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夫人思故乡

黄花开了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38师112团卫生队,有一位美丽的女卫生兵,不惧生死,智斗土匪,积极抢救伤病员以及当地少数民族伤病员,表现十分突出,获得全团干部战士的好评,连军、师首长都知道112团有一朵美丽的“军中之花”。 </p><p class="ql-block"> 一一题记</p><p class="ql-block"> 昔日,云南省个旧市有一位美丽活泼的女兵,随夫转战南北,把青春献给了伟大的新中国。如今,86岁的女兵思乡心切,经常对人说,回想难忘的历程,我虽远离故土,但故乡永远在我的心里梦里。她的家常话不多,但令人动容,感人肺腑,这就是令人魂牵梦绕的乡愁、乡恋、乡情啊!这位女兵是谁?她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的离休干部田勤芳。</p><p class="ql-block"> 1950年1月17日,大文豪巴金笔下的锡城个旧解放了,饥寒交迫中的人民群众终于获得了新生,百里矿山到处充满了生机,但国民党腐败政府留下的是一副烂摊子,特别是群众赖以生存的粮食问题?城市人民随时都有断粮的危险。个旧市军管会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解决城市粮荒,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好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紧急组建了个旧市征粮队。此时此刻,美丽的女孩田勤芳带头勇敢地站了出来,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报名参加了个旧市征粮队,在解放军战士的保护下前往边境地区金平县征粮。</p><p class="ql-block"> 田勤芳是个旧市一中的学生,15岁就投身革命,1950年元月参加征粮队在金平县开展工作,后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38师112团卫生队当卫生兵,紧握钢枪,保家卫国。那时候,金平县敌特、土匪活动猖獗,条件十分险恶,随时都有战斗发生,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女卫生兵也是要站岗放哨的。田勤芳的青春芳华与部队追歼残敌、围剿土匪、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红色革命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一次,田勤芳在征粮队工作时,曾被数千土匪围困在金平县城长达一个多月,亲身经历过残酷的金平保卫战,征粮队的女队员有的被土匪残忍杀害。有一次,田勤芳和另外两名女征粮队员外出执行任务,土匪突然闯进寨子,多亏老乡把她们藏在棺材里才躲过一劫。金平县被围困期间,当时坚守金平的就是38师112团1营。因此,田勤芳入伍到112团当兵的青春芳华历程,我们看到的是38师边境剿匪、援越抗法和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足迹。在此期间,田勤芳不惧生死,积极抢救伤病员以及当地少数民族伤病员,表现十分突出,获得全团干部战士的好评,连军、师首长都知道112团有一朵美丽的“军中之花”。</p><p class="ql-block"> 难忘的岁月,战斗里成长 。1953年元旦,田勤芳与英雄团长张英才成了一对令人羡慕的军中伉俪。那时张英才28岁,田勤芳20岁。张英才是著名淮海战役“钢铁营”营长,全国战斗英雄,3次荣获特等战斗英雄称号,9次荣立特等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无人超越。他是以善打大仗恶仗而出名的战斗英雄,他十多次见到毛主席。1949年冬,张英才应邀出席过毛主席的家宴。1950年9月,在北京出席首届全国战斗英模代表大会,在大会闭幕宴会上,代表全国的战斗英雄向毛主席敬酒。张英才从军70多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少将副军长的岗位上离休。</p><p class="ql-block"> 田勤芳与张英才俩两位老革命离休以后,恩爱如初,相敬如宾,过着祥和宁静幸福的日子。2017年7月13日21时,老将军93岁在成都军区总医院与世长辞后,田勤芳与儿女们生活在成都,过着十分幸福的晚年生活!</p><p class="ql-block"> 难忘的战斗,光辉的历程。 田勤芳与张英才两位革命老人的青春芳华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彩!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是时代的需要。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作风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需要继承革命精神、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它能与当下新时代结合,产生新的内涵。正因为我们有这样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我们的民族兴旺发达;正因为有这样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p><p class="ql-block"> 最近,慈祥的田勤芳老人,请笔者转告个旧市的父老乡亲,她十分想念家乡,祝愿家乡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繁荣昌盛,各族人民的生活像倒吃甘蔗一样,一节更比一节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已发表于2021年4月1日《春城晚报》A15版副刊)</p> <p class="ql-block">1950年9月,张英才在北京出席首届全国战斗英模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张英才,全国战斗英雄,3次荣获特等战斗英雄称号,9次荣立特等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无人超越。