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环境影响人的视野,视野决定人的命运,命运取决于人的选择和把握。</p> <p class="ql-block">故步自封,自以为是,墨守成规,必然导致落实和失败。</p> <p class="ql-block">认识要不断补充、丰富和完善,否则认识就会周而复始,止步不前,停留在原有水平。</p> <p class="ql-block"> 谈“主观与客观的统一</p><p class="ql-block"> 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 class="ql-block"> 冯桂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主观与客观是一对哲学范畴,既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既是世界观,又体现了方法论。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无不体现一定的哲学道理,闪烁着哲学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一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的认识是在实践中获得的;二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三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形成正确的理论,应用实践,指导实践;四是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表现在:一是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二是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误导实践,导致实践失败。</p><p class="ql-block"> 正确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统一,对于我们各个方面有重大指导意义。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提升生活水平与质量,更好的看问题、办事情,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p><p class="ql-block"> 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的客观性。这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与脚踏实地工作作风及严谨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要求人们注重事物发展的本质及规律,注重环境与条件的客观性,注重客观情况的变化;反对唯意志主义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无所作为的错误倾向。</p><p class="ql-block"> 必须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的辩证统一。任何认识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的。客观决定主观,主观依赖客观。主观是指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精神等方面的东西,这些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要获得这些反映,离不开社会实践,离不开客观事物。这些反映有的是现象层面的,是对现象的反映;有的是事物深层次的内在的本质的,是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反映。不管是现象的还是本质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都离不开实践,统一于实践之中。</p><p class="ql-block"> 人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受环境、条件、水平等方面的制约。认识可能是表面的、肤浅的、片面的,没有把握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没有掌握事物的整体性和长期性,也没有深入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事物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制约,表现出来的形式可能是现象的、虚假的、个别的。人们的认识条件有局限,水平达不到一定的程度,导致认识出现片面性、短期性、临时性和局部性。所有认识需要放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去检验、去证实,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反复实践认识的,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入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人们的认识条件变了,时间久了,地点和场所不一了,认识水平提高了,对某一事物需要在实践中重新认识。补充、完善以前的认识,不断经过实践的检验,获得正确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统一。人们在一定时期形成的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客观相符合。地方不同自然环境、社会风气、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素养等各个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每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和工作久了,已经完全熟悉与习惯了居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一旦人们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各个方面变得陌生,对客观事物需要重新认识。旅游是从一个非常熟悉的地方,到一个很陌生的地方。如果对陌生的地方不熟悉、不了解情况,不考虑陌生地方的各种环境与因素,势必会带兴而去,扫兴而回。有很多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游,就是坐坐车,拍拍照,看一眼就转移地方。没有深入了解,没有细心接触,走马观花,粗放式地走一走,浏览一下,最后的结果只能毫无收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量体裁衣,因事而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 class="ql-block"> 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历史的统一。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无不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当事物的具体过程、时间、地点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主观认识应该随之发生变化,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状态、结论等上,要符合变化了的情况。否则就会墨守成规,滑入保守主义的泥坑,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如果只考虑变化的情况,对情况不了解、不清楚,过度超前,也会犯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时间不同了,条件变了,环境不一样了,人的思想观念应该随之改变,处理问题的方法要符合变化了的客观情况。</p><p class="ql-block"> 《吕氏春秋·察今》中有这样的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这个故事说明,事物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情况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要随之变化,看待和处理事物的方法更要随之改变。套用过去的,照搬以前的,受别人的思想观念和做法所约束,是绝对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要求和新的制度。</p><p class="ql-block"> 当今这个社会,不管是找工作,还是单位的变动,以及生活环境的变换,都应该遵循这一哲学原理。生活中无不闪烁着哲学的智慧,工作单位的变动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在进入一个单位之前,你应该全面了解这个单位的领导和职工,了解单位工作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单位的各种制度,了解单位的工资待遇及各种福利。一旦受聘这个单位,就应该接受这个单位的一切,特别是要自觉遵守单位的各项规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服从工作的安排。哪怕你的经验再丰富,以前的工作再辉煌,到了一个新的单位,一切都应该从零开始,抱有归零心态。应该少说多做,把所担负的工作做到极致,彰显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创造自己辉煌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北大一高材生入职华为才一个月,给华为老总任正非写了上万字的建言,在信中指出了华为内部存在的很多问题。任正非接到这封信后,并没有看,而是对手下管理层说:“去核实一下这个人有没有病,如果没有,建议开除。”任正非这一做法,当时在网上受到热议。任正非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呢?依我之愚见,作为青年人到一个单位之后要定好位,这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来到单位之后,首先要做的是什么?最大的任务是什么?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通过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工作业绩,彰显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光说不做,或者说得再好听,不如做得实在。华为发展到今天,完全可以说是藏龙卧虎,人才济济。作为北大的高材生,再怎么“高”,再怎么有“材”,对华为来说那简直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青年人要低调,做人不能狂妄自大,自以为了不起。做事不能好高骛远,要深入基层,从基层做起,从具体工作做起,从细小的方面着手,接地气。定好位,做好事,少说多做,为人低调,勤奋努力,踏实工作,做出成效。</p><p class="ql-block"> 学校相对而言是一方净土,大学生天真幼稚,几乎没有接触社会,没有感受社会的复杂。学校完全与社会不同,想象的与现实的不同。作为未经历社会风浪的青年人,不要自以为是,高高在上,更不能目空一切。应该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一个青年人步入社会的基本要求。</p><p class="ql-block"> 总之,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主观也要符合变化的了情况。一个人不管你的个性心理怎样,不管你的为人处世如何,再怎么有个性,一切都不会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新的环境与条件、新的工作与生活、新的交往与接触,都应该谦虚谨慎。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能违背客观环境和条件,不要违背实际情况。否则,生活不会顺意,工作不会顺利,人生不会顺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1年3月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