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亲情世界——毛泽东杨开慧和他们的儿孙们

福全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父母</p> <p class="ql-block">领袖毛主席与父亲</p><p class="ql-block">1919年11月,毛主席将父亲接到长沙小住,请了与父亲关系最好的伯父毛福生来长沙作陪。毛主席在父亲虚岁生日那天带着弟弟毛泽覃陪父亲、伯父到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这也是他们父子留下的唯一一张合影,合影的左二为父亲毛顺生、左三为伯父毛福生。</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毛泽覃和父亲伯父合影</p> <p class="ql-block">1919年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和母亲合影</p> <p class="ql-block">领袖毛主席与母亲</p><p class="ql-block">1919年春,毛主席接母亲到省城长沙看病,母亲难得来一趟,恰好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毛泽覃也在长沙,毛主席带着母亲和弟弟在长沙的一家照相馆照了一张母子四人的照片:照片中的母亲端庄大方,似有些许的拘束。这张照片成为毛主席与母亲的唯一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作为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一代伟人。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如果让我们跨越政治哲学和意识形态的鸿沟,无论是仰视还是俯视,抑或平视,他都是一座纪念碑式的人物。他个人历史的本身不是传奇,胜似传奇;不是神话,胜似神话。因此毛泽东本人从来就没有走上什么神坛。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劝学,读书,交友,济苍生。读毛泽东的家书,看毛泽东的家人、家世、家事、家风,品毛泽东的亲情、爱情、友情、乡情。一部毛泽东家书可谓是一部革命家为人处世的教诲录,亦是一部政治家从政服官的亲情录。</p><p class="ql-block">《家世•家书•家风——毛泽东的亲情世界》一书比较全面地记述了毛泽东和他的父亲母亲、妻子(杨开慧、贺子珍、江青)、子女(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讷)和儿媳刘思齐、邵华的故事,从毛泽东这个个体的“人”和人性上,发掘和欣赏毛泽东作为政治人物的另面情怀。</p> <p class="ql-block">青年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伉俪情深</p><p class="ql-block">中国最伟大的夫妻:毛主席和杨开慧烈士</p> <h1>伟人的爱情不同凡俗,不唯学历,不唯家境!</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伟人就是伟人,不做俗人之举!这从他们的爱情上也可见一斑!他们的爱情不唯学历,不唯家境,不唯年龄!</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第一,不唯学历。按照当今社会年轻人的择偶观,男的应该比女的学历高,起码也得一样高。很少有女的愿意找一个比自己学历低的男友。但是大家看看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那就不一样。毛泽东是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属于中师学历。而夫人杨开慧那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属于重点大学的本科学历。如果按照现在的常理,他们两人是根本走不到一起的,因为学历差距太大了。但是他们二人恰恰就走到了一起。这足见杨开慧独具慧眼,足见青年毛泽东的壮志豪情,能力智慧与众不同,非同寻常!</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第二,不唯家境。当今社会,很多人找对象,那是掂量过来,掂量过去,非得门当户对不可,生怕吃亏。但看伟人的爱情,就和常人不一样。伟人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而夫人杨开慧的父亲那是北京大学教授,知名学者。他们的家庭差距不可谓不大!但是家境的不同,并没有影响他们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而走到一起!</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第三,不唯年龄!毛泽东比夫人杨开慧在年龄上大了八岁。年龄上的差距也没有影响他们的革命爱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由此可见,伟人就是伟人,不做俗人之举,不为世俗的观念所困扰。他们追求的是共同的革命理想!追求的是志同道合!这对当今青年人的恋爱观是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的!