他是以善打大仗恶仗而出名的战斗英雄,从军70多年,十多次见到毛主席;1949年冬,出席过毛主席的家宴;1950年9月,在北京出席首届全国战斗英模代表大会,大会闭幕宴会上,代表全国的战斗英雄向毛主席敬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1950年9月,毛主席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出席北京首届全国英模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锡城,是大文豪巴金笔下个旧的别称,个旧因盛产锡享此美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解放滇南后38师112团移防个旧市,肃清国民党隐藏的特务,张英才与田勤芳在个旧认识并交往。随后,38师进入长期艰难的边境剿匪,1951年应越南劳动党的请求,还进入越南境内进行越境剿匪作战长达数月。为准备第二次越境剿匪作战,112团撤回建水休整训练,部队在建水驻扎的地区叫“乡会桥”又称“相会桥”。此时,张英才接到命令到朝鲜战场任志愿军见习团长,临行前他和田勤芳定下终身大事。张英才从朝鲜前线返回部队后,38师已实施了第二次越境剿匪,基本剿清了境内外主要的顽匪。战斗的岁月令人难忘,美丽的金水河,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8师的边界剿匪行动和112团回撤金平后,部队进行营房建设及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多快好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1953年1月1日,张英才与田勤芳;团政治处主任乔洪德与军文工团白静华在金平县小学二楼一同举行了婚礼。他们的婚礼简朴而又热闹。张英才他们利用元旦部队放假会餐,举办了一个仪式,营以上干部和机关干战都参加了这个热闹的婚礼,之后集体会餐。那一代军人没有什么财产,两床被子抱到一起就是他们的共同家当。但他们拥有无限的精神财富,那是一辈子也用不完的。</p><p class="ql-block">(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13军38师聚集整装待发剿匪誓师大会)</p> <p class="ql-block">1950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13军37师,在解放了蒙自县后,派出侦察兵来到个旧侦察时发现,盘踞在个旧城区的国民党第26军161师师及438团主力部队,企图沿着北边逃窜到建水之后,再伺机逃到国外。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1950年1月16日晚,解放军二野四兵团13军37师派出了109团和110团,兵分两路,星夜长途奔袭,准备解放个旧。</p> <p class="ql-block">1950年1月17日,解放军指战员抵达个旧,围攻驻守个旧的国民党军主力。当时,解放军决定采取南北夹攻,分进合击的战术,歼灭敌军,解放个旧。</p><p class="ql-block">当日凌晨4点钟,解放军部队110团到达了个旧城区北边的鄢棚,并由北向南进攻,从当时的大路(现在的金湖西路)包抄迂回 。同时,109团从老阴山上向城区俯冲进攻,并派3营沿着正街(现在的人民路)迂回包抄,2营从南向北攻击。随着解放军在个旧城北和城南分别发射的两枚红色信号弹升空,解放个旧城区的战斗正式打响。</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敌人还在睡梦当中,因为第二天早上他们就要逃窜了,没想到解放军会来得这么快,一听见枪声大作,犹如惊弓之鸟。驻守个旧的敌军是国民党的嫡系部队,全部都配备美式装备,虽然在逃窜的过程中损失了重型武器,并且被解放军包围,但依然负隅顽抗。</p><p class="ql-block">解放军110团1营猛打猛冲,109团2营又从南向北进攻,把敌人压缩在红炮台一线。经过激烈的战斗,国民党军大部分被歼,余部退缩到了现今红炮台位置的炮楼里,并从炮楼里用机枪向解放军猛烈射击。战机稍纵即逝,解放军部队立即向红炮台发起总攻。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左右,以解放军的胜利结束了战斗。</p> <p class="ql-block">个旧锡城人民群众在郊区铁路旁热烈欢迎解放军进城</p> <p class="ql-block">个旧锡城人民群众放鞭炮热烈欢迎解放军进城</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与锡城人民群众召开庆祝大会,欢庆个旧解放,锡城百里矿山回到人民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38师112团卫生队,美丽的卫生兵田勤芳与团长、全国战斗英雄张英才,相会在云南省建水县西庄镇附近的乡会桥上,畅谈革命理想,以后怎样投入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p> <p class="ql-block">田勤芳和她的战友在云南省金平县金水河留影</p> <p class="ql-block">田勤芳与张英才是一对军中伉俪,他们的恋爱过程的主要亮点,那就是都有一个很浪漫的地名。田勤芳不仅年轻漂亮,还是一位才女,她把他们婚恋的过程归纳为:锡都个旧相识,建水相会桥定情,金水河喜结良缘。</p><p class="ql-block">当然,张英才也是一位儒将,他在金婚五十周年纪念中,也随笔记下了他的金婚四句言:志同道合,相知相爱,风雨同舟,和谐共处。</p><p class="ql-block">是啊,回望红色革命历史,这就是那一代军人伉俪,在我们面前展现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1958年2月,张英才(前排右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由于十分想念老部队及老战友,谢绝了上级留校当班主任的挽留,坚持要求返回老部队。