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然生态微距摄影,会受季节,天气,时段,地域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03期原定的《寻霜记》由于启动太晚,改成了《寻皮记》。本期主题,感谢向阳花开摄友的热忱推荐!</p><p class="ql-block"> 自开赛以来,摄友们踊跃参与,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对于“树皮”的细节寻觅中去。现对参赛作品进行我个人不成熟的点评,并公布获奖作品。</p> <p class="ql-block">作品:鲍鱼 </p><p class="ql-block">作者:张立新(大连)</p><p class="ql-block">器材:华为p40pro+外置微距酷帕3080镜头</p><p class="ql-block">优点:主体对焦扎实,整片色彩比较写实,曝光均衡合适。不管是纹路还是形状,都很像鲍鱼。是一张能让大家都认同的象形微距作品。</p><p class="ql-block">不足:个人觉得,构图上还可以再严谨一点。虽然不明显,但树疤在照片中还是有点偏斜。</p><p class="ql-block">建议:拍摄角度调整到让这个树疤垂直,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峭壁 </p><p class="ql-block">老朽拍摄</p><p class="ql-block">华为p30Pro自带微距镜头拍摄</p><p class="ql-block">优点:对于树皮上细节纹理的特点,有观察,有联想。利用微距的景深,以小见大,模拟出悬崖上峭壁的状态,颜色纹理都符合命题的定义。老朽摄友其实腰腿一直不是很好,平时微距拍起来比较吃力,但就算如此,他也坚持参与《寻皮记》,与大家一起拍摄微观大自然,精神可嘉,值得我和大家学习!</p><p class="ql-block">不足:近景对焦不扎实,远景稍微过曝了点。整个作品的曝光稍显平乏,缺乏通透性。</p><p class="ql-block">建议:对焦上,要更细致地去观察屏幕中细微的虚实区别。这个拍摄角度下,你应该可以利用手指抵住树干,提升拍摄时的稳定性。如果由于环境光影响(尤其是全自动模式下拍摄),造成整片缺乏层次光,我们除了前期测光的运用,也可以通过后期来增加整片的明暗层次。</p> <p class="ql-block">作品:《古树流年》 </p><p class="ql-block">作者:平(北京)</p><p class="ql-block">设备:华为Mate30自带微距镜头</p><p class="ql-block">优点:好作品往往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也不需要费神的寻找其中的亮点。流线型的表纹,彰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由远及近的“红流”,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也为古树的枯色增添了别样的色彩。正像流动的年月,记载着道道风华。这不仅是一片树皮,也是一曲沧桑,更是一段长长的光阴故事。作品简洁明快,取材独特,构图讲究,富有很直观的感染力。</p><p class="ql-block">不足:从视角来说,这个作品可能不够微距,但在手机微距和手机近摄还没有明确分界的现在,确实也可以说这个作品属于手机微距。</p><p class="ql-block">建议:期待摄友在下个主题中,使用外置微距镜头进行拍摄,这倒不是为了追求微距程度,而是为了确保属于微距焦段。</p> <p class="ql-block">作品:峰 </p><p class="ql-block">作者:小王也是王</p><p class="ql-block">器材:华为P30手机微距1倍</p><p class="ql-block">优点:通过枯朽的树干,能看到山峰的元素。单独居中的一截,从某个角度看,确实有耸立的山峰感觉。</p><p class="ql-block">不足: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诗已经说明了作品在构图上的不合适。这个视角看起来,我看到的山峰元素几乎被弱化殆尽,更多的像是一朵盛开的“木之花”,“峰”成“蕊”。</p><p class="ql-block">建议:如果一定在如此高角度表现山峰,我建议摄友可以看一些俯视山峰的照片,我想,和你的作品会有些出入。</p> <p class="ql-block">标题:《网球拍》 </p><p class="ql-block">作者:高乐高</p><p class="ql-block">设备:小米10青春版+天丽微距镜头</p><p class="ql-block">优点:卡通风格的网球拍,还有一个网球在旁边,很形象。作品原汁原味,能看出基本没有什么后期渲染。</p><p class="ql-block">不足:对细节的观察充斥在微距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对焦就是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环。