</span></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的婉约词《虞美人·枕上》,气韵高雅,蕴含道不尽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虞美人·枕上》原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p> <p class="ql-block">油画:毛泽东和杨开慧</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p><h1>蝶恋花·答李淑一</h1><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6%af%9b%e6%b3%bd%e4%b8%9c"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101, 100, 95);">毛泽东</a></p><p class="ql-block">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p><p class="ql-block">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p> <p class="ql-block">年画:忽报人间曾伏虎</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杨开慧(油画)</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封没有寄出的信,杨开慧写给毛主席的,满纸都是思念和爱意。</p><p class="ql-block">如果有人说世上没有真爱,那你就好好看看这封信,真爱不但有,而且情深似海。</p><p class="ql-block">杨开慧不光是说说写写,面对死亡,她依旧选择了自己的信仰和爱人。真是视死如归,一点都不带后悔的。</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也思念杨开慧。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p> <p class="ql-block">太珍贵了!1924年,杨开慧抱着几个月大的毛岸青,旁边依偎着2岁的毛岸英,在上海市某家照相馆,留下了这张珍贵的“不完美的完美全家福”!</p><p class="ql-block">一直以为杨开慧带着毛岸英、毛岸青拍的这张珍贵的照片,可能是寄给在外闹革命的毛主席,没想到,毛主席其实就在照相师旁边。您知道是什么原因吗?</p><p class="ql-block">其实是因为当时有严格的规定,严禁党内重要人物拍照留影,所以没有主席的身影。</p><p class="ql-block">这一年,应该是这个家庭最幸福的一年,因为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形势如何严峻,起码有家人一直陪在身边,相互照顾。</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和毛岸英毛岸青</p> <p class="ql-block">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p> <p class="ql-block">毛岸英毛岸青在苏联</p> <p class="ql-block">30年代,毛岸英、毛岸青、蔡妮的合影,他们三个年龄相仿,都是吃过大苦的人。</p><p class="ql-block">毛岸英、毛岸青兄弟是毛主席的孩子,这个大家都知道。蔡妮是蔡和森和向警予的女儿,她的父母都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p><p class="ql-block">蔡妮6岁时,母亲就义;9岁时,父亲牺牲。她自幼父母双亡,也是个苦命的孩子。</p><p class="ql-block">革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第二代,大多都经历过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过食不果腹的年代,经历过命悬一线的二战。所以,他们深深懂得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大多为人低调,生活简朴,穿着朴素,一身正气。</p> <p class="ql-block">30年代,毛岸英、毛岸青、蔡妮的合影,他们三个年龄相仿,都是吃过大苦的人。毛岸英、毛岸青兄弟是毛主席的孩子,这个大家都知道。蔡妮是蔡和森和向警予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1940年,周总理与夫人邓颖超到苏联国际儿童院看望毛岸英(右一)、毛岸青(右三)。</p><p class="ql-block">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俩是毛主席与杨开慧烈士的孩子,自幼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组织找到他们并送到苏联学习。</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毛岸英</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非常温馨又感人的照片。 这是伟人和他的大儿子毛岸英、小女儿李讷一起拍的照片,地点是在延安。 