张英才返回驻地云南省蒙自县老部队38师后,不久便担任了13军38师副师长兼参谋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2012年成都军区总医院,晚年的张英才与夫人田勤芳,在一起聊天时,回忆起当年难忘的战斗及革命伴侣的爱情时开心极了,大声笑着说:小芳,当年是我主动追的你,是我主动追的你,那有解放军攻不下的碉堡啊!谁说军人只会打仗,老将军也有诗情画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2, 253); color:rgb(58, 33, 23);">20年的滇南戍边岁月,张英才与田勤芳对滇南红河州有着魂牵梦绕的情结。作为山西人的他不喜欢吃面食,倒喜欢吃米饭,特别喜欢滇南开远市藠头、个旧市油鸡枞、蒙自市过桥米线。他们家三个儿女也承袭了这些爱好,延续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1950年9月27日,《人民日报》报道全国战斗英雄张英才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工农兵故事丛书《钢铁营营长张英才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张英才是1939年参加八路军的抗日老战士,一生参加了100多次大小战役战斗,经历了枪林弹雨,九死一生。他四次负重伤,最重的一次是攻城时,遭到阎锡山研制的重磅守城手榴弹的袭击,身上留下了百余块碎弹片。他生前乘机过安检,医院X光检查时,每次都让检查人员和医生感到大吃一惊。这些弹片折磨了他整整七十多个年头,每逢天阴下雨,这些留在体内的弹片都会发作,痛的在床上乱蹬,连被子里的棉絮都蹬破了,遭受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痛苦。</p> <p class="ql-block">张英才与世长辞后,山西家乡人民为老英雄塑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张英才不仅是全国战斗英雄,文才也是好生了得,他随笔写的七言诗,总结了他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令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七绝•春泥</p><p class="ql-block"> 张英才</p><p class="ql-block"> 举世挥戈在战场,</p><p class="ql-block"> 无愧人生为安康。</p><p class="ql-block"> 横眉视富如浮云,</p><p class="ql-block"> 甘为落花化春泥。</p> <p class="ql-block">云南省金平县金水河海关</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金平县金水河向越南缓缓流去。</p> <p class="ql-block">云南省建水县乡会桥,是明末清初时期修建的一座很有名的桥,也叫“相会桥”。据当地人说,凡是过了“相会桥”的人,谈恋爱没有不成功的,夫妻分手后,也有破镜重圆的,真是一座好桥啊!</p><p class="ql-block">乡会桥,位于建水县城西约6公里、西庄镇新房村的泸江上。不远处是个碧石铁路的乡会桥站。现存的乡会桥为三孔石拱桥,建造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主桥长30米,东西两端引桥各长25.3米,桥廊长和桥面宽均为7米。桥面由名为“文星阁”的主楼阁和次楼阁完全覆盖,为建水地区唯一的风雨廊桥。</p> <p class="ql-block">笔者为写好《将军夫人思故乡》一文,特邀同学朝飞、秀兰和侄子文斌一起自驾“铁骑”,深入云南省个旧市、金平县、蒙自市、建水县乡会桥、乡会桥火车站实地采风并留影纪念。当地不少老百姓深情地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当年的人民子弟兵,他们帮助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人好事,还看病不要钱。</p><p class="ql-block">笔者(右一)与两位同学朝飞、秀兰,在乡会桥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田勤芳青年时期与中老年时期,多次同爱人张英才从乡会桥上走过。乡会桥,当地人也叫“相会桥”,太浪漫了呀!</p> <p class="ql-block">乡会桥大门</p> <p class="ql-block">云南省建水县乡会桥车站,是一座有着近百年历史建筑,也是个碧石铁路乃至滇越铁路上唯一的一座中西合壁的车站,而其它的车站都是法式建筑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在建水县乡会桥小火车站,那远去的笛声,勾起了我们同学一行三人对童年美好的回忆,找回了那一串串歪歪斜斜的脚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笔者在乡会桥小火车头上留个影,不枉到乡会桥火车站一游。</span></p> <p class="ql-block">革命老战士田勤芳的故乡</p><p class="ql-block">祖国的锡都个旧市,是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市,位于东经102°54′至103°25′、北纬23°01′至23°36′之间。“个旧”是以彝语“果作”的音译演化而来的,意即种荞子、吃荞饭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个旧距省城昆明280公里,离越南200公里。全市国土面积1587平方公里,总人口45.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9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68.30%,城市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18万人。