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春读书,兴未长,</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磨其砚,笔花香。</i></b></p> <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所以,引领教师走向成长,走向远方的最好途径是阅读,是书籍。悦见书香,春暖花开。思茅一小“活力阅读,凝铸师魂”的阅读分享会在范杨梅老师的主持下与大家见面了。</p> <p class="ql-block">分享者:杨自兰</p><p class="ql-block">主 题:《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满汉全席》</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中华民族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从南到北,美食文化不同,烹饪方法也不一样。我们现代人说到好吃的,总喜欢提一个词,叫满汉全席。</p> <p class="ql-block"> 《满汉全席》一书一共有七个章节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今天,杨自兰老师主要从四个方面为我们分享了此书。</p> <p class="ql-block"> 其实满汉全席这东西是民国时期才出现的,但是“满席”和“汉席”倒是从清代就有了,其实所谓“满席”就是满人所喜欢的火锅、烧烤一类的风味菜。“汉席”以鸡、鸭、鱼、猪、蔬菜、果品等为主。</p> <p class="ql-block"> “满汉全席”是满汉两族风味肴馔兼用的盛大筵席,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古典筵席之冠。满汉全席最初的影响是为清朝统治者起到帮助沟通、消除冲突的作用。因这个宴席集合了满汉两族菜肴的精华,所以统治者借着共同饮食来达到思想观点的统一。因此,最初的满汉全席不仅仅是一场食物盛宴。满汉全席是清朝皇室贵族及官府才能举办的宴席,一般民间很难见到。此宴规模盛大,程序复杂,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南北风味让人大饱口福,整个宴席菜肴多达300种,堪称中国古代宴席之最。</p> <p class="ql-block"> 满席一般都是规格比较高的宴席,我们看一般清宫的“三大节”,包括接见蒙古王公、招待凯旋归来的八旗将士等等场合,基本都是“满席”,这并非是说满菜高于汉菜,而是因为参加这类宴席的人员大半都是满蒙贵族,即便有些一二品的汉官,也属于少数,从口味上考虑,光禄寺当然就要附和大多数人的喜好。用“汉席”的场合,大多是以拉拢汉族士大夫为目的,比如招待新科状元、进士们的恩荣宴,比如款待顺天府乡试提名的举人们的鹿鸣宴,再比如经筵宴、临雍宴等等,都是为了彰显国家对于读书人的重视,以朝廷的最高礼仪鼓励天下人读书。</p> <p class="ql-block"> 满汉全席菜点精美,礼仪讲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格。入席前,先上二对香,茶水和手碟;台面上有四鲜果、四干果、四看果和四蜜饯;入席后先上冷盘然后热炒菜、大菜,甜菜依次上桌。满汉全席其实并非源于宫廷,而是江南的官场菜 。</p> <p class="ql-block"> 随后,杨自兰老师还为在座的老师们介绍了几种菜品的制作方法。</p> <p class="ql-block"> 虽然满汉全席不是所谓的清宫御膳,但是从它产生的实际过程来看,它无疑是中华饮食文明的集大成者,这一点甚至比它是纯粹的宫廷菜要有更高的价值。因此,我们将后人整理出来的满汉全席称之为中华民族饮食上下五千年的一次大总结也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 读书求学不宜懒 ,天长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读书是一次旅行,漫步的是自己的心灵,打开自己,让文字牵着思想远行。沿途山川河流,有旖旎姑苏,有浪漫的云梦,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读书,相信教师坚持做手不释卷的师者, 幸福在云深不知处不请自来。</p> <p class="ql-block">主编:白 林</p><p class="ql-block">编辑:朱孟雪</p><p class="ql-block">图片:李红艳</p><p class="ql-block">审核:杨燕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