作品的合焦区域大部分处于更低的树皮层,而作为主体的球拍虽也有合焦部分,但不多。整个作品的色彩风格比较平淡,色彩感染力略显保守。</p><p class="ql-block">建议:学习不仅在拍摄前和拍摄中,拍摄后仔细观察所拍照片,也能从中学习到不少。可以在自己心中对这个作品的综合表现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往往就能让我们发现其中的不足。</p> <p class="ql-block">标题:《月球》 </p><p class="ql-block">作者:肖瑞艳</p><p class="ql-block">设备:华为P30p</p><p class="ql-block">优点:我喜欢这个作品,不仅是因为树皮表面凹凸和沟壑模拟出的月球表面,更是因为对于环境光的运用,正像太阳照射的月球正反两面,立体十足!对于作品细节的观察和联想判断力,很是不错!</p><p class="ql-block">不足:作品上部和下部有比较明显的景深虚化,这让整个场景不够自然。</p><p class="ql-block">建议:如果是树皮表面不平整造成的,建议后期尽可能的把太明显的焦外部分,剪裁掉;如果是前期能通过使用更小倍率微距镜头解决的话,建议使用小倍率微距镜头来尽量缩小浅景深。</p> <p class="ql-block">作品:《象驼相依》 </p><p class="ql-block">作者:吟夕儿</p><p class="ql-block">器材:OPPO ZM-028外置微距镜头</p><p class="ql-block">优点:在使用外置微距镜头的情况下,还能有如此的焦平面,可见作者对于被摄体与外置微距镜头搭配的合理选择。作品中的树纹有大象的轮廓,细看也有似骆驼的细节。似乎还有别的一些联想元素。整个作品曝光和色彩很忠于原景原环境。</p><p class="ql-block">不足:从这个作品的题目上就能看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从作品内容来看,也确实存在“象”不到位,“驼”不相似的尴尬。左上角的天空缝隙影响到整个构图的简纯。</p><p class="ql-block">建议:在看到被摄体的第一眼时,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东西,它会不会让大多数人看到一眼,就觉得很像呢?”至于构图上,角度再高一点,规避掉左上角的天空部分,作品会更简练。</p> <p class="ql-block">作品:《温暖的怀抱》 </p><p class="ql-block">作者:玉川</p><p class="ql-block">器材:Mate20pro</p><p class="ql-block">优点:玉川兄的这副作品,信息量很大。内容繁多的元素造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各异细节。要说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整个作品红黄蓝的不同元素色,以及细节分明的对焦能力。如果把作品横过来看,我倒觉得比较像一只“树妖的眼睛”,挺有意思的。一直很佩服玉川摄友对于微距基本功的扎实,这是产生好作品的必要条件。</p><p class="ql-block">不足:大信息量是有两面性的,看出端倪的人觉得确实不错,看不出来其中主体思想的人,就会觉得似是而非。</p><p class="ql-block">建议:我还深刻地记得《寻脉记》中,作者那幅黑背景白线条轮廓的叶脉作品,如果摄友能回看那幅作品,相信您会看出这副作品的可进之处。</p> <p class="ql-block">作品:火山锥 </p><p class="ql-block">作者:空谷幽兰</p><p class="ql-block">器材:华为M10</p><p class="ql-block">优点:准确的中心点对焦,聚合至“火山口”的树纹、颜色,都和俯瞰之下冷却的火山环境地貌相似。</p><p class="ql-block">不足: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这副作品的第一眼,就惊呼:“火山!火山!”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总觉得作品虽有主形,但似乎还缺少一种共鸣的惊艳。</p><p class="ql-block">建议:象形的标准源于真实的参照。如果您多去观察真实的火山照片,会发现环境中次元素的辅助同样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这就是这个作品不够感染力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作品:门 </p><p class="ql-block">作者:舞&蝶</p><p class="ql-block">器材:华为手机自带微距。