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当最后一场雪淡去,当冰水消融,天地回暖,当大地再次积攒起足够的力量,我们终于迎来了春天的到来,西关小学的教研活动又进入了新的阶段。3月19日上午王巧琳主任和三年级数学组的八位老师一起对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进行了解读。</p> <p class="ql-block"> 首先,巧琳主任对研读教材的作用、方向、方法进行了阐述,还鼓励老师们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群策群力把教材解读懂,解读通,教材解读要做到常研常新。</p> <p class="ql-block"> 亢婧老师解读的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位置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学会了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平面示意图,学会描述行走路线。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单元教学中可设计让学生在操场上先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辨认八个方向。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可以先从一年级语文中的儿歌教学入手,可以利用生活经验与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来判断方向与位置,教学中结合已有的方位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课堂是流动的生命,而教学活动是将静态的教材变得富有生命和活力,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 宫海燕老师解读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本单元对于整本教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或者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垫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单元按照“口算一-笔算一估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个单元共分为两个小节,从口算除法到笔算除法(含估算),层层深人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p><p class="ql-block">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后的深化。学生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中已经了解了竖式中各数的含义,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书写要求。本单元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摆小棒来理解算理,并且懂得除法的验算是利用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作为知识基础,“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的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学习多位数读写时所接触的“0有占位的作用”,对该知识点进行理解。在除法的估算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对被除数进行有效地处理,使估算的过程变得更加简便。</p> <p class="ql-block"> 杨引花老师解读了《复式统计图》。尽管一二年级时,学生已有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经历,但是,统计方法和意义的体验、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多次的经历中不断沉淀,逐步内化。因此本单元教学时,切不可单纯地将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和填写作为唯一目标,儿意义,而应以更宽广的视角来审视与设计教学的过程。在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发现单式统计表存在的局限性,自主"创造"出功能更强的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验数据整理方法的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 宋鹏莉老师解读了《两位数乘两位数》。本单元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进位乘法的方法 。 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和笔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也能逐步学会用数学手段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秦艳君老师解读了《面积》。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观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知道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p> <p class="ql-block"> 唐玉春老师对第六单元《年月日》谈了自己的看法。本单元是在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并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因此本单元重在系统地掌握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掌握24时计时法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但是经常出现在学生的生活,学习内容中,因此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学习时。应重视本单元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由于年月日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比如让学生观察年历,自己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还可以观察钟面探究里圈和外圈数字的关系。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要搞清楚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区别,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p> <p class="ql-block"> 孙懿老师解读《小数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学习这部分内容即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以后的系统学习小数知识打下初步基础。</p> <p class="ql-block"> 潘文霞老师解读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本单元的内容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要尽可能的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采用一一列举、连线等方法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p> <p class="ql-block"> 在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八位老师又对每一单元中的重难点内容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和交流。</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又是一个充满希望学期。通过这次集体对教材的深入分析、研读、讨论,思考,我们对自己的教学充满了信心,我们将迎着春风在教研的路上奋力向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