特别是毛岸英抱着小妹李讷,开心的笑,兄妹之情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对子女的拳拳父爱</p><p class="ql-block">1947年9月12日,毛主席致信长子毛岸英,对毛岸英在工作中的进步予以肯定和表扬,建议毛岸英多看明清小说,信中还有对次子毛岸青的赞许。毛主席给毛岸英的信只有寥寥数语,但言语中充满了对两个孩子的无尽牵挂、殷殷真情。</p><p class="ql-block">伟大的领袖培养卓越的子女,致敬伟大的领袖家庭。</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毛岸英刘思齐李讷</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毛岸英李讷</p> <p class="ql-block">毛岸英老照片:参加代表团欢迎大会,担任翻译工作。</p><p class="ql-block">他精通俄语,会说英语,也懂得法语的日常用语</p><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时间是1950年5月。</p> <p class="ql-block">担任俄语翻译的毛岸英</p> <p class="ql-block">1950年,离开老家多年的毛岸英踏上了返回长沙老家的路,经过几日的长途跋涉,毛岸英终于回到了阔别近20年的故乡,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的外婆和舅舅一家。</p><p class="ql-block">高兴之余,毛岸英提议一家人去照相馆拍张合影,留个纪念,谁成想,这张合影竟然成为了他与家人最后的合影。几个月后,毛岸英作为志愿军的一员奔赴朝鲜战争,他这一去竟成为了永别。</p><p class="ql-block">毛岸英的幼年是跟随外婆向振熙长起来的,小的时候,父亲毛泽东因为革命事业常年奔波在外,同为革命党人的母亲杨开慧经常带着他四处奔波,但是,大多数时间,他和弟弟还是会被托付给外婆照顾。所以,除了父母之外,毛岸英最亲的人就是外婆。</p><p class="ql-block">1950年4月初,向振熙过80大寿,毛主席亲自给老太太写了一封祝寿信,连同礼物一起寄了过去。毛岸英因为工作关系错过了外婆寿辰,逐决定于5月返回老家长沙,亲自为外婆送去迟到的祝贺。</p><p class="ql-block">刚刚新婚不久的毛岸英本欲带妻子一天前往老家,奈何妻子临时有事走不开,毛岸英也只得独自一人成行。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毛岸英踏上了去往长沙的列车。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快速倒退的风景,毛岸英的思绪也跟着倒了回去,他想起来幼年时艰苦又异常温馨的岁月。</p><p class="ql-block">从毛岸英有记忆起,父亲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年不在家,外婆怕母亲杨开慧一人无法一边照看孩子一边工作,故而外婆是一直他母亲一起生活的。两年后,因为工作关系,母亲带着他和弟弟毛岸青离开老家来到了上海,一方面,是协助丈夫毛泽东工作,另一方面也算是一家能够团聚,杨开慧母子离开以后,外婆随即也去了舅舅家。</p><p class="ql-block">从1924年到1927年,三年间,毛岸英兄弟跟随父母从上海到韶山,从韶山再到广州等地,几乎是一年换一个地方,直至大革命失败,毛岸英才跟随母亲回到板仓老家,彼时的毛岸英也才刚刚5岁。回到板仓后,母亲便将毛岸英兄弟托付给了外婆照顾,自己则继续秘密从事地下工作。</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外婆虽出身于旧时代,却也曾是大家闺秀的她从小也是受过教育的,识文断字不在话下,平时除了照顾毛家兄弟的生活外,也会教毛岸英他们读书认字,当时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是,每日里能呆在至亲身边,毛岸英觉得很幸福,只可惜,这一份幸福和温存并未持续太久。</p><p class="ql-block">1930年的一天,杨开慧完成任务后秘密潜回板仓的家中看望母亲和孩子,结果中途走路了风声,被特务们发现,当天凌晨时分,百十位特务秘密来至杨开慧家门外,并将她家团团围住,随着一声令下,数十位特务一哄而上,破门而入,瞬间逮捕了杨开慧,巨大的声响吵醒了本已入睡的毛岸英,见到母亲被几个陌生人抓着,毛岸英瞬间从床上爬了起来并冲向了那群陌生人。</p><p class="ql-block">冷血的特务头子当即下令将毛岸英一同抓了起来,就这样,杨开慧连同年幼的毛岸英一起被抓走。</p><p class="ql-block">毛岸英与母亲在监狱里每日都要遭受无尽的折磨和虐待,在监狱的时光是灰暗的,是冷漠的,更是痛苦的,然而,最大的痛苦并非来自于身体,而是心灵。母亲杨开慧宁死不屈的精神彻底激怒了敌人,他们下令处死杨开慧。</p><p class="ql-block">11月14日,敌人早早地来到了关押杨开慧的监舍,杨开慧知道这将会是她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刻,她将毛岸英揽入怀中紧紧的抱住,并在他耳边小声的嘱咐着什么。特务们见状不由分说便强行拉开了母子,就这样,杨开慧在儿子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声中被强行带出了监狱。毛岸英知道妈妈这一次被带走与以往不同,这一天之后,他将再也见不到妈妈。