</p><p class="ql-block">优点:流转的时空之中,有一面古老的门户,那里封闭着深邃的神秘……同时,它也可以是一只线形瞳孔的眼睛,散发着野性凶残的目光。</p><p class="ql-block">不足:《门》这个作品,中心主体的形状我觉得不是很符合门的形态,如果底部平整一些,或两扇门更有方正棱角,会更形象。</p><p class="ql-block">建议:在寻找象形被摄体时,要有足够的相似度,心中定下一个比较高的标准,往往是象形微距摄影作品感染力的有力保证。</p> <p class="ql-block">作品:瀑布 </p><p class="ql-block">作者:燕子</p><p class="ql-block">器材:华为P30</p><p class="ql-block">优点:树皮为山岩,白色为瀑布,能体现出起码的瀑布场景。从全局处理来看,整体偏暗的色调,能尽量保存白色“瀑布”里的细节。</p><p class="ql-block">不足:木头的特质表现的太明显,不大符合“瀑布”的真实意境。</p><p class="ql-block">建议:对于摄影思想的表达,需要计较到作品中的每个部分,一个成熟的作品,仅有思想是不够的,作品中所有的内容元素,都要与思想有高度契合,才能发挥象形微距的真正魅力!</p> <p class="ql-block">作品:《悟空》 </p><p class="ql-block">作者:沙紫</p><p class="ql-block">器材:华为Mate9+天丽微距镜头</p><p class="ql-block">优点:同样是象形微距作品。主体是侧着头的一个动画版孙悟空的线条轮廓。看到它,让我想起了童年的时光。在作者点题之下,能分别看出孙悟空的眼、鼻、口。</p><p class="ql-block">不足:还是对焦问题,整片基本没有合焦点。在被摄体本就凹凸不平的情况下,还选择大倍率微距镜头,结果就肯定会造成孙悟空整个头部不可能被完全融入焦内。</p><p class="ql-block">建议:除了对焦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外,被摄体大小和外置微距镜头也要有合适的搭配。反过来,在我们定下了微距镜头后,就应该去拍摄适合我们这个倍率微距镜头的对象或拍摄意图。</p> <p class="ql-block"> 12幅作品,12个思想,12位热爱自然的摄友。作品所暴露的不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希望大家都能引起重视并去改正;所值得的肯定,也要进一步加强。</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很高兴地宣布《寻皮记》的获奖作品:她以严选的区域诠释了“取景”,它以简洁的线条描绘出“古老”!【一幅寻皮记,百年松柏情!】</p><p class="ql-block"> “精灵杯”手机微距摄影主题交流赛03期《寻皮记》获奖作品:《古树流年》。</p><p class="ql-block"> 奖品在本文发布后,便会寄出。</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当下正值雨季,在这个潮湿的季节,我觉得有一种植物非常适合我们手机微距进行拍摄。</p><p class="ql-block"> 它们,是最低等的高等植物,千姿百态,不会开花也不会结果,但却是自然界的“拓荒者”,植物界的“萌宠”。它们就是-苔藓!</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很高兴地宣布“精灵杯”手机微距摄影主题交流赛04期的拍摄主题为:</p><p class="ql-block"> 《寻苔记》!</p><p class="ql-block"> “精灵杯”手机微距摄影主题交流赛04期《寻苔记》</p><p class="ql-block">①拍摄时间:3月20日-4月5日</p><p class="ql-block">②拍摄硬件:手机加外置微距镜头,或手机本身的专门的专门的专门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微距摄像头。</p><p class="ql-block">备注:我目前能保证的手机微距只有这两种硬件下肯定属于手机微距范畴。至于没有内置或外置专门微距镜头的手机,所拍出的微距照片有部分属于微距,部分很可能不属于微距,需要我根据具体作品具体分析。</p><p class="ql-block">③作品提交格式:照片下面跟注</p><p class="ql-block">作品名</p><p class="ql-block">作者名</p><p class="ql-block">所用器材(手机名+外置微距镜头 手机名+微距模式 手机名)</p><p class="ql-block">④作品可后期可剪裁,但不能添加文字等水印,以保证作品内容的完整性不被遮挡。</p><p class="ql-block">⑤作品提交至“手机微距摄影之家”微信群内。提交时间统一为4月5日那一天,每人提交一张参赛作品(是否提交原图,全凭自愿)。</p><p class="ql-block"> 精灵摄手微信:17858599767</p><p class="ql-block"><br></p>