解放军汽车开得真稳,一点都不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由于长期征战,一时难以安定下来,部队符合结婚条件的干部没有结婚,经师团有关部门批准,有部分干部在洋口解决了终身大事。据我所知,在我们中心街就有两位营级干部找到伴侣,喜结连理:一位叫张自修,娶大井头翁国良之妺为妻,后来转业在横峰县交通局任副局长,我在横峰工作时到过他家。另一位营级干部(姓名不详)娶做厨师的老三犟女儿为妻,后女方生孩子时不幸去世。</p><p class="ql-block"> 1955年全军大授衔后,105团搬驻罗桥新营房,从此离开洋口。1961年11月,35师移防苏北担任拱卫海防任务,连家塘营房移交总参通信兵部上饶通信兵学校,1967年上饶通校停办,解放军6909工厂接着办厂,上世纪七十年代,6909工厂迁江苏昆山后,29军86师进驻,86师移防福建后,先后有多支部队进驻连家塘营房。真可谓岁月交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据知情人说,原35师营房虽存在,但历经屡次改建,已是面目全非,令人唏嘘不已。所幸李德生将军原住的将军楼依然屹立在那里,也聊算安慰了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