</p><p class="ql-block">杨开慧英勇就义后,毛岸英在我党人士积极营救下被保释了出来,此时的毛岸英已被敌人折磨得就剩下皮包骨。随后,毛岸英再次被送回了外婆家,见到小毛岸英的一瞬间,外婆大声的哭喊了出来……</p><p class="ql-block">在外婆家休养了一年左右,出于安全考虑,舅舅决定还是将毛岸英兄弟三人送到上海,交给其父毛泽东照顾,毕竟老家时局过于动荡,孩子在父亲身边总归更安全些。</p><p class="ql-block">1931年,毛岸英和两个弟弟在舅舅一家的护送下离开了老家,来到了上海,然而这次分别后,再次相见竟隔了近20年。</p><p class="ql-block">1950年,下了火车后,毛岸英便兴匆匆地往外婆家赶,途中搭了几次便车后,终于,在日落前赶到了外婆家,外婆早在堂屋中等他多时了,亲人见面,泪流不止。舅舅一家早已备好饭菜,只待毛岸英的到来。</p><p class="ql-block">简单吃过便饭后,毛岸英提议一家人去照个合影,自他出生,20多年来还从未与外婆舅舅照过合影。外婆听后欣然同意。</p><p class="ql-block">第二日一早,毛岸英便带着一家人来到了照相馆。随着摄影师按下手中的快门,一张难得的合影就此呈现出来。</p><p class="ql-block">看着手里这张合影,毛岸英和外婆等人发自内心地笑了,只是,任谁都没想到,这竟成为了毛岸英与外婆以及舅舅一家的最后,也是唯一一张合影。</p><p class="ql-block">1950年11月25日,远在朝鲜战场的毛岸英遭遇敌军飞机空袭,牺牲时年仅28岁。</p> <p class="ql-block">毛岸英和舅舅一家唯一的合影,也是最后的合影,不久,他牺牲于朝鲜。</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摄于1950年5月底,拍摄地点是湖南长沙某地。照片前排左起,杨瑛,向振熙。照片后排左起,李崇德,杨开智,毛岸英。</p><p class="ql-block">向振熙是杨开慧的母亲,毛岸英的外婆。杨开智是毛岸英的舅舅,李崇德是毛岸英的舅妈,杨瑛是毛岸英的表妹。</p><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向振熙,白发苍苍,慈眉善目。此时的她,刚好80岁。</p><p class="ql-block">毛岸英兄弟三人,从小就跟着外婆一起生活,一直到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那年,毛岸英8岁,毛岸青7岁,毛岸龙3岁。</p><p class="ql-block">1931年,岸英三兄弟被地下党组织护送到了上海。算下来,毛岸英和舅舅一家已经有19年没见了。</p><p class="ql-block">毛岸英此行带着毛主席的三个嘱托,一是代表毛主席向向老太太祝寿,二是给母亲上坟,三是代表毛主席去看望韶山的父老乡亲。</p><p class="ql-block">双方19年都没见了,再次聚到一起,一定是非常开心的。</p><p class="ql-block">然而,毛岸英就此一别之后,竟成了永别。1950年11月25日,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p> <p class="ql-block">1950年,湖南长沙,毛岸英给姥姥过80大寿,与舅舅杨开智,舅妈李崇德,姥姥向振熙合影(小孩名字不详)</p> <p class="ql-block">毛岸英</p> <p class="ql-block">1950年11月25日,毛主席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而毛主席于39天后才得知儿子岸英牺牲的消息。</p><p class="ql-block">这一年,毛岸英28岁,正值青春年华,而这一年,毛主席已经57岁,正是等待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的年岁,却等到的是长子牺牲的悲痛消息。</p><p class="ql-block">今天是毛岸英烈士牺牲73周年的纪念日,永远缅怀岸英烈士,致敬伟大的毛主席,铭记为祖国付出的英雄烈士。</p> <p class="ql-block">1950年11月25日,在朝鲜战场34天的毛主席长子壮烈牺牲。周总理等领导人担心毛主席承受不了老年丧子之痛,未将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呈送毛主席。直到1951年1月2日,毛主席获知岸英牺牲的消息,他强忍悲痛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p><p class="ql-block">伟大的烈士毛岸英永垂不朽,致敬伟大的烈士毛岸英,致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毛岸英和刘思齐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毛岸青邵华回湖南探望外婆</p> <p class="ql-block">61年,毛岸青夫妇和外婆一家的合影,注意,刘思齐身边少了个人。</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摄于1961年,拍摄地点是湖南长沙毛岸青的外婆家。照片前排中间,坐着的那个老人,叫向振熙。照片后排左起,杨开智,李崇德,刘思齐,毛岸青,邵华,杨瑛。</p><p class="ql-block">毛岸青是毛主席的二儿子。1960年,他和邵华结为夫妻。刘思齐是邵华的姐姐。