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儿子写诗找父亲要钱,全诗20字没一字提钱,好友:我要把女儿嫁他!

<p data-preserve-color="t"><strong><a data-linktype="2"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3NDEwODU1NA==&amp;mid=2247488595&amp;idx=5&amp;sn=43174dcb653e94ad8429d6c292b01f2f&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b="innerlink" target="_blank" textvalue="点击进入学习">点击进入学习</a></strong></h3></br>很多人会将才华和人品混为一谈,比如见字如见人,因为学识渊博,更懂得做人的道理。不过历史又告诉了大家,才华横溢的文人,在感情私事上的处理方式,实在无法让旁人认同。<h3> <h3>黄云鹄是北宋黄庭坚十七代世孙,34岁中进士,官至四川盐茶道,但由于为官清廉正直,不愿和晚清官场同流合污,主张“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从而得罪权势,官就越做越小。</h3></br><h3>黄云鹄有个儿子名叫黄侃,出生于1886年,当时黄云鹄已经67岁了,晚来得子,对这个儿子自然很是宝贝,黄侃4岁时跟随父亲返回原籍湖北蕲春,彼时黄云鹄已经辞官,但由于为官时清廉,所以并没有多少积蓄,于是黄云鹄便在好友的介绍下去了江宁,在江宁尊经书院教书。</h3></br><h3> <h3>黄侃七岁时,他的母亲算了一笔账,发现家里面的这点钱已经难以维持生计,黄云鹄再不寄钱回家,就得喝西北风了,于是黄侃便给父亲写信讨要生活费,不过黄侃是个聪明孩子,并没有在信中直接写道:“爹,家里没钱了,寄些钱回来。”黄侃写了一首诗:</h3></br><h3>“父作盐梅令,家存淡泊风。调和天下计,杼轴任其空?”</h3></br><h3>黄侃说,父亲当年做了知府也不会敛财,是件好事,因此家里面尚存有淡泊名利的家风,不过父亲在外为大事忙碌,难道已经不记得母亲在家中操持家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处吗?全诗20字没有一个字提到了钱,但却告知了黄云鹄家中的难处。</h3></br><h3>黄云鹄看完信,对儿子的才气是倍感欣慰,恰巧其好友王鼎丞在旁边,也看到了黄侃写的信,得知黄侃还只有七岁后连连说好,又想到自己还有一个年幼的女儿,于是便对黄云鹄说,让黄侃做他的女婿。一场娃娃亲便这么定下了。</h3></br><h3> <h3>1902年,黄侃进入到了武昌湖北普通学堂学习,其同学有宋教仁、董必武等人,同年和王鼎丞的女儿王灵芳结为了夫妻,不过两人聚少离多,而且黄侃虽然才华横溢,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之一,还是个孝子,1908年,其亲生母亲病重之时,黄侃连忙赶回,在病榻前照顾,后来母亲去世,黄侃甚至悲痛到吐血,但黄侃绝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h3></br><h3>黄侃曾是同乡黄绍兰的老师,黄绍兰年轻貌美又有才华,黄侃心动不已,甚至一路追到了上海,黄绍兰原本念及黄侃已经结婚,不想插足,但看到黄侃这般用心,最终还是栽了,就连黄侃要用假名字和她结婚,黄绍兰也都答应了。</h3></br><h3> <h3>然而黄绍兰怀上黄侃的孩子时,黄侃竟又把另一名女学生追到了手,黄绍兰无法和黄侃对簿公堂,其父又觉得黄绍兰有辱家风,和她断掉了父女关系,黄绍兰好好的一个姑娘,难以走出黄侃带给她的阴影,最后疯掉,自缢身亡了。</h3></br><h3>而黄侃用假名字一生结了九次婚,不知王鼎丞泉下得知此事,会不会后悔把女儿许配给黄侃?</h3></br><h3>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b0osIDp-533u80cHbIKyb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