境内世居彝、壮、回、苗、傣、哈尼等少数民族共12万多人。[1]201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84363人。</p><p class="ql-block">个旧是以生产锡为主并产铅、 锌、铜等多种有色金属的冶金工业城市,是中外闻名的“锡都”。当地以产锡著名,开采锡矿的历史有约2000年,是中国最大的产锡基地,同时是世界上最早的产锡基地。</p><p class="ql-block">个旧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武术之乡、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并在云南省最先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p> <p class="ql-block">笔者(左一)在田勤芳的故乡个旧市采访时与老同学在金湖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个旧市依山傍水,四面群山环绕,鸟语花香,可爱的小松鼠不时在林中上串下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美丽的个旧市金湖,位于市中心,是当地人及外地人休闲散步留影纪念的好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外地人将锡都个旧誉为美丽的小香港,本地人脸上乐的开满了桃花,幸福感满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个旧市金湖、挖泥船、大烟囱是个旧市的三件宝,少了一样,个旧人都会觉得身边好像少了一点什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个旧市金湖中的挖泥船,虽然早已不用多年了,但个旧市民及在个旧工作过的人都十分怀念它,那是一种乡愁啊!</span></p> <p class="ql-block">中国锡都个旧市夜景</p> <p class="ql-block">红炮台金湖公园</p><p class="ql-block">1950年1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37师解放个旧的最后一仗就是在这里胜利结束的,红太阳的光辉照亮了古老的矿山!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个旧人民获得了新生,开始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p><p class="ql-block">红炮台位于现在的个旧金湖东路112号金湖公园内。解放初期,这里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残留着一座过去为防匪患的炮台,从前不少车子运塃经过此地,路面不平,车子颠簸,大风一吹,红色的塃土不断飘落炮台,天长日久,炮台被染红,人们便称其为“红炮台”。</p> <p class="ql-block">红炮台旧照片</p><p class="ql-block">该照片存放于云南锡业公司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开国上将宋任穷,为个旧解放题词:解放</p> <p class="ql-block">2014年,滇南战役红炮台战斗地,被云南省红河州委、州政府确定为红河州革命遗址。</p> <p class="ql-block">个旧市金湖公园红炮台美食街</p><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个旧第二出名的美食聚集地,烧烤摊一家挨着一家,却没有店名,只有编号,这就是小城故事多的特点,正像邓丽君歌声中唱的那样:</p><p class="ql-block">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p><p class="ql-block">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p><p class="ql-block">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p><p class="ql-block">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p><p class="ql-block">谈的谈说的说,小城故事真不错</p><p class="ql-block">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p><p class="ql-block">谈的谈说的说,小城故事真不错</p><p class="ql-block">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p> <p class="ql-block">红炮台蘸水卷粉、小锅米线、烤疙瘩肠是必尝的经典,无数从个旧乃至云南走出来的游子只要一尝到这个味道就知道,家,原来就在眼前,这就是乡愁。</p> <p class="ql-block">烤疙瘩肠</p> <p class="ql-block">小锅米线色香味俱全</p> <p class="ql-block">个旧烧烤的人气绝对超高,而在个旧当地,烧烤摊更遍布大街小巷,并且更梦幻的是,本地人从清早就先吃一碗小锅米线,再吃烧烤,喝点当地贾沙包谷酒,一直可以吃到深夜,有的还醉卧街头找不到回家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金湖旁边大文豪巴金雕像,个旧金湖的美名就是他赞誉而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青年时期紧握钢枪保家卫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笔者热爱医学也热爱文学,撕云作纸笔轻涂,美景收录镜头中,记录人间的一切美好,分享感动,情凝笔端,敢为人民群众鼓与呼!亲爱的朋友,谢谢您的阅读,顺祝大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