</p><p class="ql-block">人这一辈子,一旦结了婚,也就宣告着自己成人了。毛岸青结婚的时候,已经37岁了。无论多大,结过婚的人,总是要看望一下自己的亲人长辈。</p><p class="ql-block">在毛主席的要求下,毛岸青夫妇在刘思齐的陪同下,回了一趟湖南长沙,去看望他们的外婆、舅舅、舅妈。</p><p class="ql-block">向振熙就是毛岸青等人的外婆,也就是杨开慧的母亲。杨开智是他们的舅舅,李崇德是他们的舅妈,杨瑛是他们的小表妹。</p><p class="ql-block">向振熙老人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她不仅培养了一个为革命而献身的女儿杨开慧,她还对毛主席、杨开慧的革命工作作出过有力的支持。毛岸青三兄弟,就是由向振熙老人帮着照顾大的。</p><p class="ql-block">大家注意看这张照片,这张照片中,其实少了一个人。少了谁呢?少了刘思齐身边的人,也就是毛岸英。</p><p class="ql-block">早在11年前,也就是1950年,毛岸英也曾经带着自己的妻子刘思齐去看望外婆一家。当时,他们也拍下了一张照片。那张照片,除了毛岸青夫妇不在场外,其他情形如出一辙。</p><p class="ql-block">其实这张照片,还少了一些人。杨开慧,向振熙的女儿,为革命而英勇就义。杨展,杨开智的大女儿,21岁为掩护同志撤退而牺牲。毛岸龙,向振熙的外孙,四岁时流浪病死于上海。</p><p class="ql-block">故事写到这里,让人心绪不宁,感慨万千,毛主席这一大家子,为革命牺牲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毛岸青邵华</p> <p class="ql-block">毛岸青邵华结婚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0年,毛岸青与邵华结为夫妻,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这一对新人与朋友、亲人合影留念,留下了珍贵的照片。</p><p class="ql-block">毛岸青和邵华的结婚照十分甜蜜,二人都流露出幸福的笑意。</p><p class="ql-block">照片中新郎新娘都身穿正装,胸前别着红花,毛岸青高大挺拔,邵华苗条秀丽,郎才女貌,一双璧人。</p><p class="ql-block">对于毛岸青,大家十分熟悉,他是毛主席的次子,在杨开慧牺牲后,毛岸青和哥哥、弟弟被组织送到上海抚养,在兵荒马乱中,年幼的毛岸青不幸被反动派军警打伤了头部,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身体一向不是很好。</p><p class="ql-block">而邵华是革命烈士陈振亚的遗孤,还是毛岸英妻子刘思齐的妹妹,有着同样的出身,也沾亲带故,因此有一次邵华的母亲张文秋,带着她看望毛岸青,这双璧人相互产生好感,走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他们诞下了毛新宇,为毛家开枝散叶,可喜可贺。</p><p class="ql-block">毛岸青和邵华结婚第二年,也就是1961年,他们去湖南长沙看望外婆向振熙,和舅舅一家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照片中,除了毛岸青外婆向振熙,还有舅舅杨开智,舅妈李崇德等亲人。</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向振熙老人已经90多岁高龄,不过精神劲头不错,在儿孙萦绕中坐享天伦之乐。</p> <p class="ql-block">邵华嫁给岸青,照顾岸青,陪伴岸青,为毛家留下后代,培养后代!</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毛岸青邵华</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与毛岸青、邵华夫妇等人的合影</p><p class="ql-block">1962年春,毛主席和毛岸青等在中南海家中,左起:毛岸青、张少林、毛主席、刘松林、邵华、杨茂之。</p><p class="ql-block">左一毛岸青是毛主席与杨开慧烈士的次子;</p><p class="ql-block">左二张少林是毛岸英妻子刘松林(即刘思齐)、毛岸青妻子邵华(张少华)的妹妹;</p><p class="ql-block">左四刘松林即为刘思齐,是毛主席与杨开慧烈士的长子毛岸英烈士的妻子;</p><p class="ql-block">左五邵华是毛主席与杨开慧烈士的次子毛岸青的妻子;</p><p class="ql-block">左六杨茂之是毛主席为刘松林(毛岸英烈士妻子)牵线的再婚丈夫,刘思齐与杨茂之育有4个子女,长子名为杨小英,意在怀念毛岸英烈士所起。</p><p class="ql-block">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二人的媳妇均为张文秋的女儿,张文秋因此是毛主席的“双重亲家”。</p> <p class="ql-block">1963年,刘思齐(左一)和她的再婚丈夫杨茂之(左二)约了邵华(右一)、岸青(右二)两口,还有她的小妹妹张少林(右三)到中南海看望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毛岸青和儿子,在七零年代留下了这张老照片,他的成长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日后的品质和坚韧性格。</p><p class="ql-block">据了解,毛岸青在青春岁月经历过许多生活的艰辛和磨难,这些经历无疑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毛岸青经历了家庭的贫困和失去母亲的痛苦,但在他的外婆和舅妈的关爱和帮助下,他得以安全地转移到上海,并在那里经历了艰苦的生活。</p><p class="ql-block">这段经历无疑深深地影响了毛岸青的性格和人生观,使他具备了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p><p class="ql-block">毛岸青的童年艰辛生活,锻炼了他的意志和毅力,也为他日后在政治和领导岗位上展现出的坚强决心和执着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通过对毛岸青成长经历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位杰出领导人的背景和个性,也能更深刻地理解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p> <p class="ql-block">1977年毛主席孙子毛新宇参加劳动</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亲家张文秋和她三个女儿,刘思齐、邵华、张少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毛主席一生有过十个孩子,但是在战争年代所生的几位大部分都失散了,这是时代的悲剧。后来在毛主席身边的儿子只有两个:<b>毛岸英和毛岸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两兄弟其实还有层特殊关系——<b>他们是连襟</b>,<b>毛岸英娶了张文秋的大女儿刘思齐,毛岸青娶了张文秋的二女儿邵华,也就是说张文秋与毛主席是双重亲家,这份殊荣实在难得</b>。</p><p class="ql-block">毛岸青邵华毛新宇、李讷夫妇及儿子和张文秋合影</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嫡孙毛新宇一家回韶山祭祖</p> <p class="ql-block">毛新宇的妻子刘斌儿子毛东东和女儿毛甜懿</p> <p class="ql-block">毛岸青一家,李敏李讷全家及张文秋在毛主席纪念堂留影</p> <p class="ql-block">毛新宇和儿子毛东东</p> <p class="ql-block">2023年毛主席的曾孙毛东东</p> <p class="ql-block">1893年12月26日</p><p class="ql-block">有一位伟人生于湖南湘潭</p><p class="ql-block">在那段风雨摇坠的年代</p><p class="ql-block">他脚上穿草鞋一身粗布衣</p><p class="ql-block">从韶山冲中走出</p><p class="ql-block">把拯救中国的使命担在肩上</p><p class="ql-block">踏上了实现民族独立之路</p><p class="ql-block">不曾忘,他讲得最震撼的一句话:</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站起来了!</p><p class="ql-block">不曾忘,他讲得最朴实的一句话:</p><p class="ql-block">为人民服务!</p><p class="ql-block">不曾忘,他讲得最深情的一句话:</p><p class="ql-block">人民万岁!</p> <p class="ql-block">毛岸青邵华李敏李讷毛新宇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毛主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建立了丰功伟业,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除了他自己在革命征程中饱受磨难,还有六位至亲至爱的亲人先后献出了生命。</span></p> <p class="ql-block">毛家满门忠烈:毛主席为中国革命牺牲的六位亲属</p><p class="ql-block">1929年,堂妹毛泽建在湖南衡山游击战中英勇就义;1930年,妻子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被湖南军阀何健杀害;</p><p class="ql-block">1934年,二弟毛泽覃在江西瑞金红林区掩护战友撤离时牺牲;</p><p class="ql-block">1942年,大弟毛泽民被军阀盛世才逮捕入狱,次年9月27日被害于迪化;</p><p class="ql-block">1946年,侄儿毛楚雄在随八路军谈判代表赴西安途中被胡宗南扣押,19岁英勇就义;</p><p class="ql-block">1950年,长子毛岸英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来到烽火连天的朝鲜平安北道大榆洞,11月25日在敌机轰炸中,不幸牺牲。</p><p class="ql-block">致敬伟大领袖毛主席,缅怀为中国革命牺牲的毛家忠烈。</p> <p class="ql-block">毛泽民</p> <p class="ql-block">毛泽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